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快速篩選文章信息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96W

 

人教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劉真福 

 一   明確要求

 

 二   掃視目標語句

 

 三   運用相關技能

 

   篩選信息,作為一項重要的閲讀基本技能,越來越廣泛地受到重視,在教材、教學和測試中佔有一席之地。

    篩選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閲讀目的,從語言文字材料中準確而迅速地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篩選,也就是辨析、選擇、提取。我們平時處理語言文字材料,沒必要也不可能鉅細無遺地吸收所有的信息,這就要求經過辨析、選擇、提取,有取有舍。所以,篩選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過程,也是捨棄無用信息、干擾信息的過程。作為篩選信息的必要延伸,整理信息也經常是相關的後續手段(也有人將整理信息歸於篩選信息之中)。

    人們常把篩選信息與概括要點相混淆。其實,可以從幾個方面加以區別。從閲讀的出發點看,篩選信息都事先有個明確的要求,總要印證什麼觀點,為觀點找尋點什麼材料;概括要點則沒有這樣的要求,或者説要求就在於“概括”活動本身。從閲讀的方式看,篩選信息屬於跳讀,看到無關緊要的信息,即使是篇章或段落中表達中心意思的信息,也要捨棄;概括要點則按部就班,要對每句話、每段話理解、領悟,從中總結出中心意思。從結論的性質看,篩選信息往往提取文章的局部信息;概括要點則涉及全文或全段的整體信息。從結論的形態看,篩選信息往往引文中的原話,只是偶有改造、加工而已;概括要點則較少用文中的原話,更多的是經過濃縮、加工的。當然,兩者也有“不謀而合”的時候,比如“從這段話中篩選出中心句”與“概括這段話的中心意思”,結論就大致相同,只是話語可能不同(概括要點要求更簡約)。

篩選信息要儘可能地快速。這裏的快速,不僅是視線掠過字詞句行段篇的快速,而且是思想意識對文章信息的快速反應--快速讀取,快速理解,快速判斷,快速記憶。

如何快速篩選文章信息?可以從各個角度提出各種方法,這裏從學生自學的角度,簡要地提示一些方法。

一  明確要求

在篩選信息的教學中,明確要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篩選信息,就是領會閲讀的要求,按要求思考並解答問題。有的要求從文章中直接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有的要求聯繫文章內容,在若干選項中判斷是非;有的要求在空格內填入恰當的語句,等等。對待篩選的要求,學生應該在閲讀之前認真、準確地領會,在閲讀之中時時牢記,尤其要牢記一些關鍵詞語。領會要求越充分,記得越牢固,篩選就越快;相反,要求把握不準確,印象不深,勢必屢屢回過頭來查看要求,效率就低。

例如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的結尾有這樣一段話:“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問題是:下面五個要點的哪三個是概括這一段話必不可少的?1. 居里夫人偉大的道德品質推動了時代和歷史的發展。2.歐洲的知識分子應當學習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質。3.歐洲科學事業落後的原因是科學家們缺乏崇高的道德品質。4.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將成為歐洲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5.歐洲光明的未來從根本上説有賴於學習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

根據要求,篩選之前要概括大意,這段話説的是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對於歐洲知識分子乃至整個歐洲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還要準確地從五個選項選出三個,五個選項在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質與歐洲的知識分子、歐洲的科學事業、歐洲的未來的概念和概念的關係上糾纏,既考查對選項與這段話的意義的對應關係的理解,又考查一般性的邏輯判斷、邏輯推理。要牢記的三個關鍵詞語大致是:“三個”(五選三)、“概括”“必不可少”。可以推斷,五個要點肯定是在同義不同文、文似義不似上做文章。有些選項似是而非,就該選三個最貼近要求的。答案是第一、二、四個選項。其他兩項貌似“不可少”,實則暗伏悖謬或誇大其辭。“歐洲科學事業落後”的説法未必成立,作者沒有表達此意;即使“落後”,原因也應是多方面的,所以第三選項是錯誤的;“歐洲光明的未來”有賴於多方面的因素,偉人的榜樣作用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所以第五選項是錯誤的。

二  掃視目標語句

目標語句是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語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語句或精警語句。從篩選信息的角度看,文章包含的各種信息中,有用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其餘的是無用的信息。要有所取,必先有所舍。遇到無用信息時採用“眼跳”法,遇到有用信息時採用“眼定”法。由於目標語句與提問語句通常有程度不同的形似,所以視線應直奔文中具有形似特點的語句。也只有重視有用信息,輕視無用信息,才能實現閲讀的快速。

例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導言》有這樣的話:“如果認識到我們對於生活在我們四周的許多生物的相互關係還有很多不瞭解的,那麼,關於物種或變種的起源問題,我們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釋,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什麼某種生物的分佈廣泛而繁多,而它的鄰種卻分佈得狹小而稀少呢?誰能解釋這個問題呢?然而這些關係,實在是非常重要,因為我相信,這是決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現在和將來的命運,以及變異的趨向的。對於生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生物的相互關係,我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問題是:作者認為,關於物種起源,還有許多需要弄清的問題。這段話從哪兩個方面歸納了這些問題?

提問中有兩組關鍵詞語要牢記:“還有許多需要弄清的問題”“ 兩個方面”。牢記要求,是快速篩選的基礎。經過篩選可以發現,原文“還有很多不瞭解的”“ 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與“還有許多需要弄清的問題” 意義相關,剛好是兩處,應“眼定”於此。答案是 :1. 我們對於生活在我們四周的許多生物的相互關係還有很多不瞭解的;2. 對於生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生物的相互關係,我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這就是我們需要的信息,或曰有用信息;至於還有很多信息,無非是這兩條信息的進一步推論,或詳細説明,是非重要信息,或無用的信息,可以用“眼跳”法忽略過去。

三   運用相關技能

從教學要求來説,篩選信息的教學不只是簡單地訓練從文章中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還要訓練其他方面的閲讀能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探幽索隱、品味語言……所謂篩選信息,也就是在全面訓練的基礎上,着重訓練篩選信息的能力。要達到篩選信息的快速,除了上面提到的“明確要求”“掃視目標語句”等直接手段外,還需要整體感知等的間接手段,或輔助手段,儘管它們不等於篩選信息,但是藉助於它們,可以快速篩選信息。下面從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為例來談相關技能對篩選信息的作用。

1. 整體感知

目標信息通常是文章的局部信息,局部信息只有在整體信息或核心信息的統攝下,才能顯出的自身的意義和價值。整體感知是指整體感知文章大概內容,即瞭解文章大致表達了什麼總體信息,總體信息之下大致分佈着哪幾方面的局部信息。整體感知是宏觀的觀照,篩選信息通常是微觀的搜尋。宏觀的觀照可以幫助微觀的搜尋迅速定位。

例如《〈物種起源〉導言》有這樣的問題:速讀全文,篩選出關於物種起源理論的兩個主要觀點。題目已經提示篩選要顧及全篇。文章內容豐富,涉及作者科學考察的經過和《物種起源》成書的經過,作者對該書的介紹和評價,對一般博物學家工作的評價,作者自己的工作方法、研究思路的陳述,以及對創造論的批判和對物種起源新説的聲明。批判創造論和宣佈物種起源新説是全文的核心信息,是在多方面的情況介紹之後,在文章結尾出現的。行文至此,論題越來越集中,論點越來越鮮明,語氣越來越堅定,最終響亮地宣佈關於物種起源的新思想:“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所謂同屬的種,都是其他大概已經滅亡的種所傳來的直系後代,而現在認為同種的各項變種,都是這同種的後代。我又確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因此,在對文章整體和局部信息瞭然於心之後,篩選信息就不但準確而無遺漏,而且十分快捷了。

2. 理清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不但可以把握行文脈絡,還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全篇或段落的信息,並透析這些信息之間的關係。有時從信息之間的關係上給目標信息定位,比用別的方法來得更容易,來得更快。

例如《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有這樣的話:“轉基因技術將引起一場農業革命。轉基因技術能使動植物具有原來所沒有的全新的特性,達到改良食品特性、擴充食品內容、使食品更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目標,並可以預測收成,提高水的利用率,以及減少合成殺蟲劑的用量等等。”問題是:從文章中篩選出有關“轉基因技術”的核心信息,並用一句話給這個名稱下定義。

從這些文字中,不能篩選出有定義模樣的語句。引文是一句話,如果粗略地將這一句話作為“大定義”,又太煩瑣,不符合篩選“核心信息”的要求。但是可以探析其中的思路。先篩選所有詞語,其中“全新的特性”是概括性最強的詞語,代表了所謂“核心信息”;其他詞語,“改良食品特性”“擴充食品內容”“人體健康的目標”“預測收成”“提高水的利用率”“減少合成殺蟲劑的用量”等,都是彼此並列的,其概括性低於“全新的特性”,可以説是“全新的特性”的具體説明。因此,這段文字在思路上屬於“總説--分説”的類型。分析至此,可以下定義了:轉基因技術是使動植物具有原來所沒有的全新特性的技術。

3. 概括要點

概括要點是具有廣泛適應性的閲讀技能,可以遷移或滲透到概括要點以外的許多閲讀訓練中。篩選信息有時與概括要點區別不大,只是在提取信息和表達信息上有所不同。但它畢竟與篩選信息是兩種性質不同的閲讀技能,即使在“區別不大”的.時候,也只是把概括要點當作篩選信息的手段:藉助概括性的思維來篩選信息。如果概括要點能力強,篩選信息便快。

例如1996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有《貝多芬之謎》一文,其中有這樣一段:“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樂完全用作表現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1)。也正是這一點,使得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不得不把他當作一個瘋人(2)。不錯,他一生非常保守的使用舊的樂式,但是他給它們注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於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種最高的激情,結果不僅打亂了舊樂式的對稱,而且常常使人聽不出在感情的風暴下竟還有什麼樂式存在了(3)。他的《英雄交響樂》一開始使用了一個樂式(這是從莫扎特幼年的一個前奏曲裏借來的),跟着又使用了幾個漂亮的樂式;這些樂式被賦予了巨大的內在力量,所以到了樂章的中段,這些樂式就全被不客氣的打散了(4)。於是,在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看來,貝多芬是發了瘋了(5)。他這麼做,只是因為他覺得非如此不可,而且還要求你也覺得非如此不可呢(6)。”問題是:篩選出這段話的核心信息。

第一句話從兩個方面概括“貝多芬所做的”:表現心情為目的,不重視設計樂式;第二句話説的是由此而來的結果;第三句話説的是兩者的具體表現和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第四句話是例證,更具體的論述;第五句話説的是也是由此而來的結果;第六句話則是表明貝多芬自己的態度。綜觀全段,第一句話是概括性最強的句子,其他各句都是該句的闡釋或引申。所以,這段話的核心信息是: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樂完全用作表現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在迅速地判明各句的主次輕重之後,自然得出結論。

需要説明的是,以上有關篩選信息的手段,不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很少有單獨使用的時候,一般都是綜合使用的多。例如篩選《貝多芬之謎》一段的核心信息,借用了概括要點的方法,其實,也涉及理清思路的方法。各種閲讀方法綜合運用得越熟練,篩選信息就越快。

(以上例文均選自《全日制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語文》第二冊)

 

Tags: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