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李賀小傳》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賀小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賀小傳》教學設計

《李賀小傳》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文言重點實詞、虛詞。

2、李商隱寫作此文的真實意圖。

3、本文在刻畫人物形象時運用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李商隱寫作此文的真實意圖。

2、本文在刻畫人物形象時運用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李商隱寫作此文的真實意圖。

四、教學方法:

朗讀、提問、探究

五、學生活動設計:

1、反覆誦讀

2、思考問題

3、拓展探究

六、教學步驟:

(一)、導語:

(李賀的不幸與傳奇人生)

李賀(790——816),字長吉,出生於沒落的唐宗室後裔之家,父李晉肅,曾當過縣令。早年因文章而出名,當時許多人都以與李賀見過面為榮。據説,李賀因羞辱了通過明經及第的元稹,而遭到了元稹的報復。再李賀要參加進士科考試時,元稹進言説:“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李賀理應避諱,怎麼能夠參加進士考試呢?”致使李賀不能走科舉做官之路,從此踏上了不幸之路,於27歲不幸逝世。

27歲不幸逝世的李賀是不幸的,但他身上卻又有着諸多的傳奇色彩,“奇”在何處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李商隱的《李賀小傳》瞭解一下他的傳奇色彩。

(二)、整體感知:

1、李商隱簡介:

(學生課前預習完成,老師簡要補充、總結)

2、請四名學生分段朗讀文章,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問題:文章分別從幾個方面寫了李賀之奇?

明確:①外貌之奇

細瘦、長指爪、通眉(突出其清奇)

②創作之奇

不以程限為意(為情造文)

及時捕捉靈感

及時修改整理

能用心、苦吟

③臨終之奇

天帝徵召

3、請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問題。

問題:全文總共四段,作者花費了三段的文字來寫李賀之奇,那麼第四段到底又寫了了些什麼呢?

明確:通過作者對李賀一生的感慨,要寄託自己的感情。

通過議論感慨如此具有才情,如此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卻遭到世人的`排斥,卻無人重視,既突出了作者對李賀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悲憤,又藉此表達對自己命運和遭遇的感憤慨歎。

補:李商隱簡介

4、學生默讀文章,思考問題。

問題:文章在突出表現人物形象的時候,都運用了哪些方法?在高中學習的階段中,又學習了哪些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明確:

①外貌描寫、典型事例、側面描寫

②描寫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行為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

描寫金嶽霖:側面描寫、外貌描寫、典型事例(漫畫式筆法)

描寫祥林嫂:側面描寫、外貌描寫、典型事例(畫眼睛式的描寫)

(三)小結:

學習了這些寫人的手法的目的是為了在平時寫作過程中將其運用,以便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下課後每人寫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

《李賀小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

藉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知識目標:

(1)通過反覆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3)鑑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三)能力目標

通過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的整合,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方法:

(1)網絡環境與課堂教學整合

(2)美讀法

(3)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與設備

多媒體電腦平台(配備寬帶上網)、Frontpage網頁製作軟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深情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我們昨天學習了豪放派詞人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

赤壁懷古》,感受了豪放派豪邁的詞風,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詞風婉約派。而其中的代表詞人是柳永。大家在課文註釋上看到,這是一首離別詞。生離死別都是人間最傷心的事情,人們最不願遇到的事情。下面,請大家欣賞配樂朗讀,感悟詞人的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點擊網頁配樂朗誦)

二、整體把握,感知作品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1、點擊網頁配樂朗讀,讓學生沉浸在離愁別緒的傷感氛圍裏。

2、學生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師板書:

感情:無奈、傷痛、眷戀

三、瞭解背景,學會知人論世。

1、教師設問:

有同學曾經問我:《琵琶行》裏琵琶女的悲慘遭遇告訴我們,在封建時代,歌伎是很沒有地位的,是受歧視、受迫害的社會底層市民。那麼作為封建文人學士的柳永,一個上層的文化人,與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談起戀愛來,豈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賤?這好像有點不可思議。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説明:針對該生的問題引起學生興趣,點擊網頁介紹有關柳永的經歷。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柳永的背景及與歌伎情深意切的關係,懂得藉助背景,知人論世,鑑賞詩歌。

2、點擊網頁關於柳永,教師同時簡要點撥:

教師: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窮困。經常出入娼館酒樓,深深瞭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並不像浪蕩公子,紈絝子弟之流的風花雪月,雖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樓酒館,他找到了感情的寄託,找到了發揮才華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在他的很多佳作,很多取材於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

這首詞就是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歌伎難捨難分的痛苦心情。

四、點擊網頁配樂朗讀,學生朗讀一遍,加深對作品的整體認識。教師對學生的閲讀作簡要評價,並指導學生注意停頓和節奏。

五、分析上闋的情與景的關係,重點鑑賞情景交融、融情於景的表現手法。

1、教師:寫景抒情詩的`最大特點是情景交融,俗話説相見時難別亦難,在作者筆下,一景一物,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飽含着離別的無奈和傷感。大家討論幾分鐘,試以上片為例,説説作者是如何通過寫景(選擇什麼意象)來準確傳情的。同時,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進行了細膩的刻畫,試舉例説説。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書:

上闋:

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雲氣

作用:渲染悽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4、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重點從朗讀的角度分析:(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例一: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後的蟬,秋有蕭索感愛,而蟬在淒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後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着長亭。這樣,這裏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後,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悽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着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裏着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淒涼、落寞。

例二: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兩句是實寫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是指汴京門外。

帳飲是説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古人離別餞行離不開酒。無緒是當時心緒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現。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是高度壓縮的精練的寫法。留戀處,蘭舟催發,是説正在留戀不捨的當兒,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麼依依不捨。從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這裏要讀得淚眼朦朧,難以割捨,不忍放手。

例三: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進一步刻畫兩人難捨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説不出口了。只有緊握着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5、教師示範朗讀一遍,將所儲備的感情傳染給學生。

6、學生深情背誦上片。

六、學習下闋,重點鑑賞典型詩歌意象。

1、教師引入:下闋字字珠磯,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同樣是寫景但下闋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麼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2、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邊板書:

下片: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

3、教師點擊網頁有關詩歌意象部分,並點評學生髮言,深化學生認識。

關於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後,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後,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時杜甫説: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説: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蘇軾也説: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説: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

王維送別元二,説: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於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琵琶行》幾個地方寫到月: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關於風:

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並不是快意,而是涼意,淒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絃。

4、學生自主朗讀作品,鼓勵毛遂自薦,作示範朗讀。

5、學生作示範朗讀。

七、師生共同歸納本詩的寫作技巧:

教師: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鑑賞詩歌,如果準確把握了意象的特點和情景交融的寫法,就不難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們再細細分析,作者在上下闋的寫景角度上有點不同,那就是上片實寫,下片虛寫。而其中的轉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們可以歸納本詞的主要的寫作技巧是:

板書:

寫作技巧:

1)寫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虛實結合

八、點擊網頁配樂朗讀,學生背誦全詞。

九、課內外遷移:初步掌握婉約派的風格特點。

我們之前學了豪放派,現在又接觸了婉約派,如果各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兩者,應該怎樣形容呢?

1、學生馬上思考,自由發言。

2、教師準備以下範例,必要時作引導:

例:如果説豪放派是一位東北大漢的話,那麼,婉約派就是江南女子;

如果説豪放派是長江黃河,那麼婉約派就是小橋流水。

如果説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麼婉約派就是山澗小溪。

如果説豪放派是《黃河大合唱》,那麼婉約派就是《夜半小夜曲》。

十一、演示網頁,鏈接寬帶網,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校園網和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

十二、下課。

十三、板書設計:

雨霖鈴(柳永)

感情:無奈、傷痛、眷戀

上片:話別之時

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雲氣

作用:渲染悽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人物形象:無緒、淚眼、凝噎

下片:別後之境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

寫作技巧:

1)寫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虛實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