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有關教育孩子心得體會九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7.86K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孩子心得體會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教育孩子心得體會九篇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1

透過本次學習,使自己想到了很多――

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感受着“生本教育”的內涵以及在以“生本教育”為主導進行的課堂教學中所採用的方法。細細想來,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些方法也以前用過,只但是僅有那麼幾次而已,沒能很好地堅持下去,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仍然停留在“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偶爾採用一下讓學生自主學習或是小組交流合作學習餓方法,害怕孩子們玩得太高興了,而是自己的課堂不受控制,就採用減少學生活動時間,自己多講的方式。透過學習才明白,其實自己這樣做非但沒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反而是自己處在被動的位置上。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會那麼長,想想也是,我們成人有時都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而是精力分散,更何況是6、7歲的孩子呢!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能夠説,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失常會令我們又愛又恨。就拿我們班的明浩來説吧!聽講的時候還挺認真,有時候回答問題也挺用心,可動起來的時候,又會讓人氣得不得了――不是在哪裏亂動,就是把手放到抽屜裏不停地亂翻,偶爾還會冷不丁地鑽到桌子下面去找被他自己弄到地上的東西,當點到他名字的時候,他會忽閃着那雙明亮的眼睛,用那種無辜的眼神,很委屈地望着我,讓我又不忍心再説他什麼。

課堂上的精彩也以前有過。記得在學習《要下雨了》一課時,我採用的就是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問題的方法進行的。別説,效果還真是不錯。個性是當韓雨恆站起來説:“老師,我想回答XX剛才提出的那個問題”時,我感到很高興。及時表揚了他,孩子可高興了。同時我又藉助表揚他的機會讓其他的同學明白了,在回答問題時必須要完整,而且還應注意目的明確,讓別人一聽就明白自己回答的是哪個問題。

我們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只是,但前提是讓學生的學習在樂學的過程中進行。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地實踐“生本教育”,讓孩子們在簡單、寬裕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努力做到“我的課堂生做主”。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2

作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我們永遠都在探討的話題。家庭情況各有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教育孩子的確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有一些心得,也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共同探討一下。

1.健康人格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雖然我們都不避諱我們都很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的分數,但是知識的積累和掌握必須建立在健康人格的基礎之上。否則,我們只能捨本逐末,讓孩子迷失方向。在人的一生中,無論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專業對口與否,學習是永遠的課題。即便是孩子能以較好的成績升學讀一個好的大學,但考察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包括我們從自身總結經驗,我們發現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我們不可能守其一生。要讓孩子從身邊的一些事情中學會處理問題,樹立自信、陽光、積極的心態。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讓孩子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2.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並舉。我們都很愛我們的孩子,我們回想一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的每一個變化我們都熟記於心。當孩子出生不久第一次會笑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開心。孩子第一次能叫出爸爸媽媽的時候,我們是如此的興奮。當孩子突然有一天會獨立走路了,我們是那麼的欣喜……我們覺得我的孩子是最棒的!當孩子漸漸長大,到上學的時候,也要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的孩子真的不錯。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儘可能的少用或不用打擊他的詞語,千萬不可譏諷、嘲笑、辱罵和歧視。正面看待孩子,即便是貪玩那也是孩子的天性。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肯定。但賞識教育並非放任,從嚴要求是必要的。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不必驚慌失措,而應該視為促進其成長的良機。事實上,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是最容易教育的時候,我們可以因勢利導,促使孩子內心的矛盾轉化,向真善美轉化。讓孩子在在犯錯誤中成長。教育的前提是讓孩子真正能從心底裏認識到錯誤,指明批評他的原因,讓他有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要有原則和邊界,哪些是堅決不能逾越的這一點必須要做到。

3.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多抽點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每天與孩子談談心(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學會傾聽,關注孩子的感受。尤其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及時引導孩子正確地處理和應對碰到的問題。當孩子提出要和父母共同做一個遊戲的時候就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絕佳機會,他會説出平日裏不會告訴你的想法。只有瞭解孩子,指導孩子想什麼,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教育。另外,還要重視孩子的朋友和同伴們,要尊重孩子的朋友和同伴們,這樣孩子才能善待朋友,與同伴們友好相處,給他一個寬鬆的、愉悦的人際環境。我們可以從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庭和處理自己的內務,鼓勵孩子多關心班級,主動幫助別人。家庭成員之間平等相待,讓孩子也能真正感受到他也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感。

4. 重視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孩子要從培養習慣做起。習慣成自然,其力量就是持之以恆。當然,家長也不要急於要求孩子一下子改掉壞習慣,而在於慢慢地讓好習慣培養起來。成功的體驗激勵孩子繼續進步,使孩子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激勵孩子對好的習慣和行為多多重視和堅持,鼓勵孩子把壞的習慣和行為逐步減少。良好的習慣包括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家長和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放下成人的所謂尊嚴,父母尊重寬容的心胸是孩子幸福成功的舞台。

成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誰能堅持,誰就能勝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要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如個性特徵、興趣愛好),不能一概而論,可以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但不能照搬不能複製,畢竟我們的的孩子都是第一無二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而不是由於有父母和老師的監督下才能做好。因此,作為孩子的教育顯得如此的重要和不容易,尤其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孩子的教育確實不容忽視也不容易,要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需要我們繼續思考和探索。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

下午好!我是五年級(2)班讀書人網的家長。首先感謝學校老師給予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能讓我在這裏和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我感到十分榮幸。在我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和看法。

一、明確教育方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孩子從小就必須接受教育、接受智力的培養。首先要讓孩子明白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名次,上重點大學,而是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包括培養孩子有一個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理,積極的情緒,有一顆感恩的心。家長不能過於慣孩子,怕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這樣是不行的。在家裏什麼煮飯、炒菜、洗衣、掃地我都叫孩子自己做,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如果什麼都慣着孩子,反而會害了她。

二、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家庭作為孩子學習的第二課堂: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要看電視,玩電腦。我們可以陪着他做,給孩子做出適當的指導。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我認為我們家長在重視孩子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同時不要忘記孩子潛力的開發。閒暇之餘要讓孩子多看課外書,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孩子到書中去找到自己的快樂,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這個道理。

三、把孩子當作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尤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穫。不要總是居高臨下的去教育孩子,打孩子,要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朋友。那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呢!但是方法要對,孩子不對時大人不能急。孩子大了,就會有逆反心裏,大人越是着急越是起反作用。這些道理大部分的家長都懂,但就是做不了,你都做不了,怎麼教育孩子去做呢,大人才是孩子的榜樣。好多家長抖起家長的資格,孩子一範了錯誤就罵:老子幾棒棒打死你,跟你幾大腳,你這龜兒子怎麼不聽話哦。這樣一來,你即使説的是對的,孩子也不會聽進去。放下家長的架子,以朋友相處,多談心,孩子就會聽

你的。要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自己的孩子,俗話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作為孩子,每個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少給孩子思想上的壓力,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我都常常跟孩子説名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沒有,學懂沒有,沒有學懂説明你還不夠努力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望子成龍,要有“龍馬精神”,先要當馬,然後才能成為龍。

四、百善孝為先

聖人訓 首孝弟,我常常都教育自己孩子首先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又怎麼做人,怎麼會好好學習呢。孩子沒有孝敬的心,感恩的心,其他任何事情他都不會好好去做。

一句話,就是讓孩子自學喜歡學習,努力學習。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養。在此也感謝老師對孩子的悉心呵護,讓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4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標邁進。我今年為此專門購臵了MP3和一套音響功放,把網上的經典講解和誦讀下載到MP3中,然後通過功放播放,讓家中每一個人都接觸到這些信息,同步學習。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範,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成長。同時,藉助MP3隨身聽的功能,也會加速我對古文的學習進程。我發現網絡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時間一長,我和孩子的文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為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該只怪孩子,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裏,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孩子有了一些閲讀能力之後,我便開始嘗試着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我把這些小紙條有時放在孩子的鉛筆盒裏,有時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裏,甚至冰箱門上、鏡子上、枕頭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經是她的目標。她希望當孩子意外地發現這些小紙條的時候能帶給他一份驚喜,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

文字和語言有着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説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則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較深刻。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它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瞭解與尊重,堅持下去説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進步。因為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啊、批評之類,逐漸會擴展到推薦一本書啊,介紹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個需要動動腦筋才能回答的小問題啊,甚至包括對某個觀點的探討等等,內容開始五花八門,這對於他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幫助。如此來來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我們經常會給孩子這樣的鼓勵,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鼓勵聲中快步前進。孩子需要鼓勵,我們經常鼓勵孩子參加學校集體活動,回來後聽他講一講參加活動時發生的事情,還進一步問他一些問題:今天搞的什麼活動?跟誰在一起?有沒有興趣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為什麼?以引起孩子的興趣,發現問題並及時排除解決。所以説我們的每一次鼓勵都是他進步的催化劑。在學習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都給了孩子很多的鼓勵和讚賞,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讓他有這樣的積極的思想我認為是很可貴的。

雖然讚揚和鼓勵是主要的,但有些時候,批評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學習上,有時候他考試的分數少了,他會覺得不開心,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去嚴厲的批評他,有時候幫他找找原因,有時候提醒他應該怎樣去做。所以,他從來不會因為考試分數少不敢告訴家長。

教育專家徐國靜老師説,如果家庭教育僅限於如何培養兒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質,那麼這樣的家庭教育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父母素質不高,怎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又怎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為人父母者往往會發出這樣的感歎:孩子越大,就越不瞭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時候,你處處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指揮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不曾真正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漸漸長大,你將會和孩子越走越遠,代溝也隨之產生,從而難以把正確的思想和經驗傳遞給孩子,導致教育的失敗。但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着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慢慢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這時,你距離成功的父母也就越來越近了。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點滴體會,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也會邊學邊教,在實踐中摸索,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新世紀優秀的接班人。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5


首先感謝高老師對我們的信任,經過近一年多在二實小的學習,孫宇翔取得了一些進步,主要是緣於以您和眾位老師們辛勤的培育。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其實,孫宇翔和班上大多數孩子一樣,天真、可愛、熱心、向上,但他又有自己的特點,在學習和行為習慣方面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育孩子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與其説是所謂家教經驗,不如説是我們作為家長希望繼續努力實現的目標。因此我們也不想旁徵博引,只是藉此機會回顧一下一年多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並以最普通、最簡單的文字進行交流。

一、做好上小學的準備,讓孩子提前做好角色轉換。

前年九月,他告別了幼兒園,成為一名小學生,環境變了,有很多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習慣都必須改變。如何使她及時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早日融入新的學習環境,作為家長,我們積極配合老師,做出了很大努力。我們經常鼓勵孩子:上小學標誌着你又長大了,在小學你將學到更多的知識,交到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老師的教誨。使孩子意識到小學是以學為主,主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小學的的作息時間、紀律要求都與幼兒園不同,這些都需要提前讓孩子認識到,才不會導致上小學時手足無措。每當放學後我總是先問他在學校老師講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記住了什麼。這樣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又能幫助孩子複習鞏固新知識。就這樣孩子能較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二、着重培養孩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責任感的培養還在於讓孩子認真對待分數和成績。因為作業的優良情況是對所學內容掌握程度和完成作業的仔細程度的最直觀體現。我們常常提醒他,“作業是證明你自己學會了的一個方式,你會了就應該做好,才能展示和證明自己能做到和做到了”。所以,有時會請他自己檢查作業,每次考試後都會分析試卷錯誤原因。另外我們還以作業質量和考試成績的前後進行對比,波動是很正常的,但一定要讓教孩子學會意識到自己目前的狀態,即時調整努力的方向。在問題較多的時候,要一個個解決,從最容易的着手,逐步產生成就感,增添自信和動力,否則容易讓孩子困惑,把握不清,眉毛鬍子一把抓,反而適得其反。

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還會影響孩子對待其他事物、處理問題時也同樣要有責任感,而“學”和“習”的過程是伴隨一生的,我們做家長的,有責任引導孩子,鼓勵孩子,支持孩子。

孩子在低年級階段自制能力比較差,我們就通過監督孩子做作業的過程和共同檢查作業,逐步學會通過對自己的執行過程和結果的控制時間和質量,刻意促成他通過日常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在一年級時,我們一直始終堅持陪同完成家庭作業,當然陪同並不等於看着,盯着,而是適當地監督和提示,並在適當時候糾正姿勢、檢查書寫質量。陪同孩子完成雖然要花費時間,但同時也可以用這個機會了解孩子一天的所學內容,便於溝通;並且掌握孩子的弱項,通過詢問、提醒和聯想啟發等互動方式促進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並及時消除疑問。我們發現同孩子經常討論問題,還會給大家帶來些樂趣和興趣。孫宇翔寫字總寫不好,考試總扣卷面分。一開始我也沒放在心上,總覺得慢慢會好的。可時間一長,我發

現他有一些書寫陋習很難改正,認識到問題嚴重了,我們就想幫其糾正。後來細心的爸爸仔細觀察,發現他握筆的姿勢不利於握緊,糾正後讓他前後對比,按正確的姿勢握筆後,書寫質量大有改觀,我又買了一些字帖讓他一天臨摹一張,漸漸的孩子的字寫的越來越好了,孩子高興極了,特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我們也為他的進步感到驕傲。我們還要求孩子,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勇敢地回答問題,有問題大膽地向老師請教。

現在孩子每天寫作業,還有安排複習都是很自覺,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課業任務。這樣讓孩子慢慢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把握時間,提高效率。

三、鼓勵、信任孩子,培養小朋友的信心

低年紀的孩子比我們家長老師這些大人,需要更多的鼓勵、稱讚和支持。微笑着説話比嚴詞厲語要容易接受得多。這點我們深有體會。估計沒有一個孩子會不讓老師和家長生氣的。我們逐漸體會到要學會緩和語氣,剋制衝動,要時刻想到我們是在着手解決問題,而不是讓矛盾升級。其實教育孩子本身也是在認識自己。

我們鼓勵孩子有話説出來,有想法講出來,孩子的思維是很活躍的,會很單純、直白或者過於簡單。所以我們慢慢學會站在孩子後面給予幫助。孫宇翔性格內向膽小,在外人面前靦腆拘束,我就儘量在人多的時候讓他説話,讓他有自己的主見,即使説錯了我也不當面指責。也常鍛鍊他一個人到小超市買東西。漸漸的孩子變得活潑了開朗了。其實孩子想往前走時,適時適度助他一把力是應該的,但不能強推,否則就從主動變成了被動。我們還很重視激勵機制的使用,我給孩子的學習定了一個目標分,達到了目標,就有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適當的獎勵,使孩子對學習更充滿了興趣。

四、重視和孩子的溝通以及與老師的交流

無論工作多忙,我都會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問他作業完成沒有,問他老師講課能不能聽明白,問他作業有沒有不懂的地方。鼓勵他遇到不懂的要多問。雖然是簡單的幾句問話,但是卻讓孩子知道你是關心他的學習的,從而讓他不敢有所放鬆;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期望,從而讓他有上進的動力。

我也會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常常向老師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及時瞭解孩子的動態。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交流,回到家再有針對性的教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五、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着榜樣作用。因此,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都應該樹立良好的形象,夫妻之間要和睦,在孩子面前不要爭吵,創造一個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家庭環境不一定豪華,但一定要整潔。孩子學習的場所一定要固定、安靜。孩子做作業時,父母不能看電視、高聲説笑,更不能聚眾打牌、喝酒。

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在生活中,孩子在人格上與父母是平等的,我們應尊重他們的人格,要用平等的心態與她交流。要愛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要與孩子交朋友。要多鼓勵孩子,多表揚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家長還要指導孩子如何做好課前預習、如何認真聽講、如何快速準確地完成作業、如何複習功課、如何備考等知識。

簡單地就説這些,有些僅僅是個人看法。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孩子的成長過程也不可複製,所以上面這些做法就當是個參考。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6

孩子教育是家裏的頭等大事,培養孩子,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習的好壞取決於學習環境、老師、家長和孩子自身。好的學習環境和好的老師,使學生的起點和定位較高,同時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細節也應重視。

應該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溝通:教育,不僅僅是施教,更重要的是溝通。

在恰當的時機,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與之交流,這樣的溝通是最有效的,讓他知道,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學習和生活上提出的建議和要求都要欣然接受,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都是一個目的,使他發展的更好,即使老師和家長採用的方式或方法有問題,也不能用牴觸的方式對待,要提出來,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更好的方法。有些不便直接對孩子説的話可以寫到家聯本子上,讓他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2、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告訴他,學習是為自己學的,要掌握知識和技能,為將來能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礎。這並不是培養自私,講些大道理他似乎會懂但未必能理解,很不現實。帶他到好的和差的工作環境中感受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3、樹立自信心:告訴他,絕對聰明或笨的人是很少的,其實,每個人都很優秀,只是你怎樣發揮,只要你相信自己,並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去做,你自然會變得優秀。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告訴他,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習慣直接影響一生的生活和工作。可以拿在生活中孩子經常“指責”我們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做反面教材讓其感受。

5、加強學習的自主性:告訴他,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會盡心盡力,才能做好(如玩遊戲,一般是不用別人去教的),學習也如此。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關鍵要實施,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6、學習要注意細節:在分析孩子作業和試卷中的`問題發現,在細節上出現的問題較多,分析時,要多讓他自己分析,再補充或闡明自己的觀點。讓他知道細節的重要性。

7、學習靠積累:老師灌輸的知識要靠自己去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知識,“等”、“靠”是不會學到知識的。知識靠積累,越積越多是好事,問題和困難不能積累,越積越多就越難。

8、家長要學會放得下:一是家長自己要放得下,一般,家長能夠做到知之為知之,但做到不知為不知更為重要,對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要勇於説“不會”,如有可能解決的話就不能輕易放棄,如果解決了,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瞭解一下孩子是否解決,並與他共同探討,他會覺得你是在用心幫助他。二是要對孩子放得下,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不要事必躬親。

最後強調: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不能強壓和過多的干預,要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與之溝通,防止其產生逆反心理。要放得下,充分相信孩子,輔以適當引導,相信孩子會把事情做好的。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7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放眼世界,縱觀天下,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優秀,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當然,對於平凡的我來説,也不例外,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表現得非常優秀。因此,我時時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嚴格的要求孩子、鞭策孩子,致使孩子也非常反感我們,稍有不如意的時候,就對我們説:“討厭的爸爸或者討厭的媽媽。”聽到這些話語,開始並未引起我的注意,但自從讀了《優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的》、《做男孩的父母的路很長》等怎樣教育好孩子的一些文章後,我感觸頗深,督促自己改變了教育方式,同時也明顯地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在此,我將簡單的講述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共同學習與探討。

一、端正觀念、擺正位臵、加強溝通、換位思考。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過去,每當孩子做了錯事時,我總會擺出我是家長的樣子來嚴厲的教育他、批評他、甚至打罵他,但有一次,我在打罵他的時候,無意中看見他緊握拳頭、橫眉冷對、倔起小嘴在無聲的嘀咕,看到他這個樣子,突然間,我腦子有那麼幾十秒鐘的短路,這一刻,我發現我孩子的這種表情其實是學習得大人的,孩子的一舉一動其實就是大人的一次次翻版,回顧過去的教育方式,身感已為人母的自己是多麼的不夠資格,反覆的批評着自己,要加強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充分給予孩子的自由空間,擺正和孩子做朋友的位臵,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與看待問題。現如今,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時,當嚴厲的話語溜到嘴邊、高高抬起的手掌即將落下時,

我會努力剋制自己,詢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或者跟孩子説:“今天你這樣做,是不是覺得很好奇?是不是很有意思等等。”通過與他交流溝通,慢慢地跟他講解相關的道理,告訴他犯錯就會產生相應的後果,就會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並聯系他身邊或新聞中的事例與他一起討論,一些什麼樣的錯誤犯了以後,可以及時改正,改正之後仍然還是個好孩子,並告訴他,下次在犯同樣的錯誤時,想想當時我們在一起是怎麼講的。同時還告訴他一些什麼樣的錯誤是我們不允許犯的,一旦犯下了,就會導致自己成為一個壞人,或者讓自己受傷,甚至死亡。並且還告訴他,大人與小孩也是一樣的,大人沒有什麼特殊的,讓他明白在犯錯這件事情上,大人與小孩同樣是要承擔後果與責任的。其次就是擺正自己的位臵,在孩子面前,不把自己當成是孩子的長輩,把自己當做是孩子的朋友,有時孩子需要我幫助他,或者跟他一起玩耍時,他都會直呼我的姓名,叫我來幫他的忙或者一起做遊戲。

二、及時提醒與糾正,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是潛移默化的,重在平時多注意培養。自從孩子會走路以來,每次大人帶他出去玩耍回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他洗手。自上幼兒園以來至今,回家後,我們對他的要求都是:第一件事是洗手,第二件事是吃水果或零食,第三件事是做作業,第四件事就是他自己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活動。如果有時他忘記了,我們就會及時的提醒他。平時在家裏,我們打掃衞生時,我們採取分工比賽的方式,邀請他一起參與到打掃衞生的行動中來。還常常告訴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有時週末在家,我們指導他自己打蛋、炒飯,指導他精選蔬菜,學習使用家用電器等等,並且每次對他做出的成績給予肯定的表揚,誇他是最棒的、最聰明的孩子等等,及時培養他對生活的樂趣。同時也對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給予積極的支持,譬如,前幾天,帶他在佳寧娜活動廣場玩攀登時,

因為他是第一次玩耍,所以當攀到一半時,就停下來了,直對我説:“媽媽,我害怕會摔下來,我不攀了,我要下來。”這時,我就對他説:“不要怕,**(孩子小名),你是最勇敢的、最棒的,你一定會攀到最上面,加油,加油。”同時,我也在旁邊耐心地指導他攀登的方法,不一會兒,他就攀到了頂峯。有了一次的成功,接下來,他的興趣就越來越高,反反覆覆的攀登了好多次,臨走時,還直對我説,今天玩得非常開心,真爽。因為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為了不讓他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為我獨尊的個性,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外面,我們都是要求他,有吃的要大家共同分享,要先送給長輩或者小朋友;有好玩的,也要與小朋友一起玩耍。

三、將學習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學習,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們要求孩子認真學習的時候,我們自己其實也應該跟着一起學習。從這學期開始,我不管工作有多忙,每當孩子跟我説這課書有點難,背不得,怎麼辦?我就會放下手中的工作,把書本看一遍後,用動作或者表情的方式叫孩子跟着我一起學習與背誦,或者採取兩人比賽的方式,一起學習與背誦,誰先贏誰就可以提出一個小小的心願,由輸家來負責滿足贏家的心願。

為了鍛鍊孩子的口算習慣,凡是孩子自己想要採購的物質,我是要孩子自己負責去購買,並將購買的結果講解給我聽。記得有一次,孩子看中了一個玩具,非常喜歡,我要他過去問了價錢後再給錢給他自己去購買,但他不願意,哭着一定要我去買,我非常堅持地對他説:“給你兩條路,在五分鐘內你自己選擇,一是自己去購買,二是這個玩具不買了,我們直接回家。”不管孩子怎麼吵鬧,我就堅持我的原則,最後,孩子沒辦法了,還是自己去買的,我記得,那一次就是他第一次自己單獨拿錢去採購。自那以後,如果要孩子去買什麼,都是

笑嘻嘻的去採購,在購買時,為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每次特意拿整錢給孩子,買回後,還一定要孩子把算式與結果都算給我聽。

為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幫助孩子温習已學過的知識,將孩子學過的英語單詞、千古文等存儲在自己的手機中,在與孩子玩耍的時候,不經意間讀上幾句,就孩子也跟着自己讀上幾句,從而讓孩子在不斷地重複中增加記憶;另一方面,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會多給他鼓勵,增加其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引導他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面的理解與掌握。並且對孩子每次的錯題,都先詢問孩子是粗心大意做錯了,還是沒有學會不知道做,針對每一次的錯題,是分析、總結,讓孩子下次考試不犯同樣的錯誤。

為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針對孩子喜歡腦筋急轉彎、走迷宮、猜謎語等興趣,我們特意購買或下載了一些《腦筋急轉彎》、《猜謎語》、《走迷宮》等書籍或手機軟件。他每次只要看到有新的腦筋急轉彎、謎語之類的,就會要拿來考考我們,我們呢,有時就故意左思右想猜不出來,當他得意地把謎底告訴我們時,我們還會問一聲:“為什麼啊?”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解釋給我們聽。這樣既培養了他閲讀理解的能力,又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

為使孩子認真聽好老師講的每一堂課,認真做好老師布臵的作業。針對前期孩子上課出現講小話、開小差的現象,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在孩子畫好的一幅畫上亂七八糟地畫了一通,孩子看後,非常氣憤,跟我大哭大鬧,要我賠償,我藉此機會,問孩子是不是非常心痛,孩子連忙點頭,我接着就對他説,你上課講小話就跟媽媽畫壞你的畫一樣,你不認真聽講,是不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你看老師跟你一樣,多傷心啊,以後是不是上課要認真聽講啊,孩子連忙點頭。孩子畢竟小孩,過了兩個星期後,又忘記了,又開始不認真的聽講了,我這次就採取不厭其煩的叮囑,每天早晨下車的時候,我就對孩子説,

上課要認真的聽講哦,一個星期、二個星期,大概過了一個多月後,孩子實在忍不住了,就對我説:“我現在上課已經認真聽講了,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對我講了,好嗎?”我對孩子説:“只要你上課認真聽講,媽媽從明天開始絕對不説了。”晚上回家後,我得知孩子認真聽課了,次日早上,我下車時就只説了聲拜拜,孩子好高興地還跟我説了聲拜拜,媽媽路上注意安全。

以上就是我個人教育孩子的心得,囉囉嗦嗦説了這麼多,希望能有可借鑑之處供大家學習,同時也希望與大家一起討論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學習大家的優良美德。與孩子做朋友、給予孩子適當的自由空間,應該是每個孩子的心願;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莫過於是每個家長最大的心願。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8

作為教師,必然會碰到形形色色的孩子,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卻沉靜內向;有的比較有悟性,有的則稍顯遲鈍;有的俏皮可愛,有的則相貌平平;······然而不管是怎麼樣的孩子,我們都要平等對待,給與他們相同的愛。

我們班有一位相對特殊的小朋友,他的智力以及語言發展能力都不同於同齡的孩子。當我組織孩子們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的時候,他就坐在凳子上面大喊大叫,我有些生氣地點了他的名字,他好像也看懂了我在生氣,於是就安靜了下來,可是不到3分鐘,他又開始大聲地在下面自言自語。這種情況真正是難倒了剛剛上任的我了。

終於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等到再次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教學的時候,我就把他的凳子搬到離我最近的位置,這樣我就可以時刻監督着他。然而,我又低估了他的能力,這次他直接離開了座位,在教室內跑來跑去,甚至鑽到了桌子底下爬來爬去。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徹徹底底地被難住了,看着班裏孩子們都跟着他一起起鬨,我就更加無計可施了,於是匆匆地結束了這一節活動,讓孩子們去上廁所、喝水,而我則蹲在桌子邊上叫他出來,然而我的呼喚並沒有起到作用,最後我只能將他從桌子底下拉出來了。

經過了之前的幾次失敗,我有些灰心喪氣了,對組織活動也有了怯意。每一次看到他在活動中不停的搗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在不斷尋求方法的過程中我也漸漸的開始變得有些冷漠了,我發現其他的孩子居然也開始學我了,他們對他也淡淡的,甚至都不願意與他講話,居然還有些孩子開始捉弄他了。這時,我也意識到了自己錯誤,不能將自己的情緒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我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檢討。

在研讀各種專業書本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想想也確實如此,對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便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一個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老師對孩子的情感影響到他們對世間百態、人情冷暖的感受體驗。漸漸地,我對他慢慢地改變了態度,不再是冷冷的,像關心其他孩子那樣關心他,每天早上的體育活動時間,我總是第一個去摸摸他的後背,如果出汗了,就幫他把衣服脱掉;現在天氣漸漸冷了,孩子們的衣服穿的也多了,上廁所就特別的不方便,尤其是他,褲子總是領不上來,所以每次他去上廁所時,我都會跟在他後面及時地幫助他把褲子穿好。

在我的努力下,我發現他也在慢慢的改變,上課的時候,他沒有像以前那樣大喊大叫了,有時會輕輕地在那邊自言自語,我走到他的旁邊摸摸他,他就能馬上停下了,活動時也很少看到他在桌子底下爬來爬去了。我也會適時地讓班級的孩子們一起表揚他,給他貼上大大的五角星。他似乎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現在時不時的過來抱抱我。

對他的這種改變,我真的感到特別欣慰,回想當初我的做法,如果我一直很冷漠地對待他的話,或許他到現在還是個上課大喊大叫、爬來爬去的孩子。正如陶行知所説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我從內心接納了他,他也會認真的配合我。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9

關於教育孩子,我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第一是家長要學會做合格的家長,二是家長要做好後勤,三是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和諧上進的家庭氛圍,四是家長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千萬不可溺愛孩子。五是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 家長要不斷學習。學習家教的有關知識,研究青少年心理生理髮育,研究怎樣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和作息時間等各種與孩子有關的問題,全面提高家長自身素質。比 如,家長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家庭教育、家庭保健之類的書刊雜誌,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的電視講座等,都會對提高我們家長自身的綜合素質有很大幫助。

二, 做好後勤工作。比如,高中階段的孩子學習任務重,要保證充分的營養,尤其是早飯一定要吃好,因為孩子睡了一夜起來,頭一天的食物已經完全消化掉了,胃處於 一個完全的排空狀態,非常飢餓的,上午學習時間又長,又基本都是主課,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只為了充飢吃點饅頭之類的,孩子到十來 點鐘就會覺得很餓,使大腦處於缺血狀態,直接影響到第三第四節課的學習效果。研究證明,蛋白質類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大約四小時左右,澱粉類食物在胃中停 留時間僅兩個多小時。所以,早飯要吃點雞蛋牛奶豆漿之類的高蛋白食物。

孩子的衣服要整潔大方,切不可追時髦講排場比名牌,那樣會讓孩子分散過多精力,還會刺激孩子的攀比慾望,講究打扮的結果,也會讓孩子更容易發生早戀之類的問題。

睡眠:高中階段孩子學習任務重,要有一個很好的休息環境,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睡好覺是學習好的一個重要保證。

關於偏食的問題,我覺得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重點,高中階段這個不是校正孩子偏食問題的重點。家長可以在滿足孩子營養全面化的情況下,儘量照顧孩子的口味,讓孩子吃飽吃好

三, 身教重於言教,要創造積極向上的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要成為學習型家長,家長的學習行為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學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經常在家 裏打牌玩麻將, 也最好不要整日裏高朋滿座喝酒閒聊的,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夫妻之間有分歧最好不要當着孩子吵鬧,可以找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坐下來慢慢協商解 決。尤其是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更不能當着孩子爭論,俗話説“人前教子,人後勸夫”,這樣,才會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四,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要使孩子成人,先要使他們成才,不一定個個都考上清華北大,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成長為心智身體各方面健康的人,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教育觀念方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責任心,明確為什麼學習,讓孩子知道小時候要對家庭、父母、老師和自己負責,將來要為集體國家社會負責。他們要知道學習機會來之不易,知道家長為他們付出的艱辛勞動,知道未來的社會需要大批的高素質的勞動者,知道自己在未來社會中肩負着的責任。

2,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興趣中培養愛好。而對於一個愛學習的人來説,學習對於他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性的社會,不愛學習的人在未來社會中是不可能有大的作為的。

3, 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這裏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等。學習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攻克一個個堡壘,最 終才能走向新的輝煌。學習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誘惑,比如上網聊天、玩遊戲等,都需要有很好的自制能力來戰勝這些誘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教育孩子學會理解人、關心人,這樣孩子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給自己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髮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

關 注孩子心理髮展,有些問題要在平時的閒聊中,把家長的觀念潛移默化的傳輸給孩子,而不要等到發現問題了,採取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比如早戀問題,家長可以 在平時看電視或談論某個熟人的孩子的早戀問題時,表明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態度 .有老師教育學生時這樣説:愛情的果實是美好的,但不成熟的果實是苦澀的。學生時期正是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個子長高了,看上去像個大 人,但是心裏還沒有完全成熟,每個人的未來發展還都是未知數,這時候談戀愛很容易處理不好,那樣既影響了學習,又會給未來的愛情生活埋下陰影。

不 要當着外人指責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更不能翻沉年舊賬。尤其是不要當着同學指責孩子。換位思考一下,自己當眾受到上級指責心情會怎樣呢?任何一個人,都 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讚揚和尊重。 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應該認識到有波動是正常的,不能總是抱怨名次怎麼低了之類的問題, 而是在考試後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出在哪裏 ,是馬虎大意了還是這一部分沒有學好,還是考試時沒有合理分配時間,導致最後會做的題目也來不及做,另外,父母家人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鄰里之間要互 相幫助和睦相處。都會對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這樣,他和同學老師之間有良好的關係,有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

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家長要經常和老師交流,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不要溺愛孩子,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心疼孩子,孩子更會自己嬌慣自己,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而不能在學習上心慈手軟,學習的時候就是要專注於學習,不要一會兒送點吃的,一會兒送點喝的,影響孩子專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