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春酒》的教學反思(通用14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22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酒》的教學反思(通用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酒》的教學反思(通用14篇)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1

人們常説:經歷是人生一大財富。我想:經歷過,並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經驗,以便更好的指導今後的生活、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一大財富。這堂課上完後,自己感覺比以前有進步。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學生配合也很積極,課堂氣氛熱烈,融洽。

回過頭來思考這節課,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作為初二學生,對於生字詞仍還處在積累階段,如果淡化了字詞,學生的字詞積累就不夠,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製”的“炮”和“煨燉”這兩個詞的注音,學生雖然預習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錯了。作者介紹,它屬於語文的文學常識的內容,瞭解了作者,有利於把握作者的風格,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時加大積累後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上,我較為巧妙地把二者有機地融於課堂中,使語文知識得到落實。

2、創造了輕鬆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導入部分,通過顯示大量的過年圖片:貼“春”字、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熟悉的場景,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回憶,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講過年的情景時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隨“圖片”而“潛”入課堂。在品讀細節階段,我都給了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有一位學生找到了這一句“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但在朗讀的過程中?窗?“偷偷”這個詞讀掉了,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就此因勢利導,問“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嗎,為什麼?”這一問立即調動學生髮言的激情,馬上就有學生給出了滿意的答案。於是我又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再次調動學生的回憶,課堂氣氛因而更加熱烈。

3、情境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成為本節課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思鄉這一主題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説不算陌生,但體會畢竟是不深的,讓學生感受情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教學中,通過感受主題美,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然後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對思鄉的古詩的積累,讓他們再次感受思鄉的情感,十四五歲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緒感染,從而完成情感教育。

總體上説,這堂課還算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夠完善,需要改進:

1、時間分佈還不夠科學。在品讀細節環節上,所用的時間稍微有點多,因為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太小,因而有時老師又重複説一遍。這樣既耽誤了時間,又顯得老師説的太多,所以在朗讀這個環節讀的太少,最後還有一個聽《鄉愁》的環節不得不刪掉,古詩部分本來是讓學生先説,然後展示,再齊讀一遍,但由於已經下課,所以齊讀也刪掉了。如果我再上這堂課應該説在時間的調控上將更為合理、有效。

2、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地位開發不夠,對學生學習的方式的指導有待加強。課堂上,對學生不夠放心,仍是我講得多些,很多地方沒有放開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學生的思維也還沒完全打開。學生學習的方式也很單一,儘管也有自主探究的方式的運用,但學生仍以回答問題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沒落到實處。如果再有機會上這樣的課,我想我會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開發,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時效性、主動性進行指導,真正貫徹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

透視本課教學,使我深刻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不僅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需要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認知結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與現代教育技術,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編寫的精神,創造性開展,;更需要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大膽付之於實踐,勇於嘗試,努力創設一個能促進學生學習,師生互學,和諧交流的平台,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2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如課前導入我學説衢州話,既拉近和學生的情感距離,又很自然地引出道地的家鄉人説道地的家鄉話,品道地的家鄉味。

在舒緩的“思鄉”主題音樂中,教師充滿深情的朗讀,使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特定的情境,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如,在介紹作者生平時,我把它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藴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後,已品嚐了這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後,希望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能瀰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我在自己學校試教的時候講到琦君逝世時,好幾個女生都流淚了,而那天整個課堂氣氛也是異常安靜的。這種靜默,是在用心與文本對話,是用頻繁的問答所難以達到的一種最佳的感悟境界。再如,為了使學生把文章體現的美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這節課情感教學的目的,我捧出珍藏在我記憶裏的一杯“春酒”——童年的番薯糕,動情地回味童年家鄉番薯糕的香味,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感染學生,為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積極的情感氛圍,把課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悦的情感開啟了學生的心智,課堂上學生用心編織的故鄉情結非常豐富:如棗樹下的快樂、迴盪在心中的悠悠茶香、記憶中温暖的笑容等,這些或美好或温馨或留戀的各種情愫在學生心中潛滋暗長,匯成一股情感的暖流,讓故鄉在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眼裏變得鮮活起來,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這種以學生“入情——動情——抒情”這條情感體驗為主線的教學是到位的。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3

回顧整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些不足,也讓我對這堂課有了一些反思:

1、追求完美的同時會有一種缺失,在細節處理上不夠運籌帷幄,生成還可以更自然些。

2、要充分進入文章情境,帶着與目標相關的感情投入到講課當中。

3、通過課堂實踐,應更多地思考片斷練習與整體寫作的關係,學生寫作需要時間醖釀,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是一個過程,有時不可能立竿見影。

最後,我也希望能通過這堂課的設計,引發一些教學問題的探討。如散文教學的探討:哪些散文應該精讀,哪些散文可以海量閲讀?經典文字的內涵一定要深入挖掘,如何挖掘?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從語言到文化是不是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氛圍,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4

回顧整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內容,但還存在着一些不足,讓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一、教學環節的銜接處理不夠自然。課堂環節的緊湊、自然,更能突出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凸顯教師紮實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中,我忽視了教學環節的銜接,處理略顯生硬。

二、教學中,學生朗讀不夠充分。語文課堂少不了讀書聲,有了朗朗讀書聲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由於學生的朗讀不足,才導致了在後面環節中學生的活動雖熱烈卻不夠深入。

三、課堂活動中,學生對文本的發掘不夠充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悟那份故鄉情結是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種滋味,它讓春酒的味道變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如果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讓這些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為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活水。而在本節課的活動中,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僅能把握語言的文本意味,對於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後的情感意藴體會不夠,這主要基於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不足。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5

課堂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經驗、積累。如本課的導入部分,原來是以一則住校生的日記引入的,由於八年級的學生缺乏相關的經歷,情感就難以調動起來。而以過年的風俗入手,因為學生都有感觸,都有過打鞭炮、喝喜酒等的經歷,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情感氛圍的營造也就容易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經驗、積累,學生就能快速、深入地進入文本,實現與文本的情感共鳴。學生的思維一旦活躍起來,往往會產生許許多多智慧的火花,往往許多想法令人耳目一新,讓人意想不到。教師往往也能從中獲取不少收益——教學相長啊。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6

從文字入手,結合學生的體驗,理解文章藴含的深意,再從文本出來,進行拓展延伸,進而上升到文化的層面,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我想,這是語文的根本。音像、媒體資料僅僅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累、經歷,營造更好的氛圍來品讀文本,而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把語文課上成民俗介紹課、多媒體展示課等等。只有抓住了品讀這一關鍵,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如品文環節中的“換”、“刪”、 “改”等,引導學生找出一些關鍵字詞深入文本,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祖國文字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素養。更是借品讀來喚醒學生的體驗與思考,形成一種深層體驗與思考的習慣,透過文本中文化意象,揭密傳統文化,為構建新文化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7

學生之間客觀上存在着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有差異才有交流,由交流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接近“最近發展區”。本課中,老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富有情趣的句子,再小組交流。學生在展示自己的發現時,老師因勢利導,適時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及交流慾望。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原來高高在上的指點型變成平等參與的合作型,老師成了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領下逐步深入文本,探究藴含在字裏行間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韻味。教師的平等交流換來了學生的積極的動腦動口,在交流中碰撞出絢麗多彩的思想火花。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8

透視本課案例,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教學不僅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需要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認知結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與現代教育技術,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編寫的精神,創造性開展教學設計;更需要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大膽付之於實踐,勇於嘗試,努力創設一個能促進學生學習,師生互學,和諧交流的平台,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 範例九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探究,體會文章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反覆體味作品通俗,樸實,真切的語言並進一步感受作品 的 風俗之美,人情之美。激勵學生熱愛生活,並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因此,讀和探究是教學的兩個重要環節,要以多種形式引導學 生閲讀,但在此教學設計中沒有特別指出,可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調整把握,要強調的是,這一環節和內容不能少。教學探究環節,首先要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説,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9

今年春天,我有幸參加了全市優質課評選。我選擇的是琦君的《春酒》一文,從準備參評到展評課題,過程是緊張和忙碌的,收穫又是頗豐。現將自己的教學點滴收穫如下:

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始終關注學生,用情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我打破平常講課常規一上課就講作者生平時,而是放在學生已體驗了藴涵在春酒中這些美好豐富的情感後,已品嚐了這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後,希望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能瀰漫在他們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在學校試講時,講到琦君逝世,好幾個女生都流淚了,整個課堂氣氛也是異常安靜的。這種靜默,是在用心與文本對話,是用頻繁的問答所難以達到的一種最佳的感悟境界。這種以學生“入情——動情——抒情”這條情感體驗為主線的教學是到位的。

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亦發現 問題,整堂課學生的情感體驗很多時候都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或如我的課堂駕馭能力尚有距離,這也體現了一個教師自身的底藴不足和課堂的“頓悟”不強。如在品析文章的細節描寫時,我希望學生能結合具體的詞語來感受其間美好豐富的情感,可當有些學生的回答並沒有講到實質時,我心裏開始發慌,擔心盤在這個環節中走不出來造成拖堂,而不是想着怎樣有效地去啟發學生走出籠統的回答圈子。所以這一部分的分析顯得瑣碎而宂長,使整堂課時間分佈也不夠合理。而且我的提問方式是非常單一的,“還有嗎?”“還有不同的回答嗎”,缺乏或恰當靈活、或淺近易懂、或幽默含蓄的教學語言來啟發引導,現在回想這一環節實在是不出彩的。更為糟糕的是, 在為母親拍特寫鏡頭時,我讓學生進行同桌交流,未交流前已有好幾個學生舉手了,而我卻還是按預定的程序先讓他們討論,這做法的確非常不成熟,是教學機智缺失的表現。其實我當時一閃念的想法是如果讓他們馬上回答,聽課的老師會不會認為這是事先已拋給學生的問題,結果我這程式化的40秒討論是比預設還要預設。這堂課的設計看似精緻其實缺少的是湧動的靈氣。事實上,語文課堂有圍繞着語言而展開的師生活動,而經常成為充滿變易性的心靈之場,各種意想不到的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需要教師隨意、隨機的應變。這種應變是智慧的,是在傾聽、思考、交流之中的有效溝通。

另外,關於本文主題的開掘,我定為“思鄉”。我以為這種情感基調對閲歷尚淺的學生來説是易於接受和認同的。教學目標只是讓學生體悟那份故鄉情結是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種滋味,它讓春酒的味道變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個細節如果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讓這些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地成為豐富學生情感世界的活水。但我考慮到語文是文化之樹結出的語言之果,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重文化含量和思想內藴,讓課堂散發出文化意味,從而使語言形式因根基深厚而光彩照人。於是在本節課的最後環節,我把“思鄉情結”昇華到文化和精神層面。但很遺憾,課堂中我並沒有感覺到學生內心的震動和共鳴,教師以成人的閲歷和思想把對文本的解讀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語文課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語文教學需不需從文化層面縱深處挖掘文本?從語言到文化是不是我們語文課的必經之路?語文課的有效性是否應基於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真實水平?其實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是,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去啟發、誘導,打開學生的心靈通道,讓學生在學習的始終都有自我個性的情感體驗加入其中,使其與文本產生深刻的、內在的交流與溝通。當文化只是成為我們語文的美麗裝飾時,我想語文課也就失去了它最真實的味道。 這就是我們所説的語文味!

語文是美麗的,教學是有缺憾的藝術,我將執着前行!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10

《春酒》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美文,因學校組織“上好課”活動,我有緣再次執教本課。本課是一篇描寫民俗的文章,在單元導讀中提到“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本課中展現的不僅是作者對民族文化,對生活的熱愛和欣賞,更是一種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濃郁的鄉情,獨特的語言須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而情感又需語言來傳達,所以品味語言應該成為本節課的重頭戲。

這堂課,我想構築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情感化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採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和文章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本課教學中,我認為最成功的一點就是設計了“風俗樂”“孩子氣”“遊子情”這三個環節,在這三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體悟文章的情感。“感受風俗樂”這一環節,我重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讀完課文後説説琦君故鄉新年的風俗,從概括中感受當地的風俗:“喝春酒”“喝會酒”以及過年的一些其它風俗,“感受孩子氣”這一環節,重在引導學生賞析句子,通過指名彙報,感受語言來感受童真童趣;“感受遊子情”這一環節,重在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思鄉思親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補充了一些資料並深情朗讀,讓作者思鄉難回的感傷情緒瀰漫在學生的心間,讓故鄉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此時情感的渲染達到了一個高潮,最後學生的齊讀非常成功,個個飽含深情。回顧整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存在着一些不足,讓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一、教學中,朗讀的處理不夠恰當。語文課堂少不了讀書聲,有了朗朗讀書聲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堂。本節課的朗讀處理欠妥,“感受孩子氣”這一環節主要以學生彙報為主,缺少多層次的朗讀指導,最後一個環節齊讀最後兩段,據評課老師説讀了五遍。

二、教學環節的銜接過渡不夠自然,尤其第一二兩個板塊間的銜接不夠自然,這反映了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語言的組織,課堂的調控能力都值得深思。

三、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生活背景。八年級的學生還小,對“童年生活的懷念”難以理解,因為人們總是在失去了之後才懂得珍惜。“背井離鄉”的感受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也是難以理解的,即使理解也較空洞。教學時,忽略了情景的創設,一味地強調品味語言,可能解決不了問題。

四、教師對文本的研讀不夠深入。課前一味地找資料看教參已是習慣,真正自己理解的東西少。如本課的切入點選擇的不是很好,脱離文本,缺乏針對性。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11

已是第二年執教《春酒》,再讀課文,這壇春酒仍舊那麼濃郁,細細品讀,濃郁中又增多了幾份味道。

針對去年“識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悟鄉愁”幾個環節,今年我圍繞“春酒”這一個民俗,以此為切入點,設置“春酒之樂”“春酒之俗”“春酒之情”三個環節。通過引導學生感受春酒這個節日的樂趣入手,表層瞭解春酒,然後再跳讀課文找出民俗,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積累,最後品讀課文重點段落,領悟情感達到走進春酒,品出鄉愁的情感目的。對比這兩年的教學設計,結合今年執教的感受,有幾點反思和心得。

一、教師裝好自己的酒,才能釀出學生的酒

都説教師積累了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的確如此。今年,在講解課文之前,我把很多時間用在了蒐集和整理琦君的個人資料上面。經過整理髮現了琦君的很多生平經歷,讓即使未讀過這篇文章的學生已經瞭解了琦君其人其事其情。尤其是將琦君的一些作品中的一些原話彙總串聯,讓學生對琦君的心情有了先前的感知。我在讀過這些作品後很感動,也很理解了琦君的心情。正是這種情愫才會讓她想寫《春酒》。

結合暑假培訓研修所感,教師可以將自己搜索到的這些資料在課前或課後發在班級博客上,引導學生瀏覽瞭解。也可以將自己的個人空間開放給學生。

二、講解課文,設置環節一定要貼近文本制定

本文在第一單元中屬於民俗這個主題,所以在制定教學環節時一定要考慮單元主題。針對民俗這個主題,搞清琦君寫作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學設計。通過設置以上三個環節,瞭解了民俗,感受了童真童趣,領悟了鄉愁。主線明晰,簡潔而實用。

讀懂文本,才能更好地走進文本,才能帶給學生一個不同的書中世界。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12

《春酒》一文,雖然篇幅短小、語言淺近,可是情感複雜、思想深邃,加之又綜合運用了記敍、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因此,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既要完成分析春酒的感情色彩教學任務,又要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藴含在文章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設計者如果想突破常規,有所創新,就須在教學設計上下一番功夫。

本教學設計對教材的把握全面透徹,教學目標的確定恰當適切,教學重難點層次分明,教學步驟清晰有序,板書設計簡潔規範,遵循了中學現代文教學讀寫並重、知人論世、重視誦讀感悟等基本原則,熟練運用了散文教學的一般方法,較好地體現了中學散文教學的特點。首先,設計者重視了學法指導,以幫助學生達到以學法理解文章的能力提升。其次,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藉助課前培訓突破了學生理解與運用的教學難點,並在散文閲讀方法上以及寫作指導上給予了恰當引領。第三,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形式多樣且層次分明的誦讀、精彩展示、學生寫作活動展示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和理解,並能拓展到更深的寫作空間領域中去。第四,教師開始積極嘗試運用教學策略,實現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賞析指導中嘗試運用了以讀促品、入境想象和展示點評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抒情文字的意藴,效果應該會很好的。總的來説,本教學設計在繼承了散文教學優秀傳統、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又重點在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上實現了突破和創新。

當然,從更高的要求來看,本設計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設計呈現出的僅僅是一個教學流程,而這一教學流程基本上也是教師預設的,希望教師能更多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和學習心理;

二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有點機械化,應該在需要討論是才討論,需要點撥時才點撥;

三是,教師課堂語言欠精練,設計追問時要能隨機應變。最後要説的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教師可不必過多介入,一切關注並根植於學生的學習,才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13

我能為《春酒》感動的,我也相信學生也能讀出來的。只是我不想做什麼表面教學,在大家都讀懂的地方再做煽情,感覺沒多少意思。看過很多教學實錄,《春酒》的,實錄裏的師生對答都是如流般的順暢,那教師還有什麼意思去教呢?小孩可愛,母親慈愛,鄉人真愛,春酒味濃,最後懷念鄉愁,幾乎都能讀出。最有意思的是,為達到“鄉愁”煽情,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搬來琦君的其他文章中的思念文字,再加上一段音樂,《春酒》的鄉愁就走進學生心中了。“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如這段文字這樣的外援很多,也就是説,光《春酒》是讀不出聲淚俱下的,或者,教師無法在《春酒》中帶領學生走入綿綿鄉愁,於是就端出琦君的其他“春酒”。適量的課外拓展部必要的,但主要文本讀不出一點感覺就來湊合其他的一罈罈春酒,就顯得我們對《春酒》的技窮。若是《春酒》的感動必須是依賴琦君其他的文字達成的,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學其他文字而要教學這課《春酒》呢?我是有點費解。

琦君一定有琦君的魅力,我應該還沒發現。但是閲讀教學,不應該過過場,不應該做做樣,學生能做的事情,我們就不要多攙和了。

這《春酒》,説難不難,不難太難,我要想的,還遠遠不夠。還是再多讀讀這《春酒》吧,別讓自己的浮躁與淺薄褻瀆了這樣的精緻。這經過千錘百煉之後成就出的精粹與平和,是需要我真正的靜靜的閲讀才能感受的。各位大俠,給點教學意見。

《春酒》的教學反思 篇14

從準備這節課到授課結束,這一過程讓我覺得收穫很大。反覆揣摩課文意圖,精心備課,設計教學過程的經過久久留在我的心中。對我的教學能力是一個可貴的鍛鍊和提高。課上我注意引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由去研討,探究。課上學生髮言積極,討論熱烈,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基達到預想的效果。其次,我認為這節課整體思路還是可以的。從文章的初讀感知到研讀探討;從品讀賞析到拓展遷移是一個由表及裏,再由內向外的一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再次,創設情境,注意引導,結合文章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從學生們的表情、眼神和回答問題的話語裏感覺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上這節課前我一直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去構思,去設計。然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完全放開手,學生的自主性挖掘的還不夠。可能也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覺得有些問題探討的還不夠深入。學生領會、感悟都要有一個思索的過程,老師在引導的同時要注意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另外在語言上也應該再凝練簡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