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我的呼籲(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09W

諸子墨

我的呼籲(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史懷哲的生平事蹟,通過學習課文,理解他 “敬畏生命”的思想和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

2、訓練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洋溢着偉大博愛精神的宣言:《我的呼籲》。作者是二十世紀人道主義精神劃時代的偉人、被人們尊稱為“非洲聖人”、“叢林中的聖者”的史懷哲博士。他的名字曾享譽歐洲大陸,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具有深遠影響。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説過他的名字或事蹟?

一、作者生平(5分鐘)

叢林中的聖者:

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德國醫學家、神學家、哲學家。1875年1月14日誕生於阿爾薩斯的一個小鎮凱撒堡。這是位於德法交界地區的一個小鎮(當時屬德國),他從小就掌握德法兩種語言,德語是他的母語。

他的父親路易斯(Louis)在當地一個教堂擔任了五十年的牧師工作。史懷哲從小就富有愛心,對基督教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認同。年幼時他曾看過一個非洲人的人頭雕像,印象極為深刻,他回憶説:“他臉上那憂傷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象是在和我訴説黑暗大陸的悲痛。”

年輕的史懷哲在音樂、宗教與哲學方面均展現出卓越的才華。二十五歲就成為神學和哲學博士,隨後在史卓斯堡(Strabourg)大學擔任神學及哲學教授。他同時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風琴演奏家,尤其對巴赫的作品有獨到的領會,在當時擁有許多樂迷。

二十九歲時,史懷哲讀到了一篇有關非洲大陸極需醫療援助的文章,次年他做出了令人震驚決定,放棄了他蒸蒸日上的學術地位和演奏生涯,從頭學習醫學, 8年之後,和他志同道合的伴侶海倫(Helene)遠赴非洲的蘭巴雷(Lambarene)(當時的法屬赤道非洲),開始為非洲人民奉獻他的愛心。迎接他們的是無涯的原始森林、惡劣的氣候和當地土人的病痛……

在一所傳教辦事處的破雞舍裏,史懷哲開始了他的義診。他不僅夜以繼日地醫治土人們的身體,更關心他們的靈魂。他是他們的嚴父、兄長、工頭、密友,他親自和他們一起建造醫院、開拓農場……他曾被關入法國俘虜營,感染疾病,面臨饑荒和資金短缺的困境……但困難從不曾使他低頭。在行醫救人之餘,他始終堅持彈巴赫,讀歌德,寫《文明的哲學》,領悟“敬畏生命”的真理。他還經常奔波於歐洲各大城市,舉辦他拿手的風琴演奏會,為他的醫院募款。

第一次向非洲出發時,巴黎的巴赫學會不忍心使這位音樂天才埋沒於非洲叢林裏,便贈送史懷哲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這是一台特殊打造足足三噸重的鋼琴,它有大風琴(Great)一樣的鍵盤,並附有管風琴式踏板(Pedal)。為了對抗非洲經年潮濕的氣候和白蟻,鋼琴的表層全部用鋅細心鍍過。這部構造異常特殊的大樂器,後來陪伴史懷哲在非洲度過半個世紀的歲月。

這位在醫學、神學、哲學、音樂四種不同領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世紀偉人,我們確實很難了解在他的`生命中,究竟哪一樣比較重要。當然,史懷哲決心直接獻身服務人羣的時候,他已經打算放棄其它的三種事業。然而由於上帝的美意,加上他個人堅定的意志力,上帝把四種事業巧妙、和諧地調配在史懷哲一天十六小時的工作時間表裏。

五十餘年間,在那接近蠻荒的貧窮落後地帶,史懷哲為他素不相識,語言不通的非洲人民獻上了全部的精力、智慧和愛心,直到他以九十歲高齡在蘭巴雷逝世。

年輕時的史懷哲曾這樣定義自己的人生:「三十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要是能達到研究學問和藝術的願望,那麼三十歲以後就可以直接進入一個立即服務的方向,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

史懷哲雖已辭世四十年,但他仍是全球志願者們最尊敬,最仰慕的人之一。他以實際行動所選擇的人生道路不斷地鼓舞和感動着許許多多後來的志願者去追隨他四海一家的博愛情懷。國際上現在許多人還在宣揚和發展史懷哲的博愛精神,其中較有名的是國際艾伯特史懷哲組織(International Albert Schweitzer Association)及國際艾伯特. 史懷哲基金會(International Albert Schweitzer Foundation),前者着重於發揚史懷哲的精神,後者着重於繼續他在非洲的醫療援助工作。

1954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這位終生思索和愛的行動者。本文是他在頒獎儀式上的演説詞。若有興趣進一步瞭解他的思想、著作、和事蹟,可參考史懷哲官方網站 。

一、 理清思路、把握主旨(15分鐘)

1、破題:我的呼籲--呼籲什麼?(內涵)

--為什麼呼籲?(原因、背景)

--向誰呼籲?(對象)

以此為線索把握文章思路

1)呼籲什麼:提問--首句地位(中心論點)

文章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作者緊接着開始闡述他的核心概念“尊重生命的倫理”的內涵。對內涵的闡釋一直到哪個自然段?(1、2)

提問--作者如何闡述“尊重生命的倫理”的內涵?(分析1、2自然段的內容和層次,出示幻燈)

2)為什麼呼籲:主要照應第3自然段(聯繫二戰後的冷戰背景)

作者並不是純理論的探討尊重生命,而是有其現實針對性的,這恰恰反應了真正的人道主義情懷。

3)向誰呼籲

將首句的“全人類”具體化,針對“普通人”和“國家領袖”兩種人展開論述。

2、課文結構劃分參考意見

一、提出尊敬生命的倫理學並闡釋含義(1-2)

反:反對按等級劃分生命,

我要呼籲全人類, 直覺意識層面:

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 正: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道德層面: 辨析“善”與“惡”,強調善的信念

二、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貫徹尊重生命的倫理學(3-7)

3、良善是解決問題的最佳之道

4、應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針對普通人)

5-7、反對戰爭,呼籲和平(針對國家領袖)

二、體會思想,深入探討(15分鐘)

這篇演説詞與其説是在講道理,不如説是在宣揚一種博愛人道的信仰。它不僅以縝密的邏輯、犀利的言辭取勝,更靠作者本人高尚的人格力量,靠執着和真誠感染讀者。文中所宣揚的思想,是作者大半生實踐與思索的成果,有一些可能是我們能夠理解的,有一些也許是暫時還無法領會的。讓我們帶着對史懷哲的理解與敬意,努力貼近這樣一顆偉大的心靈。請選取課文中你最有感觸的段落或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討論發言。

三、延伸思考(5分鐘)

1、作者提出尊重一切生命,理想色彩很濃,在現實生活中實踐起來似乎並不容易。我們如何能把尊重生命的倫理和現實生活統一起來呢?(參閲課後練習二)

比如以前看到一位同學的議論文,譴責人類不該吃珍稀動物,不尊重生命。於是有人提出,為什麼沒有人反對吃豬肉呢?難道豬就不是生命嗎?

再比如大學生張華為救一個掉入糞坑的老大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很多人惋惜之餘覺得“不值”,到底值不值?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2、我們的世界似乎總充滿了欺騙、暴力、不平……,因此,很多人信奉“弱肉強食”、“以暴制暴”這樣的“真理”。那麼,史懷哲提出的“尊重生命的倫理學”能不能得到你的認同?

學生髮言討論。作為隨筆話題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