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杜甫《蜀相》古詩閲讀題及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4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蜀相》古詩閲讀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杜甫《蜀相》古詩閲讀題及答案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註釋: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武侯祠,懷着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抒發詩人因不見古賢的惆悵心情。結尾處熔古往今來歷史悲劇於一爐,深沉悲壯,讓歷代豪傑有淚如傾。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創作背景:

《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公元221年(蜀漢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譯文:

去哪裏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問題:

(1)開頭兩句對鬱鬱葱葱的翠柏的描寫起什麼作用?

(2)頷聯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好,試分析。

(3)頸聯寫諸葛亮的業績,尾聯寫諸葛亮的遺恨,這兩聯寫出了作者懷吊諸葛亮時產生的.怎樣的感觸和情緒?

(4)“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換成“盡”和“皆”,為什麼?(4分)

(5)簡要分析“長使英雄淚滿襟”中“長”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案:

(1)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二是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2)“自”和“空”最好。這兩個字巧妙地襯托了祠堂的荒涼冷落,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茂盛的草獨自欣賞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遊人也很少來這裏。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無人欣賞。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後人已把武侯嘔心瀝血締造的一切遺忘,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並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層意思。這兩個字使頷聯含意更加豐富。

(3)一方面是仰慕諸葛亮非凡的才幹和功業,有自歎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則想到英雄尚且有事業未竟者,何況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

(4)不能。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悦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詩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現了詩人見滿院萋萋碧草,聞葉間數聲黃鸝,感歎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涼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精神對後人影響深遠;(2分)一方面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深沉的歎惋和感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