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5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86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勸學教案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5篇

勸學教案 篇1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根據註釋疏通字詞,有疑難之處即提出來。

2.教師落實重要詞句。

三、學生齊讀課文,分析理解“外機功學”。

1.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為讓人“刮目相待”的?

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是怎樣功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允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説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説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説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説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思考討論:

1.魯肅為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

因為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7是怎樣表明的7

沒有直接表現目獲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佔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表現了魯市怎樣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象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歎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説明:呂蒙的“自豪、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非淺。

5.“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説明了什麼?

與呂蒙結友,説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五、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勸學教案 篇2

文本解讀:

《勸學》節選自戰國後期最後一位儒學大師的作品《荀子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勉勵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議論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説理。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中,運用比喻手法靈活自然,生動鮮明。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強烈的反襯,增強了説理的分量。

教學設想:

根據學情和文本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擬以誦讀為主要活動,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合作探討交流的方式落實課文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古文中的重點字詞;學習文本的主要觀點,領會學習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學習本文的比喻論證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體會課文所論述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並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

教學重難點: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學習《勸學》的主要觀點,領會學習的能力;學習本文的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

今天很偶然發現了一個有藴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殘缺的,大家可嘗試將它補充完整。(投影殘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貧窮、煩惱與孤獨。如工作、學習、奉獻等。)大家補充的都很有道理。對於同學們來説呢?關於學習的名言舉不勝舉,大家可以説説(指名交流),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下兩千多年前的儒學大師荀子關於學習的諄諄教誨。它的題目是:《勸學》。(激發興趣,啟發談話,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導入新課,使學生生產急於閲讀的慾望。)

二、美文品讀。

1.教師示範朗讀,掃清難點字音。提問學生題目的含義 。明確:《勸學》中的勸是勸勉之意,説明本文是一篇論説文,勸學即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

2.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用筆畫出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並根據你對荀子的瞭解思考文章為什麼會提出這一主張?(同桌間交流)

(板書:性惡論 學不可以已)

3.背誦第4段,同桌相互檢查。提問:這段主要論證的內容是?

明確: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4.齊聲朗讀第4段,讀後將開始學習小組學習活動。各小組任務:①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疏通第4段字詞句的解釋與翻譯。② 各小組彙總難點字詞句,老師講解。

三、問題探究。

學生齊讀,教師點撥,思考問題:這一段論述關關於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用什麼方法論述的?明確:比喻。

問:用了幾個比喻?分幾層論述?各是論述哪個方面的?明確:十個比喻。分三層論述,論述了(積累、堅持、專心)?

每一層的比喻之間是什麼關係?明確:對比關係。板書:正反對比設喻

積 第一層:積累--寫積與不積達到的不同的效果,積從正面論證,不積從反面論證,以此比喻説明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見識廣博

第二層:堅持--寫舍與不捨達到的不同的效果,先從反面論證,舍會怎樣,再正面論述,不捨又會如何。以此比喻説明人只有堅持才會有所成就

第 三層 :專心--寫專與躁分別達到的不同的效果。蚯蚓的專是從正面論述,螃蟹的躁是從反面論述以此比喻説明,人只有專心一意才會有收穫。

提問:三層都採用了對比設喻的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明確:使中心論點更生動鮮明,增強文章的説服力和感染力。

聯繫現實來小結: 去年我校高考狀元是洪漢寺,考取華中科技大學。他學習方法是什麼呢?據他的班主任説:把平時做錯題目整理在一本很厚的本子上,及時抽時間認真思考這些錯題,找出原因,總結經驗,舉一反三地思考類似的題目。這種學習方法他堅持了三年,狀元就是這樣煉成了。之所以能成為狀元是因為他做到了荀子所提倡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不斷反思,積累,堅持

四、積累與提高。

我們很多同學喜歡在課外收集名人名言,詩詞對聯之類的,現在,我們就這積累、堅持、專心各舉出一句名言警句或者對聯來。(學生答,教師私下也作準備,以防學生答不上來)

(教師準備)積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泰山不辭小土,方能成其大。

堅持:貴有恆,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專心:人生有三隻兔子不可追,少年時,課堂外的嬉戲玩耍,這隻兔子不可追,它會帶給你荒廢的人生;青年時,校園外的功名利祿這隻兔子不可追,它會帶給你虛榮的人生;中年時,社會上的燈紅酒綠這隻兔子不可追,它會帶給你墮落的人生。這也告訴我們要專心:少年時,專心於讀書,青年時,專心於學業,中年時專心於家庭事業。

現在我們分角色背誦一下第四段:男生讀正面設喻的句子,女生讀反面設喻的句子。

總結: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因為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積累堅持專心,所以,就是不能停。這樣,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採用正面設喻,反覆設喻,正反對比設喻的'方法論證了中心論點。

五、作業:背誦第3段。

板書設計:

勸學

觀點:學不可以已 性惡論

第四段: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論證方法

積累 堅持 專心 設喻 對比(反襯)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預習

閲讀課文,查字典,看註釋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閲讀讀後感)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説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1.教師或請學生進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範讀或聽錄音後,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註釋補充。

謂……曰:對……説。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於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歎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説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並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並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並造句。(目標3)

討論並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並造句。(目標3)

討論並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説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課時

一、試背誦全文。

二、複述課文(學生講講文章的內容和背景)

三、情節表演(分男女兩組,每組三給人,分扮演三個角色)

四、教師小結(目標4)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五、佈置作業

A.課後練習一、二、三。

B、背誦全文。

C、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六、説課精要:解決本課重難點要注意講練結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説:"我哪裏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瞭解過去的歷史。你説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説:"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説:"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況這麼近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全文。

3通過人物的對話,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步驟:

一、看導語、註釋1(作者、作品簡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讀課文

三、看書下注釋,瞭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3、一字多義

四、閲讀課文概括情節

勸學——就學——議論——結友

五、課文在材料的安排、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六、分析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孫權:嚴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則現身説法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2、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

才幹謀略大有長進

七、找出文中成語並解釋

1、吳下阿蒙

2、刮目相看

勸學教案 篇4

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節,利於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係,教師示範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後以三人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麼?""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註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遊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説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荀子塑像

《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説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教案《‘教案’9、勸學教案》。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説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輯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後桌四人為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鍵在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造條件改造環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後來成為演説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並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藉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別?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説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為"及,達到",①句強調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説文解字》中解釋為"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含有"使…達到"的意思,②句強調"善假於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地表達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句子作答。

明確:①比喻説理,形象透徹;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於變化;③氣勢充沛,説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覆體會。

四、探究性閲讀訓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並引申:課文中,荀子説:"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着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着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範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啟發意義和指導作用。

2.提問:有人説,《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從開篇到結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上是本文反覆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現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於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並簡要説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幹。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説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並找出我這段話裏的兩個成語。

話説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髒兮兮掛着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歎息,也沒有什麼夥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以後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後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着西裝,戴着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説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後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繫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歎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裏,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裏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麼嗎?——《資治通鑑》

2、簡介《資治通鑑》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註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鑑,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註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複述孫權的話,一個複述呂蒙的話,一個複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麼方式展開故事情節?(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麼要説這些話,該以什麼神態、語氣説。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説説應該運用什麼語調,語速,讀出什麼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説有何作用?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説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4、播放錄音範讀,學生跟讀

5、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説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藴含其中。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 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説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鬆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四、説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六、擴展訓練

1.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並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2.當堂交流評點。

七、佈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繫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