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高考古詩鑑賞題教案(人教版選修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9W

    鑑賞評價能力是語文閲讀能力中層次最高的一個層級,為E級。它是需要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還需要文學、文體以及其他許多知識和能力參與才形成的一種專門能力,但只要對詩詞曲有興趣,對課內同類作品認真研讀過,做這類題也並非很難。

高考古詩鑑賞題教案(人教版選修教學設計)

(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神奇的想象和誇張手法來塑造形象。

(2)意境:

顧名思義,“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體感的藝術圖畫。在文學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説出,需借物來表現;“境”不能是純客觀的物象,需由意所觸發。因此,所謂“意境”,可以説就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鑑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的。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悽楚悲涼”等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是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鑑賞時,領會意境是必要的,而領會意境又必須具備對意象審美特點的把握。

例如: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一首詩,但也是一幅畫。這幅畫的近處是“江楓”(二橋名,即江村橋、楓橋)的“漁火”和夜泊的客船,遠處則是霜滿和向“烏啼”(地名)那個方向落下去的殘月,透過樹叢還可隱隱約約的看到寺廟。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楓橋夜泊”圖啊!詩人很善於設色,霜天是透明的,漁火是鮮豔的,二者遙相輝映。近處的漁船和遠處的山寺,又通過鐘聲聯繫起來。這樣,就使得遠景和近景交織成章,聯成一片,使得整個畫面色澤濃豔,生機盎然。除了色彩以外,還有聲音,夜空的鐘聲,一聲一聲地傳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這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和帶着愁思進入夢境呢?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是孤寂的,但由於作者豐富、濃烈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並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

這首詩有情意,有境界。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會很自然地呈現出一幅情影交融、形神結合的立體圖畫,我們就象坐在電影院裏看立體電影一樣。難怪這首詩很早就廣泛流傳,並且傳到國外。確實是一首難得的有意境的好詩啊!

又如: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僅二十個字的短詩,其所以能夠成為千古絕唱,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完整的意境。

鸛雀樓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已被河水衝沒),共三層,由於樓址的地勢高,所以登樓遠望,周圍景物盡收眼底:遠處是中條山,近處是滔滔奔流的黃河,極目遠望,還可隱約地看到晉南和渭河兩岸的奇景。因此,鸛雀樓在唐代就成為登臨的勝地了。

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一詩中,用粗線條勾畫了落日、晚山、黃河、大海等景物,顯示出登高遠眺的特點。同時通過“依”、“流”等幾個動詞使自然景物活了起來,賦予自然景物以活潑的生命和神態。“依”字且得很好,勾畫出了落日近山的奇異風光。“流”字也用得很好,象是注入這幅圖畫的一條動脈,使讀者看到了千里黃河歸大海的壯麗景象,甚至使讀者彷彿聽到了滔滔黃河水的聲響。加上“白日”、“黃河”等不同色調的對比,使人們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了不同的顏色。詩的後兩句,貌似説明一種哲理,實則顯示出:如果要看到更廣闊更奇麗的情景,那就得“更上一層樓”。由於前兩句作了很好的鋪墊,所以後兩句一點也不幹枯,相反地與前面的景象銜接得很好,氣脈一貫,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幅新穎而又完整的登樓遠眺圖。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也表現得很好,僅從登高望遠的情景,就可看出詩人的思想情緒是積極向上的情緒。這首詩不僅可以使人們看到一幅登樓遠眺的無限廣闊的藝術圖畫,而且能夠有力地激發人們“更上一層樓”的思想願望,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再如:孟浩然和杜甫寫的兩首詩: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月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這兩首詩都是名篇,都達到了情影交融、形神結合。從“境”來説,二者都是氣魄宏大,把洞庭湖那種浩瀚的氣勢、雄渾的景象有力地顯示出來了。但就“意”來説,二都又頗有差異。孟浩然所抒發的情,只是個人之情,只是想到“欲濟無舟楫”--想當官無人推薦。而杜甫所抒發的情,雖然也有個人之情,但主要的卻是憂國之情,想的是“戎馬關山北”--關山北的戰事。因此,孟浩然詩就顯得“境”大“意”小,而杜甫詩卻是“境”大、“意”也大,二者銖兩悉稱。

(3)抒情方式

一切文藝作品都需要表現感情,詩尤其需要表現感情。對於這一點我國古代作家、評論家普遍認識到了。比如《毛詩序》的作者説:“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就是有名的“詩言志”的主張。這裏所説的“志”就是“情”或“情意”。

例如:杜甫《蜀相》

杜甫對諸葛亮十分景仰,他寫了好幾首專門頌揚諸葛亮的詩。這首詩是公元760詩人初到成都時寫的。詩的前兩句看來是寫景,實際上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思慕之情。第一句中的“尋”字,説明詩人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懷着對諸葛亮的無限思慕之情特地來瞻仰武侯祠的。三、四句看來是寫景,實際上也是抒情。其中的“自”字和“空”字用得極好,表明儘管祠堂的階下碧綠的花草,樹上有黃鸝叫,然而“人去樓空”,人不在了,自然景色也是自生自滅,沒有人欣賞了。五、六句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高度讚揚了諸葛亮的偉大功績。最後兩句流露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極度惋惜和悲痛。全詩感情深沉。詩的結尾所説的“淚滿襟”的“英雄”,首先是詩人自己。正因為詩人自己對諸葛亮的景仰和懷念如此深切,感情如此真摯,所以,就使得詩的藝術形象飽含了高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成為千古絕唱。

又如:我們學過的王維的《渭城曲》

這也是一首被人們交口稱讚的名作。詩的前兩句,描寫了送別友人的地點和景色,後兩句勸他的朋友在分手前“更盡一懷酒”,因為分手後就見不到“故人”了。這兩句,語言是樸素的,然而它不僅出色地表達了詩人自己對友人的深情,也表達了人們離別時的'一種普遍的心情。難怪這首詩在當時就譜入樂府,成為有名的“陽關三疊”,在各處廣泛傳唱,在後世也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鳴。

抒情的方式有:

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對景象或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託在此景此物中。2000年春季高考。

2、寓情於景(物),情景交融。

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來抒發感情。2001年高考(9)

3、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古代詩歌中絕大多數是間接抒情。2001年第8題(4)形象

詩歌中的形象既指敍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

(5)烘托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藉助想象、聯想來塑造形象。

襯托分為反襯和正襯。正襯又稱為烘托。

(6)用典(也是表現方法)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 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來歷。如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5個典故(孫權、劉裕、宋文帝、佛狸、廉頗)。這些典故就因為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這首詞的思想情緊密聯繫的,所以,辛棄疾來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這些典故,並借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7)表現方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瞭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如烘托、虛實(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用典等,有助於披文入情。

其他如“比興”“擬人”“誇張”“排比”“反覆”等手法,都應瞭解,以便在鑑賞時得心應手。

(8)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飄逸灑脱,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如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瞭解詩人的風格,有利於把握他們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樣寫友情,李白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杜甫卻説:“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灩氵預  堆。”欣賞兩人的詩,要反覆誦讀,仔細體味它們風格的差異。

山水田園詩,邊塞詩;婉約派,豪放派

(9)語言特色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2)平淡,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敍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説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6)簡潔。就是乾淨利落,言簡意賅。

欣賞詩歌,要注意詩歌作者的煉字、煉句,物象描寫中的動與靜,聲與寂,情與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襯、烘托,語序倒置的修辭色彩等。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作品的語言表現力作具體的、深入的開掘,有助於準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又如王維之《山居秋暝》一詩中照、流、歸、下等動詞的妙用,這些動詞或長或短的持續情,使我們似乎感觀月光的傾瀉不盡,清泉的長流不絕,浣女的由遠而近,蓮舟的由近而遠。

 

滄浪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