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名著閲讀的四種方法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6.12K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學生“每學期閲讀兩三部名著”,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每學期也向學生推薦三本名著,以便於學生循序漸進的閲讀。如何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落實好閲讀名著的工作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了四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名著閲讀的四種方法

配合電視劇閲讀法

據調查,許多同學不讀名著並非不喜歡,而是大多數名著乃大部頭作品,讀着讀着就將人物混了、事件亂了,稀裏糊塗中也就失去了耐心,導致閲讀半途而廢。針對這一現象,可以利用電視解決這一難題。中央四台、中央八台等一些電視頻道經常輪流播放由名著改編成的電視連續劇,中國的四大名著和許多外國名著就曾多次播放。教師可抓住播放電視劇的有利時機,通過簡介、觀看電視劇劇情,引導、激發起學生的閲讀興趣。興趣有了,學生閲讀名著便容易了許多。在學生觀看前,教師可先簡介劇情,讓學生注意收看,待學生看過部分或全部電視劇後,再引導學生讀書上的文字,同時比較二者的差異。當然也可以先讓學生讀名著,再讓學生觀看電視劇,用來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在畫面與文字的結合中,讓閲讀輕鬆而又深入。

原本一本很厚很難讀的大部頭,在這樣讀讀、看看、評評、議議中就可輕鬆完成。化整為零、輔以動畫的方法與形式無疑誘發了學生對名著的閲讀興趣,養成了學生閲讀名著的好習慣。

課堂集中閲讀法

有很多時候,學生的名著閲讀半路擱淺是有客觀因素的,課餘時間少、拾不起來放不下、缺少閲讀的氛圍就是重要的原因。對此,教師可採用課堂集中閲讀法來解決此問題。每學期初始,在課本不能及時到位或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閲讀一本名著,教師也同讀,以便時時與學生交流、溝通,並隨時為學生解疑,作好閲讀指導工作。同時師生同讀,有助於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讓學生沉浸於名著閲讀之中。閲讀前教師可根據篇幅的長短確定閲讀的時間,規定好每節課學生要完成的閲讀量,使學生養成每天讀完固定頁數的習慣;閲讀中,指導學生養成隨時積累、隨時評點、隨時質疑的習慣;閲讀後,對所讀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評點,通過師生交流讓閲讀進一步深入。

在師生同讀的濃濃氛圍中,在交流、碰撞中,學生真正得到了名著作品的澆灌,名著閲讀的花越開越豔了。

利用假期閲讀法

名著閲讀真要落到實處,還得有時間保證。時間從哪裏來?除課堂時間外,假期也是學生閲讀名著的好時機。一年算來,寒假、暑假再加上五一、十一長假,學生的假期時間真的是為數不少,如果能合理利用,就能拓寬學生的閲讀面、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師可根據假期長短,佈置學生閲讀篇幅適宜、可讀性較強、易於理解的名篇著作,如《魯賓遜漂流記》、《伊索寓言》、《駱駝祥子》、《格列佛遊記》、《簡愛》等,讓學生在假期中有計劃地閲讀。假期前,教師可先簡介書的內容,藉以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並告訴學生假期後將開展活動檢測閲讀的情況,督促學生閲讀;假期中,讓學生有計劃地、科學地閲讀,做好讀書筆記,記好心得體會;假期後,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檢測、反饋閲讀的效果,讓假期閲讀落到實處。

假期裏,仍不忘引導學生讀書,在時時處處與名著相伴中,名著閲讀根深葉茂了。

閲讀課上教師引讀法

實驗教材推薦的名著篇目大多都有較強的可讀性,只要給予學生時間,選擇適當的方法,學生還是十分喜歡並能夠獨立閲讀的。可也有部分書籍,因學生的理解能力達不到,如果讓學生獨立閲讀,很可能讀時一知半解,讀後就更不知所云了。對這部分書籍,就有必要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閲讀。教師可佈置學生在課餘先閲讀其中的某一部分,課堂上用幾分鐘的時間有點有面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如《繁星春水》和《泰戈爾詩集》,要透過文字引導學生揣摩其豐富的內涵、藴含的哲理,還可引導學生適量背誦;《朝花夕拾》可就學生有爭議、有困惑的問題展開討論,感受魯迅先生温馨回憶中的理性批判;《培根隨筆》可與學生探究培根説理的深刻、警句的作用。在師生交流中,讓學生找到適合的閲讀方法,讓閲讀深入到位。

總之,名著閲讀是一項長久、艱鉅卻影響巨大的的工作,選擇適合的方法,“課內外結合,以課堂帶動課外,以課外為主”,是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的一個關鍵。

                  

 

宋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