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多才多藝的皇帝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之謎(教師中心稿)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1W

多才多藝的皇帝  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之謎

多才多藝的皇帝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之謎(教師中心稿)

唐玄宗是個多才多藝的盛唐天子,傑出的音樂家。唐代人就稱讚他是”洞曉音律,由之天縱”。他開創了開元一代樂壇盛事,編制出了以《霓裳羽衣曲》為代表的數十部作品。玄宗富有音樂天才,能演奏多種樂器。因為《霓裳羽衣曲》十分優美,歷來被贊為仙樂,敷上了神祕色彩。那麼,這首大麴唐玄宗是如何創作的?是新創的,還是改制的?是沿襲了中國固有的音樂,還是從域外傳人的?

    

自從玄宗專寵楊貴妃,由於貴妃擅長歌唱與舞蹈,激發了唐玄宗多才多藝情性的不斷展現,兩人簡直成了一對藝術家,共同的藝術情趣使兩人不斷進行探討,並取得了不少成就。唐朝最負盛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兩人愛情的成果。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歌舞大麴中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共分三個部分,三十六小段。前六段是“散序”,內容為獨奏和輪奏,部分節奏自由,優美動聽,在依曲編成舞蹈時,散序被當成器樂演奏的序曲來處理。中間十八段為“中序”,隨着樂曲節拍鮮明起來,舞蹈也開始了,以抒情婉轉的慢板為主。後十二段為“破”,節奏急促,舞勢激揚,最後以一個停頓,像鸞風飛舞后立即收起了翅翼一樣,全舞在鶴鳴般的“長引聲”中結束。《霓裳羽衣曲》有過多種表演形式:獨舞、雙人舞及數百人的大型羣舞。表演時,舞者身穿多彩的羽毛衣,拖着閃光花紋的.白裙,伴着音樂的節奏,舞姿輕盈,飄逸如仙,整個大麴描寫了玄宗嚮往仙境、遇見仙女的夢幻故事

    因為《霓裳羽衣曲》十分優美,歷來被贊為仙樂,敷上了神祕色彩。那麼,這首大麴唐玄宗是如何創作的?是新創的,還是改制的?是沿襲了中國固有的音樂,還是從域外傳人的?

    一種説法認為《霓裳羽衣曲》就是《婆羅門曲》,主要依據是《唐會要》。天寶十三載(754),太樂署將“婆羅門改為霓裳羽衣”。婆羅門即天竺,婆羅門曲為天竺舞曲。當時此曲實際上是由西域、中亞諸國的通道傳人唐朝。開元八年(720)時,突厥侵犯至甘、涼等州,將涼州都督楊敬述擊敗。楊敬述雖戰敗,但他向玄宗“獻《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終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將畢,引聲益緩”。這是一支與唐朝流傳的曲子較大不同的外國樂曲,結束時輕聲拖音漸緩煞尾,不像一般大麴曲終聲音高吭,戛然而止。玄宗見後,耳目一新,滿心喜歡,所以這位都督仗打敗了,儘管被削去官爵,仍然檢校涼州都督。天寶間玄宗對此曲稍加潤色後,配以歌詞’,遂改名為《霓裳羽衣曲》。盛唐兼收幷蓄的文化政策、改革開放的局面、高度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底藴,使異域曲源開出了中西合壁的成果。

    一種説法認為《霓裳羽衣曲》是玄宗登三鄉驛高處望女兒山仙女廟後有感而作。中唐詩人劉禹錫《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兒山小臣斐然有感》雲:“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他認為是唐玄宗望女兒山仙女廟後有感而作。女兒山在今河南省宜陽縣境,為東都連昌宮的勝景,是唐玄宗東巡的覽勝之地。這種説法在宋朝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中也可見到。按這種説法,玄宗遠望仙女廟,產生了聯想,歸來後創作於《霓裳羽衣曲》,但只寫了前半部分,等到後來楊敬述帶回《婆羅門曲》,才續成全曲,並配以歌舞。

    最為大眾接受的一種觀點是玄宗遊月宮後作《霓裳羽衣曲》。這種傳説荒誕神奇,但有生活體會和歷史依據,因為玄宗一貫崇道,想人非非,多次説自己見到皇祖兼道祖的老子,因此神情恍惚夢遊月宮。他酷愛歌舞,不少樂曲都與道教神話傳説有關,故夢中聞奏仙樂而領悟創作靈感,也合乎情理。晚唐鄭蝸《津陽門詩》自注引述當時流傳的一個故事:玄宗中秋月夜夢遊仙界,在月宮聽到仙樂裊裊,十分動人,歸來後只記起一半。時值西涼都督楊敬述進獻《婆羅門曲》,與其聲調相符,遂以月中所聞創作了“散序”,用敬述所進曲創作成基本曲調,命名為《霓裳羽衣曲》。王建在《霓裳辭十首》題解中也持此説,説有一個叫羅公遠的道士,曾引玄宗遊月宮,玄宗在那裏見到了數百個“素練霓裳”的仙女“舞於廣庭”,就默默記下了曲調。可是當他回來後,只記起了前半部分。後一部分正好逢楊敬述進獻曲子,就將其作為後面的樂章。這種説法實際上是説此曲純由玄宗所制,玄宗不是簡單的改名,而是賦予新的意藴,將佛曲改為仙曲。霓裳羽衣,已將曲題點破,即天上仙女翩翩起舞,多麼美麗、多麼令人神往的意境。後半段的製作,也不是簡單的移植,是以中原的清商樂為主,糅合了《婆羅門曲》,創造了格調極美的仙境,使人有親臨神仙天府的感覺。元稹《法曲》也雲:“明皇度曲多新態,宛轉侵淫易沉着。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號天落。”所謂“號天落”,即仙女奔向凡間,天上人間,多麼豐富的想象。

    還有一種觀點不同意那些神話傳説,認為神話不是傳説,音樂不可能是做夢做出來的。北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三説:“《霓裳羽衣曲》,説者多異,予斷之曰:西涼創作,明皇潤色,又為易美名,其他飾以神怪者,皆不足信。”按他的説法,此曲是西涼的曲子,明皇僅加以潤色改名。這種説法得到了元代胡三省等許多人的支持。

    有專家認為王灼的觀點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僅説玄宗是潤色,不免貶低了玄宗創作此曲的重大貢獻。這種説法認為,《霓裳羽衣曲》中融入了《婆羅門曲》,進行了再創造,並增加了散序部分。《婆羅門曲》經改制構成了該樂舞大麴的後半部分,兩者有淵源關係,但並不相同。《霓裳曲》是法曲,法曲是以清商樂為主的,此曲創作的成功,是溶人了域外音樂,為胡聲唐化的典範。《霓裳羽衣曲》創作全過程,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玄宗先完成作曲、編曲,隨後推出了舞蹈的演出形式。這首曲子結構複雜,樂調優美,技藝高超,無與倫比,具有高度的藝術和技巧水平。舞蹈表演包括了奏曲的內容,但奏曲不能包含舞蹈的內容。舞蹈是綜合性的樂舞藝術,技藝水平遠較單純的樂器演奏為高。

    一個皇帝,有如此高的藝術創作水準,在中國曆代是很少見到的,正因為如此,人們對玄宗的創作才會有各種各樣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