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冊《材料的使用與環境》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33W

【説明版本】

三年級上冊《材料的使用與環境》教學設計

《材料的使用與環境》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接觸各種不同材料的過程中認識到,生活中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物體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組成的,在總體上,可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兩類。使學生從對物體的具體認識逐漸向抽象的概念過渡,為今後建立物質概念和學習物質的變化打下基礎。還要他們認識到,自然界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在選擇、應用材料時,不僅要考慮需求,而且要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本課重點是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從小樹立保護自然資源的環境意識。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根據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已能識別組成日常物體的常見材料的基礎上,知道這些材料的一般性質,用途的來源,並能根據這些材料進行分類。學生原對環保問題有一定的瞭解,但只是一些初步的、片面的認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材料不同來源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能夠運用語言、圖形、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會查閲、整理從書刊及網絡獲得科學資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2、意識到保護天然資源的重要性。

3、意識到材料的再生利用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4、體會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電腦每人一台。學生準備各種材料製成的小物品。

【設計理念】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的情境,採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活動和交流機會,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激勵性評價。通過操作實踐、網絡學習,使學生對不同材料有具體的認識,並能意識到材料的使用與環境的關係,認識到自然界資源是有限的,從小樹立保護自然資源的環境意識。突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與發展的空間,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設計特色】

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相整合,採用網絡環境下基於任務的探究式學習方式,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差異,由學生自主選擇所學內容,自主探究,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 情境導入。

1、 通過課件演示動畫片創設情境。請説説看了後有什麼想法?

2、 揭示課題:《材料的使用與環境》。[有關環境保護的動畫片所創設的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意識到材料的使用與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 提出問題,引導探究。

1、 關於材料的使用與環境你想了解些什麼?

2、 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質疑,由被動探究變為主動探究,突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三、 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 檢查學生收集材料的情況。

2、 讓學生觀察自己所帶的材料,根據自己對材料的認識試着分類。

3、 小組合作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類,並做好記錄。

4、 交流、評價分類的結果。

5、 讓學生在電腦上給物體分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學活動和交流機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以及小組的合作探究,使學生對不同材料有具體的認識。讓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科學的自信心。]

四、 認識材料的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1、 指導學生到網上去查尋有關資料。

2、 交流各組收集的圖片資料。

3、 討論保護天然資源的重要性。

4、 討論我們能為減少白色污染做些什麼

5、 垃圾分類小遊戲。[將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相結合,通過網絡學習,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差異,由學生自主選擇所學內容,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意識到材料的使用與環境的關係,認識到自然界資源是有限的,從小樹立保護自然資源的環境意識。垃圾分類遊戲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五、 知識的延伸。

1、 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關科學和環境保護的網址。

2、 鼓勵學生課外探究問題。[科學充滿着奧祕,鼓勵學生繼續學習,使學生養成課外探究問題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材料的使用與環境》一課的教學,我嘗試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相整合,採用網絡環境下基於任務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力求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差異,由學生自主選擇所學內容,自主探究,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現代信息技術所創設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了解更多與本課有關的知識,擴大學生的信息量。網絡環境下基於任務的學習方式,更利於學生開展探究性的學習,並能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我在教學的設計上,首先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用“有關材料的使用與環境,你想了解些什麼?”來鼓勵學生自主質疑,由被動探究變為主動探究,然後歸納出學生們共同關心的問題。隨後再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科學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網絡學習,對不同材料有了具體的認識,並能意識到材料的使用和環境的關係,認識到自然界資源是有限的,從小樹立保護自然資源的環境意識。在新教學理念的運用上,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比較突出的幾個方面:

1、做到以人為本,突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2. 使探究學習成為本課的主線,通過動手動腦,網絡學習,以及小組的合作探究,提供充分供學生探究的機會與可能。

3. 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 採用網絡環境下基於任務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通過網絡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節課是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相整合的一節探究課,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網絡課中的小組交流如何更好地體現,如何將信息技術與科學課中的動手實驗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等等,這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