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光啟蒙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能聯繫上下文,體會“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3、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品句,體會母親對我無私的愛,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三、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四、教具學具:教學課件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節湊地讀好“歌謠”部分,感受“歌謠”的趣味性。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理解“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3、理清脈絡,知道課文大意。

4、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歌謠”對作者的啟蒙。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親近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長”、“芳香”的意思。體會“歌謠”對作者的啟蒙。

教具學具: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現代作家孫友田,被稱為“煤炭詩人”,因為原來就是一位煤炭工人。而如今,當代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文學創作一級。他是怎樣由懵懂走上文學之路的?又是誰在他心裏埋下了文學的種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光啟蒙》。(示意學生齊讀課題)——《月光啟蒙》。

2、初步審題:

(1)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回憶一下,是誰啟蒙了誰?(母親啟蒙了“我”)

(2)那母親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①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識記生字新詞。

②默讀課文思考: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都用了哪些方式對我進行啟蒙教育?完成填空“母親用()的方式啟蒙我”。

2、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3、交流:

(1)指名讀生字新詞(正音)

注意前鼻音(辰)、後鼻音(鳳、荊)、輕聲(籬笆、時辰、活計)

這裏兩個多音字,指名讀。

(2)理解不理解的詞語

①出示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指名讀,簡介“蓮花落”(“蓮花落”又叫“數來寶,早在宋代的時候就開始流傳了。語言通俗易懂,在民間流傳,以前叫花了要飯的時候常唱,後來發展成了一種民間曲藝。)

②重點理解“混沌”、“豁然開朗”(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用一個詞來説(指板書),就是——啟蒙;母親把這份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説成一個四字詞語就是——月光啟蒙。)

三、感受夏夜之美。

1、藉助插圖激發總體感受。

(出示彩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兒時的“我”就是在這樣的夏夜,在這個籬笆小院受到母親的啟蒙,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發表感受,教者隨機認可、引導)

2、難道美妙就僅環境美麼?還有什麼?(板書:唱民謠講神話唱童謠説謎語)

3、相機理清文脈,説説課文大意。這篇課文説了夏夜,母親通過唱民謠、講神話、唱童謠、説謎語的形式啟蒙“我”,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4、提示其中的重點內容:在這些啟蒙方式中,作者重點回憶了什麼內容呢?

(學生迅速瀏覽課文,作出判斷;教者確定並在“唱歌謠”、“唱童謠”下加着重號)作者寫文章有祥有略,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學習。

5、是啊,這是作者永遠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萬分地告訴我們——(畫面淡化為背景,推出兩句話,領着學生飽含深情範讀。)

①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②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

3、品讀語句,體會“歌謠”之“美”。

(1)出示自學要求:細細品讀課文,教師創設情境引讀。

(2)自己嘗試有節奏地讀一讀“歌謠”。(快節奏、慢節奏)

(2)體會兩“歌謠”的文學形式,昇華“歌謠”對作者的啟蒙,以及對作者走上文學之路的意義。

四、本課小結。

談話結課: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的夏夜,就是在這個籬笆小院,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裏,“我”受到了文化的薰陶,接受了母親的文學啟蒙。那為什麼課題要用“月光啟蒙”而不用“母親啟蒙”呢?母親的啟蒙又為作者帶來了什麼呢?我們下節課再説。

五、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後,指名説説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麼。

笆、篩(要寫得上小下大。)摟、帳、澡(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割(左寬右窄。)鳳(與風“區別開來)

2、學生用鋼筆描紅。

六、作業設計:

1、抄詞語。

2、朗讀課文。

3、母親給我唱了哪些民謠童謠呢?咱們下一課來欣賞。課後,請大家先去讀讀這些民謠童謠,看看它們的內容美不美。

七、板書設計:

18、月光啟蒙

唱民謠

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八、教學反思:

上完本課,自己的教學過程較清晰,教學目標比較明確。40分鐘下來,我一直圍繞重難點上課。但在讀歌謠的時候沒有處理好和情境的整合。上課語言比較囉嗦,語速較快。有待改進。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民歌民謠的特點,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3.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感受、體驗、品悟、表達,感悟作者在月光下從母親那裏得到的啟蒙教育,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在真情的噴湧中獲得文化的洗禮與親情的陶冶。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感受、體驗、品悟、表達,感悟作者在月光下從母親那裏得到的啟蒙教育,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

2、時光匆匆流逝,但童年的夏夜卻永遠留在作者記憶的最深處,配樂朗讀第一小節

3、讀着這段文字,你的眼前會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4、出示孫友田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的一段話:母親不識字,但她為我吟唱的歌謠,在我的心裏紮下了根,成為我一輩子最温馨、最幸福的回憶。

(二)、學習歌謠、童謠

1、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讀讀母親的歌謠、童謠,去感受母親的啟蒙吧!

2、自由讀讀課文中的五首歌謠、童謠,可以把你最喜歡的那首多讀幾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麼?

3.誰來把你喜歡的一首歌謠讀給大家聽聽?並説説喜歡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學生交流;多形式、個性化朗讀。)

4.你對民歌童謠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5.你們的發現和孫友田的感受是一樣的,民歌民謠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充滿鄉土的氣息,濃郁的詩情,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遐想。

(三)、感悟月光、母親、啟蒙

1.母親吟唱歌謠時又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怎樣的感受呢?(出示農家月夜場景)配樂引讀第一自然段。

2.你們聽!母親的歌聲從籬笆小院裏傳了出來……(播放:清唱的歌謠)

3.聽着母親的歌聲,你有什麼感覺呢?

4.孫友田的感受和你們是一樣的,他在文中寫到: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1)指名讀。

(2)你們能想象,當時的“我”是怎樣聽母親唱歌謠的呢?

(3)那時的我,快樂着、幸福着、陶醉着……把這些美好的感受也讀出來。(指導朗讀)

(4)讀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為什麼要説“芳香的音韻”了吧?從這“芳香”的音韻裏,你品出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什麼?

5.母親不識字,她怎麼會唱那麼多的歌謠呢?請大家靜心默讀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1)學生默讀。

(2)學生互動交流,教師隨機引導。

6.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她真是我的啟蒙老師!除了用歌謠,天資聰穎的母親還用神話故事、謎語啟迪我的童心。讀讀後面的部分,想想我從中受到怎樣的啟蒙。

7.看着高深莫測的夜空,“我”可能會好像看到些什麼呢?

8.出示: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1)為什麼在“我”的眼裏,月光下的母親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2)指導朗讀。

9.現在,你知道課文為什麼要用“月光啟蒙”作課題了嗎?

10.小結: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故事、謎語給“我”播下了一粒粒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生長……如今,孫友田成了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那是因為母親從小給了他——月光啟蒙。孫友田對母親滿懷感激、敬佩之情,請讀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1)學生自由讀。

(2)(把最後一段改成詩歌形式)配樂讀。

(四)、表達懷念之情

1.同學們,40年後,孫友田趕回老家去看望母親時,(出示母親畫像,補充原文片段)

2.小練筆:當看到那一輪明月,我就會想起

3.學生交流練筆

4.多少年過去了,每當孫友田看到那一輪明月,他就會想起那灑滿月色的籬笆小院,想起母親那玉石般的雕像,想起她甜甜的嗓音,深情的吟唱……(再次播放清唱的歌謠)……感謝月光啟蒙,她讓我們也想起了那一首首充滿泥土芳香的歌謠。下課後,請大家也去搜集我們家鄉的民歌民謠,相信這些歌謠也會在你們的心中播下一粒粒種子……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藴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2.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3.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後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瞭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3.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4.質疑問難

三、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看了這温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麼?或想説點什麼?

2.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着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藴涵着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裏聆聽這位農家母親的聲音。

二、精讀指導

1.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讀,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

①籬笆小院和諧、愜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籬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詳的母親,乖巧的“我”。

②母親的嗓音甜潤、輕盈: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3)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

(4)女生齊讀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交流:母親的聲音甜美,充滿深情,彷彿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親動人的音韻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飄逸。

(6)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裏的孩子,聽着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麼?

(7)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4.學習6~13自然段

(1)自由讀6~9自然段,找出描寫母親形象的一句話

(2)出示:此時明月以至中天,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3)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5.母親的歌謠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6.出示:最後三句話

(1)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説什麼?

(2)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

(3)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指名讀,齊讀。

三、總結全文

1.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2.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走入記憶的長河,再在母親的愛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你什麼幫助?你想對她説些什麼?

板書:

19.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謠飛向詩歌的王國

猜謎語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這篇課文,讓我們再次走進那個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親是通過什麼給予我啟蒙的?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唱歌謠 講故事 唱童謠 説謎語)

二、品味歌謠之美。

1、是啊,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在皎潔的月關下為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説謎語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時最美好的記憶,尤其是那動人的歌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謠。

自由朗讀,指名讀喜歡的歌謠,並説説為什麼喜歡。

3、自由朗讀第1-5自然段,母親是怎樣唱歌謠,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4、學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韻。”

“三月的和風”吹在臉上是什麼感覺?

“小溪的流水”呢?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來讀呢?(輕,慢)

指名讀歌謠,你們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個孩子,聽母親來唱一唱?

播放歌謠,什麼感覺?(美)就課文中所説的那樣,引讀“她用……”

理解“芳香的音韻”

5、出示:“母親忙完了……歌謠。”

“勞累”為什麼還要唱歌謠呢?體會到什麼?你被媽媽怎樣摟過嗎?是什麼感覺?

是啊,這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呀,所以作者説:“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讓我們再次吟誦這兩首歌謠。

6、同學們,你們也沒有發現在母親的歌謠裏,都與什麼有關?(月)這兩首歌謠都是母親看到這美麗的月夜,即興吟唱出來的,這説明母親會唱許多的歌謠。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而且不識字,怎麼會唱這麼多歌謠呢?

7、品讀第5小節。

理解“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兩個“長”。

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開朗。”

理解“混沌”,“豁然開朗”

再讀歌謠,透過歌謠我明白了什麼?齊讀這句話,這就是“啟蒙”。

8、總結: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親通過歌謠傳遞着她對我的愛,同時也把她對故鄉的愛,對生活的愛傳遞給了我,難怪作者説:“童年的……”(引讀)

三、品讀童謠之美。

1、過渡:美妙的還不僅在那些歌謠,你們再來讀一讀這些夏夜裏的童謠。

2、出示童謠。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腳打節拍。

4、這些童謠念着什麼感覺?

5、在這樣的夏夜,有着這麼有趣幽默的童謠,所以作者説:“童年的……”

四、感悟母愛之美。

1、過渡:讓我們再回到幾十年後的今天,現在的孫有田已經是頗有名氣的詩人,作家了。此時在回首當年的情形,再細細回味,母親到底給了我哪些啟蒙,僅僅是(指板書)這歌謠童謠嗎?

2、出示“母親不識字,……王國。”

3、齊讀,這麼有才華的詩人,作家卻説母親這個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村婦女是她的啟蒙老師,為什麼?

4、是啊,正是這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給了我最初的民間文學的啟蒙,想象的啟蒙,詩歌的啟蒙,讓我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設計:飛向詩歌的王國)

5、也許,母親並不知道她的歌謠,童謠對於我來説,是那麼重要,她只是把她對孩子最樸素,最純淨的愛全部給了我。

6、過渡: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的碾碎了母親的青春,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她的母親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出示原文)。教師深情朗讀。

7、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了母親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藴含着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今天當我再讀母親當年唱的那些令我快樂無比的歌謠,童謠,又是這樣的心情?為什麼?

(傷心,感激,心酸,悲傷……)

8、小練筆:寫下你對自己母親的感激。

9、總結:“母親”,一個多麼響亮的字眼,“母愛”,一種多麼深沉的愛。讓我們感激母親,感謝她給予我們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的無私的愛。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5

開課時間

2010.3.10

聽課人數

30

開課年級

科 目

語文

開課級別

市級

研究目的

迴歸語文本色,構建綠色課堂

課 題

月光啟蒙

教學簡況

一、檢查預習導入:

1、板書:孫友田,對於孫友田,同學們不陌生吧!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2、是啊,孫友田是位值得我們敬佩的傑出詩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孫友田的一篇文章——

3、板書——啟蒙(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這個“蒙”字)知道啟蒙是什麼意思嗎?

4、板書——月光

5、把課題讀一下,指名讀。⑴指導:你為什麼這樣讀?⑵讓我們來一起來美美地讀課題。

6、讀了課題,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説,有問題想提,跟大家交流交流。

7、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放聲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板書:正確、流利)

2、檢查初讀情況:⑴做到正確、流利了嗎?同桌之間互相考考。⑵全班交流:展示朗讀。指導:①第一節中:“籬笆”的“笆”、“時辰”的“辰”讀輕聲

②第五節中:混沌(混是多音字)這個詞以前學過,在哪一課?還記得意思嗎?在本文中呢?找到文中句子讀讀?説説什麼意思?知道了“混沌”,推想一下“豁然開朗”是什麼意思?

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用一個詞來説,就是——啟蒙。母親把這份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説成一個四字詞語就是——月光啟蒙。

蓮花落(注意“落”的讀音)聽過嗎?是什麼玩意?讀讀文中句子,你來猜測一下。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第一個“長”讀?為什麼?第二個呢?)

③歌謠:(出示)介紹歌謠:指隨口唱出、沒有音樂伴奏的韻語,如民歌、民謠、童謠等。(生讀,教師糾正“亮堂堂”的讀音。)想象——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④童謠:介紹童謠:適合兒童口頭傳頌的歌謠,形式比較簡單,富有童趣。同學們喜歡童謠嗎?説説為什麼喜歡?就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讀。自己試試看!(打節拍,趣味讀童謠)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解決開頭提出的疑問:你能解決哪個問題?從哪知道的?——引讀14節

2、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呢?快速瀏覽全文在書上列小標題。

3、交流:

⑴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⑵看看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分別是哪幾節寫的?在文中分段做好標記。

⑶指導概括主要內容:把小標題連起來,再組織一下語言,就可以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小結、質疑。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明白了母親用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的方式啟蒙我的,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題目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五、佈置作業。1、熟讀課文,蒐集兒歌童謠。2、積累描寫月夜美景的詞句。

本課教學層次清晰、環節分明,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流程靈活,教學方法多樣,學生學習真實有效,切實提高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實效。導入巧妙、自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老師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基點,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出現。多種學習形式相結合,避免了學習的枯燥、乏味。

鑑定人

鑑定單位

(蓋章)

溧陽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

審核人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6

第二課時

一、學詞複習,重温母愛的温馨

1、指導本課生字詞,並借“豁然開朗”等詞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

2、回顧課文,談印象最深的畫面。

二、補充背景,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1、走進孫友田童年的清苦生活。

師生介紹:孫友田的故鄉在安徽北部黃河故道的邊上,全家就靠幾畝鹽鹼地維持生計。孫友田的父親是位半世坎坷的農民,年輕時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每年春秋兩季給大户人家當短工,做些農活;到了冬天,只好跟着他堂哥做叫化子,唱着蓮花落沿街乞討。

2、品讀第五自然段,感受歌謠的生長土壤,感受孫友田家鄉人民清苦中豐富的精神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適當交流課前收集的民歌民謠,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三、誦讀積累,表達感激之情

1、品讀最後一段。

2、誦讀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母親感激與懷念的語句,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體會情感。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我歪着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着説:“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

四、再品課題,練筆補白

1、思考討論: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再次感受作者的行文之妙。

2、 補充原文,練筆補白。

長大後,孫友田成了一名煤礦工人,生活也很苦,但他白天干活,晚上堅持學習寫作,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詩人、作家。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向讀者傳遞着自己對“愛”的理解。

多少年過去了,母親的那熟悉的聲音依然響在耳畔,響在孫友田的心中。可是,同學們知道嗎?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母親其實已經身患重病。請看原文的開頭:(師深情誦讀,配樂《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歌》)

多媒體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面對着恩重如山的母親,面對着曾經如此疼愛自己的母親,面對着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失去記憶的母親,面對如今只是也只能對着我傻傻微笑的母親,作者淚流滿面……此刻,孫友田的內心一定無法平靜,那麼,他的心底到底有什麼話想對母親訴説呢?拿出你的筆,展開你的想象,把它寫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

多媒體出示:

母親,雖然您什麼都不記得了,但是,

3、交流練筆,學生深情誦讀。

五、拓展閲讀,暢談感悟

1、學生暢談閲讀孫友田《母愛三部曲》(《月光母親》《迎接母愛》《母愛似水》)的感受。

2、聯繫具體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經歷。

板書設計:

17、月光啟蒙?

蓮花落 唱歌謠

混沌 講故事 △ △

母親 ———→ 愛 (學生提的問題)

唱童謠 ……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7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母親為我“唱歌謠、講故事”

2、童謠和歌謠讓大家產生了興趣,老師希望大家把對歌謠和童謠的喜愛之情放在自己的臉上。

(1)指名讀

(2)你覺得這首歌謠怎麼樣?

(3)還有誰想讀呢?

(4)你為什麼喜歡呢?

(5)再指名讀

二、新授

1、媽媽的聲音就更好聽了,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這一部分

(1)學生自己讀

(2)説説在媽媽的歌聲中,你們感受到什麼?

(3)師生交流

媽媽很勤勞

(4)老師想請大家讀讀這一段,看看你們體會到什麼?

媽媽的聲音很甜,為什麼?給你的感覺呢?

“吟唱”是怎樣地唱嗎?

輕輕地唱,柔和地唱

媽媽為什麼要輕輕地唱呢?

(5)請大家找出文章中描寫月色的詞去體會體會,

2、學生讀書

學生説:星星……月亮升起來,月色立即……

誰能像她一樣,讓我們感受到月色的寧靜。

3、你讀得真深情啊,男孩子願意嗎?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老師來讀讀,大家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看到那副畫面了嗎?齊讀

還找到了哪些詞和句呢?

同學們,為什麼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呢?

從母親的歌謠中感受着母親的聖潔和美麗,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感受一下。

4、文章的哪些地方也能讓你感受濃濃的母愛呢?

(1)學生説:

(2)指導“混沌”、“豁然開朗”的意思。

(3)同學們讀讀這句話,你們明白了什麼?“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4)為什麼我們生活清苦,卻充滿了快樂了

(5)這兩個“長”的意思一樣嗎?

學生交流

5、是啊,我們的家鄉土地貧瘠,所以我們精神生活是豐富,不僅是對我的愛,對生活的愛,對故鄉的愛,也傳遞給了我。知道有這樣一首歌謠就是表達了這個意思

(1)學生齊讀

(2)文章中還讓你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3)你們有這樣被媽媽摟過呢?你有什麼感覺嗎?什麼情況下?請你帶着這種被摟的感覺讀讀這句話。

(4)其實同學,母親也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天倫之樂啊,老師和學生一起讀相應的課文內容。

6、同學們,在母親的歌謠中,飽含着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啊。請一位學生再來讀讀這一句

(1)指名讀-女生齊讀-

7、有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芳香的音韻,是怎樣理解的呢?

(1)學生説

(2)聽起來媽媽的歌聲就是聞到了花香,我們也用甜甜的嗓音來讀讀媽媽的歌謠呢……

(3)指名讀――再指名

詩一般的感受,詩一樣的語言,讓我們再來讀讀吧

打斷大家了,誰願意來讀讀。再指名

8、童年的孫友田是幸福的,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作家了,他説母親不識字卻是他的啟蒙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

(2)誰來説説看,母親是我啟蒙老師

(3)因為母親在歌謠中交我……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4)如果你用自己話説説就更好了。這是老師點評的話。

(5)其實母親並不知道童謠對我這樣,會將作者薰陶成一個作家。孫友田告訴我們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的'婦女,但是……

讀:

但是是母親讀:“啟迪”

雖然母親不認識一個字讀“飛向王國”

9、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為什麼是月光啟蒙?這是一個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你們發現什麼了,

(1)小組交流

(2)師生交流

(3)載月光下啟蒙我的,把母親比喻成月亮,照亮自己混沌的童心,母親和月光一樣……母親用甜甜的嗓音襯托出了月光的柔和。

(4)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課文吧

10、一切的一切都是母親,我長高了,母親……我長大了……我……

(1)聽人讀課文,

(2)這就是現在的母親,

(3)教師説: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是曾經……讀

可是曾經想三月的和風,學生讀。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關懷,當我們再想起那些母親對自己的關心,為自己的吟唱的那些歌謠的時候,你們此時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

學生談自己談感受:童年的幸福,

11、同學們,讓我們在走回那個美好的夜晚,看看母親年輕的時候為我們做的一切

(1)出示flash,《明月千里寄相思》

(2)再讀讀吧(出示相應的文字)

(3)現在的母親,……如果你是孫友田,你會説些什麼呢?

(4)請大家把你想説的寫下來,寫給自己的母親。

音樂,柔美的音樂,圖片,一個半月,一張大手握着小手的圖片,在黑與白的顏色中,感受着點點滴滴的愛,母親的愛,深切的愛。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寫,寫出自己想對母親説的話,很好的一種情境。宋非擔心孩子會不會流淚,因為這是一種表象的內容,但是周鋒説得對,上這樣的課文,不是為了孩子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母愛。

(5)突然音樂停了,學生完成了,音樂又響了,讓學生在背景音樂中表達孫友田對母親想説的話,

(6)同學們,這是多麼美妙的一首詩歌,母親給我的歌謠,是很美的。

12、老師謝謝大家陪伴我過度過一段非常美妙的時光。謝謝同學們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歌謠與童謠的特點。

3、結合語境,瞭解“芳香”的意思,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後鼻音。)

2、“啟蒙”是什麼意思?課文中,在文中這位“初學者”是誰?介紹“我”(孫友田)

3、孫友田是一位當代作家,《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就是出自於他的筆下。想聽他的小故事嗎?

孫友田,出生於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識字,8歲時他才上鎮裏唯一的一所小學。父母都不識字,但對他的學習卻抓得很緊,因為他們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母親只要見我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寫字去!”寫什麼字她不管,只是守着他,看着他拿着鉛筆在本子上畫。……

3、誰在月下啟蒙孫友田?(母親)可我的母親不識字,如何是我的啟蒙老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

1、出示本課9個生字

指名讀,正音。這些生字你怎樣快速地記住它們呢?(鼓勵學生組詞説句、和熟字比較、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學需要注意的地方)

2、出示下面句子

句1: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

指名讀,要求讀正確、通順。評價。(提出“笆”和“辰”應讀輕聲)

句2: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豁然開朗。

要求同上。(指出“混”是多音字,理解“混沌”與“豁然開朗”)

句3: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像一尊玉石雕像。

要求同上。(理解“高深莫測”、“已至中天”)

3、發現:這三個句子和題目有什麼共同之處?(都寫到了“月”)

4、師:夏夜的月下,你和你的父母都會做些什麼呢?(指名説)

小結:是啊,如水的月光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清風朗月裏,農村的孩子可以去盡情地玩耍,逮蛐蛐、捉迷藏……父母在月下喝茶、聊天。城裏的孩子會陪着父母逛商場、看電視、玩遊戲。可如水的月色卻給童年的孫友田不一樣的感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感受。他難以忘記月下的母親,忘記月下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

三、初步感知課文

1、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童年月下啟蒙。(1~13自然段)

2、請同學們自由讀1~13自然段,想想月下母親為我做了哪些?

指名回答,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3、謎語大家一定很熟悉,母親講的神話故事你們聽説過嗎?就講兩個嗎?兒時的我聽過嗎?所以在我眼中——(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童話世界。)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竟)

4、歌謠和童謠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畫出歌謠和童謠的句子讀讀,讀熟後,説説。小結各自的特點,練讀.

5、想聽聽母親吟唱的歌謠嗎?有個小要求,請你説説聽完後的感受,如果你能用一個比喻句就更好了。(播放後指名説。)

師過渡:在我的耳中,母親的歌聲是怎樣的呢?

6、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自由讀,説説這是怎樣的歌聲,用文中的詞語説。(甜甜的、深情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一樣的、像小溪的流水一樣的、芳香的)

思考為什麼説是“芳香的音韻”呢?

(悦耳動聽,讓我陶醉)

指名説,指導朗讀(齊讀)

四、小結本節課

1、這篇文章作者孫友田主要回憶了月下母親為我——(手勢、齊讀板書)

2、師:為什麼童年夏夜下的母親會讓我記憶猶新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指導寫字

拿出鋼筆,在書上認真描一描這9個生字。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篇9

課前談話:

1.今天大家很精神,你們覺得今天老師緊張嗎?我昨天在家裏躺在牀上,怎麼寫睡不着覺,你們知道什麼原因嗎?

2.讓學生摸老師的心

3學生介紹自己,老師們一定給你最熱烈的掌聲。

班長髮言

我這麼想着你們,你們有沒有想我,為什麼?

師生交流

(吉建和老師想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放鬆,甚至有些試圖得到全場聽課教師的“……”的味道,但娛樂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殊不知對於我身邊的鹽城當地的老師來説,已經耳熟能詳,您説的每一句話,似乎大家都很清楚,我身邊的一位教師就不斷地提在你前面説您將要講的話,呵呵!被人猜透了!)

同學們你們的表現十分精彩,老師讓大家聽一段音樂

一、課前談話

1.當你回憶我們學的第一課時,你們會想到什麼樣的情景嗎?(師生交流)

2.出示文章配圖:在這寧靜温馨,月光入水的夜晚,母親給我唱歌曲,講故事、唱歌謠,講謎語

在母親的陪伴下,作者是多麼幸福啊?你們有沒有想過長大後的作者做什麼職業呢?

書上是怎樣説的?打開書讀一讀。(你是從這句話提問出來的,你真會思考,我們一起把這一節一起讀讀)

學生讀(很動聽)

當你讀完這句話之後,有沒有產生什麼疑問?

不着急舉手,想一想,想好了請提問?

學生提問

想了解孫友田寫過哪些作品?(老師喜歡聽不同的問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母親為什麼在月光下説和唱?

這些民謠為什麼可以讓我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這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這個問題)

請大家自讀課文中的歌謠,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個問題。

(學生在讀歌謠的時候,可能還很難把原因和歌謠結合起來想,至少我可能有些困難,把作者引向詩歌的王國,還要結合課文的其他內容來談呢?讀歌謠就是讀歌謠。目標要準!)

學生自讀

二、新授課文

1.指名讀,當他在讀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

(1)學生讀(大屏幕出示相關的歌謠)

(2)評評看,會評價也是會讀書的表現(師生點評)

(3)還有誰願意讀讀看。

(4)這兩節究竟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指名學生輕輕地讀,像什麼呢?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指名讀,齊讀)讀這段話還要怎樣讀?“深情的”母親唱這些歌謠的時候,為什麼要深情呢?你能不能朗讀讀出母親的愛?(學生讀)還有誰也能像他這樣深情地讀讀呢?(學生讀――齊讀)

現在知道怎樣讀這兩首歌謠了吧?我再請剛才那位男生讀這兩小節。(學生讀)這麼斷的時間,你的進步這麼大,真了不起。

(5)這歌曲是母親唱出來的,你們想唱嗎?一起來。(老師領唱)

(老師的確下了不少功夫,準備了這樣的音樂。不知道是資料蒐集來的,還是特意請音樂老師編譜的,反正很好,很適合學生的口味。)

(6)有誰有勇氣來唱唱這首歌謠?(指名學生唱)

(這時老師選擇一個音色非常出眾的學生來唱,我想可能是有所準備的,全場七百多名教師,比這個孩子唱得還好聽的人並不多,我倒覺得沒有必要讓學生唱歌,因為這不是音樂課,這是語文課,如果是為了展示某個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學校的教育水平哪不如在音樂課上更好一些。也許有老師認為這是精彩的一個部分,我倒恰恰覺得是一個敗筆)

學生唱完,老師很幽默地説:和你握了手,我都不想洗了。

2.母親想通過歌謠告訴孩子什麼呢?(師生交流)

(1)生:嚮往美好的生活

(2)那第一首歌謠呢?

(3)媽媽白天非常勞累,但是還要為孩子唱歌,説明什麼?她希望什麼呢?

(4)母親為我吟唱的這些歌謠,像春雨點點滋潤了我的心田,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5)那是我們的日子……

(6)你讀到這兒覺得奇怪嗎?為什麼母親這樣勤勞,生活卻是清苦的呢?

(7)齊讀這一句

在這句話中,有兩個相同的字。“長”這裏不長糧食,長是什麼意思?(體會一個字卻不同的意思,挺好的)

(這是語文的工具性的體現,非常有必要,在隨後的宋非老師的課中也提到了這一點。老師處理得比較好,比宋非也還要自然一些。)

是的,千古黃河,勤勞的人們總是滿懷希望的耕種,那歌謠便從黃河故道中流傳下來。剛才我們和大家一起吟誦了兩首歌謠,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書中三首幽默風趣的童謠。自己讀書吧。

3.學習童謠

(1)學生自讀

(2)同學們讀了很多遍了,你對童謠有什麼感覺?

(3)師生交流

學生:有趣。你能把你覺得最有興趣的童謠讀給我們聽嗎?

再請一位學生讀(老師説:不要看書了,太累了)

老師又説了一句不該説的話

除了有趣,你對於這個童謠還有什麼感覺?

學生説(琅琅上口)指名讀

剛才老師看見有人在打節拍,

我們一起來打,一邊打節拍一邊讀(擊掌法)

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到草原上,感受美好的生活,下面我們一起讀(女生第一首,男生第二首,全班齊讀)

雖然有點亂,但是亂的有趣

4.剛才我們讀了這些童謠,你們的頭腦裏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呢?

(1)學生説:

(2)其他的兩首詩有沒有人來想像一下嗎?

(3)師生交流

(4)同學們,這些童謠讓你們浮想翩翩,也讓童年的孫友田,飛向了童話的王國。再讀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5)教師語言過渡

5.在你們的眼裏,這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

(1)勤勞的母親

你能聯繫課文説嗎?(學生讀課文)

(2)聰明的母親

也是在書中看出來的。(學生説)

(3)善於和孩子溝通的母親

(4)這是一位望子成龍的母親(有自己的見解)

(5)非常愛自己孩子的母親

6.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母親啊,當孫友田再次回到故鄉,母親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孩子了

(1)出示文章的內容,(配上一段關於讚頌母愛的歌曲)《這個人就是娘》

(2)同學們當你讀了這段文字,你的心情怎麼樣?

(3)師生交流(班長説)

(4)也許你的母親並不會唱歌謠,母親才是你們人生的第一位啟蒙老師,老師衷心地祝願大家的母親,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