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寓教於樂,以情施教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02W

祁共心

在教學真正做到寓教於樂,以情施教,情知交融,涉及到教師教學觀,學生觀、方法論等的根本轉變。許多優秀教師的探索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借鑑。

1、要真心實意地熱愛學生。這就是説師愛是實施情感教學的前提,什麼是師愛?筆者以為,就其本質來説,基本點有三:一是對學生應具有發自內心的穩定的深厚感情。二是對學生應有一種無私奉獻的思想行為。三是對祖國前途充滿信心,對自己事業、學科無限忠誠、熱愛。可見,師愛比母愛父慈更崇高更偉大。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以師愛撞擊學心、貼切學心、昇華學心,以促進年輕一代身心健康成長。

師愛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是體現在方方面面,體現在細微處。具體來説,首先,教學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這點説來容易,做起來不輕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育者。這種客觀現實往往使人忘卻或忽略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性的人,具有尊嚴有個性有長處的人。因此,相互尊重,平等真誠相待,尊師愛生,教學相長是良好師生關係的真諦。其次,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從需要理論的角度講,自尊和自我實現是人的一種高層次的需要。中學生在這方面很敏感,如能審時度勢滿足他們這方面的需要,將是推動他們不斷向上的強大內驅力。如果他們自尊心自信心一旦受到傷害,就會產生自卑、自棄、自負心理。甚至同老師對抗。權威的教育家認為,尊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是極其簡單而又極其複雜的教育祕訣。再次,愛護學生對教師的信賴。青少年天性活潑,情感純真,眾多的青年學生渴望天天向上,他們內心世界的許多隱私往往不便向父母説而向崇敬的老師傾吐。學生這種信賴,為人師者一定要倍加愛護。它象一朵嬌嫩的花朵,保護得好能開得鮮豔奪目、迷人,反之,則易枯萎、凋謝。

2、寓教於樂,寓教於趣。不能把寓教於樂,寓教於趣理解為寓教於玩要、嬉戲。其基本涵義就是教師通過操縱教學中的認知因素來引發學生懷着興趣--快樂情緒來進行學習。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首先,要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獲取文化科學知識,增長才幹,是學生求知的第一需要。這種需要主要來自教材內容本身。但是,有些內容並不一定是學生內在的需要,而是具有“外部強制性”的要求。解決這一矛盾,把“外部強制性”需要轉化為學生內在需要,關鍵在於教師能依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創設問題情境,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精心選擇、巧妙講授教學內容,使已定的內容組織成完全符合學生求知需要的東西,使學生產生新穎感,獲得全新的知識,從而產生滿足的情緒體驗。

其次,要滿足學生成功的需要。學生進校求學總是希望學有所成。學生每一 次成功需要獲得滿足,不僅產生快樂情緒,而且會增強自信心和勝任感。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這種力量,教學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為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於實際;同時,適度地把競爭機制引進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滿足“好勝心”的需要,從而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再次,要滿足學生審美的需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審美需要是人的一種高級的需要。教學中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可使學生審美需要獲得滿足而產生興趣--快樂情緒。儘量發掘教材中藴含着的美的因素或增添符合教材內容富有美感的東西,通過有情感地朗讀或描述,都能滿足學生審美的需要。同時,運用教學手段的藝術性,如語言抑揚頓挫、手勢表情、板書工整、教具美感性強、教態大方自然等,都能構建出一種美的情境滿足學生的`需要,從而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

達此境界,即便下課其興味猶存。

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以情施教,以情育情,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從而實現教學的情知交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快樂的學習情緒的產生取決於教師健康的積極的情緒的影響。但是,教師是生活於一定生產關係中具有社會性的人,難以避免煩惱和不愉快,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將這種消極情緒帶進課堂。因此,上課前應把自己情緒調整到快樂、精神振奮的狀態。在此前提下,富有情感地講解教學內容。

現行各科教材內容,按情感因素劃分,大致有兩類:一是情感因素顯露的;二是情感因素內潛的。對情感因素顯露的內容,教師必須深入體驗其表達的情感,把自我的情感與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溶為一體。然後用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言語來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情感。還要善於用表情、手勢、體態配合言語來傳授,以達到以情育情,情知交融的目的。對情感因素內潛的教學內容,以情施教難度較大。若能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的所藴含的情感因素,把握學生思想脈膊和情感體驗,亦可有所作為。(1)利用情感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將有關情感遷移到這類教學內容上。(2)利用學生好奇心和新穎感,恰而其份地運用成語典故或生動感人的材料講解相關教學內容,既可激發學生情趣,又能使學生獲得新穎感。

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協調和諧統一,是教學過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充分認識、利用、把握這一客觀教學規律,是教學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深化改革必須認真解決好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