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8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係。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係。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針對文章的精彩之處,用換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説過一段話,這段話後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為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着多麼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繫

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繫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併力求在小範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迴,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着窮房子,那時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2、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道理或事實均可)嗎?

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方面的關係。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麼?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

4.“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係?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裏裝着現代文,嘴裏説着古文。

六、談感受,説啟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脱節,才悲歎蹉跎的歲月,那將於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着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六、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並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

二、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三、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四、教法、學法設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學中要達成目標,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採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讀”貫穿課堂始終:聽讀,朗讀,跟讀,默讀?通過反覆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然後猜讀、精讀、研讀、品讀,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聯繫現實實際談體會,賞析品味拓展積警句;中間穿插歷史背景小故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作業設置結合單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進一步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積累的同時感受濃濃的親情、鄉情、友情和愛國情。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三國時期,羣雄並起,問鼎逐鹿。請問,你最喜歡哪位英雄?為什麼?(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

然後出示課件:杜甫《蜀相》中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提問,詩中寫的人是誰?——諸葛亮。我們聽説過他的哪些文章?——《出師表》、《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教師總結:千古良相諸葛亮,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的諄諄教誨。

(我認為,導語不僅僅是隻起導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複習作用;起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起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深的作用。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上導語。)(二)出示教學目標:(三)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一共有七步:

1、解題:“誡”,告誡,勸勉;“子”,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誡子書”,即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以此為題,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聽錄音,完成下列任務:(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2)注意詞句停頓。3、學生自由朗讀。有自己解決不了的要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有在自己讀的過程中覺得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也要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4、找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餘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字的讀音和節奏

5、學生齊讀全文。

(説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是文言文學習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過範讀、自由閲讀、速讀、指讀等多種閲讀方式,來指導熟讀,理解文章內容,理清結構。根據學生初步閲讀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學生良好的閲讀品質。)

6、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着用自己的語言串釋課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譯,能譯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難可與同學們交流探討,然後找同學來説,教師注意指正錯誤或強調重點難點句的翻譯。教師要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BCD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A的簡潔精警),如:A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7、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讓學生再快速默讀一遍課文,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本文作者闡述的觀點是什麼?作者從那兩方面進行論述的?同學四人為一小組,討論這個問題,要從原文中找依據。提示板書:提出論點——治學正(靜)——-修身反(躁)}兩方面論證。

(説明:弄清楚了中心論點和論證內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課文,而這一切都是學生依據課文討論、探究的`結果。設計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教師已經列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和脈絡。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貼文本,思考並組織運用語言來回答的過程,就是鍛鍊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過程。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他們獨立思考和討論探究相結合。)

(四)精讀品味

1、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找出這幾個句子,再次加以品讀,思考它們之間的關係。聯繫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説明:這一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掌握好這個問題,才能充分了解諸葛亮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對後輩的勸勉之意。通過疑難共解、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鍛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A、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關係: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品德。

2、“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是否關係?

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係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説明: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這一問題的設計在於指導學生在分析問題中有所感悟,加深學生對感悟對象的深刻認識。也從諸葛亮的教誨中汲取力量,砥礪意志。這不僅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更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與內化。學生應該反覆在品讀這四句名言中去感悟、去發現。)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整理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成語、俗語、詩詞。

3、朗讀,積累詞句: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

(説明:這是一道開放性題,是要求學生在上一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課文中有所領悟,有所借鑑,在品德培養、學業立志方面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啟發學生談論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結合自身的特點,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説出深度。要讓學生充分發言,談收穫,談心得,談所悟,談感慨,談反思,要學會思考,學會自省。)

(五)內容回顧,課堂小結。這個環節我採取讓學生談收穫的形式來進行。學生可以從寫作特點上也可以從思想內容上來談。(1)學習精闢嚴密的論證。

(2)從總結作者寫這封家書的用意中感受諸葛亮的高潔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伸

提供給學生關於修身、惜時、立志等古今名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生熟讀。警句推薦:A、淡泊: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七)佈置作業。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2.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接觸文言文的時間不長,對文言文的文體知識、寫作特點、論證推理要有初步瞭解。應聯繫學生實際考慮,不宜往深處、難處開掘,所以文章結構特點及哲學辯證思想不列為教學目標。本篇課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教學中可聯繫現實實際談體會,賞析品味並積累警句;中間穿插歷史背景小故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和情趣。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枱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

二、初讀,讀順課文

1.解題:

《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播放錄音,學生聽讀,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

(2)注意詞句停頓。

3.師範讀,提示長句停頓。

示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指定學生誦讀,餘生糾正,後齊讀)

4.學生自由朗讀,互讀。

5.指定優、中、困學生各一名朗讀,聽者點評(從字音、停頓兩方面)。

6.再次播放錄音,學生輕聲跟讀,注意體味語調、語速的變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學生自由散讀。

三、精讀,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

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師巡迴指導。

2.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台板書。師參與討論。

(1)難點預見。

A.詞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明志,以致遠;廣才,勵精,治性,馳,去,非志無以成學,遂成枯落

(提醒學生注意加橫線的詞類活用及一詞多義字)

B.句子: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處理措施:

A.讓學生聯繫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後總結成型。

B.師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法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a句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以b句的翻譯為例:年華隨着時光飛馳,意志隨着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無益……

3.總結交流。

(1)四人一組互相翻譯課文,交流指正;

(2)選具有代表性的兩篇譯文評講,師闡述自己觀點,供參考。

四、研讀,賞析文章

故事引子: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後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後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後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反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為後人傳誦。

由此引申:

1.集體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麼?(學生舉手發言)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本文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淡泊、立志、惜時。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A.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請按照議論文的結構來給文章分層,並找出論點句,治學、修身、惜時句,再次品讀。(按照板書提示分組討論完成,後總結再板書)

(4)按照板書提示思路,引導學生背誦原文(自背—互背—齊背)。

(5)問題引申:聯繫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五、朗讀,積累詞句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1)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自己思考,小組交流,個人回答)。

(2)由這些警句你聯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並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警句推薦:A.淡泊: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陶淵明);水能淡性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六、作業設置

背誦全文,積累文課文中與之相關的名言警句於讀書筆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