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精選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7.53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內容是青島出版社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十課《他們都是鳥》。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拓展活動、評價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四課,19《螞蟻》20《他們都是鳥》21《貓和兔》22《多樣的動物》。生命世界是兒童懷有濃厚興趣的神祕世界,花草樹木,蟲鳥魚獸,隨同着他們的童年生活。兒童對生命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發生神祕感,而科學課則要使他們對生命世界的興趣進一步延伸,從對生命現象和事物外表的認識逐步發展到對生命實質的認識。通過學習同學對探究方法和探究過程可以獲得更多體驗,可以更好地為今後的科學探究做準備。《他們都是鳥》一課,藉助對常見鳥的觀察,歸納鳥類的一起特徵;是由同類動物中的不同動物個體開始,由個別特徵到一般特徵構建的,結構清晰。用情景、問題、觀察、研究等環節連接在一起,落實了探究目標的基本要素。另外,教材還採用前易後難的出現方式,內含了啟發同學運用遷移的理念進行遷移學習方式的構建。

課程規範中明確要求:“瞭解生命世界的輪廓,理解生命的實質。形成一些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和基本觀點。”依照這個思路以同學對常見動物已有的認識為基礎,讓同學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收穫的樂趣。設計了用眼睛去觀察動物的特徵、認識周圍常見的小動物、瞭解各種不同動物的特徵以和特殊的哺乳動物和鳥,掌握鳥類的基本特徵。前後照應為認識生物與環境的複雜關係,拓展對生命實質的認識,對生物進化的理解,對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等問題的探究奠定基礎。

本課分析:鳥是人類的朋友,為了能與它們和諧相處,就必需科學地認識他們。同時通過對鳥的探究,能夠進一步培養同學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查閲資料的能力,使同學意識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滲透科學自然觀的教育。

本課三維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對動物進行比較細緻地觀察;能用歸納的方法總結鳥的一起特徵。

2、意識到要珍愛生命;能對鳥進行長時間的觀察研究。

3、認識常見的動物類型——鳥;知道鳥的一起特徵。

重點難點:能用各種感官對動物進行比較細緻地觀察;能用歸納的方法總結鳥的一起特徵。

準備:1、課件:視頻圖片。2、鳥類標本。

二 教學方法:

科學課程以培養小同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了“觀察——探究——研討——拓展---製作”的教學方法。

探究過程是知道同學自主探究,自身發現,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老師採用的方法,方式要圍繞同學的探究來做,讓同學多方面發展,培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 學法指導:

《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説明探究不只是教學方式,還意味着探究是同學主要的學習方式。根據《科學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特點,主要以同學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其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同學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協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四 教學過程:

根據同學特點,結合教材。本課我設計了6個教學環節:導入——觀察——探究——研討交流——製作——拓展。下面我就着6個環節來説説我的設計思路。

1、導入:出示視頻,各種各樣的鳥,讓同學整體感知鳥的特點,從而導入新課。這樣可以用直觀的方法調動同學的積極性,為下面的觀察探究打下基礎,同時感知認識動物的樂趣。

2、觀察探究:讓我們一起觀察鳥的標本,看一看鳥類有那些一起特點?並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可以利用放大鏡進行觀察或把螞蟻放到昆蟲盒進行觀察。同學開始觀察,老師提示同學觀察的主要問題,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鳥進行觀察?使同學觀察更有針對性,並讓同學和時記錄觀察結果。為確保歸納的科學性,表格中的空白局部應儘可能多一些,啟發同學觀察更多的鳥,為歸納做準備。在觀察的基礎上,提示同學依照歸納螞蟻特徵的方法歸納鳥的一起特徵:身體外表有羽毛的卵生動物,一般都是鳥。

3、認識各種各樣的鳥。出示課件。展示了許多鳥,其目的第一是讓同學認識更多種類的鳥;第二是提示同學,通過對不同種類的鳥的觀察,認識他們的特徵,為歸納鳥的一起特徵做準備。並在做記錄的基礎上進行比較,進而歸納鳥的一起特徵。

五、維護鳥類活動:

出示被人類破壞的鳥窩,和鳥類現在住的地方(走廊的頂燈裏面)。鳥類捕獲害蟲等等。問同學: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引入維護鳥類教育。目的是讓同學意思到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與鳥類和諧相處。在讓小組討論:你們準備怎麼維護鳥類。目的是讓讓同學知道鳥是自然界的一員,他們有自身的自由,我們應該把自由還給他們,協助他們找到適合自身生存的生活空間。現在鳥類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居住的環境受到了破壞,要留住我們的朋友,首先要從維護他們的棲息環境入手。人和動物一樣都是自然界的一員,人和動物要和諧相處。另外,書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資料卡,目的是豐富和加深同學對維護我國鳥類資源重要性的認識,瞭解目前存在的破壞鳥類資源的問題和我國在拯救維護鳥類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採取的措施,從而進一步提升同學自覺保護鳥類的意識。

六、拓展活動:在家可以飼養小雞、鴿子、小鴨等,認真觀察他們,看還能觀察到你在課堂上沒有學習到的東西。這樣可以讓同學在課下學到很多知識,比方可以知道它們喜歡吃什麼樣的食物等等,豐富對鳥類的認識。

七評價:在這節結束時我設計了一項自我評價的內容,這樣是以自我反思性評價為主要評價形式,培養同學能夠正確評價自身認識自我發展,這也是科學素養的內容。

以上是我對《他們都是鳥》一課的教學設想,整節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以同學主動探究為主進行,體現了同學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家是什麼》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極富真情,筆墨不多,卻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但耐人尋味。我主要抓住“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這條主線,通過富翁有別墅卻沒有家,熱拉爾雖然無家可歸,但有女兒就有家這兩個故事揭示“家”的含義,“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教學的:

一、氣氛渲染,調動情感

這篇課文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走進文本,設身處地的感受和理解。本文的故事簡單,但真正要讓學生懂卻比較難。所以一開始,我通過教師講故事,配合媒體畫面音樂,使他們較快地進入故事情景中。

在課後拓展階段,我聯繫了今年春運,那場大雪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考驗着中國的春運。我們班也有許多外地的小朋友,他們在春節回家的途中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加上媒體的宣傳,許多學生是有感受,瞭解的。所以在課後拓展中,播放春節前廣州火車站人山人海的場面,以及滯留旅客滿懷期望的眼神,再一次調動了學生的情緒。

二、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這篇課文生字只有3個,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了隨機滲透。有幾個詞語也比較難理解,本課中我採用多樣理解的方式,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對課文的認知。如通過出示竹籬茅舍、高堂華屋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故事講解,引讀等理解“離散喪生,悲喜交集,輾轉數地”,通過提出問題理解“無家可歸”。

三、反覆讀文,讀中感悟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通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一開始我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家是什麼的句子。再讀讀重點小節,劃出讓你感動的句子,説説自己的感受到,理解後,再進行反覆誦讀,回到家是什麼。其實這一個句子也貫穿了我整堂語文課的教學,反覆出現。加深感悟。通過理解“然而”表示轉折的詞語朗讀帶有轉折及反問的句子。同時增加了讀的形式,個別讀,齊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四、發揮想象,訓練説話

語文課應該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暢遊在語文天地。複述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父女倆再見面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根據課文目標,讓學生想象:將父女倆見面時的情景説具體。以及熱拉爾冒着哪些生命危險尋找女兒,感受他為了找到家不顧生命安危。想象富翁為什麼覺得自己沒有家體會他的孤獨等,抓住契機,進行想象和説話訓練。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XX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説説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説説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説,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整體感知,為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閲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敍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説些什麼?”“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29、掌聲

憂鬱──愛──開朗

小英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尊敬的專家、評委們:

本節課的設計其來有二:一是結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閲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於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過,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大閲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閲讀量,讓學生在課內得法,課外受益。

説説教材: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文章語言優美,但藴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儘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教過,自己的教學構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為自己閲讀課的文本。

説説目標: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後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説説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通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宂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願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説:“同學們,金波爺爺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為我們寫了很多優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的文章,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讓我們再次來讚美這片美的葉子吧。”當金波畫面出現,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覆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後深邃的意境。在這裏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的不同形態,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後把文本的這段話變為豎行,成為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喚起孩子們內心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閲讀的慾望完全被調動起,我及時推薦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閲讀轉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節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後,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説:“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涵。

説説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課,在研究信息技術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並快樂着的蟬蜕過程。

正如開始所説,文章語言優美,但藴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涵,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涵:1、“整合”中的“整”,有“調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涵。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為了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3、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涵,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該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與優化課堂教學相結合。

於是,有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節課。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掌聲》 一課寫的是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

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題眼——掌聲,以小英的來信為線索串起全文,將兩次掌聲的出現、為什麼要給小英掌聲以及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並通過與生活的聯繫進行説話訓練,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來信導入、質疑掌聲。

從小英的來信入手,複習小英是個怎樣的孩子,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第一和第五段,回憶掌聲前後小英個性的變化。引出學生的質疑:小英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變化?掌聲怎麼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通過第一段和第五段的對比讀,無疑為後文學生解讀“掌聲”的魔力和魅力蓄積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第二步:對比參讀,激發情感。

在全文的教學中,多處採用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第二段中,老師不瞭解小英的情況,你們作為小英的同學瞭解多少?小英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心裏想些什麼?而第四段中,她微笑着走下講台,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第一次掌聲給小英帶來了什麼?第二次掌聲又有什麼含義?兩次掌聲之後,讀小英的來信,和之前讀小英的來信,理解又有了什麼變化?

通過多處對比,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掌聲對小英的重要作用,從而理解小英的那段話。

第三步:潛心品讀,換位思考。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你現在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是怎麼想的?”“你為什麼要給小英掌聲?你想對她説什麼?”……去體會同學們此時的心情,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説明,小英的自卑並不是因為同學們平時的嘲笑,而是因為小英因為自己的缺陷而封閉了自己的心,感受不到同學們的關心。用“如果你就是小英,同學們都看着你,你會想些什麼?”“再次聽到同學們的掌聲,你是怎麼想的?”……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由自卑、膽怯——感動——感激——自信這樣的一種內心變化。感性的音樂和生動的情境創設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四步: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對於掌聲的理解,僅憑課文,學生可能只能理解到課堂中的掌聲給人的力量。為了昇華感情,通過殘奧會運動員圖片和詩歌《掌聲》的欣賞,“掌聲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喚起人們的自信!掌聲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勇氣的大門!掌聲是閃閃的星星,能把孤獨的黑夜照亮!……”拓展學生的思路,並通過詩歌的仿説、仿寫昇華學生對掌聲的理解,讓學生知道掌聲其實就是對別人的關愛和鼓勵,從而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樣才能昇華對掌聲的理解以及課文最後一段更深入的體會。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