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課文《牛郎織女》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7.91K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牛郎、織女及老牛之間真摯的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瞭解民間故事的特點,體會故事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民間故事

1、同學們,知道什麼是民間故事嗎?民間故事經代代人的口口相傳,許多故事我們已耳熟能詳了,今天,我們也來聊一聊葉聖陶先生改編的這篇民間故事。(板書課題,齊讀)

2、告訴老師,我們應該去聊些故事中的什麼?(板書:情節、人物、感情)

二、梳理人物關係

1、要説故事就是圍繞一連串的人物展開。這個故事,寫了哪些人物?自讀課文,交流。(板書:牛郎、兄嫂、織女、王母、老牛、喜鵲。)

2、中心人物是誰?(牛郎)

3、讓我們聊聊牛郎與其他人的關係。(此處讓學生隨意説)

(1)與兄嫂的關係不好。(朗讀課文該處。然後反襯,與老牛的關係好。)

(2)與老牛的關係好。(也找到相應段落,讀讀。)

a對牛好: 照顧牛的吃喝;(周到)

b牛報恩:給婚姻、給牛皮。(補充葉聖陶的名言: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c為什麼是牛而不是馬?中國是農耕文化,牛是半動物半神的。

(3)與織女的關係:甜蜜、美滿(由於兩個人是主角,一會兒我們再細細聊。)

(4)與王母的關係:王母是個破壞者。找到相關段落讀。

4、對人物歸類。(邊板書邊補充上面的板書)

(1)牛郎與兄嫂一類是“人”,王母與織女一類就是“神”。(板書)

(2)牛郎與兄嫂一類是人間,王母與織女一類就是“天上”。(板書)

(3)人與天要建立聯繫要有個橋,就是老牛、喜鵲。

(4)找到喜鵲搭橋的段落,一起讀一讀。

(5)文章表面是喜鵲搭橋,其實,還有一座隱性的橋,就是老牛。有了老牛,才結成了牛郎和織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織女的可能,也才有了那鵲橋。

5、師小結:民間故事特點一:用奇異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人與動物的種種關係,從生活出發又超越現實,往往包含着異想天開的成分,老牛做媒、喜鵲搭橋就是表現。

二、概括故事內容

藉助人物關係,從內容具體説説《牛郎織女》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三、體會故事感情

1、過渡:民間故事最終要表達的事故時的情感,故事不感人誰還會講下去?題目是《牛郎織女》,咱們就在兩個人的情感世界裏走一走。

2、找到兩個人“相識”的段落讀讀。

(1)“決心”是指對某件大事的重要選擇 。作為天上人,織女“決心”的.後果是什麼?(板書“決心”)

(2)讓我們聽聽與織女一同下凡的其他仙女會説些什麼?

小結:仙女們説得句句是實,織女難道不知道這些道理嗎?

3、學習“相守”的段落。

(1)織女的“決心”換來的結果是——讀課文。

(2)他們結婚後的生活,用文章中的一個詞形容,叫做?(板書“美滿”) 注意,文中説“挺美滿”。你耕田我織布,雖苦也甜,讓我們分享他們挺美滿的愛情!(課件:播放歌曲,背景是“織布”圖——“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個人都是勤勞善良的人,不願意再受壓迫,願意追求幸福。

(3)轉眼間三個年頭過去了,也算相濡以沫,他們有了一子一女,可是錦上添花。讓我們懷着這份美滿的憧憬齊讀第六段,祝福着一家人。

(4)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老子説,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意思是既然我們彼此救不了對方,不如自己各自安頓好自己,尋找出路。當王母娘娘給他倆隔開的時候,牛郎選擇的是放棄還是有決心追回來。

①看看牛郎的“決心”——“心急如焚”。“心急”表現在哪?老師試着講,體會急。“如焚”,為什麼“如焚”?

②天河波濤洶湧。師朗誦“天河很寬,波濤洶湧,牛郎飛不過去了……” (課件:音樂。心急如焚,不如説心如刀絞。)

(5)從此,——引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5、想象兩個人的決心,任選一個角色,説説隔岸相望的他倆會怎麼訴説。課件:

(1)牛郎對織女説:

小結:聽聽織女的決心,正如黃梅戲《牛郎織女》唱的:縱然把我化成泥,心與人間不分離;縱然把我化成灰,織女仍是牛郎妻。

(2)織女對牛郎説:

小結:正如話劇裏的歌詞:誰知道天長地久何時了?誰知道離恨年年有多少?度盡了長歲,好難得這七夕良宵;卻又是無限悲愁相逢在鵲橋。

6、兩人儘管有這麼大的決心,畢竟一年見一次面,你怎麼理解這個“美滿”?

《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9、小結:難怪有人説,神話是文學的母親,讓我們不盡想象;也有人説神話也是人類的宿命,給我們生活的原本狀態。正因為有缺憾,我們才有決心追求美滿。這是民間故事的特點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