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

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1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學習目標】

1、掌握隋朝“繁盛”的歷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等;

2、通過分析大運河開通的目的和評價大運河開通的作用,培養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重點】南北重歸統一、大運河的開通。

【導入新課】

歷史朝代順序歌(中國古代歷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學習過程】仔細全面的閲讀課本

一、重歸統一南北

1、説出隋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統一南北的時間。

2、隋文帝是個怎樣的皇帝,有哪些作為?

二、大運河的開通

3、瞭解隋朝大運河的基本情況:

(1)何時哪個皇帝在位時開通的?

(2)説出大運河的中心和南北二至。

4、關於大運河的思考:

(1)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原因)

(2)隋煬帝為什麼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3)大運河的開通有什麼歷史作用?精講透析:

【思維拓展】

隋朝開通的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誰説的對?你怎麼看?

【小試牛刀】

1、隋朝的建立時間____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___、都城_________統一南北的時間_________________。

2、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是____________;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是__________

3、_________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在位時,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出現統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

4、__________在位時,從__________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_________為中心,北達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5、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大運河的開通起了怎樣的作用?

【自我評價】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學習心得

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2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朝“繁盛”的歷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實。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等問題,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重點和難點

本課以“繁盛一時的隋朝”為主題專講隋朝的歷史。隋朝的特點是短暫而繁榮。“繁盛一時”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歷史的特點,但由於課時的限制,本課實際上只講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時”,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課作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學重點為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開鑿大運河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糧食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依靠陸路運輸,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無法滿足需要。而我國主要河流大多為東西走向,開通南北運河,利用水力運輸,已是勢在必行。其次,隋滅陳後,需要加強對江南的控制。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不可否認,隋煬帝想坐龍舟遊江南也是開鑿運河的動機之一。而隋文帝統治二十餘年使隋朝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則為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隋朝大運河,與長城一樣是古代世界最雄偉的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本課的難點有二個:一是教材對隋初經濟的繁榮寫得比較概括,難以使學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對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導初一的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評價,有一定難度。

 二、教法建議

1.教師可利用“導入框”中講述的“隋煬帝賞瓊花”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導入新課。

2.“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師講述,但切勿補充過多史料。只要講清當時北周的小皇帝年僅八歲,被封為隋國公的楊堅手握軍政大權,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代周”的發生就不難理解了。

3.講述“隋朝的統一”,教師可製作一幅揭貼式地圖,展現“北周與陳對峙→隋與陳對峙→隋滅陳,南北重歸統一”的演變,幫助學生形成應有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隋統一全國的重大意義:結束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七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4.講述“隋初經濟的繁榮”,可分為兩個步驟,先展現“繁榮”的表現,再探究“繁榮”的原因。

封建王朝以農立國,“繁榮”的基礎是農業。教師可用兩張投影片作具體描述:

隋初隋盛時結論

人口三千多萬人四千六百多萬人人口激增

墾田一千九百多萬頃五千五百多萬頃墾田擴大

糧倉長安太倉洛陽含嘉倉;洛口倉糧倉豐實

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

後來,唐朝建國20年時,隋朝的庫藏還沒有用盡。隋朝倉庫的豐足在我國曆是少見的。

再引導學生探究“隋朝經濟繁榮出現的原因?”可從課文中找,也可互相議論,大體上可歸納出兩點: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講“繁榮景象”重在感受,講“繁榮原因”重在理解,都不需讓學生記憶。

5.“大運河的開通”一目是全課重點,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法,旨在調動學生去積極思考和探究。教師要善於設問置疑,引導學生從教科書中多渠道(導入框、課文、“動腦筋”、地圖、“活動與探究”之二)獲取信息,作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組織系列式的議論或討論,並與教師的講解相結合。

(1)提問:“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説法對不對?”“隋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引導學生看書、議論、作答,使學生對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參見重點分析)。這也為下面討論“開通大運河的作用”做準備。

(2)請一位學生朗讀〔動腦筋〕“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麼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引導學生找到“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這句話(這是本課書兩目之間的內在聯繫),由“已知”引出“新知”(從新的情境和角度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3)利用《隋朝大運河》地圖(有條件的學校可用現代化手段做成課件)介紹隋煬帝徵發幾百萬人,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邗溝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的人工運河),開鑿大運河的概況。使學生認識它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4)利用導入框和〔活動與探究〕中提出的問題製成投影片,組織討論:

問題一: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

問題二:大運河對我國曆史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

打出討論題後,先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尋找“論據”:①閲讀理解教科書第4頁的歷史材料;②思考〔動腦筋〕2提出的問題;③閲讀《開鑿大運河想象圖》,想想該圖的含義;④聽聽〔活動與探究〕中兩個小朋友的不同意見;⑤在“大運河的開通”一目的正文和閲讀文字中找出評價大運河作用的話。

討論時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議論,再選派小組代表發言和個人發言。教師在引導時可提示學生注意兩點:一是提出看法要説明理由;一是看問題要全面,要看主流。

6.最後,教師可利用本課課題“繁盛一時的隋朝”作全課小結,投影圖示:

繁盛一時的隋朝{“繁盛”{①國家統一

②經濟繁榮

③大運河開通

“一時”──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內容,學會從課本中“以正文為綱,從多渠道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鼓勵獨立思考和表達不同見解,逐步培養學生勤於動腦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能力。

3.指導學生閲讀簡短的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四、問題探究

動腦筋

1.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麼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裏,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2.古人評論大運河説:“天下轉漕,仰此一渠。”你能説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再想一想,水運糧食在中國古代為什麼重要?

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大運河。

中國古代在沒有鐵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進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而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練一練

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

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活動與探究

1.比一比:今天的運河和隋朝大運河有什麼區別?

思路:①今天的運河不經過洛陽;②今天運河北段已不通航,現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與判斷: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誰説的對?你怎麼看?

①總的來説是好事,但只用一個“好”字或一個“壞”字來評論大運河的作用太簡單化了。②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説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夠全面。不過,説是“好事”的,還是看到了問題的主要方面。③大運河開通後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有利於國家統一。但當時為開鑿大運河,的確是過度役使了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

[課程標準]

以都江堰、長城、大運河、趙州橋、北京故宮等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教材分析]

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它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為我國封建經濟和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隋朝所創立的政治機構,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如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等。短暫而繁榮是隋王朝歷史的特點,從581年楊堅建隋至618年李淵建唐,隋朝僅存在三十八年。唐朝承襲了隋朝的政治制度,所以説隋朝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表現欲強,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了解隋朝兩位皇帝,使學生知道隋朝“繁盛”的歷史,如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等問題,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教學重點]

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一是教材對隋初經濟的繁榮寫得比較概括,難以使學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對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導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評價。

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3

一、課程目標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隋朝的建立,知道隋文帝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掌握隋

朝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縱貫南北的大

運河”、“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等問題,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和重要保障;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隋朝的特點是“繁盛而短暫”。

四、相關圖片:、隋朝大運河、揚州大運河

五、教學過程

導入:

方案一:回顧秦漢和秦朝對漢朝的影響的歷史

方案二:分析課題——“繁盛”、“一時”

方案三:展示從西晉到北周階段中國歷史發展的線索圖

南北重歸統一:

展現形式圖:北周與陳對峙→隋與陳對峙→隋滅陳(幫助學生形成應有的空間概念。)

學生編演小品:反映陳後主的昏庸腐朽的生活以及隋滅陳的大致經過

大運河的開通:

學生活動:製作大運河模型

小小辯論賽:運河開通的利與弊

知識拓展:查一查,隋朝大運河經過今天的哪些省市

知識拓展:結合地理課上所學,介紹世界上其他的著名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等。)

繁盛一時的隋朝教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鑿及歷史作用。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綜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激發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課簡要介紹了隋朝的建立,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運河的開鑿。重點敍述了大運河的開通和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隋初經濟的繁榮難以理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三、課前準備

師:蒐集本課的資料,相關的圖片。生:在圖書館蒐集有關大運河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導言引入

師:講述“隋煬帝賞瓊花”的故事,那麼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説法否對。隋朝是怎樣建立的?大運河是如何開鑿的?(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互動授課

讓學生閲讀第一框的內容師: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統一全國的?有什麼意義?生: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589年,滅掉陳,統一全國。引導學習概括出“結束了西晉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_,對峙的局面,開創?大一統?的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過渡:封建王朝從漢朝以來,都注重以農立國“夫農天下之本也”經濟繁榮的基礎在於農業,那麼,隋朝經濟發展如何呢?

師:隋朝經濟繁榮出現的原因?

生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2:“隋帝勵精圖治,改革制度,發展生產”。

師:從哪些方面可見經經濟繁榮?

生1:人口激增2:糧倉豐實引導學生閲讀第二框內容“大運河的開通”

投影:大運河的圖片,放輕音樂生:結合地理簡介大運河隋朝大運河在605年開始,到610年全線開通,以洛陽為中心,他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經過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

六省市。全長四五千裏,是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開通後“高旅往返,船乘不絕”。

師:大運河的作用有哪些?

生:“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全國統治。”

師:“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説法對不對?為什麼?”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在小組交流。生:不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既有貪戀江都的美景的動機,蒐括江南財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強大,帝王的霸氣。

師:隋煬帝對為什麼能夠開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生: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師: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

生:學生分小組討論:全面分析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出示唐朝詩_日休的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_不較多。“開鑿大運河徵發幾百萬人,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苦難。”“開通大運河,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推動了南北經濟交流,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鞏固了隋朝的統治”學生比較今天的運河和隋朝大運河有什麼區別?補充:當今運河相當於三條鐵路運輸量,每日通過船隻三百餘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