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優秀青年人才教師招聘公告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8.94K

為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有關要求,拓寬我市年輕幹部人才源頭儲備,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淮安市年輕幹部素質培優工程的實施意見》(淮委〔2013〕34號)、《淮安市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工作實施辦法》(淮組通〔2018〕34號)、《關於進一步做好“名校優生”引進工作的意見》(淮人才〔2018〕4號)和省、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面向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公開招聘536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48名市管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優秀青年人才教師招聘公告

一、招聘單位、崗位及人數

招聘單位、崗位、人數和相關要求詳見《2020年淮安市公開招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崗位表(綜合類)》《2020年淮安市公開招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崗位表(教育類)》《2020年淮安市公開招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崗位表(衞生類)》《2020年淮安市公開招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崗位表(國企類)》(以下簡稱《崗位表》)。

二、招聘對象和報考條件

(一)招聘對象

1.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含原“985”高校)全日制研究生、緊缺專業全日制本科生;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含原“211”高校)全日制研究生、一流學科下緊缺專業全日制本科生。

2.普通本科高校取得國家獎學金,或獲得“省級優秀畢業生”,或擔任校學生會主席、副主席滿1年的學生(時間計算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下同)。

3.取得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近3年(2017年以來)世界大學最高學術排名前200名大學的學士、碩士、博士。

4.2017—2019年報考江蘇省選調生進入考察未錄用人員。

其中,報考洪澤區、漣水縣、金湖縣、盱眙縣崗位可放寬至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含原“211”高校)所有緊缺專業全日制本科生以及普通本科高校擔任院(系)學生會主席、副主席滿1年的學生。

報考教育類崗位可放寬至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南大學、蘇州大學和江蘇師範大學全日制學生。

報考衞生類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崗位可放寬至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和蘇州大學醫學部全日制學生,報考衞生類其他崗位可放寬至所有普通本科高校醫藥衞生類全日制學生。

(二)報考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愛崗敬業。

2.年齡在18週歲以上,30週歲以下(1990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間出生)。具有博士學位者年齡上限可放寬至35週歲(1984年1月1日以後出生)。崗位表中對年齡另有要求的,從其要求。

3.具備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認可及招聘崗位要求的學歷、學位、專業和其他資格條件(詳見《崗位表》),專業類別劃分按《江蘇省2019年考試錄用事業單位專業參考目錄》《2020年淮安市公開招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教育類專業參考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執行。應聘人員所學專業未被《目錄》收入的,須經招聘單位主管部門根據崗位實際提出初步審核意見並報市組織、人社部門認定,如認定該專業與應聘崗位要求的“專業類別”或“專業”相近的,可視為符合專業條件。

2020年應屆畢業生須於2020年8月31日前取得崗位要求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和相關資格證書,屆時未取得的取消應聘或聘用資格。其他應聘人員報名前須取得崗位要求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和相關資格證書。

4.户籍或生源地不限。

5.具備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現役軍人,在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2020年應屆畢業生,尚未解除紀律處分或者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受過刑事處罰或者涉嫌違法犯罪正在接受調查的人員,以及國家和省另有規定不得應聘到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有關崗位的人員,不得應聘。

與單位負責人員有夫妻關係、直系血親關係、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或者近姻親關係的,不得應聘該單位負責人員的祕書或者人事、財務、審計、紀檢崗位以及與該單位負責人員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係的崗位。

已在淮安工作的人員不在此次公開招聘範圍之內。

應聘人員須同時具備上述條件方可報考。

三、招聘程序和方法

本次招聘實行“自願報名、公平競爭、擇優聘用”原則,由市組織、人社部門統一組織。

(一)報名和資格審核

1.報名方式

報名採取現場報名方式,由市組織、人社部門根據各崗位報名人數按專業分類分批分期組織考試,已招滿的崗位不再接受報名。未招滿的崗位報名截止日期為2019年12月31日。

首次報名時間為2019年10月25日下午2:00—5:00,地點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二源廣場(如遇雨天等特殊情況,調整到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方肇周體育館武術館)。其餘各專場公告另行發佈。

2.報名與資格審核注意事項

(1)應聘人員應按崗位要求,如實、準確、完整填寫《2020年淮安市公開招聘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報名表》(附件7)的有關信息,報名時須攜帶報名表、本人身份證、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推薦表及崗位要求的`擔任學生幹部、獲得榮譽等相關材料原件和複印件(應屆畢業生已與相關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的,提供就業協議書原件和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推薦表複印件;非應屆畢業生已就業的,須於體檢前按人事管理權限提供單位同意報考證明,未就業的,提供人事檔案託管證明),同時提供本人近期免冠正面二寸證件照3張。

(2)由市直招聘單位主管部門和縣區招聘綜合管理部門根據應聘人員提供的信息進行資格審核,資格審核通過的應聘人員即為報名成功人員。

(3)應聘人員只能選擇一個崗位進行報名,崗位多報的取消應聘資格;報名必須使用有效期內二代身份證,報名與面試使用的身份證必須一致;資格審核通過後,不得更改報名信息;未通過資格審核的應聘人員,在當次報名截止前可以改報符合條件的其他崗位。

(4)報名結束後,報名成功人數達不到開考比例的崗位,由招聘單位主管部門報市組織、人社部門相應核減報名崗位,直至取消報名崗位。

(5)應聘人員凡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即取消其考試及聘用資格。

(二)適崗評價

對報名成功人員進行適崗評價,根據適崗評價結果確定進入面試人員名單,請保持手機聯繫暢通,無法聯繫到者視為自動放棄。

(三)面試

面試時間、地點另行通知。面試成績滿分為100分,60分及以上為合格;面試時形不成競爭的崗位,70分及以上為合格。面試成績現場通知應聘人員。

(四)體檢

在應聘同崗位的面試成績合格的應聘人員中,按應聘人員面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及崗位實際招聘人數1:1的比例確定進入體檢環節人員。

體檢統一組織,標準參照修訂後的《事業單位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和《事業單位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進行。體檢的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五)考察

體檢合格人員由市直招聘單位主管部門和縣區招聘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組織考察,考察參照《江蘇省事業單位錄用考察辦法(試行)》執行。

(六)公示與聘用

經考察合格的人員確定為擬聘用人員,並在淮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公示7個工作日。公示期滿無異議或雖有異議但不影響聘用的,辦理相關聘用手續。尚未畢業的,畢業後且取得崗位要求的畢業證書等相關資格條件證明材料的,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相關聘用手續。

在體檢、考察、公示與聘用審批階段,因應聘人員放棄或其它原因等造成缺額的,經市直招聘單位主管部門和縣區招聘綜合管理部門研究,可在應聘同崗位的面試合格的應聘人員中按應聘人員的面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遞補。擬聘用人員已與相關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聘用協議(就業協議)的,由本人自行負責處理。因擬聘用人員個人原因逾期沒有報到或未能辦理聘用手續的,作自動放棄處理。

聘用審批備案後,招聘單位與被聘用人員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自主約定服務年限等事項。被聘用人員試用期為12個月(非初次就業的被聘用人員試用期為6個月)。試用期滿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按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對試用期滿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資格,個人自謀職業。

其中報考市管國有企業崗位的,公開招聘不按照上述程序統一組織,應聘人員現場報名後,招聘工作在市委組織部指導下,由各用人單位自行組織實施。

四、聘用後待遇

1.選聘人員到聘用單位報到後,符合我市“名校優生”相關規定的,發放一次性就業補貼,其中博士研究生4萬元、碩士研究生2萬元、本科生1萬元。對於江蘇籍畢業生(參加高考時户籍地或生源地為江蘇),分別增加2萬元。

2.對於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符合我市“名校優生”相關規定的,參照我市“淮上英才計劃”創新創業急需人才有關政策,分別發放8萬元、5萬元、4萬元的生活補貼。其中博士研究生和到國有企業工作的人員,還可以申報“淮上英才計劃”創新創業急需人才,並享受其他相應的人才服務政策。

3.到國有企業工作,在淮安首次購房的人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分別給予20萬元、15萬元“購房券”。

4.報考教育類、衞生類崗位,符合《淮安市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淮安市高層次衞生人才引進和培養暫行辦法》規定的條件,享受相關待遇。

五、諮詢電話

應聘人員對報考崗位的專業、學歷、學位、資格條件等相關問題需要諮詢時,請直接與報考單位聯繫。

報名諮詢電話:各單位報名諮詢電話詳見崗位表。

報名諮詢時間:上午9:00-11:30,下午2:00-5:30。

六、紀律與監督

招聘工作貫徹“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嚴肅紀律,秉公辦事,嚴禁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對違反公開招聘紀律的應聘人員、工作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招聘工作接受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監督。為方便羣眾監督,特設立監督電話:

本公告由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