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2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課前透視】

《秋天的圖畫》是新選編的課文,圖文並茂。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悦心情。課文中“誰使秋天這樣美麗?”的設問,使我們對創造這一切的勤勞的人們喜愛和讚美之情油然而生。

學生對秋天的山野會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僅停留在對外在的感知,缺乏對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教師要利用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了解秋天是個美好的、豐收的、喜慶的季節,從而體會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喜悦。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景色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秋天。

【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描畫了金黃的梨、紅紅的蘋果、金黃的稻海、燃燒的火把所構成的豐收的熱鬧情景及人們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反覆朗讀中欣賞、體會。“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是本文的難點,要指導學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礎上反覆體味。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剛剛升入二年級,朗讀、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們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課時,應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以達到新大綱提出的“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目標。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朗讀訓練上。我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首先是自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看看課文有幾句話。再讀課文、欣賞秋天,自己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想該怎樣讀,為什麼這樣讀。同時,範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男女生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教學媒體設計】

1、多媒體課件:

⑴教學開始,創設氛圍。

⑵演示課文內容及相應景色。

2、錄音(音樂),學生畫畫時,創設氛圍,激發學生靈感。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導入,創設情境

1、導語:小朋友,你們喜歡秋天嗎?説説你為什麼喜歡秋天?

2、課件演示秋天的景色。

3、看到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用喜歡的符號畫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分組讀。)

三、精讀課文,欣賞秋天

1、再來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為什麼這樣讀?

2、學生練讀。

3、檢查、欣賞、指導朗讀:(學生讀一句,課件出示相應句子和畫面。)

⑴課件演示,出示第一句話及山野畫面。

⑵課件演示,出示第二句話及梨樹、蘋果、稻海、高梁畫面。

⑶課件演示,出示第三句話。

⑷課件演示,出示第四句話和大雁飛行的畫面。

4、師生配合讀。

5、學生背誦。

四、擴展課文,歌頌秋天

1、畫秋天。

2、學生上黑板貼畫。

五、品嚐秋天的果實

六、版面設計

黑板中間用卡通字寫出“秋天的圖畫”幾個字,周圍貼上同學們畫的畫。

七、練習設計

1、學生畫一幅秋天的畫,課外舉辦畫展。

2、製作一個送給秋天的禮物。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着重説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説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髮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着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目標】

1、瞭解報告文學用事實説話的特點,理解文中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據的説明方法並學會運用。

2、培養蒐集和整理資料、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悟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句,樓蘭這個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羅布泊這個神祕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們去揭開它的謎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讀課文,概述內容情感

1、用一句話概括羅布泊是個怎樣的地方,並説説你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觸。

2、瀏覽全文,找出文中你認為最能表現作者感觸的一句話,並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三、研讀課文,感受憂患意識

1、有水和缺水的羅布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到那裏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羅布泊發生鉅變的直接原因是什麼?你認為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2、分析下列兩組句子的表達作用有何區別。

⑴這出悲劇的製造者是人!這一切是人為的!

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這一切也都是人為的!

⑵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羅布泊的最後一棵胡楊樹,你想對人類説些什麼?

四、延伸討論,拓展環保主題

1、請你再列舉一個由於人為的原因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事例。續在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後,要求運用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據的説明方法。

2、在拯救羅布泊的專家討論會上,請你發言,説説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為什麼?要求至少説出兩點依據。

五、調查研究,宣傳環保風尚

1、在課後繼續深入研究,把討論的有關內容整理成小論文,要求自擬題目,有理有據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撰寫或摘錄環境保護的宣傳口號,要求內容明確,語言簡潔,醒目突出,並在適當的時機對你周圍的人進行宣傳。

六、小結

諾瓦利斯説,哲學就是懷着永恆的鄉愁尋找家園,對着永恆消逝的家園,人類只能長歌當哭,任他們走進永恆,走進我們血脈相傳的記憶!古人云:今之於古也,猶古之於後世;今之於後世,亦猶今之於古也。樓蘭留下的人與水的記憶",是一段慘痛的歷史,不過,看一看今天的羅布泊,我們也足以擔憂,我們留給後人的記憶,將是什麼樣的歷史呢?走過這一片繁華,前面,會是荒涼嗎?

(學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願意,你堅持,每一個人都能給這個世界帶來變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為我們的生存環境出一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課時備課

1.積累背誦描寫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的16個成語故事或成語,感受人間愛的情感。

2.用較快的速度閲讀短文,理解成語故事,受到啟發。

教師準備

寫有“讀讀背背”中16個詞語的黑板、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講授故事,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現在講一個三國故事。(教師簡要的講述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然後啟發學生從這個故事中你想到了什麼?用哪個成語來形容他們的情誼?學生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些關於人與人之間真誠相處的詞語。

2.出示詞語,學生朗讀。

(1)出示小黑板。

情同手足

一見如故

部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教

惜老憐貧

不期而然

心心相應

無微不至

問寒問暖

心地善良

親密無間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處

天涯比鄰

(2)自由朗讀一遍。

(3)教師指名讀一讀。

(4)學生齊讀。

(5)教師打亂詞語順序,指名讀。

(6)學生開火車讀。

(7)學生再自由讀。

3.開展競賽,看誰背得快。

二、完成閲讀。

1.談話導入。

剛才我們大家背誦了一些成語,以前我們也學過成語故事,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學生自願講説故事。講完後,師生可以給予評議。

2.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此地無銀三百兩》。看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自讀文章,思考短文後1題為什麼説張三和王二自作聰明?

(1)默讀文章,思考短文後1題,用畫出答案。

(2)教師組織學生訂正答案。

4.瀏覽故事,找出與題目對應的短語。

5.再讀短文,小組合作,交流體會。

在學生閲讀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談受到的啟發。先小組內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師點播。

6.拓展練習。

班內交流你知道的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字。

2、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大意。

3、有科學幻想意識。

學習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引導學生從阿德的夢中,體會少年兒童對未來世界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課前準備:

1、字詞卡片

2、課件(課文插圖)、錄音機、磁帶。

3、彩筆、白報紙。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個動聽的故事。你們願意聽嗎?(願意)

2、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放課文錄音)快快豎起你的神耳朵,仔細聽,認真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板書課題)

二、默讀全文,感知夢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讀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然後藉助拼音默默地讀幾遍,並找出不同的詞語作上記號。

(2)第二遍默讀,速度要加快。思考:

A、從哪個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場“夢”?

B、阿德夢見了什麼?

(3)小組交流讀文體會。

三、看圖讀文,感悟“夢”的奇。

1、隨連環畫逐段讀文,想想課文中説的事情,哪些與現實説的不一樣。

2、課文中哪些新科技給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師板書)

3、同桌交流讀書體會。

四、課文排序,積累詞語。

1、課件出示課文連環畫,讓學生自讀全文後按順序排列。

2、小組交流識字經驗,發現識字方法。

3、找出難認的字,和同學一起討論用什麼辦法一起記住。

4、小組彙報識字方法。

五、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激趣昇華。

1、朗讀全文,説説從阿德的夢境中,自己想到了什麼?

2、説説你心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

3、閉眼做個“白日夢”然後用彩筆畫出自己心中的“夢”。

三、實踐活動。

1、創辦“我心中的未來世界”專欄。

2、課外閲讀科學幻想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特別的作業》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主題單元主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愛護”為主題,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懂得怎樣與自然和睦相處,從而培養環保意識。課文通過學生們完成老師佈置的別開生面的作業:找春天,瞭解了小麗的“特別的作業”——自己親手畫的一幅玉蘭花畫,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任何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生命,做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人。另外,小麗的做法還啟示大家,遇事要善於獨立思考。

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缺乏環保意識,加之語言能力有限,讓他們瞭解“怎樣愛護”不算難,但要了解“為什麼要愛護”卻不容易。但一年級孩子形象思維較強,想象力豐富,好表現,情緒易於激動。因此,教師將生硬的説教安排於一個又一個情境之中,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情境中去傾聽、理解、表達和交流。

教學目標: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瞭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保意識。

知識要求

學會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能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覺識字。會區分“昨”與“作”的不同,會正確、規範的書寫生字。

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認字和寫字能力。

2、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和寫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

教學流程:

一、創境引思,目標定向

1、教師:小朋友,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以“愛護”為主題的單元。(板書:愛護)

2、齊讀單元課題,師“愛護是什麼意思?”(喜歡;不弄壞;保護,不破壞。)

3、師:説得非常好!你們知道哪些東西需要愛護?(學校、小動物、花草樹木……)

4、引入課題:小朋友説得真好!生活中值得愛護的事物很多很多,怎樣去愛護,這就值得思考了。老師今天介紹一篇好課文給大家,大家一定會明白很多很多……板書:特殊的作業

二、鼓勵質疑,引發興趣

1、教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一些什麼問題呢?

2、學生回答:A、特別是什麼意思?

B、“特別的作業”是誰做的?

C、“特別的作業”指的是什麼?……

3、小結: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們到課文裏去找答案吧!

三、自主探究,互動感知

1、自由試讀

師:開書34頁,自己試着讀一遍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問小夥伴和老師、查生字表、聯繫上下文猜一猜……)

2、小組學習。

3、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學生彙報識字情況。(你認識了哪些字?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4、學生識字。

5、師:細心的小朋友,你發現了什麼?“帶”“代”的讀音相同,怎麼組詞,怎麼區分?

“昨”“作”兩個字的樣子、讀音相象。昨天——與時間有關,所以是日字旁;作業——人來做作業,所以是單人旁。

6、檢測識字:春姑娘看到你們學得這麼認真,送來了很多禮物。看——識字卡片。(卡片在黑板上組成一幅美麗的春天的圖畫。)

7、師:小朋友在識字時最喜歡作什麼遊戲?(開火車、猜字)

(猜字遊戲:一個學生指字,一個學生猜字是“作”字嗎?不是“作”字。是“業”字嗎?對、對、對,你猜對了。)

四、交流體驗,探究感受

1、教師:小朋友很開心。猜字遊戲加深了對生字的認識。生字寶寶回到課文裏,我相信小朋友還會認識的。再讀課文:這一次要讀得流利、有感情,喜歡用什麼方式讀就怎麼讀。讀後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

(小組讀、個人讀、分角色讀、同桌讀……)

2、用不同的形式朗讀課文。

3、彙報交流:——你讀懂了什麼?

A、我知道什麼是特殊的作業,小麗畫的畫很特別,因為她愛護花草樹木。(出示多媒體畫面)

B、小麗做得好,我們要向她學習。

C、大家都沒有想到的,小麗想到了,説明她愛動腦筋。

……

師:小朋友,課前提出的問題,你們弄明白了嗎?(明白了)

五、引伸創造,發展感悟

1、師:小麗的特殊的作業是最好的,我想其他小朋友也並不是故意破壞花草樹木,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了錯事,以後他們一定會改正的。

小朋友,如果羅老師也佈置這樣一個作業——把春天帶到學校裏來,你會有什麼特別的表現?

(照出來、唱出來、説出來、畫下來……)

2、小組活動:準備一下,表現你對春天的熱愛。

3、小組表演。

4、多媒體:教師展示有關春天的照片、圖片。

六、創設情境、指導行為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遊公園嗎?下面,老師帶你們去看看。(多媒體畫面)

2、你看到了什麼?(小草、小花、樹、小動物……)三塊木牌子是幹什麼的?(寫廣告)寫什麼呢?(小組討論。)

●小草人人愛,千萬不要踩。

●小花説:“千萬別摘我,我怕疼!”

●不要亂給小動物吃東西。

●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花草樹木。……

3、小結:小朋友真不錯!真正懂得了怎樣去愛護大自然裏的動物和植物。

七、板書設計:

愛護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反覆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法布爾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體會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課前準備:

①電腦課件②師生共同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法布爾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呢?(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板書:聽説)

2、同學們,我們校園裏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眾不同,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後,你想説什麼?或做什麼呢?

3、法布爾在聽説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後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説明他不盲信,講究事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出示課件,介紹法布爾。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麼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2、抽生彙報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後??最後??”來説一説嗎?再給你的同桌説一説吧!(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裏多路放飛蜜蜂)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裏討論一下。然後全班彙報。(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

4、讀到這裏你想對法布爾説些什麼?

5、放飛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麼?為什麼“我”會這樣推測呢?(同桌同學討論) 從這裏你體會到了什麼?(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7、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指生讀,大家評議。)

8、已經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麼?

9、那作者最後是怎麼得出結論的呢?請大家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能説明結論的句子。(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10、誰來讀一讀這一句。並請説一説你這樣讀的原因。(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準確無誤、確確實實讀”的意思。)

11、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飛回來了,能説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隻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覆朗讀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同學們,讀到這裏,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説的嗎?那麼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説(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此時他的心情多麼地激動,他興奮地對人們説: (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佈:(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五、學習最後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最後一段)

2、在這個結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無法解釋的是(能辨認方向的本能。)

3、對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4、根據學生的提問,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並舉例説明。

5、自由讀讀資料袋裏的內容,裏面説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來,自然界的確有無數解不開的奧祕。由於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在幾十年後,有一種研究結論,你們聽聽有沒有道理。(教師講述奧地利生物學家費裏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設計]

創意説明:讀寫互動是本設計的特點。在寫作實踐中,學生可以感知為文之不易,從而刺激理解課文的熱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一定的方法,再進行類似題材的寫作,學生的作文質量必然會有所突破。

教學步驟:

一、看錄象寫作文(課前不作任何預習)。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象(最好是在黃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後讓學生進行課堂寫作。要求:儘量再現看到的畫面;有適當的想象的畫面;15—20分鐘完成;300字左右。

二、對比研讀。

1、請學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現場作文。

2、對照《安塞腰鼓》的配樂朗誦,看課文。

3、仔細閲讀課文,將自己的作文與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進行比較。

4、暢談比較結果。

佈置第二課時前的作業:《安塞腰鼓》美在何處?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課前所做的作業。

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力量美等

2、學一點寫作技巧。根據自己的閲讀感受,從文中學一點可資借鑑的寫作技巧。強調:語言是外殼,深入瞭解被寫作的對象是關鍵,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想象。

四、延伸寫作。

播放一段其它類型的精彩的舞蹈錄象,讓學生根據所看錄象進行寫作,注意借鑑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寫法。

[資料整合平台]

課文擴讀材料

《三國演義》第五回(節選)

羅貫中

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悦。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衝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衝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裏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裏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後趕來……

使用建議:選文與《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個大的場面,但突現的人物卻不同。課文學習完畢,可將本段文字作課外閲讀材料,與課文進行對比閲讀。同樣是展現男人的豪氣與力量,呂布是縱赤兔舉畫戟獨步天下,陝北後生們則是踏黃土擊腰鼓威震山河。試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敍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 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敍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課前準備:

1. 閲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 佈置學生廣泛蒐集鄧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着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傑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 速讀課文,説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髮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從文中找出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b. 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第一部分最後一小節,第二部分最後兩小節,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第四部分最後一小節,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為範例,探究在記敍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 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説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説一説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麼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後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並讚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並讚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説服兩派繼續工作,製成氫彈;説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 作者在敍述鄧稼先的氣質品格時,為什麼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教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強調他跟奧本海默氣質品質不同;又能肯定他們為國家功臣,同屬偉大的.科學家。

e. 小結:

作者在敍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敍述內容更加具體充實,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這就使第九、第十兩小節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飽含讚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敍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在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着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並參與解答問題。

五.鞏固拓展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敍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詞句,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進入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準備荷花塘的資料片

2.讓學生查閲資料,瞭解荷花塘情況。

3.觀察身邊的景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先後出示“荷葉”、“圓圓”,引導學生理解課題。

2.讓學生説説荷葉生長的季節、地方。

3.補充資料,播放圖片。

4.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

二、感知課文

1.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想象。

2.讓學生在眾多的動物卡片中,找出文中的小夥伴,並板書。

3.生自讀課文,讀後評一評自己讀得怎麼樣。

4.小夥伴們都在幹什麼?(引導學生用文中的一句話説説)

三、學習生字

1.圈出文中的生字和生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3.彙報學習情況。

4.讀生字卡片。

5.讀含有生詞的句子。(有課文中的句子,也有課外的句子)

四、興趣表演,理解課文

1.讓學生分小隊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自讀自演。

2.各隊自願表演,説説自己隊把荷葉姑娘當成什麼,談感受其它小隊評一評。

3.擴展練習,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把荷葉當成什麼。

五、鞏固字詞

1.讀文中4個句子。(例如:小水珠躺在荷葉上。……)

2.讀有生字的練習短文。

第二課時

一、謎語導入

1.出示謎語

2.學生猜謎,師板書課題。

二、複習鞏固生字

1.讀生字卡片。

2.做“找朋友”遊戲。

三、整體感知,理解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説一説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師邊聽邊板書)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展開討論:在讀中你知道了什麼(師完成板書)

四、興趣朗讀、體會情感

1.讓學生選最喜歡的一個小夥伴,説説為什麼?讀給大家聽。

2.把描寫最喜歡的小夥伴的句子,加入適當動作讀一讀,演一演。

3.引導學生體會荷葉帶給四位好朋友的快樂。

五、學習書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説一説識字方法。

3.師範寫生字。

4.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5.選擇展示、集體交流。

六、想想説説,課外延伸

1.説説荷葉是同學們的什麼?用“是”説句子。

2.展示圖畫作業。

3.欣賞荷葉的美麗畫面,朗讀優美詞句。

板書設計

14 荷葉圓圓

小水珠 搖籃 躺

小蜻蜓 停機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魚兒 涼傘 遊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蒙、喃”等7個字。會寫“並、夜”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蒙、喃”等7個字。會寫“並、夜”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能用“快活”等詞説句子。

4、讀寫結合,擴展閲讀,激發學生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能用“快活”等詞説句子。

4、讀寫結合,擴展閲讀,激發學生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從字裏行間去感受“父親”那份非同尋常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 小鳥圖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播放鳥叫的錄音,引導學生談話。你喜歡小鳥嗎?你瞭解小鳥嗎?

2、是啊,鳥兒是大自然中的精靈,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故事-------《父親和鳥》(板書課題)。

3、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的腦袋瓜裏會迸出那些問題?父親和鳥有什麼關係?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父親和鳥”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快讀讀課文吧! (要求:先自己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準,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檢查反饋,課件出示詞語,指導認讀;

霧濛濛 鳥味 獵人 黎明 一瞬間嗯

喃喃地説 焐得熱騰騰 濃濃的草木氣味

(1)藉助拼音,指名領讀。重點正音:蒙和騰是後鼻音,瞬是翹舌音,前鼻音。“熱騰騰”變為第一聲

(2)去掉拼音了,你們還會讀嗎?

(3)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了哪個字?學生自由記字形,再交流識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濃 嗯 味

換一換的方法:焐---悟,獵----借

(4)開火車讀詞語,齊讀詞語。

3、指導難句子朗讀。

句子1: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説:“林子裏有不少鳥。”

句子2:在樹林裏過夜的鳥總是一羣一羣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句子3:父親又對我説:“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讀準多音字中)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朋友真能幹,不但讀準了詞語,而且能把難讀的句子讀通了,

相信你們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進行評價)

2、交流感受。讀完了課文,你們知道了什麼?

父親和鳥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課文中句有一句話已明確告訴我們,快速找一找。

3、生彙報,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①指名讀句子

②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父親知鳥,愛鳥)

父親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説的那樣知鳥,愛唱歌的小鳥嗎?下節課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和鳥的故事。

四、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觀察討論:在這些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提出來討論,交流,提出解決的辦法。

2、指導書寫:

(1)比較“並、喜、重、羣”,發現規律;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

(2)教師範寫喜和重,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以上兩條寫字規律。

(3)學生臨寫,再進行評議。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詞語朋友,這些詞語朋友你們還認識嗎? 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齊讀第一自然段: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説説知道了什麼?(父親知鳥、愛鳥)

過渡:父親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説的那樣知鳥,愛唱歌的小鳥呢?這節 課讓我們再來來讀一讀父親和鳥的故事吧。

二 品讀課文 ,感悟情感

品讀之一——體會“父親的知鳥”之心

1、 那麼,你們又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父親的知鳥呢?請大家快速讀課文,劃出有關體現父親知鳥的句子。

2 交流反饋,深入研讀

(1)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説:“林子裏有不少鳥。”

A、 霧濛濛的樹林是什麼樣的?

B、 “喃喃地説”是怎樣地説?父親為什麼要這樣輕,這樣慢地説?

C、 誰能學學父親説話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D、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2)父親真了不起,簡直就是一位鳥類專家!這鳥類專家為什麼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呢?誰來讀一讀?

出示:父親指着一根樹枝對我説:“看那裏,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誰知道,父親在説的時候,會有什麼動作、表情呢?

在“嗯,還有鳥味。”前又會有什麼動作或神態呢?説話的聲音呢? 你能把父親的話讀出來嗎?(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輕一點,別驚動林中的小鳥!

(3)真的有鳥味嗎?出示:“有。在樹林裏過夜的鳥總是一羣一羣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冬天,我們的小手都快凍僵了,媽媽拿什麼為你們焐手的?小鳥們是怎樣將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4)父親還知道什麼?

父親説:“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什麼時候鳥最快活?你能給快活換個詞嗎?你什麼時候最快活?快活的時候你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到林子裏感受他們的快樂吧!

是啊,此時在我們的眼裏又多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他們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低飛,那麼活潑,那麼可愛!你聽,它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悦向我們訴説。

教學設計方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g、k、h和韻母組成的三品音節,初步掌握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2.藉助拼音,正確認讀“畫畫、打鼓”2個詞語,認識“畫、打”2個生字。

3.正確朗讀兒歌《説話》。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朗讀兒歌《説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母,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個聲母朋友,誰還記得?(指名回答)

帶上他們的韻母寶寶,我們一起來乘坐火箭,看看你們能不能成功發射。(ppt示,開火車讀)

如果把這些音節拼成詞語,你還會讀嗎?(指名3人)

過渡:你們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們這麼聰明,想要考考你們,請你們猜一個謎語,看看你們會不會被她難倒呢?聽老師讀謎題(PPT出示)你們知道謎底嗎?(西瓜)誰能把“瓜”這個音節拼出來?

【評價:你太聰明瞭,老師還沒教,你都會拼了。掌聲送給他!】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guā怎麼拼。上節課我們學過g加ā拼成了gā,這是兩拼音節,那你知道我們今天學得guā是音節嗎?(真棒!)它跟我們之前學得兩拼音節相比多了一個介母,你知道三拼音節是如何構成的嗎?(聲母加介母加韻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讀好三拼音節啊,有個小祕訣:聲輕,介快,韻母響,三拼連讀很順當。跟老師一起讀。我們一起再來拼一拼guā。你學會了嗎?下面老師要來考考你了。(PPT出示:你會拼讀嗎?指名2生【評價:你讀得真不錯,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看看你們能認識幾幅,我們來開列小火車。(PPT出示,指名學生直接説圖內容)

師:把圖去掉,你能用咱們剛才學過的方法拼讀下面的音節嗎?(PPT示,指名)

師:小朋友,學會了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讀讀下面的句子嗎?老師讀前面,你們讀後面。(PPT示,師生合作)

過渡:孩子們真厲害,為了獎勵你們,老師決定帶大家一起去郊遊,好不好?(好)但是呀,我們可別顧着自己玩兒哦,和我們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們先去小熊貓家看看。

二、認讀詞語和生字

1.學“畫畫”

師:去別人家做客,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敲門、問好)誰來試着跟小熊貓問問好?(指名2人)

走進熊貓家,你們看,他在幹嘛呢?(畫畫)

小朋友們有沒有興趣和它一起學畫畫?(有)

先來看看他畫得是什麼?(出示圖,指生説)

【評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1)認“畫”的音

師: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來拼一拼這個“畫”?(PPT/板書出示畫的三拼音節h-u-à→huà,指名3人拼讀,全班齊讀)連起來讀呢?(出示畫畫帶拼音)

(2)認“畫”的形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畫畫嗎?你們都喜歡畫些什麼?(指名3人)

【評價:看來以後我們班可能會有很多小畫家呢!】

你們看,也有些人,他們和你們一樣喜歡畫畫。(出示畫蛇添足和畫龍點睛的圖片帶文字)這兩幅圖都可以用一個帶有“畫”的四字詞語形容。哪個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圖可以用哪個詞語形容?(你真聰明,你怎麼知道的?/你們看,圖上的兩個人在幹嘛呢?畫得是什麼?又給蛇添上了腳,這就叫“畫蛇添足”)我們一起讀一讀。

那看第二圖,有小朋友知道嗎?(方法同上)

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詞?(畫畫去拼音)我們來開列小火車吧。一起再來讀一讀。

2.學“打鼓”

過渡:我們畫好畫了,一起帶着小熊貓去小老虎家吧,你們看,小老虎在幹嘛呢?(PPT出示“打鼓”帶拼音)

(1)認“打”的音

“打”這個字是擊打的意思,誰能來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認“打”的形

小朋友們,我們來看“打”這個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記筆順)

小老虎用什麼打鼓?(手)所以打這個字,左邊就是一個提手旁,右邊一個丁,合起來就是“打”。用我們學過的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字,你會了嗎?

你能幫打找找它的詞朋友嗎?(指名組詞)老師也為你們帶來了它的一些詞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傘sǎn等圖片)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個詞。(PPT)老師還為這兩個詞朋友編了首小詩,大家一起跟我讀一讀,站起來動一動,邊做動作邊讀。(PPT)【課間活動】

三、學兒歌

1.學第一句

過渡:玩得開心嗎?帶着兩個小夥伴,我們一起去小溪邊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條小溪怎麼樣?給你帶來了什麼感覺?(PPT)

(漂亮、美麗、水清)

風一吹,小溪流會怎樣?發出了什麼聲音?(嘩嘩、嘩嘩)(課件出示第一句)誰能用剛才的方法拼讀譁?

小溪流見到小朋友們一定非常開心,誰能讀出它的開心?(指名2人)

評價語:你還不夠開心/你讀得不錯,有點開心了

2.學第四句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小溪流裏可能有什麼小動物在玩耍?(小鴨子)

小鴨子可能會在裏面幹嘛呀?(捉魚、玩遊戲等)它們捉到魚了嗎?捉到魚的小鴨子會怎麼叫?(嘎嘎、嘎嘎 開心愉快)那沒捉到魚的小鴨子呢?(傷心難過)

誰來試着讀一讀這句話,你可以當捉到魚的小鴨子,讀出你的開心來,也可以當沒捉到魚的小鴨子,非常難過。誰願意試一試?(PPT出示:小鴨子説話,嘎嘎,嘎嘎)

3.學第六句

師:夏天到了,小溪裏面可能會長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嗎?

(預設:荷花、荷葉 黑板貼畫 )

師:荷葉上誰來了?(小青蛙貼圖/動畫)小青蛙可能在幹嘛呢?(捉蟲)你來誇誇這隻勤勞的小青蛙。

(預設:小青蛙,你真勤勞!/小青蛙,你真棒!等)

師:小青蛙被我們誇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課件出示)(PPT)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做一做勤勞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連讀

師:現在我們連起來把剛才學過的三句話一起讀一讀,讀出不同的感情來。自己先在下面試試,等會兒我們來比比誰讀得更好。(男女生賽讀)

師:小鴨子、小青蛙在小溪流裏開心地玩耍着,還不時發出響聲,它們其實是在和小朋友用它們自己的語言説話呢。(PPT出示“説話”)

5.學第二句

師:夏天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它們玩得正高興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點也聞聲趕來了。小雨點又是怎麼説話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讀)

你怎麼知道小雨點這樣説話?

(預設:平常聽過/通過拼音認識這兩個字/跟爸爸媽媽學得)

【師評價:看來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幫我們小朋友認識更多的字,所以我們更要學好它了,對嗎?/跟長輩學習也能獲得知識呢】

6.學第三句

師:正在送信的小鴿子看到它的好朋友們在小溪流裏玩得那麼高興,飛來跟它們打招呼,它是怎麼説得?你能不能來學一學?(咕咕,咕咕)

連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你來試試。(指名)

【評價:你讀得真不錯,誰能像他這樣來讀一讀?/你還沒把小鴿子的開心讀出來,誰再來試試?】我們一二兩組一起來。

7.學第五句

師:幾個小動物想玩兒捉迷藏的遊戲,於是又請來了它們的好夥伴小花貓一起,小花貓受到邀請可開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連起來讀(出示句子)三四兩組齊讀句。

8.整首詩連讀

師:一句句的大家會讀,把這幾句變成一首兒歌,你還會讀嗎?(PPT出示:説話)先自己在下面讀一讀。老師來做這條小溪流,戴頭飾指名5人合作讀。

小朋友們都想讀,那我們一起來讀讀,不過老師加大難度了,ppt出示摳詞讀句。

9.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你猜猜,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它們又會怎麼説話呢?(PPT)

10.學唱兒歌

小朋友們讀得都不錯,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把這首兒歌編成了小曲,你們聽。(聽音頻:説話)

我們也來學着唱一唱吧。(掌聲給自己)

四、佈置作業(PPT)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老師想把掌聲送給大家。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裏,下課。(課件出示)

教學設計方案 篇12

一、抓"步態"感受高傲

1、感受文本:

⑴自由讀,感受步態的高傲:鵝走來了。自由讀第4自然段:有沒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態。

⑵學生交流:

①師:我聽見了鴨、鵝…

指名分別讀──評"鴨小姐""鵝先生"的朗讀。

②師:寫高傲的鵝為什麼寫"鴨"?(引出"對比"的寫法。)

③出示詞語,進行理解:急速侷促不安從容大模大樣

2、視頻突破"淨角"難點:

⑴有不明白的嗎?(淨角)誰知道?(課件出示)指名説感受。

⑵師:豐老用"京劇裏的淨角出場"來比喻鵝的步調,不僅形象地寫出了鵝步調的從容,更顯出了鵝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讀體會對比寫法:誰能通過朗讀表現鵝步態的從容、大模大樣,那股傲氣?

4、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二、抓"吃相"體味高傲

1、默讀感受:"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這回請你默讀第5、6、7自然段,為什麼使我們發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嗎?(劃出重要的詞句,把感受寫在旁邊。)

2、自由交流:

⑴指名説。板書: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體現在哪兒呢?

⑵品讀句子,説感受:

①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師:真是一絲不苟、循規蹈矩、不會變通啊!令人發笑。

師:吃東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誤時間,並且很會擺架子。

②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裏的堂倌一樣。

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師:為什麼"非有人侍候不可"?(因為它太三眼一板,一絲不苟,高傲吧!)

③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

師:喜歡"鵝老爺"這個詞嗎?(太形象了,它的確像個"老爺",吃飯必須有人侍候,擺老爺架子,因為它總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來偷吃,飯被狗吃淨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爺脾氣。)

3、小結,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MSN(中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3

一、設計思想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六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合插圖敍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後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三、學情分析

1、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及學習需求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注學生閲讀“期待視野”。

2、學生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能夠用比較通順的語言回答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學中圍繞角色間的對話來學習。理解什麼是稱讚?誰對誰的稱讚?為什麼要稱讚?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五、重點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學生自讀課文,瞭解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介紹獾的圖片文字資料,詞語卡片。

3、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刺蝟、小獾的頭飾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學流程

教學設計

鄉鎮意見

教師體會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稱讚》,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學生:什麼是稱讚?

課文中誰稱讚誰?

因為什麼而稱讚?

稱讚的結果怎樣?

2、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讓我們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開書)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讀書時,帶着問題去讀。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知道通過讀書要明白那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藉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

2、再讀課文。

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標出自然段。

3、小組內自習生字,遊戲“你指我讀”。

4、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讀的怎麼樣?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指名彙報。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5、把生字帶回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指名朗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

【設計意圖: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通過自學初步學會生字,再讀中學會生字。學會生字後在去讀課文,這樣讀文和識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三)朗讀感悟

1、教師範讀課文

同學思考:聽了這個故事後,你知道什麼是稱讚了嗎?

2、如果你得到別人的稱讚心情會怎樣呢?

3、課文中是誰稱讚誰的事?怎樣稱讚的呢?為什麼呢?

4、學習小刺蝟稱讚小獾。

指名朗讀課文,

回答:他們是怎樣稱讚的?

指導朗讀。

5、學習小獾稱讚小刺蝟。

小組自學彙報。

6、你喜歡小刺蝟和小獾嗎?為什麼?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學生從讀中感悟,並能回答出相關的問題。能夠深入的理解課文的意圖,使學生受到啟迪。】

(四)分角色表演讀

小組練習,指名彙報表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表演讀,然後在向大家彙報。】

(五)寫字指導

學習本課中的“採”、“背”

指名認讀,組詞。

師範寫,學生寫仿。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下寫字的時間。每一課中的生字應分散在不同課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九:板書設計

18、稱讚

小刺蝟小獾

消除疲勞有了自信

(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十:作業設計

1.自己選一個同學,誇誇他的優點。注意選擇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把你對他稱讚的話兒寫下來,並親自對他説説。

2.回家選擇合適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試着稱讚你的家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2.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文中藴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求:標出生字詞;感受春天之美。

2.掃除文字障礙。(多媒體出示字詞。找學生讀,齊讀,寫生僻字)

三、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完成目標一。

1.“春”美在什麼地方?

我們都認為春天是最美的季節。那麼朱自清先生認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請結合文中的語句來説一下。(多媒體顯示:朱自清喜歡“春”,因為“春”美在 。)

2.學生可能回答:

(1)“春”美在嫩綠的,軟綿綿的草。

春草是歷代文人爭相歌詠的對象,你還知道哪些寫春草的詩句?如: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寫出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

小結:同樣是寫春草,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着筆。這也啟示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多角度構思。

(2)“春”美在萬紫千紅的花。 花的特點: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

(3)“春”美在温暖的楊柳風。 風的特點:和煦、芳香、悦耳“春風”與林斤瀾的《春風》對比閲讀,學生能説出二者的不同特點即可。

多媒體顯示:“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樑,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林斤瀾《春風》

同樣是寫春風,朱自清筆下的春風和林斤瀾筆下的春風有什麼不同呢?

朱自清筆下的春風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林斤瀾筆下的春風則充滿力度,充滿豪邁之情。“如無數的針扎”。

(4)“春”美在細密的春雨。

“春雨”與《春夜喜雨》對比閲讀:

多媒體顯示:杜甫《春夜喜雨》詩。

杜甫詩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點一樣嗎?

都是伴隨和風而來,突出春雨的細的特點。杜甫詩中的春雨是無聲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綿長的。

(5)“春”美在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人們。

3.小結:中國散文學會會長林非在《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中説:“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地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朱自清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們陶醉在美麗的春光中。(板書:——美在景物)

四、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文中藴含的情感,完成目標二。

1.品味語言:《春》美在什麼地方?(邊品味語言邊指導朗讀)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筆給我們展示了春天的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描寫?請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説説喜歡的原因。

(多媒體顯示:我喜歡《春》,因為《春》美在 )

預設以下賞析的點:

(1)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裏生出來”,或把“鑽“換成“長”、“拱”,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鬧”字渲染了怎樣的境界?

(3)寫野花用了什麼手法?為何那麼傳神?

(4)“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三個比喻的表達效果。

“密密地斜織着”中的 “斜”字,“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中“薄煙”一詞,“綠得發亮”及“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方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並、夜”等8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體會到“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3、情感目標:培養起學生愛護動物,愛護小生命,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和初步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並、夜”等8個生字。

2、難點:

從父親和“我”的對話中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

共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鳥嗎?能説出幾種小鳥的名字?

2、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小鳥的文章…….(齊讀課題)

3、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到下面的“樹葉”中找一找,藉助拼音讀一讀。

4、齊讀帶拼音的字。

5、學習“蒙、喃、味、濃、騰、獵、黎”7個生字重點讀準後鼻韻母的字“蒙、濃、騰”,“騰”是後鼻音(提示:“騰”在“熱騰騰”一詞中變讀為一聲); “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6、齊讀生字及它們的組詞(幻燈片顯示)(1-6共8分鐘)

7、學習“並,夜,喜,重,味,輕,刻,羣”8個生字學習的內容:讀音、偏旁、結構、換偏旁、加偏旁、注意寫法、組詞…

(12分鐘)

8、指導寫字(我會寫)

(1)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

(2)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可以沒有)。

(3)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示範書寫“喜、重”二字,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前邊發現的兩條寫字規律。

(4)其他字,重點説“夜、味、輕”

“夜”右邊是“夕”加撇,“味”強調“未”與“末”,“輕”強調“車”變為偏旁時的筆畫順序。(共15分鐘)

9、課件顯示飛快閃過的沒標音的生字及組詞,檢查學生剛才的生字學習情況並鞏固對生字的認識(開火車讀)

10、摘楓葉(我會讀)(9-5共5分鐘)

第二課時:

1、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解説,引導欣賞美麗的大自然,在歡快的鳥語

聲中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同時將學生帶進課文,提出疑問:“我”和父親走進樹林裏,他們做了些什麼?父親和鳥又有什麼關係?

2、學生帶着疑問讀1-4段(齊讀)

3、文章一開頭就説父親是……(學生回答),教師複述故事,同時範讀第三段。

4、“霧濛濛”——在霧濛濛的天氣裏也能看得清

你看到過霧濛濛的天氣嗎?在霧濛濛的天氣裏看東西是怎麼樣的呢? “樹林邊”——不用走進樹林用眼睛望,用鼻子聞就能知道有不少的鳥。

結論:父親對鳥非常的熟悉。

“喃喃地説”是怎樣地説?請學生喃喃地説一説父親的話。(全班將1-4段讀一次)(1-4共10分鐘)

5、父親望了望,聞了聞,就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了,可是我卻…….父親真是神

了, “我”就站在父親的身邊,卻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見一隻鳥叫。可見,父親平時對鳥的觀察和了解,父親很喜歡鳥。他是怎樣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呢?請同學們齊讀下面的段落(一直讀到“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然後告訴老師,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可以看得出來。(學生回答)

6、父親説話很輕,為什麼?(父親愛護小鳥,怕驚動它們)(請學生輕輕地讀一下父親的話)

7、可是這時“我就提出了疑問:鳥也有氣味?”父親是怎樣回答的呢?同學們

一起來讀讀父親的回答。

8、動手的理解“焐”, 用熱的東西接觸涼的東西,使它變暖 (我手很冷,你的臉讓我焐一下好嗎?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臉吧。)熱騰騰的真舒服,指導用“熱騰騰”這種ABB形式的詞來説一説。你看到過什麼是熱騰騰的呀?(熱的飯菜,剛燒開的水,剛出爐的包子?)那時熱騰騰的氣味,你一聞就能感覺到了吧,同樣的,小鳥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父親就聞到了小鳥的味道了,原來如此!

9、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二小組讀作者旁白,一小組讀父親的話,一小組

讀“我”的話,注意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5-6共10分鐘)

10、父親對小鳥實在太瞭解了,同學們再往下看,找一找,還有那些方面體現父親對小鳥非常瞭解的。(學生回答)

11、“我”和父親在聊天的時候,小鳥還是藏在樹林裏,可是當父親説“聽,鳥要唱歌了”,小鳥就開始唱起歌來,父親對小鳥真瞭解。父親還知道“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而“我”為什麼説父親這時也是最快活的呢?(學生回答)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好像在跟我們分享它們喜悦的心情。此時的小鳥是快樂的,樹林是快樂的,父親更是快樂的,他為小鳥的快樂而快樂。

12、指導學生用“快活”説句子。

13、父親知道鳥兒最幸福的時刻也是鳥兒最危險的時刻。你們知道為什麼嗎?父親是一個如此愛鳥的人,你們能體會他説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嗎? 抄多音字:中zhōng中心zhòng

14、為什麼説“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

“我”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對小鳥產生了喜愛之情。“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他是鳥兒的朋友,一位愛鳥、知鳥、護鳥的人。同學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你們能做到嗎?

15、分角色朗讀最後一部分。(教師讀旁白,兩組學生讀父親的話,兩組學生讀小作者的話)(10-15共15分鐘)

16、分角色朗讀全文。兩組讀旁白,其他兩組的男生讀父親的話,女生讀小作者的話。

17、作業:(16-17共5分鐘)

1、抄寫二十九課生字

2、組詞

3、預習語文園地七

4、家聽二十九課生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