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五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8W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學習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2.訓練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1、2

教學難點:3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趕驢人在驢子的脖子前掛一塊肉,驢子為了吃到那塊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驢子始終也追不到那塊肥肉。

二.整體感知

1.範讀(關注字音、節奏)

2.自讀(注意讀準字音、節奏、圈畫疑難)

3.個別朗讀,同學互評

4.集體朗讀

三.合作探究

1.疑難字詞,小組交流,班級互助

2.根據幻燈解決重點詞句

3.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同時思考導致驢悲劇的原因有哪些。

預設:

(1)好事者(2)老虎

(3)驢本身(4)黔地

4.你認為哪個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話概括)

預設:

(1)好事者帶來且無用;不帶,或帶而用,則不會出現此悲劇

(2)老虎要吃它,驢並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動入侵(直接原因)

(3)驢本身無能,僅一“鳴”、一“蹄”。(根本原因)

(4)黔地,沒有挖掘驢的價值

注:由預設2、3理清結構,解讀課文

①虎對驢的態度前後有何變化(看圖找出文中相對應的句子,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畫面深層挖掘虎的心理)

以為神——莫相知——以為且噬己——覺無異能——終不敢搏——技止此

畏---疑---恐---不奇---怕---喜(結合畫面,試背課文)

②面對兇悍的老虎,驢有何反應

“鳴”“蹄”(成語:黔驢技窮黔驢之技)

③觀看flash影片《黔驢技窮》,概括虎、驢的形象

驢:軟弱無能狂妄自大遲鈍麻木愚蠢虛榮

貌似強大外強中乾

虎:勇敢大膽謹慎小心觀察仔細狡猾敏捷

小結:好事者與老虎包括黔地,作為外因在這場悲劇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根本原因在驢自己.文章標題是《黔之驢》,但着力多的卻是虎,是否偏題,標題可否改為“黔之虎”(學生討論)

以虎襯驢

5.作者為何要塑造驢的形象,通過什麼方法來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體裁)

寓言: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文學家。和韓癒合稱為“韓柳”,被譽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為揭露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殘暴兇殘,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背景:《黔之驢》是柳宗元被貶官時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則。《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作者認為這三則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為戒,故稱“三戒”。作品諷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實質虛弱無能的人。

6.有人説,“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雖很小,卻能從裏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作者除了諷刺那些徒有外表、實質虛弱無能的人以外,還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1)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點能戰勝它。

(2)透過現象看本質

(3)知己知彼

(4)不虛榮買弄

(5)正確估計對手

(6)堅持,不放棄

四.拓展:

1.一場驢虎之爭以驢死虎口而宣告結束,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虎家族正在為它們的英雄召開慶功會,驢家族卻在沉痛哀悼他們的不幸同伴,請你代表虎家族寫一份賀詞,代表驢家族寫一份悼詞。

2.柳宗元在這則寓言中塑造了一個不光彩的“蠢驢”形象,其實驢也很無辜,請你改編《黔之驢》,為驢平反,重塑驢的形象。

3.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新的發現,新的疑問、新的觀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在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瞭解“吆喝”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2、學習文章合理安排結構、注意語言的銜接過渡的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結構和語言特色。

難點:體驗作者在寫“吆喝”中的內在情感。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接頭吆喝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一年四季,一天從早到晚,你聽到街上的`吆喝聲了嗎?請大家模仿一下。(學生自由發言,表演)這是老師收集的吆喝聲,我們來聽聽,看誰學得最像,最有藴味。(教師播放街頭吆喝聲錄音帶,學生品評)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一篇專門介紹街頭巷尾經常回蕩着的吆喝聲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蕭乾先生的《吆喝》。

街上每天都有“民間藝術家”免費演出。那或悠長或短促或生動或沙啞的吆喝聲,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聽的音樂。這不,在蕭乾的筆下,街頭吆喝就有了動人的意藴。

吆喝聲,是“生活的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倒流,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常常聽到商販叫賣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我們的無盡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彷彿都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教師總結:本文介紹了舊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種吆喝聲。圍繞吆喝聲,介紹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學生精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

4、就疑難問題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如有同學不能解答的疑問,以提交紙條的形式向老師提問。

5、教師總結歸納共性問題,並演示,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小組討論,大家共同明確。

⑴ 文章重點是寫北京街頭的吆喝聲,為什麼要從洋人對北京街頭吆喝的文章寫起?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紹了北京街頭的哪些吆喝聲?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的?

⑵ 作者是如何將紛繁複雜的事物介紹得有條不紊的?

⑶ 作者為什麼能對吆喝內容、聲調、韻律進行概括歸類?這些內容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⑷ 你喜歡哪些描寫?為什麼?

四、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教師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幾例,仔細品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教師可就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也可播放現實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觀摩。

學生自由表演,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也可選課文中的例子示範,如“混沌喂──開鍋”“硬麪──餑餑”“行好的──老爺──太(唉)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塔。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語言不乏生動幽默的特點。

學生自選例品評。

【課堂小結,遷移拓展】

同學們,聽馮驥才先生這麼一介紹,還真讓我們咂摸出吆喝聲的一些味道來。吆喝是一種口頭文化,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些聲音將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我們應搶救這種具有獨特蒐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調查方法,有問卷調查、訪問座談、查閲文獻、攝影錄像等。

以四人一組為宜,以論文的形式上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佈置作業】

1、把文章改寫成一個相聲腳本,然後在班內表演。

2、課後蒐集整理街頭吆喝聲,體味“吆喝”的韻味。

【板書設計】

吆喝(1~3)引出話題

(5~9)從早到晚

(10)一年四季

(11~14)對吆喝聲進行評價、品析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設計初稿及課件要求

作業題目:

您在“個人研修計劃”已經選定了一節課,作為本次研修的教學實踐內容。

請您針對這一節課,完成教學設計方案初稿和教學課件初稿,將這一節課的初步成果作為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提交。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包括一份這堂課的“聚焦教學重難點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初稿和一份與之對應的教學課件初稿。

作業要求:

1.該教學設計初稿和課件應體現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2.教學設計請參照模板要求填寫;教學課件需保證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須原創,做真實的自己,如出現雷同,視為無效;

4.教學設計和課件作為培訓成果資源包,請以附件形式統一提交。(注:由

於資源包上載需要一定時間,請確保其上載成功後,再點擊“提交”按鈕);

5. 請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給出您的合理評價和建議。您的同伴會綜合考慮這些評價和建議,後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進一步修訂。

温馨提醒:此項不作為考核內容,旨在與同伴分享交流培訓成果。

附件: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由日本作家星新一所寫的一篇科幻小説,文章想象新奇,構思獨特,結尾留有懸念,對學生有比較大的吸引力。考慮本文是一篇想象作品,文中留有較多的想象和推理空間,教師處理教材時將推理和想象列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的。同時本文所涉及的環保話題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處理教材時將課堂內外溝通,培養學生的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的】

1、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3、感受環保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推理和想象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

對本文事情原因的深入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初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了一篇課文,叫《斑羚飛渡》,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感動於斑羚的獻身精神,而且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確,面對大自然,我們人類應該思考的更多。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説《喂出來》,也許我們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二、説説你的準備工作

檢查學生的預習:

1、老師昨天已經佈置了預習這篇課文,那麼現在讓大家來説説你們的預習準備情況。請大家看看這些生詞,大家都注意到了嗎?老師請一位同學來認讀一下。(教師指定學生認讀,可以糾正,也可以自己解決)然後讓其他學生提醒需要注意的詞語。(教師用多媒體打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詞語)

2、文學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星新一,大家課外可能已經找到了有關他的資料,哪位學生來簡單介紹一下,請注意要抓住他的主要內容。(教師指定學生介紹)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示課件)

三、試試你的概括能力

1、概括課文:

大家預習過本文,對課文的情節有一些瞭解,下面,同學們能否根據老師提供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課文呢?注意:概括課文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教師出示課件,提出幾點概括文章的要求)

(本環節要分兩步)

教師要靈活指定學生回答。

(可以根據文章的的結構請幾位學生分別回答,然後加以指點)

四、看看你的推理想象能力

1、推理:

課文結尾部分的石頭和聲音是從何而來?請大家從文中找找可以證明你的想法的句子或者段落。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證據。

2、想象:

你認為在本文結束後還有可能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你能根據文章的內容想象一下嗎?

3、教師適當指導推理和想象技巧。

(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歸納)

五、考考你的探究能力

1、探究造成後果的原因?教師力求從課文入手,加以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2、探究主題:力求多樣化。

六、露露你的拓展延伸能力

教師要求3、4組學生上台展示課外收集到有關環保方面的資料和圖片,教師適當點評。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學生可以配上適當的講解)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控制時間,合理安排順序。

七、顯顯你的公民素質

教師在他們展示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當場寫出一句宣傳語,用來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師自己示範兩句。

八、師生小結

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自己也可以要學生總結本課所得。

九、佈置作業

1、以環保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2、課後將收集到的環境保護的資料和圖片展覽出來,供同學們欣賞,最好以這個為主題舉行一次主題班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簡介莫泊桑。

2、談話導入:像莫泊桑這樣的大作家,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寫出好的作品,也有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那麼,莫泊桑是怎樣拜師學習寫作的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不懂的詞語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師的經過。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師的結果。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莫泊桑為什麼要拜師?

2、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莫泊從小就熱愛寫作?(酷愛、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對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沒有什麼特色,他的心情怎樣?(焦急萬分)

4、簡介福樓拜。

5、用自己的話説説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6、指導朗讀。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2。

2、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