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44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1

教材簡介:

不要以為只有人才會説話,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語言。人類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好的回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真是人類的好朋友。

目標預設: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

重點、難點:

有欣賞、瞭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

設計理念:

本主題以“小水滴旅行記”為開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幼兒關注自然現象,讓他們與可愛頑皮的小水滴結伴,與祥和温暖的太陽交談,與神祕莫策的霧捉迷藏,與變化多端的雲彩舞蹈,與來去無蹤的風兒賽跑,賦予直觀的自然現象以生命。在為幼兒提供體驗和想象的空間的同時,為其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從而讓孩子瞭解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係。

設計思路:

關於水的問題,孩子們開始討論就是:水從那裏來?也許就可能是孩子的興趣熱點,可以激發他們觀察自然的興趣,發展他們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於是,我就給班級裏的全體孩子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了:……對於幼兒的回答,我並沒有給予回答,於是,我們帶孩子一起去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看到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語言這樣感興趣,於是我設計了綜合教材: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準備:

[幼兒準備] 幼兒有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

[教師準備]

1.配樂詩歌錄音磁帶。

2.大自然景象PPT、詩歌圖譜PPT。

教學過程:

1.遊戲“拍手“遊戲。(聽老師的指令然後完成動作,看誰的動作又快又準)小結:小朋友的反應很快,説明剛才老師的語言大家都能聽懂。老師説的話你們是靠耳朵才能聽懂的。不要以為只有人才會説話,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你們能聽懂嗎?靠什麼發現呢?我們一起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2.出示大自然景象PPT,感受大自然,瞭解詩歌。

師:這兒有一幅畫,畫上有什麼?

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會説話嗎?

我們一起來聽詩歌《大自然的話》裏説了些什麼?

3.欣賞詩歌。出示詩歌圖譜PPT

(1)幼兒聽詩歌錄音。

提問:大自然會説話嗎?詩歌裏説了些什麼?

你們聽懂大自然的話了嗎?我們再來欣賞一遍!

(2)教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

(3)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看詩歌圖譜

①詩歌裏説了大自然中誰在説話?怎麼説話的?

為什麼説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為什麼説螞蟻往高處搬家,明天準是晴天?

樹樁上的一道道圈圈説明什麼?怎麼知道的?(這都是人類多年觀察出來的,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②大自然的語言與人的語言有什麼不同?(人的話要用耳朵聽,而大自然的語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象。)

(4)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地學習朗誦詩歌一遍。

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五彩繽紛,妙不可言,我們一起來輕輕學念這首詩歌。

4.引導幼兒聽辨三段詩歌結構上的特點。

《大自然的話》這首詩歌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段?為什麼?好在哪裏?

小結:詩歌中先説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種各樣的現象(白雲高飄、螞蟻往高處搬家、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緊接着寫人們看到這種現象後想到了什麼?(晴天、雨傘、一圈就是一年)最後告訴我們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詩歌的結構這樣安排能讓我們小朋友一聽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語言是什麼?人類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好的回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歌。

5.結束部分大自然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只要我們善待她,她就會給我們人類好的回報,但是現在我們人類有些人卻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樹木、捕殺動物,亂扔垃圾、工廠排除廢氣、廢水污染環境,使大自然受到嚴重的破壞。大自然還會和我們人類做朋友嗎?她還會以好的回報給人類嗎?我們應該怎樣做呢?請小朋友們回家後認真的思考,然後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反思在幾次的活動中,我們帶孩子一起去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當孩子知道水的變化後,我請孩子繪畫出了小水滴的旅行途徑,在繪畫中孩子瞭解了水的存在狀態,水在太陽的照射下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緩緩上升變成雲朵,當受到冷空氣的襲擊時,雲朵將變成雨滴或是雪或是冰雹落下來,小水滴再次回到了大海的懷抱。

對於種種自然現象,我們如果採用書面的形式去反饋給孩子,孩子不易於接受,但一旦改成了故事的形式,孩子在童趣盎然中自然的感觸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發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因為這一切教育都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孩子越小,就越應該從幼兒的興趣入手。探索型主題活動就是圍繞幼兒自身的興趣開展的,在活動中他們的問題縈繞不斷,層出不窮,更通過主動收集資料、動手實驗、製作、爭辯談論總結,調動起他們的各種感官,使他們的思維更敏鋭,激發起了他們主動探索周圍世界,瞭解大自然奧祕的慾望。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體驗詩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學習詩歌,理解詩歌中的美。

3、能合作並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課件、彩筆、四種顏色的卡紙

活動過程:

一、直接語言導入:你們知道嗎?不光是我們人會説話,大自然也會説話,而且大自然的話到處都是,不信?我們一起來看!(出示flash課件1)

二、配樂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白雲飄得高高,告訴我們什麼呢?

2、瞧!誰出來了?(螞蟻)它們在幹什麼呢?

螞蟻往高處搬家,這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3、這是什麼呀?(大樹樁)上面有什麼?對!每一個圓圈就是一個年輪,大樹樁告訴我們有幾圈年輪就代表它幾歲了!

4、教師小結:大自然的語言多奇妙啊!我們只要認真觀察就能夠發現。

三、用圖譜完整學習詩歌

四、分組合作朗誦詩歌。

附詩歌:大自然的話別以為人才會説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聽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聽不見。

活動反思:

《大自然的語言》這是一首文筆優美,語言生動活潑的科普知識性兒童小詩。從一些最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祕。詩歌文字淺顯,文筆優美。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兩班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1、通過感情朗讀,讀懂詩歌內容,使學生領略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2、讀寫結合,模仿課文仿編詩歌。

教學中主要體現兩個理念:

1、落實朗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理解課文內容,在品讀過程中感悟語言,體會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

2、注重在閲讀中引導學生髮現詩歌寫作上的特點及形式,指導學生仿寫,給學生創作寫作的平台,使其思維得到拓展。

小百科:自然,是天然的,物理或物質世界和宇宙。“自然”可以指物質世界的現象,也可以指一般的生命。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3

【教材簡介】

這首詩歌科學知識趣味性很強,可以藉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瞭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我在課前利用了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大自然有規律的變化,讓幼兒瞭解四季的變化特徵,動植物的變化,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目標預設】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

3、有欣賞、瞭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

【重點、難點】

1、從詩歌中瞭解大自然的語言。

2、懂得發現、看懂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理念】

讓幼兒初步瞭解人的語言是靠嘴巴和耳朵瞭解的,而大自然的語言又是靠什麼知道的呢?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孩子帶着疑問去探究大自然。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現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教師以飽滿的情緒、優美的教學掛圖、形象的詩歌圖譜,適時地指導貫穿於活動的始終,讓孩子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詩歌的美,體驗學習詩歌的快樂。

【設計思路】

語言活動"大自然的語言"針對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我把活動的重點落在讓幼兒如何理解、看懂大自然中的各種語言。因此我藉助談話、提問等形式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遊戲"做相反動作"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做相反動作"遊戲。

師:小朋友的反應真快,説明剛才老師的語言大家都能聽懂。老師説的話你們是靠耳朵才能聽懂的。不要以為只有人才會説話,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你們能聽懂嗎?靠什麼發現呢?我們一起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吧!

(二)出示教學掛圖,感受大自然,瞭解詩歌。

1.師:看,我們這是在哪?(出示掛圖)這裏有花,有草,有樹木,有白雲,有太陽,有荷花,有小河┉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會説話嗎?我們一起來聽詩歌《大自然的話》裏説了些什麼? (幼兒聽配樂詩歌錄音)師:大自然會説話嗎?詩歌裏説了些什麼?你們聽懂大自然的話了嗎?我們再來欣賞一遍!

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師:詩歌裏説了大自然中誰在説話?他們怎麼説話的?(逐一出示白雲、螞蟻和樹樁…)為什麼説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為什麼説螞蟻往高處搬家,明天準是晴天?樹樁上的一道道圈圈説明什麼?怎麼知道的?這都是人類多年觀察出來的,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師:大自然的語言與人的語言有什麼不同? (人的話要用耳朵聽,而大自然的語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象,它好象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3.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地學習朗誦詩歌一遍。

師: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五彩繽紛,妙不可言,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詩歌。

師:《大自然的話》這首詩歌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段?為什麼?好在哪裏?(出示是個以外的圖片)小結:詩歌中先説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種各樣的現象(白雲高飄、螞蟻往高處搬家、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緊接着寫人們看到這種現象後想到了什麼?(晴天、雨傘、一圈就是一年)最後告訴我們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詩歌的結構這樣安排能讓我們小朋友一聽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語言是什麼?人類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好的回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再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歌,師:大自然中有無窮的奧祕,你們平時都注意觀察了嗎?有沒有發現感受到大自然的話?和你的好朋友説一説! 老師這兒也蒐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話,你們能聽懂嗎?

4.幼兒進行仿編。

師:我用詩歌的形式把我發現的大自然的話告訴了你們,你們也來用詩歌的形式説説你發現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話,好嗎?

小結:真棒!你們一定都是愛學習肯動腦,細心觀察,勤於積累的小朋友才能聽動大自然的話,課後你們可以把你們觀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話畫下來我們裝訂成一本大的詩歌集,好嗎?

(二)結束部分大自然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只要我們善待她,她就會給我們人類好的回報,但是現在我們人類有些人卻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樹木、捕殺動物,亂扔垃圾、工廠排除廢氣、廢水污染環境,使大自然受到嚴重的破壞。大自然還會和我們人類做朋友嗎?她還會以好的回報給人類嗎?我們應該怎樣做?課後你們可以去了解了解,再來告訴我,好嗎?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4

教學目標:

1、視聽結合,獲得動植物所傳遞的關於季節氣候變化的信息,能留意身邊常見事物與現象,喜歡思考事物與現象之間的關係。

2、在交流分享中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收穫,願意向同伴學習。

教學準備:

1、學具:大自然語言ppt、相關自然界照片,大黑板兩塊。

2、經驗準備:有四季典型(動植物,天氣變化)特徵以及常見天氣典型特徵的經驗。

教學過程:

1、交流“語言”,引出話題。

教師用動作示意幼兒起立,鞠躬問好,並用動作示意幼兒坐下。師:“剛才老師用嘴説了什麼?我還用……”懸疑的語氣停頓的同時動作表現起立坐下。

(過渡:除了我們人會説話,大自然也會説話,信不信?

2、交流課件,喚醒經驗。

(1)播放第一個視頻: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這是大自然在説什麼?

(2)播放第二個視頻:螞蟻在幹什麼?這是大自然在説……”。

(3)播放第三個視頻:這是什麼花?這是大自然在説……”。

(過渡:大自然的話很多很多,遠不止這些,還會説什麼呢?)

3、看圖説話,運用經驗。

(1)教師觀察全體幼兒,再巡迴觀察指導個體。

(2)組織幼兒交流分享,關注傾聽。

(3)選擇2-3名讀懂畫面內容的幼兒分享交流。

(4)利用差異,引導互學交流。“有沒看懂得嗎?誰能幫幫他?”

(5)出示春夏秋冬,晴天、雨天六大類背景,幼兒自主擺放。

(過渡:看,大自然的語言可真多,怎麼讀才能讀的更多,我們邊玩遊戲邊學習)。

4、砸蛋遊戲,鞏固經驗。

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虛擬的砸金蛋場景。

(1)教師講述要求:一個金蛋一個題目,三個金蛋三個題目。

(2)教師組織遊戲。

1號題:這是什麼季節?

2號題:是晴天還是雨天?

3號題:這是什麼?這是大自然在説什麼?

(過渡:大自然的語言真的是奇妙的,讀懂了大自然的語言有用嗎?)

(3)教師講故事,幫助幼兒建立“讀懂大自然語言很有用”。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5

[教材簡解]

本次活動我將《大自然的語言》定位於大班科學領域。大自然豐富多彩、變幻萬千,它的語言有很多,例如花草樹木這些具象的事物都是幼兒所熟悉的,而氣温的變化是幼兒每天能感受到卻容易被忽略的。如果讓他們説説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有什麼不一樣就比較難了,本次活動就是選取這一元素,通過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氣温的差異讓幼兒初步瞭解熱帶、温帶、寒帶。熱帶、温帶、寒帶是幼兒比較陌生的名詞,為了便於他們理解,活動過程中先採用圖片的形式讓幼兒直觀地瞭解不同地方人們着裝的差異從而推斷出氣温的差異。幼兒又很容易理解是太陽給人們帶來温暖,那麼通過進一步談話得出離太陽近的地方温度就高,所以叫熱帶;離太陽遠的地方温度就低,所以叫寒帶;離太陽不遠不近的地方温度比較適中,所以叫温帶。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地方離太陽近,哪個地方離太陽遠呢?教案中這一設計就給幼兒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探索出判斷不同地方離太陽遠近的辦法,最後通過教師的引導,得出採用連直線的方法,比較這些地方離太陽距離的長短,從直觀上觀察到近的地方人們穿的衣服少,是熱帶;遠的地方人們穿的衣服多,是寒帶;不遠不近的人穿的衣服適中,是温帶。

[目標預設]

1.認知目標: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温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温帶、寒帶。

2.能力目標: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情感目標: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各地氣温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瞭解熱帶、温帶、寒帶。

難點: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設計理念]

在大班滲透式領域中有一次語言活動是《我們的祖國真大》,其中有一篇兒童詩就是講祖國的同一時間因為不同地方氣温的差異導致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景象,那麼基於這一靈感,我想何不把這一話題拓展開來,研究由於同一時間温度的差異形成的熱帶、温帶、寒帶的這一地理現象。大班幼兒或多或少在電視上見到過非洲熱帶地區和北極寒帶地區的人,只是他們還沒有一個温度帶的概念,所以我決定從這些地區人們的圖片入手讓他們從具象的熟悉事物開始,慢慢熟悉這三個温度帶。在探討温度帶的時候勢必會引出他們與太陽之間的關係,這就涉及到科學領域了。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思考温度的高低與太陽遠近的關係,並自己動手操作進行驗證。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是符合幼兒能力範圍的。

[設計思路]

温度帶這一專業名詞是地理課上才教的,怎樣才能把這一專業名詞變得讓幼兒理解呢?這是我設計本次活動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熱帶、温帶、寒帶最大的差別就是温度了,所以我通過這三個地方人們着裝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點,利用圖片讓幼兒自己觀察人們衣服的多少得出這些地方温度的不同:有的熱、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再從温度的不同引出這些地方與太陽遠近的關係,讓幼兒自己探索離太陽近的地方温度怎麼樣,離太陽遠的地方温度怎麼樣?最後再通過動手操作判斷這些地方離太陽的遠近程度有什麼不同才導致了温度的差異,引出熱帶、温帶、寒帶這三個名詞。整個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範圍,適合幼兒探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 氣温怎麼樣?(引導幼兒説出不冷不熱、温暖等詞)我這裏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温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裏的氣温怎麼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温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熱,這個地方那麼冷,而我們這比較温暖呢?(教師邊説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裏?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後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並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範正確的操作,並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温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麼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麼辦?(引導幼兒説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教師:這三個地方哪個離太陽最近,哪個離太陽最遠,你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用連線的方法,用兩地之間直線的長短比較遠近,知道熱帶離太陽最近,寒帶離太陽最遠。)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請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教師再操作一遍進行驗證。

(五)總結提升教師出示一張用不同顏色表示這三個温度帶的地球平面圖(紅色表示熱帶、黃色表示温帶、藍色表示寒帶)教師:離太陽近的這一片地方比較熱,所以叫熱帶;離太陽不遠不近的地方比較温暖,所以叫温帶;離太陽遠的地方比較寒冷,所以叫寒帶。我們生活在温帶裏。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將畫有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和各地人們着裝的圖片塑封起來放在科學角中供幼兒匹配。

2.遊戲活動:將各地的服飾投入表演區供幼兒進行角色扮演。

3.家園共育:和父母共同查閲瞭解不同温度帶人們生活習性以及文化的不同之處。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發現大自然中的各種顏色。

培養敏鋭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搭配小種籽「顏色王國」、「田鼠阿佛」繪本(上誼出版)。

活動過程

1翻開小種籽「顏色王國」P.6~7,與幼兒一起看看大地美麗的顏色:綠油油的田園、紅番茄、漂亮的毛毛蟲、藍藍的天空、美麗的五色鳥等。

2請幼兒説説曾經看過哪些美麗的自然景觀或動物,老師講述「田鼠阿佛」故事:

阿佛是一隻田鼠,和他的家人住在一起,當其他的田鼠都忙著為冬天儲糧時,他卻無所事事,還説自己正在收集陽光、顏色和字。冬天來臨時,當他們把儲存的糧食吃光了之後,阿佛把他在夏天收集的景色、聲音、氣味與印象,用想像力傳送給大家……。

3對幼兒説:「我們也要到外面去,將世界的顏色收集起來」,接著帶領幼兒到户外走走,請幼兒觀察户外各種美麗顏色的景物。

4找一處涼快的地方坐下來,請幼兒分享自己找到哪些東西是有顏色的?引導幼兒學學阿佛,描述顏色給大家聽。

5問問幼兒喜歡彩色的世界還是沒有顏色的呢?與幼兒討論,要如何愛護我們的大地,才能讓大自然永遠美麗,如:到户外玩時,不隨便的採花、不隨便丟棄垃圾、不隨便捉小昆蟲……。

評量

能觀察到大自然的各種顏色。

能分享自己所找到的大自然顏色。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將收集來的顏色畫下來,裝訂成一本「顏色收集冊」放進語文區讓大家一起欣賞。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温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温帶、寒帶。

2.能力目標: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情感目標: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知道各地氣温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瞭解熱帶、温帶、寒帶。

活動難點:

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 氣温怎麼樣?(引導幼兒説出不冷不熱、温暖等詞)我這裏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温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裏的氣温怎麼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温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熱,這個地方那麼冷,而我們這比較温暖呢?(教師邊説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裏?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後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並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範正確的操作,並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温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麼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麼辦?(引導幼兒説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區域活動,並掌握進區域的規則。

2.熟悉各個區域的活動內容與方法。

3.增進幼兒間的互相交流交往,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閲讀區域:自制圖書 圖書醫院益智圖書 我是天氣播報員(各種幼兒圖書若干,圖書內容有關天氣,可按當天的天氣情況進行播報)

2.操作區域:小車跑跑跑 紙袋的祕密 天氣換新衣 (提供牙膏、紙袋等材料運用剪、貼等技能進行創造;能根據天氣的變化給娃娃換新衣)。

3.智力遊戲區域:巧板世界 迷宮大揭祕 天氣變化棋 (提供不同的材料玩具,如迷宮、棋盤、七巧板等)

4.數學區域:加來減去 分一分 瞧一瞧(提供各種數學操作材料,正確的進行數的分解)

5.美術區域:桃花朵朵開 我是藝術家(製作盛開的桃花,運用線條等技能進行作畫等等)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互相問好,介紹班上的區域及區域材料。

——交代進入區域的要求及規則。

——重點介紹智力遊戲區域的玩法及規則。如:天氣變化棋,讓孩子大膽嘗試創作棋盤。

2.幼兒選擇喜歡的區域進入活動,教師作好引導、觀察。

——重點區域觀察:

1)天氣變化棋:幼兒能否掌握剪、裁、畫等技能,並運用該技能進行棋的創作。

2)天氣換新衣:幼兒是否能根據天氣的變化給娃娃換新衣。

數學區:觀察幼兒是否能正確的進行數的分解

美術區:觀察幼兒是否能運用線條等技能進行作畫;是否能正確進行顏色的搭配。

操作區:觀察幼兒是否能運用剪、貼等技能進行創造。

3.整理活動區,適當講評。

——是否都能在音樂停止前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師。

——小朋友的進區表是否都進行了打鈎。

——各區域的操作物品是否都擺放整齊了,如果沒有請幼兒擺放整齊。

——給遵守區域規則的小朋友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應該説,我們和各位老師一樣,在結合主題有效開展區域活動這一塊也是處於摸索、嘗試的起步階段,雖然以往在外觀摩、學習時也瞭解了大致模式,但也僅限於一些表面的形式,而對於真正的本質性的東西還是沒有很好的揣摩和理解,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着許多困惑,希望在今後的實踐工作中和大家共同學習,爭取在這一塊得到突破性地發展。那麼,現就我們班在主題活動下開設區域活動的做法簡單介紹一下,可能理論依據不是那麼充分,只是我們自己憑感覺在這麼做着,希望領導和老師們對我們進行指導。

首先我想説一下我們自己對新〈〈綱要〉〉的學習和理解,對主題活動、區域活動以及主題活動下的區域活動這三個概念的把握:

主題活動課程是對幼兒發展所需制定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幼兒園主題活動是幼兒圍繞着一個主題,進行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教師適時、適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種系列活動。

區域活動是由教師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材料、玩具和學具等,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通過操作、擺弄、發現、討論、拼搭等活動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主題下的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主題活動的目標和幼兒的發展水平,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幼兒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那麼,我想既然是主題下的區域活動,那麼在進行主題預設時就必須將區域活動一併融入其中,並明確地認識到這樣的區域活動應是有明確的活動目的的,應體現並強化主題意識的,而不是等到安排周計劃時隨便寫一個“區域自選”,因此,對即將開展的主題活動,我們兩位老師會在一起碰頭,結合主題活動來分析教材提供的區域活動設置及安排,應該説教材的區域設置這一塊給予了我們比較詳細的指導,那麼我們就會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從實際操作等方面考慮,挑選一些適合我們班的區域活動出來,安排到我們的活動計劃當中,當然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兩三個區域與本主題有關,象主題〈〈大自然的語言〉〉我們一開始就設置好了美工區“給娃娃換衣裳”、以及語言區“小小氣象員”、“天氣預報圖”等比較好在整個主題中都可以持續開展活動的區域,但隨着主題的持續開展,我們要分析各領域的活動有可能生成相應的區域活動或是活動開展之後需要在區域中得到延伸幫助孩子提升經驗,那麼我們就會安排相應的區域活動,幫助孩子有目的地開展該活動的二次探索,如此一來我們的區域設置以及區域活動就會越來越多,從另一個角度來説也是更好地呈現了主題活動的自然性、延續性和發展性,推動了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

應該説我們班就是按照以上兩個原則來結合主題開設相應的區域活動的,但就我們在網上學習的有關文章以及在外觀摩學習的經驗來説,我們認為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其實是相輔相承的,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在區域活動後也許能夠另外生成一個主題活動,因為雖然孩子在區域活動中獲得的是一些零碎的經驗,卻還是有繼續探索的價值,那麼就有必要為孩子提升經驗,從而生成一個集體教育內容了;

第二方面,區域活動也可以做為主題活動的“先行”,也就是孩子在區域活動中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再通過主題活動進行經驗提升、整合;

第三方面:區域活動可以做為主題活動的延伸,因為考慮到操作材料的量、孩子能力的個體差異或者是孩子的興趣濃厚等因素,每個孩子對主題活動的需求不一樣,那麼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延伸是最好的方法,讓孩子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課程本身得到發展。

那麼,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其實我們的腦海裏無數次的設想過、實施過,但是受開展區域活動的能力和經驗等各方面的限制,真實要實施起來卻又無從下手,這是我們最大的困惑。

那麼自從開學初開始研討區域活動以來,我們按照程園長的教導和指引,首先將自己心目中的區域活動標準降下來,不去和大保育院比,不去和在區域活動中經驗豐富、能力強的老師比,而是從細小處入手,從孩子們一個個愛玩的小遊戲入手,就象最簡單的七巧板,我們就設置了一個“巧板世界”的區域,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在櫃子中擺放了一簍七巧板,但是孩子們喜歡玩,而且玩得很好。一開始我們讓孩子隨意拼擺,並互相看同伴的作品;後來讓孩子在主題“不一樣的我”中再玩七巧板時,專門拼人,看誰拼得造型多且不重複;玩了一段時間後,又給孩子提出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説在規定時間內看誰拼得多或者是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作品等等,我想這應該也算是體現了區域活動的層次性。我想也只有這樣分階段,分層次地推進我們的區域活動,才會讓我們做為老師的不再那麼茫然,不再無從下手,才能讓我們有繼續前進的信心,才能讓我們有繼續探索如何開展好區域活動的勇氣和決心,才能讓我們自身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得到專業化的成長和提升!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9

【目標預設】

1、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温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温帶、寒帶。

2、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各地氣温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瞭解熱帶、温帶、寒帶。

難點: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設計理念】

在大班滲透式領域中有一次語言活動是《我們的祖國真大》,其中有一篇兒童詩就是講祖國的同一時間因為不同地方氣温的差異導致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景象,那麼基於這一靈感,我想何不把這一話題拓展開來,研究由於同一時間温度的差異形成的熱帶、温帶、寒帶的這一地理現象。大班幼兒或多或少在電視上見到過非洲熱帶地區和北極寒帶地區的人,只是他們還沒有一個温度帶的概念,所以我決定從這些地區人們的圖片入手讓他們從具象的熟悉事物開始,慢慢熟悉這三個温度帶。在探討温度帶的時候勢必會引出他們與太陽之間的關係,這就涉及到科學領域了。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思考温度的高低與太陽遠近的關係,並自己動手操作進行驗證。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是符合幼兒能力範圍的。

【設計思路】

温度帶這一專業名詞是地理課上才教的,怎樣才能把這一專業名詞變得讓幼兒理解呢?這是我設計本次活動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熱帶、温帶、寒帶最大的差別就是温度了,所以我通過這三個地方人們着裝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點,利用圖片讓幼兒自己觀察人們衣服的多少得出這些地方温度的不同:有的熱、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再從温度的不同引出這些地方與太陽遠近的關係,讓幼兒自己探索離太陽近的地方温度怎麼樣,離太陽遠的地方温度怎麼樣?最後再通過動手操作判斷這些地方離太陽的遠近程度有什麼不同才導致了温度的差異,引出熱帶、温帶、寒帶這三個名詞。整個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範圍,適合幼兒探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氣温怎麼樣?(引導幼兒説出不冷不熱、温暖等詞)我這裏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温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裏的氣温怎麼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温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熱,這個地方那麼冷,而我們這比較温暖呢?(教師邊説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

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裏?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後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

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並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範正確的操作,並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温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麼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麼辦?(引導幼兒説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語言大班教案10

教學內容

語言《大自然的色彩》

重點難點

能發現自己身邊的色彩

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所見的色彩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用較完整、具體的語言表述所見的色彩。

2.能發現並欣賞周圍生活中的美。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

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幼兒能説出幾種常見的色彩

環境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

過程與策略

一、以提問引出課題

二、翻看幼兒活動材料。

1.教師和幼兒一起翻看幼兒活動材料,觀察畫面中的事物。

2.觀察畫面一,並提問。

3.觀察畫面二,並提問。

4.觀察畫面三,並提問。

5.觀察畫面四,並提問,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不同。

6.教師進行總結。

三、尋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師帶來幼兒來到幼兒園內尋找“美麗的東西”。

2.鼓勵幼兒敏鋭地發現美的事物。

3.引導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

4.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語言設計

一、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會是什麼樣子?

2.在田野裏,你看到了哪些顏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發現鸚鵡幼兒哪幾種顏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麼?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身邊的顏色嗎?

環境輔助

給幼兒人手一本幼兒活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