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螞蟻和蟬》閲讀答案「推薦」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35W

閲讀答案一定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脈絡。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閲讀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螞蟻和蟬》閲讀答案「推薦」

  螞蟻和蟬

一場秋雨過後,綠葉和青草都換了一身金黃色的衣服。太陽出來了,螞蟻兄弟們開始準備過冬的糧食,它們來到樹下,將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收集起來,整整齊齊地擺在樹下曬成乾兒,然後一點點地運回家。螞蟻兄弟的糧倉可真大啊!那裏有許多好吃的東西,但是為了使糧倉裏的糧食充足一些,螞蟻兄弟仍然四處尋找食物,汗水順着它們的臉直往下流,它們誰也顧不上擦汗。這時,玩了一夏天的蟬從它們頭上飛過,看到螞蟻累得那幅情景,便嘲笑説:傻瓜,又在自討苦吃,你們看我多麼自在,你們什麼時候才能和我一樣自在呢?説着飛到了螞蟻兄弟頭上的樹枝,跳了一會舞,那舞姿實在是太美了,蟬在心裏讚美着自己

轉眼間,冬天到了,螞蟻兄弟推開門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時蟬飛了過來,它有氣無力地説:好兄弟,給我點吃的吧,不然我會餓死的。螞蟻兄弟説:那你夏天為什麼不找些過冬的糧食?夏天我正忙着唱歌呢。那秋天呢?秋天我正忙着跳舞呢?螞蟻兄弟拿出糧食給蟬吃,看着蟬那狼吐虎咽的樣子,歎了口氣説到:如果你只能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只能餓肚子了。

19、請簡要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上文節選的寓言,用了什麼寫作手法來寫螞蟻和蟬?用這種寫法有什麼好處?(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螞蟻和蟬》閲讀答案

19、( 2分)好逸惡勞的人結局往往是可悲的。

20、( 3分)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這樣謝的好處是更突出了螞蟻的勤勞和蟬的懶惰,使主題更加清晰,形象更加生動。

拓展閲讀:閲讀答案的幾種答題技巧:

一、看分值答題法:

可以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題的要點。如一道題給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個要點,一個要點一分,所以從試題所給的分值中,我們就能推測答案的要點和要求的字數。

例如:陝西省中考題:目前一般有哪幾種消暖霧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們陝西的消霧作業屬於其中哪一種?(3分)

答案是:3種。“加熱法”、“吸濕法”、“人工攪動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屬於第二種。

二、 用原文答題法:

做題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裏,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於作者的主張。

1.儘量利用原文語句。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閲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裏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這裏,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説,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閲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户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説,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着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閲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2.沒有原文語句可利用時,要注意概括得全面、準確,不要漏掉答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