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5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7.01K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5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着她們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至關重要。

女兒今年6週歲半,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温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了親情的温暖。

逐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很重要。女兒從3週歲起上幼兒園,步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要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她一些優良品德,藉此也可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知道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助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知道應該助人為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閒暇時,常和女兒做連句的遊戲,我説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兒連下句:“我馬上把她扶起來。”……樂此不疲。

讓孩子“自己來”,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為孩子愛勞動良好習慣尤為重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能力。因此,在我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讓她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絹、洗襪子、整理牀鋪等,當然,孩子幹活常常不一定能夠幹不好,就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對他們來説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輕鬆。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每晚抽出半小時進行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時間,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善於利用生活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己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輕鬆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2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標邁進。我今年為此專門購置了一套音響功放,把網上的經典講解和誦讀下載到音響中,然後通過功放播放,讓家中每一個人都接觸到這些信息,同步學習。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範,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成長。同時,藉助音響的功能,也會加速我對古文的學習進程。我發現網絡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時間一長,我和孩子的文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為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該只怪孩子,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裏,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閲讀能力之後,我便開始嘗試着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我把這些小紙條有時放在孩子的鉛筆盒裏,有時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裏,甚至冰箱門上、鏡子上、枕頭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經是他的目標。當孩子意外地發現這些小紙條的時候帶給他的是一份驚喜,同時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

文字和語言有着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説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則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較深刻。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瞭解與尊重,堅持下去説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進步。因為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啊、批評之類,逐漸會擴展到推薦一本書啊,介紹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個需要動動腦筋才能回答的小問題啊,甚至包括對某個觀點的探討等等,內容開始五花八門,這對於他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幫助。如此來來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説不好,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東西又要應孩子的個性、特點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順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誘,在管與不管中尋找平衡點。

“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我們經常會給孩子這樣的鼓勵,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鼓勵聲中快步前進。孩子需要鼓勵,我們經常鼓勵孩子參加學校集體活動,回來後聽他講一講參加活動時發生的事情,還進一步問他一些問題:今天搞的什麼活動?跟誰在一起?有沒有興趣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為什麼?以引起孩子的興趣,發現問題並及時排除解決。所以説我們的每一次鼓勵都是他進步的催化劑。在學習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都給了孩子很多的鼓勵和讚賞,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讓他有這樣的積極的思想我認為是很可貴的。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3

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説,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俗話説“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你瞭解你的孩子嗎?只要你針對他的特點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的成長不僅靠老師、學校,還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現在很多家長對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瞭解。有些家長(比如柏儀的奶奶)總用老一套方法,對孩子的過失,不是打就是罵,不但沒起到教育效果,還適得其反。而有的家長總愛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對比,或者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應該怎樣怎樣”,嚴重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遏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説到我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範,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我們家柏儀脾氣大,自己有自己的主見,而且不管對錯都會固執的堅持自己的那一套,記得有一次晚飯前,孩子忽然想起還有些零食好麗友巧克力派,非要吃派不吃飯,我和奶奶、媽媽都很生氣,奶奶怎麼哄都沒有效果,一旁的媽媽實在是不耐煩了,就對柏儀吼道:“吃,吃,吃死你算了,要這小孩幹嘛,這麼不聽話,乾脆把柏儀扔到瘋人院吧!把那些巧克力派都扔到樓下的垃圾站去”一下子柏儀開始大聲哭起來,孩子嗓門子又大,一哭就會沒完沒了,還會吵到四鄰八舍!但是我也挺不耐煩了,於是決定先讓孩子把委屈哭出來再講道理!我就問孩子到底是吃飯還是吃派!柏儀哭着説吃派,於是我也忍痛擰了屁股兩下,可能擰的重了些,孩子哭的更傷心了!不聽話的小孩子很招人煩,就應該給她些苦頭吃,於是我命令誰都不許管孩子讓她哭個夠!等哭得差不多了,我便抱起孩子到小屋單獨和她談談!我要先讓她停止哭鬧,於是拿來一個好麗友派,對她説想不想吃,想吃就立即停止哭鬧,不想吃就繼續哭!孩子立刻好轉了説想吃,我接着説那我給你講些道理好不好,孩子説好,我問:“到底是孩子要聽大人的話,還是大人要聽小孩子的話!”柏儀答道:“大人説得對小孩子就要聽,大人説的不對就要聽小孩子的!”一下子把我氣樂了,我説:“爸爸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你想想那些動畫片中的鏡頭,父母為了救孩子會不顧一切,甚至犧牲自己,所以大人對小孩子説的都是對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聽爸爸媽媽和奶奶的話,你告訴我今天你是不是做錯了事情”孩子説:“是的我今天不聽話,惹得奶奶和爸爸媽媽都生氣了,爸爸我錯了!”我立即誇到:“潤潤你真棒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小孩子好嗎?”孩子説好,我接着問:“那麼現在這個時候是應該吃飯還是吃派呀?”孩子答道:“先吃飯,等吃完飯餓了的時候再去吃派!”我立即誇她真是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並告訴她還記不記得巧虎中那個小白兔就是該吃飯時不吃飯該睡覺時不睡覺才上火變成了紅眼病的,趕緊去吃飯好不好!孩子立即把派還給我主動去吃飯,並對媽媽説:“媽媽對不起我錯了,你不要把我扔給瘋人院好嗎,我也不吃派了,我們一起吃飯呢好嗎?”媽媽立即抱起孩子説怎們變得這麼乖呀,真是個好孩子,媽媽怎麼捨得不要你呀!所以要針對孩子的脾氣性格耐心的給她講故事或者講道理引導她自己去認知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要讓她主動去改正錯誤!

第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分工,有唱白臉的就要有唱紅臉的,就像上面提到的奶奶和媽媽是唱白臉批評的,我這爸爸就只能扮演紅臉的給她耐心講道理!並且要耍些手段來跟孩子溝通!例如下面這件事:

記得前幾天萬聖節活動那天回來後,奶奶告訴我説孩子從一放學就情緒不對,很不高興,奶奶問她今天怎麼了,孩子立即眼含淚花説:“我再也不去幼兒園了,我再也不喜歡 馮老師了!”奶奶趕緊問怎麼回事,孩子説老師沒給她的南瓜燈裏放糖果,還把我帶去的糖果扔到了垃圾桶裏不讓我吃!奶奶立刻就急了要找馮老師理論去,但是又怕孩子是瞎説的,於是給我打電話問早上我怎麼把糖交給馮老師的!我立即勸我媽説肯定又是李柏儀在添油加醋的報告情況呢,馮老師怎麼可能把孩子的糖果扔進垃圾桶呢,我早上送孩子時馮老師、賈老師都在樓底下教孩子們做早操呢,我看二樓教室的桌子上有人放了裝有衣服道具和南瓜燈的袋子,我也就把袋子放桌上了,這怨我應該把糖果拿出一些放孩子的南瓜燈內的,肯定是李柏儀眼尖做完操上樓發現了自己的袋子要吃糖,要吃飯的時間馮老師肯定不讓吃,老師説她她又不聽話,於是馮老師生氣沒收了她的糖果,把糖袋子扔進了垃圾桶,她就以為把她的糖果都扔了!教育孩子並不都是給孩子所有好的東西,也要讓他們經歷困難與挫折痛苦與委屈,才能帶給孩子五光十色的生活!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奶奶又問我都裝了什麼糖果,我説家裏沒多少了,我把剩的一點不二家的圓片棒棒糖和1塊軟糖、2塊奶糖好像還有一個巧克力糖等放在一個不二家的小糖袋子裏了!於是奶奶問孩子:“老師扔的是你的糖嗎,你看錯了吧,裏面都有什麼糖果呀?”柏儀回答:“就是我的糖被馮老師扔到了垃圾桶,裏面有片片的棒棒糖”奶奶也笑了,孩子並沒有全看到裏面有什麼糖,同意了我的觀點應該是馮老師把裝糖的袋子給她扔了!於是對孩子説裏面還有奶糖、軟糖和巧克力呢?”沒想到孩子答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我的可憐的寶貝兒糖們呀!都讓破垃圾桶吃了!”我們又被孩子的童言給逗樂了!奶奶對孩子説:“馮老師並沒有扔掉你的糖,是給你保管着呢,明天就會還給你的!馮老師那麼喜歡你怎麼會扔掉你的糖呢”第二天奶奶又特意讓我找了1塊棒棒糖、1塊巧克力糖、1塊奶糖,等接孩子時給柏儀裝在了外套裏,並告訴她馮老師已經把糖還給奶奶讓奶奶給潤潤保管了,孩子接到對呀馮老師可喜歡我了,放學時還給了我2塊糖呢,都沒給匡樺!我可喜歡馮老師了!我們家的孩子比男孩子還淘氣,又固執不聽話的要命,還真要勞煩馮老師、賈老師、周老師多費心的給教育一下,配合家長管好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第三,愛要有方,嚴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兩極分化”。要麼愛得死去活來,要麼嚴得不近人情。過份愛孩子的家長常常替孩子包辦一切,使孩子從小不能學着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為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有的父母則以“愛”為理由,對孩子過份嚴厲,經常罵孩子,甚至打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聽話,但漸漸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於向上、百折不撓的勁頭,失去敢於説真話的願望。理想的家教應該“愛有方,嚴有度”,父母要對孩子多説一些鼓勵的話,多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多給孩子發展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第四,錯誤與成功同樣重要。

大多數家長總認為“孩子犯錯不好”,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錯誤和成功一樣不可避免,一樣有意義。孩子犯錯誤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成長的過程。孩子因為害怕犯錯,什麼也不敢嘗試,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成長,那才是最大的失敗。錯誤也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成功。孩子有了錯,家長一定要平靜對待,當它是一件好事,當它是孩子進步、成長的機會,切勿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錯,而不給孩子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另外孩子對世界還有許多未解的困惑還不能分辨好壞善惡美醜,所以有時孩子會撒謊,會對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謊報軍情,但是孩子撒謊也證明了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所有這時儘量不當面揭穿孩子的謊言,而是以後慢慢的講給她道理聽!

第五,學會誇獎孩子。

大家現在都知道賞識教育,但誇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只有運用得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誇獎要公正合理,實事求是,不要誇大,也不要縮小。如果誇得不準,孩子就會產生疑問,起不到激勵作用。如果誇錯了,孩子就會把錯的當成對的,產生壞作用。其次,誇獎要真實,只有真心、真情地誇,孩子才能積極迴應。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往往會感到是在騙他。三要誇獎及時,否則事過境遷,沒有了當時的氛圍,誇獎作用也會降低。誇獎的形式很多:除真誠的語言外,還有讚賞的目光和微笑,親切的擁抱,輕輕的撫摸,等等。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和舉止,經常誇他的優點和進步,讓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勵。“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我經常會給孩子這樣的鼓勵,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鼓勵聲中快步前進。

第六,教育孩子需要一個過程,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當我們看到植物“開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結果”。其實,從開花到結果是需要很多步驟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長缺少耐心,不明白“過程”的必要和重要,對待孩子學習、犯錯誤等問題,表現得急躁,沒耐心。忽視過程的教育,是一種虛榮和功利的表現,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回避這種心理!教育孩子,要懂得:責任心比虛榮心更重要!誠實和勤奮是最終成功的基石。 前幾天孩子晚上不睡覺,一會跟奶奶睡,一會又去小屋和媽媽睡,來回折騰,經常鬧到十一點以後才睡着,我及時給馮老師打電話説明情況,讓老師在學校、我們在家裏共同給孩子講按時睡覺的道理,收效很好,隨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我發現其實孩子每天都在改變,現在已經比以前聽話多了,懂事多了,也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好!

最後,送家長几句話,以此共勉:

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

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

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稱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

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人。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着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慢慢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這時,你距離成功的父母也就越來越近了。先行一步讓您的孩子領先一生!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4

一、對孩子總是抱有欣賞的態度。

在和成功父母交往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欣賞有時候讓你動容,比如優秀孩子在家裏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時候通過語音語調你會感覺到小名就是專屬於父母的。別人叫的時候會黯然失色。他們在談論自己孩子的時候也絕不斥責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並不出眾,有時候考得也不好,但他們從沒有抱怨,很平靜地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欣賞並不等於不切實際的誇獎和鼓勵,而是來自內心的一種默默支持,一種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成功父母接觸中,你能感覺到自始至終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一種永不枯竭的欣賞的力量在存在。

二、原則性強,不輕易因人因事而改變自己的主張。

孩子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父母清清楚楚,並且立下規矩。絕不會輕易改變的。比如,該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寫作業,該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讀書,不會因為今天是週末或者今天情況特殊就有所改變。尊敬父母,不撒謊,誠實,如果違反絕不輕饒,這是一條做人的底線。

三、善於經營自己的家庭。

一.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二.父母衝動的行為會讓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應該認識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應該冷靜處理,不要總和孩子“頂牛”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四.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為謊,推脱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五.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縱觀成功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圍和諧温馨。父母之間很少發生爭執,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感覺到温暖和依靠。母親往往在家庭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們把家打掃得乾乾淨淨,整理得整整齊齊。不在乎穿多貴的衣服、用多貴的東西,關鍵在於把孩子大人都打扮得利利落落。

四、明事理,舉止穩重,樸素低調。

父母都很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對問題的看法往往非常折中,不偏激不固執,舉止穩重,談吐優雅,不給人盛氣凌人的感覺,很少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五、關心但絕不溺愛自己的孩子。

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很關心,但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都能斷然拒絕,而絕不後悔,對於孩子所犯的錯誤也不會姑息遷就。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5

我女兒今年6歲半,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温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活動的主要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用舌頭爭吵,這會導致孩子的恐懼、自卑甚至厭惡。它不僅疏遠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還可能導致同齡人之間的極端行為。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温暖的家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家庭成員應該互相愛護,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通過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親情的温暖。

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從3歲起,我們的女兒將進入幼兒園,進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應該為她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培養她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消除當代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例如:告訴她“孔融讓李”的故事,並付諸實踐,讓她知道尊重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讓她知道她應該幫助別人;與小夥伴玩耍時,要互相謙讓,等等。在我的業餘時間,我經常和我的女兒玩。我説:“我妹妹摔倒了。”我女兒接着説:“我馬上就去叫她起牀。”

讓孩子“自己來”,培養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成人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兒童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是否重視兒童教育,教育方法是否正確,首先是觀念問題。一些父母期待他們的孩子,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為生活中的困難做準備,但把他們的好習慣拋在腦後,讓他們走。我認為讓孩子們熱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參加勞動,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工作習慣和吃苦耐勞的品德,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獨立性、責任心、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的素質和能力。所以當我的女兒很小的時候,我開始讓她儘可能多地做家務。例如:清潔玩具,穿衣,洗手帕,洗襪子,鋪牀等等。當然,孩子們經常不能做好工作,所以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他們。只要孩子努力,父母就應該充分肯定。這對他們來説是一個挑戰,需要孩子們付出很多努力。

第四,讓孩子少些壓力,多些放鬆。除了學習,我們應該注意適當的讓孩子放鬆,每天晚上花半個小時散步和慢跑,並利用這段時間去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並且經常跟孩子,隨時觀察生理和心理變化,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情,敞開心扉,學會觀察你的孩子與一個感激的目光,和善於捕捉的閃點,不要把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孩子相比,比較孩子的現在和過去,縱向看進步,發現和肯定孩子及時取得的成績,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表揚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們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結出什麼樣的花朵和果實,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衷心希望家長們播下美麗、善良、友善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和友好的花朵充滿孩子們的心。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態成為孩子們的壓力,要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們輕鬆學習,相信黃金永遠發光!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6

談起孩子,有句話是非常的貼切:“痛並快樂着”,為了孩子,犧牲了休息時間、和朋友聚會的時間、自己玩樂的時間,收穫的是孩子天真的笑容和對父母的親熱感,每每想到這些只能一邊歎氣一邊開心。由於我們是第一代在城市生活的父母,因此相比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一起生活,孩子被眾星捧月的情況,在孩子生活教育方面,我和孩子的爸爸付出的比較多一些,多了些嚴格少些嬌縱。

我們的目標是教育孩子在性格上做一個勇敢樂觀的人,在生活上獨立自主,養成能夠伴隨一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夠自己獨立開拓。為此,我們在他成長過程中,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1.在吃飯方面:在寶寶還未滿一歲的時候,就幫他買好桌子椅子勺子碗,讓他自己單獨吃飯,無論是否撒的到處都是,都讓他自己完成,對於撒在桌子上的飯粒也讓他自己揀的吃掉,這樣不僅養成他自己動手吃飯的良好習慣,讓他把吃飯當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大人非要他吃,而且他也從吃飯中找到很多的樂趣。一直到今天,他對吃飯都充滿着渴望,我們從來不追着他到處跑,他不吃也不強迫他吃,讓他自己承擔不吃飯帶來的飢餓感。養成習慣後我們也省心,他也吃的很飽很開心;

 2.在睡覺方面: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睡覺一直非常好,夜裏也從不哭鬧。小的時候每天上午睡一覺下午睡一覺,後來隨着年齡的增大就讓他每天下午睡一大覺,他也養成午飯以後休息一會就睡覺的習慣,這樣讓他養養力氣,晚上等爸爸媽媽回來可以盡情玩樂;

3.在生活習慣方面:我們儘量做到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比如上廁所、脱衣服鞋子襪子、拿玩具、出門帶拿錢包帶鑰匙等,讓他能夠體會做事情的不容易,而且在看電視動畫片的時候去提點教育,讓他記憶深刻,並且在生活中利用動畫人物讓他自覺行動,比如在賴牀的時候對他説勤快的喜羊羊早起去割草,在他不肯喝水的時候和他説烏鴉是怎樣乾渴的去弄水喝,把他形容成故事裏的小動物,他會非常喜歡;

4.在培養習慣方面:大人的言語和行為是最簡單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用刻意去説教,孩子都會聽在耳朵裏看在眼睛裏記在心裏的。譬如,在吃飯時候,要等所有人都入席了才能開飯,不能用手亂抓菜,也不能把喜歡吃的東西拖到自己邊上等等;在出門的時候,要和家人説再見,因此寶寶每天會按時站在門口和我們告別,叮囑:“早點回家”、“路上小心”之類的話,和小大人一樣;晚上下班回來會跑過來開門,拿好拖鞋等等。在受到幫助的時候説“謝謝”,在造成損害的時候説“對不起”等等,因此他現在對於這些禮貌用語比較熟悉,有時候還會反過來教育我們;

5.在興趣方面:我們買了一些兒歌和一些小故事,放給他聽,他在玩的時候也可以去聽,不是很刻意的,他喜歡什麼放什麼,不喜歡就不放。能夠記得多少算多少,不造成他的負擔。他沒事的時候總喜歡去哼哼他看到的聽到的東西,嘴巴一直不停;他尤其喜歡車類特別是工程車,我們也在給他買玩具的時候根據他的喜好去購買一些,但並不是滿足所有的愛好,譬如我們會在挑選的時候對價格較高的就會跟他商量這個車很貴,沒有那麼多毛爺爺或者這個車家裏有了,我們不需要重複購買之類。所以在他很的小時候當他站在玩具前要這個那個的時候,我們就耐心教育他,讓他自己決定是否購買。記得還沒滿兩歲的時候當我們在超市教育他的時候,售貨員阿姨説:“這麼小和他講道理有什麼用啊。”後來在我們的説服下寶寶很聽話的不買了,阿姨直誇這孩子怎麼這麼懂事的;

6.不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是我們一直認為,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的精神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要讓他懂得掙錢的不容易,花錢也要適可而止,而且給他選擇的自由,譬如買了吃的就不能買玩的,去了公園玩了這個就不能玩那個,一來讓他有約束的概念,而來給他選擇的自由,讓他心服口服的自己做出選擇並承擔由此帶來的結果;所以經常有朋友説你們條件這麼好怎麼還捨不得這樣那樣,我們覺得現在孩子生活的已經非常幸福了,必須要給他一些不如意和壓力,孩子長大後才能較好的承擔社會壓力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7.不吝嗇親情但也要適度的懲罰:我們會在工作之餘把自己的時間儘量給孩子,和他一起玩樂、一起逛街、一起去參加宴會,晚上會給他講故事、陪他一起看動畫片;但是在他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們會懲罰他,我們一般採取冷處理---不理會,或者拉耳朵、拖出門外等方法,直到他自己承認錯誤,自己停止哭鬧;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大人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要讓孩子利用大人間的矛盾,否則只能教育不成大人也傷感情,我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不多還比較順利,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幫的家庭尤其重要;

8.在學習方面:現在孩子每天上午在學校都能學到一些知識,我們回家總是詢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並鼓勵他將學的東西學給我們看,或者我們當小朋友,

他當老師來教我們,我覺得非常有效;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點點滴滴,譬如去銀行怎樣取款,去超市怎樣購物,去水果店怎樣挑選水果,反正只要是他詢問的我們都儘量滿足;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都不要嫌麻煩耐心解釋,父母一定要明白,生活是知識的最大來源,任何書本上的東西都來源於生活,與其隔底撓靴不如直接到生活中去獲取。所以現在我們寶寶知道很多東西,譬如紅燈踩剎車停、綠燈踩油門行,各種鄉土氣息濃厚的口頭禪、諺語都會從他嘴巴里突然冒出來,常引得人陣陣發笑;記得昨天晚上我和孩子爸爸在聊天,燈關了,他一聲不響突然冒出來:“誰説話誰是烏龜”,爸爸於是噤聲,我忍不住笑出來,他又很認真的來了一句:“誰笑誰是烏龜。”自己一句話不説,非常搞笑。這些都來源於我們平時的教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以日常的言傳身教最需要留心;

現在的孩子由於都是獨生子女,一方面孩子佔有的寵愛太多,容易養成嬌慣的不好習慣,對自己的要求總是要得到滿足,這樣以後長大了容易養成自私、不承擔後果的惡習;另外由於是獨生子女,父母家人總是寄予太多的期望,總是要求這樣那樣,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導致孩子總是被迫接受我們的意見,導致自己的真實意願無法實現,容易形成逆反性格,很容易形成現在越寵越囂張的情況,譬如和大人還嘴,對爺爺奶奶大喊大叫等陋習;其實我們大人的行為是導致這一結局的罪魁禍首,我們大人也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讓自己在孩子的成成過程中發揮該有的作用而不是全部去承擔。我們應該明白,無論多小的孩子他都是有思維的,我們應該尊重,對於不好的我們要及時制止,對於好的我們要表揚;對於可有可無的我們也沒必要去幹涉,我們要尊重他是個人這一獨立個體,就像我們對待其他人一樣,適度的關心是必要的,太多的干預往往會適得其反。

不知道我寫的是否符合要求,談不上心得,只是將孩子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我們都是新手父母,需要學習的需要老師指導的還非常多,總之,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得起國家精心的培養,對得起父母老師的殷切期望,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能夠按照社會道德標準和法律規則行事。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7

現在的家庭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孩子少,父母都特別關愛子女,尤其是隔了一代的祖父母、現在的家庭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孩子少,父母都特別關愛子女,尤其是隔了一代的祖外公外婆,更是寵愛有加,可謂“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導致現在的孩子大部都是非常任性,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

比如,嬰兒肚子餓了便哭,尿布濕了也會哭,絲毫不懂得顧及父母。但父母忙的時候,無論孩子怎麼哭,也無濟於事,因為父母實在無法去照顧他,一來二去,他就會漸漸明白:"並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這樣,孩子的任性就會一點一點地被磨滅,而形成自己的"社會性"。可是現在,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有了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能滿足孩子的很多要求,在家中,父母在子女的學業上有較高的要求,而至於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卻往往會忽視,這樣就使得脾氣任性的孩子日漸增加。

隨着這一趨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為孩子的任性而感到頭痛。有時在於家長的交流中,家長常會流露出一些無奈,常會抱怨"這孩子都上中學了,還這麼任性,怎樣才能改掉這個懷毛病?"其實,家長應該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就及時發現這一問題,並積極加以糾正。但父母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的任性正是由於父母過分包辦、溺愛而導致的。要改正孩子任性的毛病,就必須重新調整親子之間相處的方法,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讓孩子覺得:"有的時候,有的地方,任性是行不通的。"這是糾正任性的根本所在。

要想讓孩子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任性,一個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接觸比自己更任性的小孩,這種方法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讓他接觸比他更任性的孩子,他就會嚐到別人跟自己耍小性子的苦頭,也才能明白自己原來給周圍的人添了多少麻煩,給周圍的人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因此,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比如、自習課,我就讓一些調皮鬼對班級進行管理。剛開學,學生相互之間不是很熟,所以班級各方面都比較太平。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乖巧的學生也開始露出狐狸尾巴,早自習、二分鐘預備鈴、自習、午休課等,都開始不太平。於是,我“以毒攻毒”,每天我讓那些搗蛋鬼來擔任此項“重任”。班級裏,如,xx等一批男孩,都榜上有名。事後,我再找那些孩子們瞭解他們管理班級之後的感受,他們都非常有感觸,都為自己以前的一些錯誤行為感到後悔莫及,而且決定首先從自己做起,然後願意在管理班級時起積極有益的幫助作用。

在學生中間,也有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譬如,我班的xx,家庭條件特別優越,每天父母都忙於打理公司的業務,回家總已深夜,對他的各方面都很少有時間照顧,所以養成了他自傲的性格,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而且,他往往會鑽家校之間的空子,把老師與家長的聯繫掐斷,導致學習以及行規都後退;平時在與同學的交往中總會有不少的矛盾產生,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就讓他擔任班委一職――值日班長,讓他對班級進行管理。這樣一來,他也慢慢的改掉了許多不好的言語行為,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好了,也得到了許多課任老師的好評,自己的組織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與鍛鍊。

其實,這裏面運用了一種心理戰術,即試着扮演了別人的角色之後,方才懂得他人的立場和情感。讓任性的孩子品嚐"被任性"的滋味,才能讓他切身體會到什麼是任性,任性有什麼危害?這樣他才能自然而然地領悟到"不應該在任性下去了"。年齡較大的孩子在照看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時,不僅使自己的任性無用武之地,而且還會得到客觀反省自己日常行為的機會。所以不妨偶爾讓自己的孩子去照看一下鄰居的小孩,讓他自己也體驗一下任性的厲害。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8

有人説,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表揚,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這點我深表贊同。

動態黑色音符

“寶貝,你真棒!”,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家長表揚孩子的一句話。

誠然,不可否認,表揚孩子,是促使孩子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但表揚的方式必須要注意,若方式不對,則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那麼到底如何正確的肯定與認可孩子呢?

表揚孩子時,不要老是説:“你是最棒的”

一天早上,我送孩子去上學,快到校門口時,便看見有個媽媽,拉着孩子的手,蹲着對孩子説,“你知道嗎,你是最棒的!”,説完還對孩子打了個“V”的手勢,只不過她説話的聲音特別大,路過的家長几乎都能聽到。

大部分家長會一遍遍的告訴孩子:

“你太厲害了!”

“你真的太聰明瞭!”

“你實在太優秀了!”

聽起來像是喊口號,內容重複不斷的在孩子耳邊迴響。

孩子入學前,我曾經給他報了一個情商類的課程,其中有一堂課裏,講的是關於如何表揚孩子。

課程中,老師一再提到:表揚要具體,不能只表揚結果,要表揚過程。

比如,你可以説:

“我剛才看你做作業很認真,這道題這麼做,思路很獨特”,

“你搭的積木很漂亮,你的小手很能幹”,

“你心地善良,很願意幫助別人”。

而不是一味的説,“你是最棒的!”,這樣的表揚太過於籠統。

那是我第一次聽説表揚還有這麼多套路。

為什麼要表揚孩子?

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反覆研究了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通過對紐約近20所學校長期研究發現,在多輪不同形式的測試後,得出一個令德韋克出乎意料的結果:

那些在實驗中被稱讚努力的孩子,他們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被稱讚為聰明的孩子,則會忽略努力的重要性,因為努力就等於承認自己不夠聰明,但是一旦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會顯得束手無策。

我們為什麼要鼓勵或是誇獎孩子?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讓處於迷茫中的孩子找回自信、勇氣,突破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對於孩子來説,採用鼓勵式的表揚,扭轉錯誤的觀念,才能帶來正面的教育效應,因為,它是教育的根本原則和方法

鼓勵式表揚,孩子自信優秀

每一個自信,優秀的孩子,身後必定有一個懂得通過鼓勵孩子努力奮進的父母。

去年比較火的一個泰國廣告片,《每天努力一點點》,讓很多人備受感動。這位媽媽展現了“鼓勵”的驚人力量。

短片裏,足球場上,孩子的實力和表現都差強人意:頂球失敗、射門不準。不過,孩子的媽媽一直在下面鼓勵他:

“再努力一點點,只要超過前面的那一個人就好!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就可以了。”

這位媽媽從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也很少責怪自己的孩子,她始終堅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行!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説過:“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為自己的樣子。”

這位媽媽做到了,這是我見過的最有力的鼓勵,它讓孩子堅信:

未來,你一定會成為你想要的自己!

怎樣有效表揚孩子?

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多表揚、鼓勵孩子,但卻發現收效甚微,是不是表揚不得要領呢?

其實,表揚是一門藝術,如何讓你的表揚更有效,這兒給你分享4點:

1、表揚努力,不要表揚聰明

我個人是很不喜歡別人誇我孩子聰明的,因為孩子的智商在出生後已經固定,不會由於別人一句話就改變他的智商,這顯然是一句廉價的恭維。

聰明不聰明,孩子決定不了,而努力勤奮卻是孩子自己的行為和意願可以控制的,當我們稱讚孩子努力時,其實是想讓他繼續保持或做出更好的行為。更多關注做事過程中那些可以改變的因素,比如孩子努力勤奮的程度,嚴謹治學的態度,而不要總是隻關注事情的結果。

2、表揚要具體,不能空泛

比如,在孩子完成作業這件事上,若孩子按時完成了作業,書寫工整且全對,我會這麼對他説,“孩子,你今天的作業寫得這麼工整,你寫的時候肯定特別認真,而且還沒有錯誤,説明你仔細審了題,最難得的是,你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作業,效率很高,你真的很會學習!”

這樣的鼓勵,遠比空洞的表揚,如:“你做得太棒了”要來得實際的多,最重要的是,還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以,表揚孩子時,越具體就越能給孩子明確奮鬥的方向,這對他的成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表揚要真誠,要多創造機會來讚賞孩子

我的孩子在學校上體育課,搞體能訓練時,由於年齡小,總有些動作出錯,老師從未發現並表揚過他,我找過老師,希望他多鼓勵鼓勵孩子,但收效甚微,老師根本沒有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那段時間裏,我便時刻告訴孩子,“老師鼓勵你在家認真練習,你的動作比上一節動作更加到位,而且你還能連續跳繩80個,其他孩子都做不到,老師説你很賣力。“

後來,到了二年級,孩子的體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且還成了班裏的體育優秀生。

4、孩子失敗時,要給予孩子鼓勵

我給兒子報了個主持人班,參加結課考試時,他畏縮不前,就是不肯上台,最後勉強上去,卻説得磕磕巴巴,根本沒有發揮出平時應有的水平。

一般的家長肯定是去奚落一頓:”你怎麼搞得,昨天在家試講很好,今天在台上怎麼這麼糟糕?“

其實,人在失敗的時候,內心是很脆弱的,成人都是如此,更何況一個孩子呢?

我沒有直接批評孩子,而是從孩子平常不完美表現的背後,找到了不足點,並以此來鼓勵孩子,比如,我會告訴他,“孩子,你已經彈得很好了,上台時,放鬆,不要緊張,把它看成一次日常訓練就好了。“接着我會告訴他一些臨場小技巧及給他多在公共場合表演的機會。

不要總是批評孩子,這會使他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喪失自信心,不利於未來人格的培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曾指出:”渴望被人賞識是人類最基本的天性。“

而對於孩子來説,真正的賞識教育應該是,我們能認清孩子的優缺點,通過“正向激勵”放大其優點,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和自主意識。

這種是一種以表揚為主的正向激勵。

如果你經常表揚孩子,就意味着你贏得了教育上的主動權。對於每個孩子來説,他們都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相比大人來説,要來得強烈得多。

但要記住,給孩子多一些具體的鼓勵,少一些定性的表揚,別讓孩子被“表揚“綁架……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9

一、樹立自信心

我們做家長的大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願望。這一願望符合人類的發展規律,符合時代前進的節奏,這一願望如何才能實踐?我認為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孩子,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相信社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因為在我的朋友中,有一部分總是因孩子成績不如別的孩子得了XX獎而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而責備孩子。有一些諸如“你怎麼這麼笨呢?你看人家XX多棒,你怎麼就這麼差勁呢?”一類的話,這就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一種:我就是比不上別人,別人是永遠比我好的錯誤觀點。使孩子總處於自卑當中,以致學習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鼓勵孩子勝不驕敗不餒。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但又難免會出現缺點與錯誤。因此,家長要把握好尺度,這對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二、確立學習目標

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就是人生上了一個新台階,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要相結合。有的孩子雖然確立了一個目標,但過於長遠,短期內無法實現。而孩子往往心比較急,對於任何目標希望儘快實現,如果短期內自己看不到成效便會灰心喪氣,這個確立的目標也就失敗了。因此,要在遠期目標的基礎上加入若干個短期內就可實現的目標,這樣既可以儘可能地實現遠期目標,又可在一次次地小成功中獲得自信。這樣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三、讓孩子獨立完成各項任務或作業

從小培養自我約束的能力,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學習上不欠債,發揮自身的特點,總是對新知識感興趣,使愛學習的勁頭十足。這對於孩子以後踏上社會與工作崗位很很需要。

四、以身作則,家長要起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經常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從小到大,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一天兩天不算什麼,但家長几年,十幾年的習慣行為動作便會變成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便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有不良的習慣,便會在這一天天中給孩子以影響。有些家長明知自己的某些習慣不對,但又管不住,總對孩子説“別學我”但這已經給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惡果,並不是自己幾句“不許學”就可以抹殺掉的。所以家長的言行對孩子來説起着非常的作用。

五、還孩子自尊心

平時家長與孩子要相互尊敬,遇到困難時,要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引導。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我一直覺得家長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主體對待,家長不能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六、培養孩子競爭意識與興趣

充滿競爭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本領,因而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強者氣質”。珍惜並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善於發揮自身優勢,充分肯定與信心刺激相結合,進行“自我感覺良好”訓練。“一步一個腳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當今孩子最需要培養的性格是:(1)自信心(2)熱情(3)富有同情心(4)靈活性(5)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於迎接挑戰。除了要求孩子認真完成課本作業外,還應該着重培養興趣愛好的知識面,如上興趣班,或教他學習各種球類、棋類等,對其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

七、家庭成員要有分工

做父親的要多承擔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母親在生活上要多關心一些,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只學習才有快樂可言,不要讓孩子把學習看成是負擔,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就像父母一樣在工作。家庭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常常感覺到家庭的温暖、常常能從內心深處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氛圍。

八、良好的人際關係

從小教育孩子尊重老師和同學,老師是全社會都尊敬的人,同學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外國有一句諺語“能力在孤獨中培養,品格在社會中形成。”在培養孩子獨立學習思考能力的同時還要教育孩子融入集體,團結友愛,熱愛集體,處處有愛心,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將使孩子終生收益。

九、交流溝通

溝通是建立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之上的,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做父母的'要經常與孩子交流溝通,經常問孩子想一些什麼問題,遇到困難和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多給孩子一些激勵話語,這樣就不氣餒。每次考試後讓孩子多總結一些經驗,找出問題的所在,爭取下次取得好成績。和孩子溝通有時是道難題,任何時候都不能走向偏頗。常常引導他把學校、班級的事告訴我們,高興的事和煩惱的事,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做孩子的好參謀。作為父母,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一些經驗經過整理有條理地傳遞給孩子;另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天性、能力和選擇。只有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完美的一個度。這可能是一種教育藝術,也是我們永遠追求的一個境界。

十、要做到正確配合

家長還要和老師密切聯繫,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虛心聽取老師對家庭配合教育問題的意見和要求,並在家庭中配合落實。平時,孩子在家裏發生的問題,也要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繫,交換意見,以便學校、家庭配合教育。另外,家長配合教育要有信心和耐心。家長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學習和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理論和方法。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古人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要培養孩子成才,學校和家庭都負有重大責任,只有家長重視和做好與學校配合教育孩子的工作,才能將孩子培養成對祖國有用的現代化人才。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0

我是201班朱璟程的媽媽,非常感謝邱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談談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問題。這裏我先介紹一下我教育孩子的幾點體會。

一:怎樣讓孩子愛上閲讀。

從小我就讓他有意識的讓他多接觸書,週末假期帶他去書店,引導孩子閲讀那些對成長有利,能夠長知識的讀物。在家閲讀時間,我也總是拿本讀物,和他一起看書。

但是在閲讀初期,大概是我功利心太強,往往讓他把文中的好詞好句都劃下來,遇到不認識的字也要求他自己查字典,閲讀完後就會迫不及待的問他文中的內容,想知道他看進去多少。由於當時他識字量不多,往往會在閲讀時被不斷的打擾,破壞了他的興趣,乾脆就不想看書了,一拿起書就説頭疼,讓我讀給他聽。後來,我改變了做法,在孩子看書時鼓勵他有不認識的字沒關係,只要能看懂就行,如果有些生字影響了理解或者在作品中是關鍵字,可以問家長,完後也不刻意問他看了些什麼。這樣就讓他覺的看書很便捷,閲讀起來有親鬆感。漸漸的,孩子就對閲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看書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而且他會覺的很享受閲讀的這一過程。所以我覺的孩子讀書是水到渠成的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讀的足夠多,豐厚底藴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二:給孩子充足的自由空間

孩子很喜歡看電視玩電腦遊戲,我一般採取不強制不讓他玩,但讓他學會自我控制。到時間可以玩,玩的時間得事先講好,到時間必須自己關掉。養成習慣後,他做的比較好,一般能自己安排好時間學習和休息。

我家小區有很多與他同齡的小朋友,在他完成學習任務後,我經常鼓勵他去找他們玩或邀請他們到我們家來做客,我想兒子和他們玩能提升他的社會交際能力,還會懂得怎樣謙讓與分享。

三:多與老師交流,配合學校教育

教育孩子不應該僅僅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作為家長更應該責無旁貸,所以我會經常與老師聯繫,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通過每天檢查他的作業,並附上評語,及時反饋給老師,這樣相互溝通,孩子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與進步是快樂的,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我覺的作為父母千萬不可變成了拔苗助長,孩子能幸福平安的成長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1

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後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下面就我個人教育孩子的一點方法和粗淺體會,肯定還有很對不足,還需要努力學習。

(一)針對孩子生活的不良習慣的一些方法

1、孩子不愛喝或不主動喝白水,我們會採取激將法。比如,在孩子喝水時,我就會對孩子説:“讓我和你爸爸猜猜,看看我們倆誰能猜對。”,爸爸説:“你肯定喝不完”,結果她全部喝完了,效果還不錯。因為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步入叛逆期,喜歡做些和父母想法相反的事情,所以我就抓住這個特點。

2、孩子穿衣服費勁,因為我們家是女孩子,所以比較愛美,對穿着比較挑剔,以前每次出門特費勁,每次為穿衣服要和我發生爭執。最後,我想出一個辦法,臨出門前,我拿出兩套衣服讓她選擇,她選了其中一套,我覺得這個辦法即達到了我的目的,也讓她得到尊重,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信,而且她非常高興。從那以後,她的衣服基本是自己穿。還會自己搭配,有自己的審美感了,而且很會整理自己的衣服。

3、孩子不願刷牙,針對這個問題,我採取的辦法是讓媽媽變得比孩子弱一些。比如,我和孩子一起刷牙,刷牙前,我就説:“媛媛,媽媽不會正確刷牙,你給我做做示範吧,讓媽媽好好學習學習。”她馬上就開始刷牙了,而且還得意的不得了。剛開始幾天我們一直是一起刷,後來,就自己刷自己的了。

4、不按時睡覺,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個習慣問題。媛媛之前每天晚上都是11點後才睡覺,讓她上牀,根本不聽。最後,我只能每天把睡覺時間向前推,由於習慣的原因,剛開始她肯定也睡不着,我就陪她一起上牀,和她一起看書講故事,做遊戲,比如玩一些醫生和病人的遊戲,因為小孩子都喜歡這種遊戲,給她捏捏後背,揉揉肚子,撓撓癢,慢慢的她就睡着了。到後來睡覺時間一天比一天早了,一直調整到正常的睡眠時間。以後習慣了,到點她自然就犯困了。

5、關於孩子自己玩具和書籍的整理,這些也是一種習慣的培養。從孩子很小還不會走路的時候,是我們收拾,讓她看着,等她長大點會自己收拾的時候,就讓她自己收拾,剛開始也許還做的不太好。所以,我們一直都很鼓勵她,對她的行為給予肯定,時間一長,她也養成了習慣,知道自己玩完了的玩具或看完的書籍要放回原處。

(二)針對孩子動作發展和情緒波動以及安全教育的一些方法

1、關於體能方面,媛媛從小身體比較弱,這個可能跟我小時候帶她沒有讓她進行這方面鍛鍊有關係。從小就沒有大的運動,半歲前出門很少,自從上了幼兒園,開始有了體能測試,我們才意識到需要加強鍛鍊,只有鍛鍊了才能彌補以前的不足。還好,媛媛比較懂事,也很刻苦,每天幼兒園回來的路上,她都會練習跳遠,走馬路牙子,週六日我們也會帶她去公園做一些練習,基本不強求她,鍛鍊也是一種自願行為。現在還不錯,老師説進步很大,我們也很欣慰。

1、關於動手能力方面,這個是媛媛的強項。我記得媛媛四五個月大的時候就會主動去捏玻璃球,經常去扣玩具上的標籤,到了七八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撕貼畫,到處貼,一歲半開始玩拼圖,先是玩八塊的拼圖,慢慢增加難度,到了2-3歲就開始玩128片的拼圖,很厲害,我們大人都玩不過她。先是玩貼畫,再是拼圖,然後開始畫畫做手工,剪紙。剛開始基本上都是先畫出樣子,然後再剪下來,最後進行粘貼,整過過程都是她自己完成,我們只是要陪在她身邊看着,要對她的作品給予積極的評價。媛媛最厲害的還會使用針線縫製,訂釦子。當然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引導,需要我們放手,大膽的讓孩子嘗試。孩子真是無限量。看看我的製作:

3、關於情緒方面,媛媛從小就很樂觀,很喜歡笑,不太愛哭鬧,講道理,這個可能跟家庭環境有關係。她很堅強,我記得小的時候去醫院打針抽血,只要跟她講好道理,她是不會哭的。但是在媛媛1歲半到2歲半的這段時間,情緒非常不穩定。孩子膽小,認生,不愛跟同伴玩,不愛説話,尤其害怕老人,見人就哭,老讓媽媽抱着。這段時間可能過得是最漫長的。我也一直在找原因,我想可能是在北京空間太小,接觸的人也少。所以,最後我決定帶孩子去南方鄉下農村,換個環境,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剛到外婆家,也是見什麼都哭。不過,慢慢的她也適應了,一天比一天適應了,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了,孩子也開始説話了,當時,我非常激動。就這樣在外婆家呆了3個月,當然我也一直陪着。等回到北京後,孩子變化非常大,喜歡和小朋友玩,見人也不哭了,又回到以前的笑容了,是發自內心的。我看帶孩子去外婆家還真去對了,接着我一有時間就帶她去外地玩。直到剛上幼兒園的那段時間,剛開始鬧了一下情緒,當然這都是正常現象。在幼兒園的那段時間裏,在她心情低落的時候,我會經常抱抱她,親親她,説些她喜歡聽的話,給她講講上幼兒園的道理。比如説,跟她説,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工作、結婚以及生寶寶,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所以,媛媛也要這麼做,她真的很了不起。我給她講完後,她就明白了,也不哭了。直到現在,媛媛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去上幼兒園。調情孩子不良情緒的方法,就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2

、注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一經養成,孩子將終身受益。首先,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去做,包括自己趕車上學,自己背書包,自己洗漱、穿戴,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其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思考的習慣,針對孩子好動、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3

説到孩子的教育,每個家長都有很多話要説。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為此我買了很多書和光盤,也諮詢了很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越來越穩定,但我心裏還是不敢放鬆。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要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上。我們家每個人都有閲讀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很早就發展和鍛鍊了識字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等孩子大了,我們會幫助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騰出一些時間讀書。在我們家,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家三口在看自己的書。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書給他看。六一兒童節和春節的禮物都是各種有趣或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看書。我也養成了良好的閲讀習慣。對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開始,我就注重培養他的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在學習新課之前,預習以下內容。及時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刻注意習慣的養成,整理好玩過的玩具,晚上睡覺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如果孩子想偷懶,就告訴他理由,告訴他不允許。慢慢的,他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為了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需要學習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心裏一直忐忑不安,就是覺得自己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定可靠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在斷斷續續接觸傳統啟蒙經典的過程中,我在反思孩子成長的各種表現的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行為準則。感覺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觀察他的優缺點,然後給他指導。我覺得我們都是孩子,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過多的説教不如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孩子的效果。要求孩子做什麼,大人必須先做。比如我兒子看電視,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覺的走到電視機前。我糾正了他。他馬上批評説:“你天天老是上網,玩久了眼睛也不好。”面對孩子的質疑,我只需要先糾正自己,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我跟孩子説:“你看我媽都改正了,才上線一段時間,你就該改正!”這時,孩子會欣然接受你的建議。

為了開闊視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閒暇時,他報名參加書法班。他現在學了好幾年了,很感興趣,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孩子喜歡手工製作,我會給他提供材料,儘可能的幫助他。有時候,看着他做出一個“作品”,雖然不是很精彩,卻沾沾自喜地給我們看,表情充滿了驕傲。看到孩子們敢於做,從手工製作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我從心底感到欣慰。

此外,我們也喜歡讓我們的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孩子愛跑愛跳,讓他多運動,既強身健體,又讓他開心。為什麼不可以?

總之,我們希望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努力學習的孩子,更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4

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要經歷的事情。當我們的孩子瓜瓜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責無旁貸的要承擔起養育他並且要教育他的責任。我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許我更有心得,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就教育孩子的問題來共同探討一下,一是把我教育孩子的那些好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二是想吸取一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好的經驗。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既然我們是孩子的父母,那我們就不應該讓我們的父母去幫助我們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因為我們的父輩與我們的孩子之間是有代溝的,他們的教育方法與教育理念在如今這個年代已經過時了,要想讓我們的孩子在二十一世紀成為人才,那在教育上面就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出馬才為上策。雖然我們和孩子之間也有代溝,但比起爺爺奶奶,他們還是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念,而如今很多的父母因為各種原因都忽略了親自出馬,來教育和培養我們的下一代。

我本人是一位“職業”媽媽,自從有了孩子,我放棄了工作,在家裏專心照顧我的孩子。在撫養他長大的同時我沒有忘記要好好的教育他,給他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他剛剛學會走路但還不會説話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媽媽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你不要把你的玩具隨便擺放,那樣會讓本來乾淨的房間顯得又髒又亂。孩子雖然不會説話,但我相信他一定能聽的懂我在説什麼,也一定能看到我在做什麼。每當他把自己的玩具到處擺放的時候,我都會在他的身後隨手把玩具撿回到他的玩具箱中。久而久之,他明白了,他的玩具不能放在地上或者是其他地方,在他不玩的時候,玩具一定要放回箱子裏面。從此他每次玩玩具時都會從自己的箱子裏拿一兩件出來,不想玩了就放回箱子裏面。這雖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他卻讓我的孩子養成了愛乾淨的習慣。還有就是與大人講話,我告訴他,和比自己年齡大的人説話一定要説“您”,你、我、他的稱呼只能和自己的同齡人或者是比自己小的人才可以説。見到老人,你必須叫爺爺、奶奶;見到和爸爸媽媽年齡相當的人要喊叔叔阿姨,見到和哥哥年齡差不多的人一定要叫哥哥或姐姐,主動叫人這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做的。在我的教育下我的孩子不但贏得了街坊四鄰的誇獎,在學校他一樣贏得了老師們的讚揚。

在學習方面,我的孩子比較主動。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洗乾淨,然後寫作業。無論作業多少,他都會認真的寫完才吃晚飯。一至四年級,他沒有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到了五年級,他主動要求自己來檢查作業,因為他知道了自己不會檢查作業對他沒有好處。我在孩子的學習上沒有太多的操心,順其自然比較明智。比如他考試沒考好,成績不是很理想,我沒有責罵,但我也並不是無動於衷,我的孩子會感覺到我默默無聲中的那份失落與期望,更能體諒到我是在給他留着面子,此時的他會暗下決心,下一次的考試他會給我一個驚喜,給自己一個交代。

其實我們的孩子都是二十一世紀的“神童”,他們或許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孩子要出眾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多多觀察,多多發現。我本人不贊成一概而論,例如:聽哪位專家説,孩子要多給讚揚,少給批評。我以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假如我們一味的尊崇專家的建議,對我們的孩子只説好,不説錯,也許對某些孩子而言這樣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更多的孩子則是好壞不分。當我們發現孩子錯得離譜時,我們的責罵也許會讓他們接受不了,所以才會有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等壞事件的發生。

當然,我們也不能總挑孩子的不是,那樣孩子一樣不會有好的結果。最主要的是我們做家長的要用心去和孩子交流,去和孩子接近,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及時幫助孩子處理棘手的問題。我們不能總把自己擺在家長的位置而忽略了孩子的自尊,也不要總把孩子的尊嚴放在首位而忘記了我們做家長的責任,針對自己的孩子,我們要看準時機,以不變應萬變,把眾多專家的理念總結到一起。該尊重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放棄自己的尊嚴,該提醒孩子的時候我們要一針見血,該鼓勵孩子的時候我們不要吝嗇更多的好詞好句,該讓孩子原諒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誠意來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是我們錯了,希望孩子能原諒我們的過錯。看到孩子不需要任何條件和理由的就原諒了我們,此時我們做家長的心裏是否留有愧疚,愧疚我們為什麼會一直抓住孩子的小辮子久久不肯放手。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15

兩年以來,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德智體美勞取得了全面發展,較好地適用了學校生活;做為家長,我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探討,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共同提高,讓孩子愉快地學習、健康的成長。

首先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家長要告訴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做作業前先複習講課的內容,按時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後再玩;做作業時仔細閲讀題目,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並養成預習的習慣;給孩子制訂一個作息時間表,每天要及時作息,平時在家裏給他們佈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如整理書包、完成家庭作業、實踐活動等事情,父母不要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及習慣對子女影響非常大,做家長的要身心垂範,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説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以身作則,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將對孩子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知道與他人分享及關愛他人都很重要,這些都需要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去培養的。古人云:“為善最樂,讀書”,可以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家長可與孩子一起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對生活的關注與熱愛,開闊孩子的視野,同時體會讀書帶來的樂趣與愉悦。

其次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用愛教育,講究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得法,有時候孩子玩的靜不下心來,家長不妨索性一起參加,讓其多運動一會,然後再給其佈置學習任務,這樣效果或許會更好。做為老師和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多鼓勵,少批評,多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和興趣點;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尊重孩子自身的願望和需求,瞭解孩子的能力並加以開發和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真正激發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改“要我學”為“我要學”,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讓孩子知道學習是有方法的、艱苦的,也是有樂趣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其結果往往大相徑庭。

最後,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記得孩子在剛入學時,其班主任老師就以其親身體會告訴家長們,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好比小船的雙槳,只有雙槳合力,小船才能正確保持正確的航向。讓我們快樂地蕩起雙槳,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