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45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1

教學重點

1、快速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藉助關鍵詞句準確地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將從網上下載的一篇“北京中學生將‘飛’火星”的新聞報道播放給學生閲讀,以此導入對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熟悉課文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給學生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反映人類首次登月過程的錄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直觀印象。

教師通過“文件傳輸”將課文內容傳輸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在閲讀中獲取課文信息,提取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可根據教師的要求,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圈點批註,並用自己的話對課文內容要點進行概括。

三、課文教讀

教師通過“集體討論”功能,提出討論題。例如:①課文可分成幾個部分?各寫了什麼內容。

②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③宇航員登上月球做了哪幾件事?

④課文按什麼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

⑤登月有什麼意義?

⑥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⑦文中的數字有什麼作用?

⑧你對課文最後一句話如何理解?

學生認真閲讀課文,自由發言。每個學生都可以針對討論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供教師和其他學生觀看。教師用“廣播教學”播放幻燈演示課件,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完成對課文的閲讀分析。

四、課堂練習

教師應用電子教室的“電子搶答”功能,發佈課堂練習題。例如: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答案是“可望而不可即”)。

學生可以進行搶答,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髮表的答案將顯示在題目的下面,而其他學生不能再進行回答。一題結束後,教師可以組織新一輪搶答。

五、自主探究

教師提供北京天文館、月球和登等網站的網址,讓學生自主登陸網站,瀏覽有關內容。

應用“虛擬光驅”功能,教師提供光盤《小天使少兒科教系列——科技篇》中的錄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觀看。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的電腦屏幕進行監控,以保證娘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隨時進行引導。

六、課後作業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發佈作業課後題目,要求學生寫一篇想象作文。例如: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作文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版面和美術編輯,統一以電子文本格式上交,供教師進行批閲。如時間允許,教師可選擇寫得較好的學生作文讓所有同學在自己的電腦中進行閲讀欣賞和進行修改。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等詞語。瞭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能力目標】學習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敍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訓練學生快速閲讀,並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二、德育目標: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於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藴涵在字裏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三、方法目標:自主學習,探究重點,互動互學

教學內容: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閲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後的喜悦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美。文章所記敍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説,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説,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重點】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閲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瞭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閲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説、月亮的神祕是人類的嚮往,什麼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二、速讀課文,總體感知: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指導學生閲讀並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脣,不回讀),並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簡要説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並參與討論。 然後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並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後教師可以總結評點:

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

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

①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b.宇航員登月後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舉例説明。

②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

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並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敍述,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並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説明;③敍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四、拓展延伸,聯想想像: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

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過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着我國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着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練習:

1、課後練習:一、三、

2、假如你駕駛着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 你會做些什麼? 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3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快速閲讀課文,較快地瞭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依據概説--評説的結構方式和按時間發展的階段順序,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3.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4.學習敢於幻想、敢於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並受到鼓舞。

5.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概説--評説"的結構方式;程序順序(依託時間發展)--登月全過程;列數字的説明方法;平實準確的説明語言。

學習側重點

1、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2、敢於幻想、敢於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當今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

3、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學習"自讀提示",瞭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②快速閲讀課文一遍,瞭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計時。

③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閲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並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①結構分析

A、默讀課文,按概説--評説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讀第二部分"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把該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②精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課文朗讀兩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間的關係,何為主,何為次。

C、歸納該部分大意。

③精讀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階段(3~5自然段)

a、先歸納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階段的大意。

b、畫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發表議論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c、畫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數字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B、第二階段(6~9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據此階段和上階段的內容,畫出阿波羅11號飛船的航行路線,並標出時間、距離、速度等。(見後面練習六)

c、畫出此階段宇航員的行為,體會他們的心情。

d、賞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時的空間美景。

C、第三階段(10~15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再默讀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員登月後做了哪些事,請在書上畫出。

c、體會第11自然段時間數字的作用。

d、背誦第13自然段的碑文,體會其中的豪邁、勝利之情。

D、第四階段(16~18自然段)

《月亮上的足跡》自讀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a、朗讀一遍,概括大意。

b、體會第18自然段結語的作用。

④精讀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覆朗讀阿姆斯特朗的話,能背誦。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結遷移

①把對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內容概括寫在筆記本上。

②完成後面的練習題。

③課本作業第三題。

(解説:上述自讀過程重在對登月過程及其意義的理解和體會,學習它的基本寫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學精神。)

【自讀點撥】

1、總體把握

①在思想上要感到當代科技迅猛發展對人類生存的巨大影響,從而受到鼓舞,努力學習現代科技和文化知識,為科教興國和人類發展做出貢獻。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説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説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2、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課文的結構方式;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②難點: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3、表現手法解説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4

一、學習詞語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頭,直立着。

遙遙在望——遙遙,形容距離遠。形容遠遠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見,但不能接近。形容看來可以達到而實際難以達到。

二、在 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閲讀課文。

三、作者以什麼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以時間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四、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討論後歸納:登月的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5),飛船帶着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着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後歸納: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體為:

①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情況,發現一切正常;

②他們拿出鐵鍬,採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

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了月球的表面;

⑤他們又安裝了一台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⑥他們又取出了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嚴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

⑦他們跟美國總統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後歸納:

①用來表時間,如“這一年的7月16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

②用來表飛船離地球的高度和飛行速度,如“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脱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③用來總結飛行的里程,如“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七、總結、擴展

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過程。人類登上了月球,邁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結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八、佈置作業

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