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走出瓶頸教學反思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7.26K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出瓶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出瓶頸教學反思

多年沒教過初一了,教學對象的反差讓我一下子感覺無從應付,雖然我在努力的適應這一變化,但結果卻遠非我所願。這樣的結果除了我自身的習慣、方法外,更有七年級自身的特殊性,比如:

(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説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2)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閲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

(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只有在摸索中前行、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瞭解,務實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閲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説、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就要對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説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實踐,探索,優化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埃德加富爾所著的《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培養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因此,要善於“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裏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點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去實踐運用。比如:字詞學習的方法,寫字的方法、寫話的方法或聯繫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內容……學生積累了這些字詞學習的方法,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主動識字學詞,不斷擴大詞彙量。對課文學習,可以先總體泛讀,然後擇其重點段精讀,品詞析句領悟審美;可以從審題入手,通過設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讀後存疑,通過查找資料,上網獲取信息,閲讀課外書來提高語文素養;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探究,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充實,反思

多年的教學經歷,真的讓我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以此來衝破眼前的“瓶頸”,開闢我教學工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