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8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4K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教材簡解]: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個,它足以令世人驕傲。課文《鄭和遠航》主要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並點明瞭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我國古代出色的航海技術。

像這樣大規模的航海,是歷史上所罕見的,那課文是怎麼來記敍這樣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鄭和率船隊第一次航行的情況。

第六至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寫鄭和從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遠航,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貢獻。課文第一部分可以分為三層:第一至三自然段為第一層,寫1405年7月11日,在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鄭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隊出使西洋時的壯觀場面。(揚帆起航)第四自然段為第二層,寫鄭和與所到的亞非各國人民進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為第三層,寫鄭和在航行中多次戰勝狂風巨浪和海盜襲擊等兇險。(化險為夷)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通課文,分清條理,能講述課文大意,知道課文詳寫第一次航海經歷,略寫後六次。明確中心段落。

[重點難點]:

讀通課文,分清條理,能講述課文大意,知道課文詳寫第一次航海經歷,略寫後六次。明確中心段落。

[設計理念]:明確高年段學習目標,不逾越,不飽脹,認真落實好第一課時目標。強化初讀,引導把握課文大意。

[設計思路]:導入,初識鄭和——初讀,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新詞——再讀,理清條理——迴歸整體。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出示鄭和圖片。誰能用一句話來説説你所瞭解的鄭和?

2、一提起鄭和,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豐功偉績。鄭和下西洋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樣的意義呢?就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鄭和遠航》。在鄭和右邊板書:遠航。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帶着問題(簡單出示問題)自讀課文,試着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瞭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情況。

練讀詞語。(出示)扶老攜幼、驚歎不已、嚴陣以待、化險為夷、鎮定自若、雄偉壯觀、奔騰咆哮、波峯浪谷、碼頭、儀器、派遣、雙手抱拳、贈送、撕裂、範圍。

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攜幼”藉助場景描繪。

“驚歎不已”遷移舊知識,練習説話。

“鎮定自若”“雄偉壯觀”觀察插圖理解。

3、同學們,咱們中國的語言,很美,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請你用心去讀讀這些詞語,你的腦子裏會出現怎麼樣的畫面來呢?(狂風呼嘯、奔騰咆哮、波峯浪谷)

再讀這組詞語,讀出你腦海中的畫面來,讀出畫面的氣勢。

類似這樣的詞語,你還能説出幾個來嗎?

這就是學習,不僅能正確的讀出,還能讀出畫面,還能想到同類的其他詞語。但,學習,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還要把詞語放回到課文裏,這樣就能把詞語學活了。誰能回憶剛才你讀到的課文,告訴大家,這組詞語在文中是描述什麼的?(西洋的險惡)

文中哪個自然段是寫西洋的險惡的呢?誰來讀讀這段話。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讀了這段話,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西洋的險惡,除了風浪的險惡,還有什麼險惡?

再讀讀這組詞語。

4、指名讀。(雄偉壯觀、浩浩蕩蕩、破浪西行)這組詞語在文中又是描述什麼的?

文中哪個自然段是直接寫鄭和的寶船船隊的呢?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讀,評價。

讀了這段描寫,鄭和的寶船船隊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規模宏大)

規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嗎?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嗎?引導用上第二組詞語中的雄偉壯觀和浩浩蕩蕩。

讀出這種氣勢來。

5、觀察文中的插圖,説説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四、默讀課文,理清層次。

在理解詞語的基礎書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鄭和七次下西洋課文主要寫了哪一次?能把課文分成兩段嗎?

1、反饋:説説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意義深遠。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五、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呢?(引導概括,第一次遠航,其他幾次遠航,遠航意義。)

2、強調遠航意義。

3、誰能在黑板板書的提示下,用簡潔的話來説説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

揚帆起航

鄭和遠航 第一次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共有七次遠航,意義深遠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指導思想:積極貫徹上海市“二期課改”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學習並感受古典文化的詩情畫意,初步讓學生學會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容的能力,努力積澱學生的文化底藴,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設想:

1、以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名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為理論依據,以文中富於文采的曲詞為突破口,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喚起舊知,喚起生活經驗,努力創設情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

2、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鑑賞為紐帶,通過啟發學生領會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表現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徵,領會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並且和口語巧妙結合以營造優美的意境,來努力培養學生初步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容的能力。

3、以碟片《西廂記》(越劇)的播放,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和視聽享受,同時,引導學生“觀後感”並提出自己的創見,以此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議學生課前預習:

1、對照註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2、熟讀曲詞[朝天子][二煞],背誦曲詞[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收尾]。

3、瞭解作者王實甫、《西廂記》的故事情節和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

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能否按時間的推移和情節的發展,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2、崔鶯鶯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起伏變化?她的性格特徵是怎樣的?

3、文中哪幾支曲子體現着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

4、本折曲詞有幾處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詩詞並且與口語結合的?有何表達作用?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很高興,能夠在這三尺講台前與大家見面,並且能夠上一堂課,與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所以,我很珍惜這種機會。當我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因為我也是安徽人。俗話説,“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是的,看到你們,就像看到我的親人一樣。安徽是我的故鄉,績溪是我的最愛,你們是我的朋友。記得著名詩人艾青有兩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所以,儘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卻一直牽掛着故鄉的山水,故鄉的親人,故鄉的發展。看到安徽的巨大變化,想到它的燦爛前景,我很高興;看到你們在這裏安心地學習,想到現在的海灣戰爭局勢,我很擔心。真的。真誠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誠地希望愛滿天下!

我們大概都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吧。為什麼這部影片能夠風靡全球,深深地打動無數人的心呢?它講述的只是貴族少女羅絲和窮畫家傑克的愛情故事,但是它演繹出的卻是一種人性的美,一種無私的愛。

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曾經説過:“愛,在幻想裏,比在現實中更真實;愛,在回憶裏,比在現實中更美好;愛,在舞台上,比在現實中更有價值。”

那麼,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在中國戲曲舞台上曾經轟動一時,久演不衰,影響深遠的元代雜劇王實甫的《西廂記》(板書)。它講述的就是相國千金小姐崔鶯鶯與窮書生張君瑞的愛情故事。這節課,我們要欣賞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板書)。

講到“長亭送別”,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不知在座的同學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歡這《送別》,所以,用小篆寫了這幅字。我帶來了,給大家看一下。當然,這次由於比較匆忙,所以這字寫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話,我很願意把它作為一份小禮物送給你們。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能夠唱的同學就一起來唱吧!謝謝!

(教學設想:通過充滿深情的導語,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靈。通過循循善誘,讓學生樹立“學習與生活,學習與做人聯繫”的意識,懂得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通過熟悉的影片喚起學生的聯想,通過書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通過唱歌讓學生產生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教學磁場,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為下階段積極參與情感體驗,進行審美評價奠定基礎。)

二、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三、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線索

要求學生瀏覽課文,用四個小標題概括畫面內容,理清情節線索。

板書: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2、重點賞析課文,把握兩個目標

(教學設想:着重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提供範例,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名言來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從而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可舉影片《泰坦尼克號》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夕陽下,大海中,羅絲在傑克的引導和鼓勵下,爬上船頭的欄杆,張開雙臂,閉目呼吸。也可舉學生送別朋友,學生與父母分別的場景,因為有生活體驗,容易引起心靈上的共鳴。)

全體學生朗誦[端正好]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徵?藝術效果如何?“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醉”這三句中,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好?有何藝術效果?這支曲子在整折戲中有何作用?

明確:景碧雲天(烘托氣氛)黃花地(詩情畫意)

西風緊北雁南飛(化用詩詞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

(講析時一可聯繫相關詩詞,讓學生知道並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以營造優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蘇幕遮》、晏殊的《蝶戀花》和張繼的《楓橋夜泊》。課後整理。也可聯繫《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這雪下得緊”作為分析的範例,幫助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二可插講故事:傳説作者寫到“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時,因為畢其一生,所以,“思盡,倒地而死。”説明文辭極其優美,纏綿悱惻之至,藝術水平相當高,令人歎為觀止。)

賞析[滾繡球]

引導、啟發學生先朗誦再思考這支曲子選取了哪些意象?抒發了鶯鶯的什麼感情?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其藝術效果如何?

柳絲玉驄疏林斜暉馬兒車兒借景抒情離情難捨

鬆了金釧減了玉肌誇張身心憔悴怨恨

過渡語:送別途中,鶯鶯不忍遽別的情感怎一個“痛”字了得?這種“痛”包含着愁苦與怨恨。

過渡語:我們賞析了兩段文字,領略了詩情畫意,同學們能否從文中找幾句口語?再找出一些類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語句來呢?

例如:“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

“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渲染張生內心因離別而產生的惆悵、淒涼之情。)“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裏。”“淚隨流水急,愁逐野雲飛。”(渲染鶯鶯內心悵惘、眷戀、失意。)

小結:《長亭送別》一折戲,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絕唱,不僅在於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膽地追求自由愛情,反對封建禮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動人們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最後一幅“夕陽古道無人語”的畫面與“曉來誰染霜林醉”相比,氛圍更加蕭瑟淒涼。離別後,“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讓學生回憶柳永的《雨霖鈴》並且一起背誦。教師展示書法作品。

(教學設想:通過小結,讓學生加深對“情景交融”的理解。通過再次展示書法作品,讓學生增加興趣,獲得美感。)

賞析[朝天子]和[二煞]。瞭解鶯鶯在“長亭餞別”與“臨別叮囑”的情感起伏變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在[朝天子]這一曲中哪個字概括了鶯鶯“長亭餞別”時不得不別的依戀與無奈?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達她的這種心理?

明確:恨(依戀與無奈)修辭手法:誇張、比喻、對比。借眼前的杯盤酒菜來傳情,用厭食酒來表現她的愁苦至極。

恨什麼?“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從中看出她什麼性格?

明確:恨“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指功名。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對偶。

突出了鶯鶯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叛逆精神。

(這裏基本上分析了崔鶯鶯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

簡單賞析[二煞]

過渡語:曲終人散,四顧無人之際,鶯鶯與張生傾訴私情。同學們能否從這曲中找出一個字來描繪鶯鶯離別之時的心理活動?

明確:怕

“怕”什麼?(怕“停妻再娶”;怕“金榜無名誓不歸”。)

為何“怕”?(鶯鶯的擔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是有現實基礎的。)

小結:

鶯鶯這個藝術形象的典型意義及時代侷限性:鶯鶯的倔強與叛逆的行為表現了她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們也可以窺見封建時代婦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裏婦女悲慘屈辱的地位。鶯鶯的痛苦是一種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痛苦,所以讓人無限同情;她的倔強與叛逆讓人無限佩服。

最後“惜別目送”部分,哪個字能夠概括鶯鶯當時的眷戀和失意?

明確:念(眷戀,失意)

3、拓展學習視野,欣賞越劇片段。

(教學設想:通過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越劇《西廂記》中的節選部分《長亭送別》,進行視聽享受來激發興趣;通過觀後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鑑賞能力和培養創新能力。)

四、結語:

《長亭送別》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動人心絃的離情歌。所以,這樣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讀,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五、作業:

1、蒐集有關“送別”的詩、詞、曲、文、賦,能否作專題研究?

2、以“送別”為題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詩填詞作賦?

3、體驗美感,進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誦文中較多的曲詞?

4、能否從文中找出幾副對聯?或者根據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自擬幾副對聯?

5、用心讀王實甫的原著《西廂記》,能否寫一篇有見地的讀後感?

(設想:作業本着“因人制宜”原則,可以獨立完成,亦可以小組完成,給予充分時間,體現開放性,獨立性,合作性,注重過程,講究體驗,力求質量。)

附板書設計:

長亭送別(元)王實甫(《西廂記》節選)

主要情節: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感情變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戀,無奈)(擔心,害怕)(眷戀,失意)

崔鶯鶯:輕功名重愛情叛逆倔強

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景: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霜林染醉

交融(烘托氣氛詩情畫意化用詩詞加深意境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着興奮和歡悦;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着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歎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可先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後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裏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後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裏的感動。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課時數】

2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在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傣族。每到傣歷6、7月份,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時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裝,端着清水,端着清水,慶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慶的節日──潑水節。根據傣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互相潑水以表示對他人真誠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兒女來説,是永生難忘的節日。為什麼是“難忘的”呢?請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潑”右邊是“發”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讀識字

1、抓“特務”:

默讀課文,圈畫生字。

2、消滅“特務”:

藉助文下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3、互檢“戰果”:

兩人合作,一人讀一人聽,看看還有沒有“特務”,如果還有,幫他指出來。

4、交流識字方法:

小組內説説自己是怎麼認字的,向全班推薦好的方法。

5、對號入座:

聽一個人説字的特點或看同學做相應的動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誰找得準,找得快。

(可從字形、字義、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點,“蘸、端、踩”可用動作演示)

三、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鈎”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第二課時

一、看圖發現導入

看課文插圖,説説人物的表情、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説話。

二、朗讀感悟

1、揭示課題後進行交流所查資料,並相機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⑵ 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什麼?

(或者問:為什麼傣族人民聽説周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感到特別高興?)

2、圍繞課題中的“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思考、體會:為什麼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潑水節特別難忘?

⑴ 自讀自悟。

⑵ 在小組裏讀有關段落,並説説從所讀語句中體會到什麼。

⑶ 選代表在全班展示讀,説説感受,其他同學可參與讀或補充説感受。

⑷ 教師重點指導朗讀。比如,讀第三自然段,難點是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後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再如,讀結尾幾個感歎句,情緒要激動,但不能只是提高聲音,要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覺。

3、看圖聽讀想象:

⑴ 指名讀課文,其餘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⑵ 從課文插圖和課文的描寫中,你感覺周總理和人民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4、再讀課文,感受、體驗傣族人民與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三、積累運用

1、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練習。

2、讀一讀,再口頭填空:

鮮紅的地毯 敬愛的總理 難忘的潑水節

鮮紅的( ) 敬愛的( ) 難忘的( )

一條條龍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峯

一條條(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詞語積累:

敬愛 鮮紅 火紅 歡樂 歡呼 開心

幸福 難忘 水紅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滿面 健康長壽

4、照樣子寫句子:

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一手……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傣族人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一邊……一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踐活動

1、查找、蒐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爺爺和小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視覺、孩子的語言,敍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親密和諧的關係。冬天,熱心、慈愛的爺爺為小樹禦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樹為爺爺遮陽。這是一幅多麼美麗、動人,富有人情味的圖畫。人與樹的關係是親密的,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人與自然也應當是和睦相處的,而我們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更應當互幫互助。

二、設計意圖

1、小學1——2年級要認讀生字1600——1800個。同時又要讓學生在起始的閲讀教學中,感受到閲讀課文興趣,因此,本課教學中,力求落實好10個生字以及5個偏旁的教學,同時,把認讀生字放在課文中去理解體會;讓學生在整體的朗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力圖很好地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2、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來解讀課文,認讀生字,掌握偏旁。教學設計中,通過讓學生“説、認、讀、找、比”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質疑、討論,來突破“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這兩個閲讀理解的難點。

3、運用想象,延伸課外。小學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本課富有童趣,從而設計“假如你是小樹,你會説些什麼?”“爺爺和小樹之間會説些什麼?”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給小樹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課結束,以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作為課外的延伸,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樹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不、開、四、五”四個字。認識1筆畫“乚”和五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

(1)培養合作互愛的情感,學會與人共處。

(2)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花木。

四、教學流程

一、由圖片引出課題

1、貼“小樹”請學生用“小樹”一詞説一句完整的話。

2、貼“爺爺”出示詞語“爺爺”教學生字“爺”(1)比較爺——爸(2)教“父”字頭

3、在兩幅圖中貼上“和”,齊讀課題。你們想編一個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嗎?

4、出示圖一、二,讓學生説。(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

(1)自由説(2)指名説

看課文是怎麼寫的。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同桌互讀,檢查。

5、出示詞語(請學生讀準“和”兩種讀音,以及“不”的變調)爺爺和小樹暖和不冷了不熱了

4、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在課文中找到生字,圈出來,讀讀字音,看看你能記住它嗎?你是怎麼記住的?

2、四人一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讀。

(2)説説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

3、教師把生字貼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説説你認識哪個字?是怎麼記住的?領讀(組詞讀)

4、師隨機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讓學生認認、讀讀、記記

四、再讀課文

1、四人合作一起讀2、比賽,指名小組讀

五、遊戲“當小小啄木鳥”

1、師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淚”的小樹,告訴學生,小樹上有許多蟲子,讓學生當啄木鳥醫生給小樹捉蟲。

2、學生拿出信封裏的畫,樹上的“小蟲”上都有一個生字或偏旁,讀給同桌聽,讀對了,就劃去一條小蟲,看誰捉的小蟲多。

3、最後老師在黑板上貼出“有笑臉”的小樹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遊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台抽籤,籤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麼籤?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裏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裏面都有些什麼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裏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説)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麼樣?)

2、從2號盆裏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麼球?為什麼?)(老師可根據盆裏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麼球?)

3、活動小結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閲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給大家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彙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繫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説一説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説一説。(學生説)

學生説完後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可能性(二)

教學內容:

教材P106107

教學目的: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説一説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是可能性舉例子説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於可能性的知識。

二、實踐探索新知

1、教學例3(比較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和同桌説一説,你為什麼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彙報實踐結果。

彙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彙報中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的基本任務:誦讀感受、探究發現、語言學用

教學重點:感受夏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設想:貫穿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

學習過程:

一、誦讀感知,體會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吟詠精段,感受作品的理趣與情趣。

三、探究品味,揣摩富有魅力的語言。

四、語言學用,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

一、導入新課

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嫵媚,秋有秋的豐腴,冬有冬的莊嚴。而夏呢?你喜歡夏天嗎?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成語來談談夏天嗎?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樑衡到北方的黃河流域,去感悟夏的緊張、熱烈、急促!(課題)

二、語文活動一:整體感知

聽讀要求:

1.作家描繪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2.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

(一)課前我們做了預習,作者樑衡喜歡這個夏天嗎?在文中找出依據。

“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夏季。”

(二)下面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想象文中畫面,作家描繪了夏天的哪些情景?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 (聽讀課文)

1. 作家描繪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板書

景:細草、林帶、蟬兒

麥浪、太陽、熱風 (萬物勃發)

棉苗、高粱、瓜秧 緊張、熱烈、急促

人:割麥打麥 、追肥澆水(農民辛勞)

2. 説説看,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比如:我從那 “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看到一個熱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長。 (5分鐘)

學生自由回答。如:熱鬧、緊張、熱烈、急促、氣勢磅礴、忙碌、金色……(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教師歸納點評]

這是緊張、熱烈、急促的夏天,萬物蓬勃生長,農民辛勤勞作。這是黃土地的夏天。樑衡曾作為《光明日報》記者駐紮山西九年,他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對這“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有着多麼獨到的感受啊!

三、語文活動二:精段吟誦

要求:1.讀出節奏和感情2.讀出理解和感受

(多媒體電視散文《夏》段落:“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聽讀)

(一) 這個語段有着韻律與節奏的美感,我們也來大聲地朗讀吧!(齊讀)

(二) 激情演繹一下?師生激情背讀。(配音樂、畫面)

(① 小組背讀,②個人背讀)

評價語:(激情澎湃 聲情並茂)

熱浪滾滾,撲面而來!

好一個靈秀的春,豐腴的秋!

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夏是位粗嗓門的大哥!

哦,夏也有温柔纖細的一面。

好一個氣勢磅礴的夏天!

我要批評你,太謙虛了!讀得太好了!

[教師歸納點評]

你們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熱和生命的激情。老師也來試一試。(師讀) 夏,就是這樣一首生命與創造的詩。難怪作家要高聲讚美了。

四、語文活動三:探究品味

讀出你喜愛的詞句,説説你的理解。

(一) 這篇散文選詞精緻,描寫生動細膩,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句子藴含哲理,既有寫景的情趣美,又有議論的理趣美。把你喜歡的語句劃下來,給你小組的同學説説你的理解。比如:①我喜歡第二段對季節的變化的描寫,用“一鍋水”“泛泡、冒氣、沸騰”的比喻,形象地表現了暮春到初夏、盛夏過程,很新奇形象又樸素自然。

(學生小組交流學習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二)誰先一鳴驚人?(把你的發現給我們共享?)學生自由回答。

評價語

(一)詞語

1.動詞:法國福樓拜曾經説過:“不論描寫什麼事物,唯有一個動詞可以使它生動……”

⑴“潛”:一位出色的演奏家。聲聲長鳴悠悠溢出樹間,顯示着夏的勢力,傳達着夏的喧鬧。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故事。

2、瞭解故事內容,感悟繼母的狠毒、七個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麗??

3、激發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教學重點:瞭解故事內容,感悟繼母的狠毒、七個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麗。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童話。

1、 同學們,你們從出生到現在一定聽過很多故事吧,那童話故事你們愛聽嗎?今天老師就要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選自《格林童話》(出示書),這本書裏的故事原本是德國民間世代流傳下來的,後經格林兩兄弟十幾年的收集整理,成了流傳後世的文學瑰寶。這本書裏故事很多都是在貧窮困苦的人民中流傳的,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弱小者”,他們雖然弱小,但是他們卻比“強大者”精神優越,他們善良,正直,敢於用機智的幽默去和那些“強大者”們較量,而“弱小者”也總是最後的勝利者。想認識他們嗎?看看,她是誰?(教師在黑板上帖上美麗的白雪公主的卡通圖片)

2、 誰願意叫叫她的名字?

3、 知道她為什麼叫“白雪公主”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知道多少説多少。)

4、 課件出示:

《白雪公主》這本書的精彩封面,旁邊寫着“白雪公主”名字的由來:從前有一位王后,生了一個女兒,她的皮膚像雪一樣白,王后就給她取了個漂亮的名字叫白雪公主(學生邊看封面及相關內容,邊聽配樂朗讀介紹。)

5、 喜歡白雪公主嗎?想更多的瞭解她嗎?

二、 走進人物,自讀自悟。

1快快打開書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吧!讀的時候要把故事讀正確,讀通順。

2、現在,請大家再用心地讀一讀,這一次一邊讀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或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3、誰願意把你讀懂的告訴大家?

⑴ 四人小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4、.皇后為什麼要迫害美麗的白雪公主?(因為她長得太美了。)真的嗎?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一個冬天,王后正坐在王宮裏為她的女兒做針線活兒,她抬頭向窗外望去,看到窗外漂飛的雪花,一不留神,針刺進了她的手指,紅紅的鮮血流了出來,有幾滴血滴落在飄進窗子的雪花上。她若有所思地凝視着白雪上的鮮紅血滴,説道:“但願我小女兒的皮膚像這潔白的雪和鮮紅的血一樣那麼豔麗,那麼嬌嫩,頭髮像這窗子的烏木一般又黑又亮!”她的小女兒漸漸長大了,她的皮膚真的就像雪一樣的白嫩,又透着血一樣的紅潤,頭髮像烏木一樣的黑亮。所以王后給她取了個名字,叫白雪公主。但白雪公主還沒有長大,她的王后媽媽就死去了。

1師配樂範讀

2看着圖聽了故事,你想説什麼?

3帶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

4 你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5全班交流,答疑解難。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白雪公主的美麗與善良;獵人的好心腸;七個小矮人的愛心;王子的真情;皇后的狠毒??。)

6讀讀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的,你覺得最美的,或是你最想推薦給大家的句子,過會兒讀給大家聽。

三、 讀演相映,張揚個性。

1、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你最喜歡誰呢?想不想演一演?那就分小組選擇其中的一段演演吧,老師給大家準備了漂亮的頭飾(展示白雪公主、獵人、王子、七個小矮人、王后、鏡子等各個人物的頭飾),過會兒演給大家看!

2、森林晚會、(小小課本劇)

四、 書籤表意,昇華情感。

1、小朋友們,讀了《白雪公主》。現在,你有什麼心裏話想説嗎?把你最想説的話寫在這精美的書籤上吧!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書籤,交流評議。

五、 以本為例,拓展延伸。

小朋友們,其實童話王國裏的朋友可多啦!

瞧,在我們的《格林童話》中,還有勤勞的“灰姑娘”,動人的“睡美人”等(課件出示這兩個故事的封面)。,這些朋友在等着我們呢!大家利用課餘時間,和爸爸媽媽,朋友們一起讀吧,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兩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植樹前後的巨大變化,體會到植樹帶來的好處,和詩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樹的快樂。

教學重點:

抓住植樹前後的巨大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生字;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一、導入:

1、春天來了,我們久封的心門也隨着這暖暖的春光被打開,總是希望能夠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如果出遊,你會選擇哪裏?

2、大家説的地方不少,可是我們都可以用幾個詞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春色滿院、桃紅柳綠、奼紫嫣紅、春意盎然……)去這樣的地方遊玩,我們的心也醉了,那裏的風是那樣的柔、水是那樣的清,那裏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讓我們和一羣植樹的孩子一起出發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二、初讀課文:

1、這又是一首詩歌,讀詩歌的要求是什麼?(除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外,還要把詩歌的節奏讀出來。)

2、自由讀,教師巡視。

3、開火車讀教師出示的詞語,教師注意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

歌謠綠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嘰嘰支撐杴鎬

4、齊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好“裸露”(邊音)“撐”(後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教育學生在同學讀書的時候不要打斷,有問題先用鉛筆在書上輕輕地畫上記號。

6、學生點評。

7、聽了大家的讀,我們把許多隱藏的“地雷”挖了出來。請大家再朗讀課文,在讀之前,想一想剛才的哪些問題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想好了再讀,希望能夠比剛才有一個提高。

8、有進步嗎?把自己的進步告訴大家。由於時間關係,選擇一個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讀,評價。

三、初步學習第一、第八自然段。

1、請一、二兩組的同學讀第一自然段,三、四兩組的同學讀第八自然段,我來讀課題。讀完,你們發現了什麼?(第一、第八自然段結構相似,前後呼應,有點題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學期學的《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再讀一讀,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嗎?

3、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下節課我們接着學習。

四、學習生字。

1、“謠、袍、裸、寞、嘰”想一想他們有沒有同胞兄弟?他們和他們的兄弟區別在哪裏?把他們的特徵記牢。

2、和學生共同書寫“鼠”,幫助學生擺好間架結構。

3、描紅。

4、寫《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上節課,我們找出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荒山野嶺”,一個是——“青山碧嶺”,你們説老師應該分別用什麼樣的粉筆來書寫這兩個詞呢?

2、看到“荒山野嶺”,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那“青山碧嶺”呢?

4、讓我們打開書本,看看詩人用他手中的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怎樣的“青山碧嶺”畫面吧!

二、學習三-七自然段:

1、自由讀。告訴大家,我們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哪些場景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動、或者是你的快樂!

3、學生朗讀,教師、學生共同評價,教師點撥。

①“煎熬”

什麼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巖,你來訴説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濤”

什麼像波濤一樣上下翻湧?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把你感受到的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心中有圖畫,腦中放電影,你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了。

③小鳥、松鼠、小兔、小猴

我來問問你:“小鳥,你為什麼到這裏搭窩築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麼呢?”“小兔、小猴你們呢?”誰來讀讀,把這種快樂、安全、衣食無憂的感覺讀出來,你們現在就是小鳥、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渾濁”—“碧波”,“咆哮”—“輕撫”

讀一讀這兩對詞語,給你怎樣的感受?

4、詩人給我們描述的畫面是多麼美好呀!齊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是誰的功勞?一起讀第二自然段。

2、杴、鎬的聲音是多麼單調,可是為什麼是“歌謠”?

3、齊讀。

四、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

1、“我們”因為什麼而快樂?

2、春光特別喜歡“我們”,染綠了“我們”的雙腳,“我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春光更加美麗!

五、朗讀全詩:

1、齊讀。

2、嘗試背誦。

板書: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 林濤、動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