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

1、出示幻燈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

(小男孩、黃蝶、花、小路。)

2、大家來到這裏,你認為這裏的景色怎樣?人呢?

(美麗、可愛)

想知道這是哪裏嗎?這裏是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店的地方,唐代詩人楊萬里就住在這裏。

(教師隨手板書課題和作者)

3、讓生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二、自由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師語:楊萬里看到美麗的景色,他寫了一首美麗的小詩,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1、圈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請小老師上講台進行生字教學,班內交流識字方法,篩出難字進行教學。

3、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

三、學習古詩

1、出示全詩畫出節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教師範讀古詩。

3、學生自由以組學習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詩句。

4、班內交流學習情況。

(重點理解前兩句古詩)

四、指導朗讀

1、師:這麼美的春天,我們讀詩時應該怎樣讀?

2、錄音範讀,學生模仿朗讀。

五、背誦古詩

六、指導書寫

七、佈置作業

1、背會古詩。

2、積累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瞭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

學習《找春天》後,我們發現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現。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字音

1、自己讀讀兩首古詩。

2、指名讀古詩,讀後評議。

3、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多種形式讀,掌握字音。

重點字音:

宿

4、再讀古詩,讀正確、流利。

三、朗讀感悟

1、自由朗讀

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不懂的詞語,試着自讀自悟。

2、小組朗讀

個別讀和齊讀結合,看看哪個小組讀得最好。藉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隨機解決學生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組賽讀

注意鼓勵有個性的朗讀。

4、教師範讀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悦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5、學生美讀

(1)朗讀〈〈草〉〉時,腦子裏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2)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6、暢談發現

你對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有什麼新的發現?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象有什麼新的發現?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發現,自由表達。

7、啟發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春光無限好;春天具有無窮的樂趣!

8、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9、利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四、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後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五、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於春天的詩。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背誦兩首古詩

二、識字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合語言環境自主認讀。

(3)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

(4)小組內相互檢查認讀情況。

2、聯繫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字。

3、組詞識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帶生字識字。

如,離——籬

味——未

三、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

本課9個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翹舌音:追

榮;平舌音:菜

宿

。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2、仔細觀察。

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構,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構:枯、徐、燒

上下結構:榮

半包圍結構:追、店

3、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溝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溝的拐彎處要圓潤。

4、生練習,師巡迴指導。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默寫這首詩。

2、學會詩中的生字,理解詩句。

3、通過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句的理解,瞭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投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2月4日立春過後,春天來了,它是那麼美麗,引起許多詩人的讚美。你知道有哪些詩是讚美春天的嗎?

2、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宋代詩人楊萬里一起走進新市徐公店,領略那兒暮春時節的美麗的風光。

3、齊讀課題。

二、知詩人,明題意

1、讀題目,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嗎?你是怎麼想的,你會換一種説法嗎?

小結: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説法,祖國的語言文字真豐富,讓我們把詩題再讀一遍。

2、學習這首詩,你想知道什麼?

3、想知道詩中寫了什麼,那有什麼辦法?

小結:剛才同學們説得很好,想到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其實呀,我們只要去多讀、多思,就能解決剛才提出的所有問題。

三、解字詞,明詩意

1、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讀這首詩,注意聽準發音、節奏。

2、請同學們自已讀一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確。

3、同桌互讀,如果他讀得好就給他打“☆”,讀得不好就打“△”。

4、請得“☆”的同學舉手,看來你們讀得很認真。xxx你沒有得“☆”,請站起來,老師想再給你一次機會(指讀),打“☆”。沒有得到“☆”的同學都站起來,老師給你們一次機會(齊讀) ,打“☆”。

5、同學們都讀得很好了,願意讀的站起來,齊讀。

6、你覺得這首詩大概寫出了什麼?下面就讓我們認真學習,以對這首詩瞭解得更清楚:

⑴ 自由輕聲讀詩,邊讀邊劃出不懂的詞或句。

⑵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

⑶ 同學們問得真好,這説明你們真正已做到邊讀邊思考了,不懂的地方請別的同學幫幫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⑷ 同學們討論得真熱烈,那麼對剛才的'問題,你弄懂了哪些呢?我們先來學習前二句:

(齊讀)

① 你弄懂了什麼?

② 我們把這兩句話再讀一遍。讀完之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景物?你能把這些畫下來嗎?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紙和水彩筆,簡單地畫一畫。(指一學生的投影出示)問:你為什麼這樣畫?

⑸ 導:有一位畫家,也把它畫出來了。

(出示畫)

你覺得這畫面怎麼樣?籬笆立在那兒,枝頭的葉子一動也不動,這畫面又是多美啊 !你能讀出它的美、它的靜嗎?

自讀;

指讀;

賽讀;

範讀;

齊讀。

7、導:忽然間,那種寧靜被打破了,畫面動了起來,請看:

(出示課件)

⑴ 你看到了什麼?

(指説)

⑵ 同學們説得真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再去讀讀後兩句詩,根據你剛才看到的畫面完成這個填空題:

( )的兒童,( )的蝴蝶,( )的菜花。

⑶ 你還有什麼不理解嗎?

(重點指導理解“急走”)

⑷ 你會説説這兩句的意思了嗎?

(指説。)

⑸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這有趣的景象。

(出示課件)

説→讀。

⑹ 你能通過朗讀來讀出它的有趣嗎?

自讀→指讀(評價)→齊讀。

小結:詩人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新市徐公店美麗動人的田園風光,讓我們把這首詩齊讀一遍。

四、入詩境,悟詩情

1、這麼美、這麼有趣的畫面你們想親眼看一看嗎?下面請同學們微微閉上眼,靜靜聽老師讀,在腦海申浮現畫面,跟老師進入這如詩如畫的新市徐公店。

(配樂範讀)

2、你看到了什麼呢?

(先把你看到的景象跟你的同桌説一説哪位同學願意做小詩人,把看到的景象告訴大家。)

3、多美啊,看到這番景象,你想幹什麼?

(學生自由發揮)如:

⑴ 想讀(指導讀),想讀的同學跟他一齊讀。

⑵ 還有不同的做法嗎?……

⑶ 想背……

現在,老師就把這個機會給你們,想讀的讀,想演的演,想畫的畫,想背的背,盡情的表現自己。

4、多麼美的一首詩呀,老師也陶醉了,其實大自然中像詩人寫的這麼美的景色隨處可見,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善於感受美的心靈,就一定會找到。最後讓我們以滿載美的心和詩人滿載美的心相連,做一個現代詩人,加上恰當的想象,在練筆本上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藉助詩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體味創作詩文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藉助詩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語境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春天的鄉村是一幅什麼景象?春光明媚、花紅柳綠、鳥語花香、欣欣向榮,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圖畫。

2、釋題:

齊讀課題,在這兒“新市”是地名,現今湖南省攸縣北;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那麼“宿”在這兒是什麼意思呢?同學回答:住宿。

二、學習古詩

1、介紹作者

楊萬里是南宋文學家,字廷秀,號誠齋,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詩歌大多描以寫自然景物為主,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稱作“誠齋體”,他的作品也叫做《誠齋集》,並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詩人途經新市,住宿在這裏,見景生情,有感而發所寫的一首詩。那麼同學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宿:是指住宿,留宿。新市:是一個地名,就在現在的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因此,詩題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詩意

①讀詩的前兩句

②想想畫面,理解詩意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從第一句開始,“籬落疏疏一徑深”,在這句詩中描寫的有“籬落”和“徑”,你們知道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嗎?籬落,指的是籬笆,一般在農家小院的周邊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圍成的圍欄,叫作籬笆,那麼楊萬里見到的是什麼樣子的籬笆?詩人説了,是稀疏的籬笆,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呢?對,疏疏一詞。課文中也有註釋,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徑,徑,我們可以給它組個詞:路徑。詩中描繪的是什麼樣的路?“一徑深”,説明這是一條很長,很深遠的路。整句詩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籬笆傍,有一條深遠的小路。接下來我們再讀詩歌的第二句“樹頭新綠未成陰”。你能説説這句話的意思嗎?因為是春天,樹上的枝葉剛剛萌芽,所以詩人説是新綠,還不是很茂盛,還沒有形成樹蔭。未成陰,就是還沒有形成樹蔭。所以連起來解釋就是:樹上萌發的新綠,還沒有形成綠蔭。同學們,你們能感受到這樣的景象嗎?雖不是鬱鬱葱葱,但也能讓人感到生機勃勃,春天的景象已然盡在眼前。現在大家就帶着這種感覺來讀一下這兩句詩。.....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海裏想象一下詩中稀疏的籬笆,悠長的小路,樹上萌發的新綠。

③讀詩的後兩句,理解後面的意思

剛剛我們想到的、感受到的是一幅鄉村靜謐清新、質樸的春天景象,那些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的後兩句,詩人又看到了一副怎樣的景象“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誰能説説這兩句詩寫是抓住什麼來寫的?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句詩中描寫的有“兒童”、“黃蝶”、“菜花”。兒童在幹什麼?兒童在田間地頭跑來跑去,追趕着黃色的蝴蝶,而蝴蝶卻飛進一片黃色的油菜花中,和油菜花混成一色,找不到了。在這兩句詩中,大家除了能夠感受到兒童追趕蝴蝶,而蝴蝶卻飛入一片菜花中的景象,你還能感受到什麼?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感受到在田間地頭,蝴蝶在花草間翩翩飛舞,小孩子在“急走”,也就是奔跑,追趕蝴蝶的樣子,似乎還能聽到他們在追趕蝴蝶時的嬉笑聲,歡呼聲,還有蝴蝶飛入菜花中後的失望的歎息聲。原本靜謐的、花黃樹綠的鄉村,因為孩子們的嬉鬧,變得熱鬧了,構成一幅和諧而生動的畫卷。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看到這幅景象,心裏一定也是欣欣然,臉上帶着笑意。

三、誦讀古詩

我們一起來把這首詩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四、賞析古詩

大家看,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靜與動”、“聲與色”,把春天的鄉村春天描寫的清新、質樸、情意盎然,詩的前兩句是靜態描寫,以寫景為主,後兩句主要是動態描寫。通過描寫兒童追趕蝴蝶,把人融於景。整首詩情誼盎然,充滿了歡樂,課後就請同學們用活潑、向上、歡樂的感情來讀詩歌,背詩歌。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學習古詩重在誦讀感悟。但僅有感性的認識會使古詩感悟陷入臆想的泥沼。古詩教學中,讓感性悟與理性學相結合,讓學生先自讀自悟,藉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聯繫已學詩句,明析必要語言知識,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詩學習理趣並存,從而感受詩、畫、話、語的魅力。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古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學習根據詩句説故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初夏荷塘》畫面;課文放大插圖;適合配古詩朗誦的相關樂曲。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複習引入解詩題

1.看圖説話。出示《初夏荷塘》圖。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話説説圖上的景色。

2.看圖背誦。圖上的景色讓你想起了哪一首詩?請你背誦給大家聽。(學生背誦《小池》)還記得寫這首詩的詩人是誰嗎?(楊萬里)

3.揭題。今天,我們要跟隨南宋詩人楊萬里去欣賞暮春時節的鄉村景色。(板書:宿新市徐公店)

4.認讀“宿、徐”。(注意指導把“宿”的平舌音讀正確)

5.解題。你在哪裏見過這兩個字?知道它們的意思嗎?(預測學生在招牌上見過“宿”,引導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這裏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現在的旅館、酒店。學生在同學等人的姓名中認識了“徐”,引導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請你説説這題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6.讀詩題。現在請你根據明白的意思把詩題讀正確。(指導根據意思停頓,讀好詩題)

【設計意圖】古詩學習對於學生來説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回憶原有知識是一種快樂的展示過程,從這樣的興趣點出發引入新詩的學習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讓學生把詩題生字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相聯繫,利於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培養能力,同時也降低了詩題理解難度。

二、看圖初讀知大意

1.故事入詩。那一天,楊萬里吃過午飯,走出客房,漫步來到徐公店後門外,欣賞周圍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請小朋友們自己去讀讀課本中的詩句,把生字圈出來,把詩句讀正確。(讀後交流,把生字“籬、疏、未”讀正確,把詩句讀正確。指名讀,齊讀。)

2.瞭解景物。自由讀,楊萬里在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在詩句中做上記號。再看看圖,説説圖上有哪些景物。

交流。(預測學生能從詩句裏發現寫到的景物有“籬”“樹”“花”“兒童”“蝴蝶”;從圖中還能看到田邊小路。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指導理解:“籬落” 指的就是籬笆;樹頭是指樹枝上。小路就是詩中所寫的“小徑”,聯繫《山行》中的“遠上寒山石徑斜”。)

3.再讀詩句,讀通順。

【設計意圖】故事導入為下一步的學生編故事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與情境營造,也為學生打開了學習古詩“欣賞風景”的小窗。從詩中找景,再與圖對應,能使學生快速把握詩的主景,領略詩中風光,在潛意識中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

三、難點理解明詩意

1.這些景物分別是怎樣的呢,看看圖,説一説。

( )的籬落

( )的小徑

( )的兒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樹

2.讀詩句,詩句分別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説一説。(交流:指導圖文對照了解“疏疏、深;指導聯繫“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圖並根據語境強調“走”在古時指的就是跑。)

“無處尋”用你自己的話該怎麼説?在學過的哪句詩句裏也有“無”指“沒有”的意思?(回想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泉眼無聲惜細流、鄉音無改鬢毛衰。)

3.再讀詩句,讀好節奏。

【設計意圖】詩句的感悟必須以正確的字詞理解為基礎,在理解過程中,摒棄教師的獨白,讓學生聯繫前幾學期所學的詩句,並輔以畫面幫助,在聯繫中發現古詩理解的規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識,掌握了語言規律,使學習有規律可循。

四、吟吟誦誦入詩境

1.我們讀着詩句,就彷彿跟隨詩人楊萬里欣賞到了田園風光,請你把欣賞到的景色説給大家聽。(交流説詩句的大意,不求統一: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深長的小徑,樹上的花兒謝了葉子還沒成陰。兒童奔跑着追趕黃色的蝴蝶,蝶兒飛進菜花叢中沒法找尋。)

2.看着這樣的景色,這樣的情景,詩人楊萬里會想些什麼,有什麼感受?把最喜愛的最有感受的詩句讀一讀。(預測學生有個性化的理解:色彩明豔,景色美麗;兒童天真,蝴蝶活潑,生機盎然;徑深人少,田園清幽。)

3.配樂讀詩。(播放古箏曲)這是詩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請你隨着音樂把詩誦讀一番,讀出自己的感受。

你能看着圖吟誦給同學們聽嗎?(指導有感情背誦)

【設計意圖】入詩境、悟詩情是一種個性化的閲讀行為,在交流中強調情感的激發,讓學生與詩人的情、詩句的境形成共鳴,因此安排了説詩意、入詩境、抒詩情環環相扣的步驟。

五、圖文對照編故事

1.這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但在詩人眼裏不僅僅是一個鏡頭。你仔細看,你能看到這個追蝶的孩子臉上的表情嗎?黃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樣的情景,那孩子會怎麼想怎麼做?展開想象,説給同學聽聽。

(附片斷:這時,從小路的遠處,跑來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趕一隻黃色的蝴蝶。黃蝶兒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與他捉迷藏。追了一會兒,黃蝶兒大概也飛累了吧,它停了下來,歇在路旁的籬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腳,眼睛緊盯着蝴蝶,一邊用袖子去擦臉上的汗珠。詩人這時仔細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圓圓的臉上嵌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愛。淡紫色的短褂,藍色的長褲在暮春的田野裏顯得更加豔麗。説時遲,那時快,小孩雙手一攏,猛地朝蝴蝶撲去。可是還沒等他把手合攏,那蝴蝶已機靈地扇動翅膀,飛進油菜花叢裏去,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黃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惱,滿臉的不高興。他瞅了詩人一眼,便蹦跳着跑開,去尋找新的快樂。)

2.課外作業:這一句詩,就是一幅畫,就是一集故事,請你先把詩背給爸爸媽媽聽,再把詩句編成故事説一説。

【設計意圖】詩句的學習並不只是掌握一首詩,以詩為媒介開展聽説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深化了詩的意境,使詩境豐滿,境入人心。同時,課內的指導使得課外作業難度降低,利於學生真正落實。

六、學習生字做詩卡

1.指導書寫“未、追、店、菜、宿”。

2.摘寫“詩畫卡”(詩一首,畫一幅,製作成隨身可攜帶的“詩畫卡”)。

【設計意圖】製作“詩畫卡”是一種綜合性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並與美術學科相整合,強化詩的美育功能。這一過程還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形成自主學習古詩的習慣。

【特別建議】

本設計強調古詩學習的理趣結合,在教學中要講求“自然”。學習中的“自然”形態從何來?從教師尊重學習規律中來,尊重學生的個性中來。

1.讀得“自然”。誦讀的自然在於各個學習時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質量。初讀時要讀,指名讀,聽讀,齊讀,把字音讀正確,把詩句讀正確;理解詩句時要讀,默讀,落重音讀,把停頓讀正確,把節奏讀正確;吟誦時要讀,配樂讀,看圖誦讀,把詩意讀出來,把情感讀出來。

2.悟得“自然”。聯繫舊知講求自然,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地想起學過的詩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識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圖文結合講求自然,切忌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幫助時引導學生看看圖,在部分學生關注時一起分享“成果”來看看圖學一學;感受詩情講求自然,詩人有詩人的情,讀者有讀者的情,時空不同,老少有異,只要個性的理解來自於對詩意的正確把握,來源於學生的心靈深處,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豔的“暮春撲蝶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