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林黛玉完整資料大全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33W

林黛玉,金陵十二釵之首,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真身,榮府千金賈敏與巡鹽御史林如海之女,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她生得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是世界文學作品中最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完整資料大全

林黛玉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因母親早亡,賈母疼愛,接到賈府撫養教育,與賈母、寶玉同住。後來又死了父親,從此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裏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林黛玉、賈寶玉因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真心相愛。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為寶黛愛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思想上的忠叛之爭,婚姻上的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之爭 。在封建禮教壓迫下,林黛玉曆盡風刀霜劍,最後在寶玉、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寶黛前世因緣

林黛玉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宮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歲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餐祕情果,渴飲灌愁水。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鬱結着一段纏綿不盡之意。當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下凡之時,絳珠仙子一道下凡,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

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貫姑蘇人氏,五歲時因父做官遷居揚州。母親賈敏是賈母最小的女兒,父親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蘭台寺大夫,欽點出為巡鹽御史。林家雖是富貴之家,卻亦是書香門第。林黛玉曾有小一歲的幼弟,養到三歲死了。所以父母對她愛如珍寶,見她聰明清秀,便請了賈雨村做家庭教師,教她讀書習字,假充養子之意 。

寶黛釵初會

林黛玉母親一病而終。賈母憐她無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邊。初次見面,寶玉便問她可也有玉沒有,她如實回答説沒有,不料惹發了寶玉的痴狂病,當場摔玉。她感到內疚,夜裏獨自淌眼抹淚。

林黛玉進榮府以後,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寶玉和林黛玉二人親密友愛,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不想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寶玉因與林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卧,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 。

林黛玉九歲,冬底,父親重病,賈璉送林黛玉到揚州探親 。次年九月初三,父親病逝,歸葬蘇州 。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賈璉回京 ,從此常住賈府 。

黛玉之死

林黛玉十五歲,薛家婆子送給她蜜餞荔枝 。黛玉、寶玉夢魘,林黛玉咯血 。

林黛玉十六歲,十月,寶黛參禪,寶玉吐露心聲,誓不變心 。十一月,怡紅院海棠反季節開花,通靈寶玉丟失 。林黛玉一面暗自慶幸金玉姻緣或許可破,一面又擔心寶玉吉凶,因而喜憂參半,輾轉難寐。十二月十九日,元春薨逝 。

林黛玉十七歲,正月,王子騰在離京二百多裏的地方被藥死,賈府一個月內連失兩大靠山。加之寶玉瘋癲,賈政放了江西糧道,赴任在即,賈府不得不加緊籌辦寶玉婚事。

二月初二,賈母為了給寶玉沖喜,又想到金玉之説,遂與賈政議定寶玉、寶釵婚事。同時,為了矇混寶玉,鳳姐向賈母、王夫人獻掉包計。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賈母院見寶玉,二人最後一次參禪。林黛玉問:“寶玉,你為什麼病了?”寶玉笑道:“我為林姑娘病了。”

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當天,寶玉、寶釵大婚 ,林黛玉淚盡而逝。當時守在身邊的僅有紫鵑、探春、李紈三人,“惟有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淒涼冷淡”,描繪出“冷月葬詩魂”的實景。

寶玉婚後,精神恢復,聽聞林黛玉去世,立刻往瀟湘館悼念,淚灑相思地。林黛玉逝世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寶釵生日,寶玉復往瀟湘館,對景悼顰兒。四月,寶玉夢入真如福地(即太虛幻境變形),見到絳珠仙草和瀟湘妃子的幻象。

人物外貌

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詩云“顰兒才貌世應稀”。

正冊判詞(釵黛合一)

畫着兩株枯木,木上懸着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後人評價

一、林黛玉出身於“清貴之家”,由於小時父母鐘愛,比較任性。後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環境的齷齪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並且常以“比刀子還利害”的語言,揭露周圍不合理的現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出於她和寶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視封建文人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鬢廝磨的寶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寶玉之間的真摯感情,成了她能在這個勢利環境中生活下去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

在焚稿斷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這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最後的反抗。

二、林黛玉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賈府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係冷漠的封建大家庭裏,曲高和寡,只有賈寶玉成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於對寶玉的愛情中。她並沒有為了爭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於環境,也沒有適應家長的需要去勸告寶玉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話語揭露着醜惡的現實,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她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和純潔的愛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三、俞平伯:

釵黛雖然並秀,性格卻有顯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寶釵曲,黛玉剛而寶釵柔,黛玉熱而寶釵冷,黛玉尖鋭而寶釵圓渾,黛玉天真而寶釵世故……一個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個是它的肖子寵兒。作者借了抑揚褒貶進行批判,對於釵黛有所抑揚。其揚黛抑釵,他的意思原是鮮明的。

Tags:林黛玉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