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試題

課文差不多先生傳同步練習及答案

欄目: 試題 / 發佈於: / 人氣:5.32K

一、基礎知識

1、在下面括號裏填上恰當的疊音字構成詞語。

( )其談 ( )有禮 ( )不捨 ( )善誘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⑴人人皆曉,處處聞名。( )( )

⑵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

⑶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

3、差不多先生的口頭禪是( )

A、何必太精明呢? B、不是差不多嗎?

C、何必太認真呢? D、以上皆非

4、回答下列問題。

作者為什麼説差不多先生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5、文中説差不多先生的記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細密。請用自己的話把這些事例概括出來。

6、差不多先生認為什麼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來。

7、(2006年武漢試題)根據語境和句式仿寫。

也許,在絢麗的天空面前,你會覺得自己很蒼白,你會懊惱;

也許,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你會覺得自己很渺小,你會自卑;

也許, , , ;

然而,你卻不知道,你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有浪花的輕快, 。

二、同步解讀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説:“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説:“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説:“是陝西。”先生説:“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説:“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差不多先生傳》同步練習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裏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他一面説,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裏總不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着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牀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牀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説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説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説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為一個懶人國了。

8、細讀全文,你認為作者對“差不多”先生持什麼態度?為什麼要給他立傳?

9、差不多先生也常為“差不多”所害,請你把文章中所寫的這方面實例概括敍述出來。

10、作者為什麼説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

11、細讀全文,你認為作者對“差不多”先生持何種態度?為什麼要給他立傳?

12、作者為什麼要刻畫“差不多”先生這個形象?

參考答案:

1、依次填:誇誇、彬彬、依依、循循

2、⑴明白;有名

⑵道歉

⑶指死亡

3、B

4、因為大部分中國人做事馬虎,不認真。(意近即可)

5、①把糖買錯;

②把省份搞錯;

③記賬不分十、千;

④搭火車遲到

⑤請牛醫生治病;

⑥認為活與死差不多。

6、“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7、句子示例:也許,在寬闊的原野面前,你會覺得自己假狹隘,你會不安。短語示例:小草的翠綠。

8、作者對“差不多”先生持批評的態度。立傳是為了告誡後人辦事不認真的危害。

9、搭火車遲到;請牛醫生治病

10、因為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

11、批判;告誡後人差不多的危害。

12、“差不多”先生是眾多中國人的一個縮影。作者借對“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體刻畫,揭示當時國人的麻木不仁。

Tags:同步 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