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認識鐘錶》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2W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認識鐘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課間休息(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並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麼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氛圍。接着,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分針12個數,並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通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通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着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起牀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説時間學生撥,然後讓學生作主説時間老師來撥,為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才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裏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説的整時。最後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3、 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錶的課件,讓學生髮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錶。接着出示鐘錶和電子錶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然後教師再提問:電子錶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錶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裏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着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錶表示時間的方法,為了鞏固知識,我緊接着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出來。

4、結合生活認讀整時

這一環節中,我利用課件出示小東一天的生活圖,並讓學生注意看圖下方的鐘面,繼續鞏固看整時的方法,並通過觀察讓學生髮現、思考、瞭解到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圈,所以一天中有兩個6時、8時……。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個時刻,你平常在這個時候在做什麼。這樣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置的,讓學生在《時間像小馬車》的旋律中感受時間的飛快,同時也讓他們輕鬆輕鬆,為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並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在這裏我出示了表示四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判斷鐘面下方出示的時間是否是鐘面上所指時間。這四個鐘面裏有兩個鐘面時間是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才是整時。

2、説一説,評一評。

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邊看課件邊互相説一説“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他們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由於一天當中有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所以小朋友的意見並不一定會統一,只要他們的解釋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時順水推舟進一步滲透上午和下午這一時間概念。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五)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説説在這40分鐘裏學會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張表示時間的卡片,是用鐘面或者電子表示法表示的時刻,讓拿着相同時間卡片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下課以後一起去做遊戲,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繫,同時也是課堂知識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