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氯氣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氯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氯氣教學設計

氯氣教學設計1

【目的要求】:

1.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掌握氯氣的性質,並從原子結構上認識氯氣的化學活性.

2.瞭解氯氣的用途.

3.掌握實驗室製取氯氣的原理和方法.

【重、難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觀察實驗---理解原理---比較歸類---串成知識線條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做完所有實驗,講完氯氣與水的反應,餘下為第二節時。

 【教學過程】:

l 引入: 由氯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引出氟、溴、碘、砹具有相似的電子層結構

和化學性質,成為一個自然族,稱為鹵族.

l 演示實驗: 觀察一瓶氯氣,聞味(注意方法”扇”和”飄”),再到入水振盪.

l學生回答: 氯氣的物理性質 (1)色、味、態(介紹毒性)

(2)密度: 比空氣大

(3)水溶性:可溶(體積比 1:2)

(4)熔、沸點:-101 C;-34.6 C

(與氧氣-218 C;-183 C和氫氣-259 C;-252 C比較)

l 演示實驗: 鈉和銅分別在氯氣中燃燒

l 學生回答: 實驗現象

l 教師講解: 反應原理(注意氯元素的化合價變化) 、裝置、操作

及有關拓展內容

l 演示實驗: 1.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燃燒和混合光照爆炸.

2.紅磷在氯氣中燃燒.

l 學生回答: 實驗現象(回憶對比氫氣和氧氣的反應)

l 教師講解: 反應原理及有關拓展內容

l 教師講解: 1.氯氣與水反應的原理,分析氯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2.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和用途.

l 演示實驗: 次氯酸使色布褪色

l 思考討論: 1.氯水與液氯是否為同一物質?有何區別?

2.新制氯水與久置氯水在成分上有何區別?

3.實驗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氯氣還是次氯酸?

(第二節時)

l 複習引入: 複習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入與鹼的反應.

l 教師講解: 1.氯氣與鹼反應的原理及拓展;

2.漂XX的製取與應用等.

l 小結: 氯氣的化學性質及性質活潑的原因.

l 學生自學: 氯氣的用途

l 教師講解: 實驗室製取氯氣的藥品,結合藥品狀態及反應條件,回憶實驗室

製取氧氣和氫氣的裝置,啟發思考選擇裝置,根據性質選擇集氣

和尾氣處理裝置.

l 思考討論: 1.反應物用稀鹽酸代替濃鹽酸行嗎?

2.為何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

3.一套完整的製取氣體的裝置應包括哪四大部分?

4.實驗室製取的氯氣中會含有少量HCl氣體和H2O,為什麼?

如何除去?應先除什麼後除什麼?為什麼?

l 教師講解: 氯氣的工業製法(氯鹼工業)

 【板書設計】:

一. 一.氯氣的性質

1. 1.物理性質

(1)色、味、態: 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密度: 比空氣大

(3)水溶性:能溶於水(常温下,1體積水約能溶解2體積氯氣)

常壓,-34.6 C

(4)易液化: 氯氣 液氯

2. 2.化學性質

(1) (1) 與金屬的反應

點燃 點燃

2Na + Cl2 ===2NaCl (白煙) Cu + Cl2 ===CuCl2 (棕黃色煙)

點燃

推廣: 2Al + 3Cl2 ===2AlCl3 (白煙)

點燃

2Fe + 3Cl2 ===2FeCl3 (棕褐色煙,注意:不生成FeCl2)

l CuCl2溶液的顏色隨溶液濃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CuCl2溶液

濃溶液 稀溶液

黃色 黃綠色 綠色 藍色

(2) (2) 與非金屬的反應

點燃

H2 + Cl2 ===2HCl(蒼白色火焰,工業制HCl原理)

光照

H2 + Cl2 ===2HCl(爆炸)

點燃

2P + 3Cl2 ===2PCl3 (液體)

三氯化磷 (白色煙霧)

PCl3 + Cl2 ===PCl5 (固體)

五氯化磷

l 燃燒(廣義定義):指任何發熱發光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3)與水的反應

氯氣溶於水得黃綠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與水反應,

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狀態存在於水中。

Cl2 + H2O ===HCl + HClO (次氯酸)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HClO、ClO、OH;

久置氯水則幾乎是鹽酸溶液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2)HClO的基本性質 ②不穩定,2HClO ===2HCl + O2↑

③強氧化性;

④漂白、殺菌能力,使色布、品紅溶液等褪色,

故氯水可用作自來水消毒。

(4) (4) 與鹼的反應

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 (制漂XX)

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吸收氯氣)

注意:

(1)(1)Cl2與H2O和Cl2與鹼的反應是有密切聯繫的:

Cl2 + H2O === HCl + HClO

NaOH NaOH

NaCl + H2O NaClO + H2O

結果: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但兩者又有很大區別:

Cl2 + H2O的反應很不完全,Cl2與H2O可大量共存,

而Cl2 + 2NaOH的反應則快而完全,Cl2與鹼不能大量共存。

(2)(2)漂XX

①製取反應: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

②主要成分:CaCl2 、Ca(ClO)2

③有效成分:Ca(ClO)2

④用途:殺菌消毒,漂白

⑤使用方法:與稀酸混合。只有將Ca(ClO)2轉化成HClO才能

表現其漂白殺菌作用。

比HClO強的酸(H )

Ca(ClO)2 HClO

Ca(ClO)2 + 2HCl ===CaCl2 + 2HClO

Ca(ClO)2 + CO2 + H2O ===CaCO3↓ + 2HClO

⑥失效原因及保存方法:

在潮濕的空氣中會慢慢變質失效,原因是:

Ca(ClO)2 + CO2 + H2O ===CaCO3↓ + 2HClO

2HClO ===2HCl + O2↑

所以應置於避光乾燥處保存。

小結:

1.1.是一種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助燃的性質。

2.2.氯氣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的基本規律是:

得2個電子

Cl2 Cl

它的化學活性是由其原子最外層7個電子(易得電子)的結構決定的。

二. 二.氯氣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三. 三.氯氣的實驗室製法

1.藥品及原理: MnO2 + 4HCl(濃) ===MnCl2 + 2H2O + Cl2↑

2.2.儀器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吸收裝置

3.實驗步驟:檢密—裝藥—固定—加熱—收集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或排飽和食鹽水法)

5.尾氣處理:用鹼液吸收

四.氯氣的工業製法:(氯鹼工業)

通 電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氯氣教學設計2

一、主題內涵

新課標中要求:"要實行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學校應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這一評價體系使得"培養合格的高中畢業生"與"培養高考成功者"的目標分開。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了時代的主潮流,化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高中化學新課標對化學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創設學習的情景,激發探究慾望,有計劃地、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養成科學態度。

二、案例描述

《氯氣》是人教版化學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這個教材中氯氣與水的反應,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來讓學生突破這個難點也就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價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學嘗試,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異。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對立統一的認識方法認識事物,一分為二的看待氯氣,引起學生對氯氣的好奇,激發對新知識的興趣。

(引入)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兩個信息——氯氣中毒,氯氣殺菌消毒,那麼氯氣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氣體呢?使得它具有這種對立的特性呢?它是有利還是有害呢?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這種物質的性質來解決我們的疑問。

板書:一、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第一種教法:

1、請設計實驗來對這點性質進行探究:氯氣能否溶於水?溶於水的部分有無與水發生反應?

2、因為問題較空泛,學生較難着手討論。對於氯氣的水溶性,學生作如下實驗設計。方法一:將水滴入裝有氯氣的試管內,看顏色有無變淡;方法二:將一支佈滿氯氣的試管倒置於水槽中,看看試管中液麪有無上升。

3、對於溶於水的部分有無與水發生反應,因為學生對這個反應還沒有什麼概念,因此無從下手,討論很難展開。最後個別學生通過書上潮濕氯氣漂白實驗的啟發,提出這個實驗。

4、教師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實驗後,推測出結論————氯氣與水反應產生了新的物質,並且這種物質有漂白性。從而引出了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接着根據化學方程式讓學生總結出氯水的其它性質。

第二種教法:

1、對氯氣的水溶性經過討論後,學生總結出上述幾種方案,馬上通過實驗驗證。

2、實驗驗證後,指出氯氣溶於水後的溶液叫氯水。給學生三種藥品:新制氯水,硝酸銀和紫色石蕊試液。請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學生四人一組實驗:將氯水分別與硝酸銀和紫色石蕊試液反應,發現硝酸銀中產生白色沉澱,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後褪色,總結出氯水中有Cl—和H+,還有漂白性。

4、教師再提問:漂白性是由於乾燥的氯氣就有的性質,還是別的物質有的性質呢?怎麼證實?

5、學生想到將紅紙條分別放入乾燥氯氣中和氯水中,將這兩個實驗作比較就可得出結論。

第三種教法:

1、引用故事,學生總結氯氣的物理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某一天,兩軍交戰正酣,一方軍隊正在逆風向山上進攻,突然眼前呈現出黃綠色(1),隨之而來的是士兵們聞到一股刺激性氣味(2)並覺得胸悶噁心,指揮官被這種情況驚呆了,吩咐士兵各自躲避,一些士兵深呼吸想減緩胸悶,但再也沒有站起來,有的士兵向低窪地帶(3)躲避,暈倒後再也沒有醒來,有的士兵噴水但也無濟於事(4)指揮官看到這種情形想與其全軍覆沒不如和敵人拚了,於是,命令士兵逆風進攻,怪事出現了,當士兵們衝過敵人前沿陣地時,原來的症狀緩解了,精神一振,擴大戰果,攻下了這個山峯,打掃戰場時發現敵人的陣地前擺放着許多裝着黃綠色液體的鋼瓶(5),正是從這會發出的氣體奪取了戰友的生命(6),並發現在橄欖油附近的士兵中毒症狀輕一些,經研究此物質為氯氣。

2、教師指出:我們把氯氣與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現在利用現有試劑:鎂條、鐵、氯氣、NaHCO 3 (aq)、AgNO 3 (aq)、HNO 3 (aq)、紅紙、pH試紙、藍色石蕊試紙、氯水。通過實驗驗證你們自己的推測,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總結。如果教學設備俱全,最好在有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一遍,以加深學生記憶和理解。

3、教師演示一個實驗,就要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自己得出實驗結論,並板書。由於課堂時間比較短,課堂上,只能先由教師演示實驗,再利用實驗課時間探究,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

4、學生四人一組相互合作設計實驗推測成分,並自己通過實驗來驗證。記錄實驗過程,記錄的內容包括:實驗內容、觀察到的現象、分析和解釋三部分。最後由學生髮言,得出結論————氯氣與水有反應,並且產生了Cl—和H + ,有個別組的學生提出氯氣能與非金屬反應、氯水還可能有漂白性,因為紫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後褪色。

三、案例分析

第一種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標,也初步進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沒有深入探究,也忽視了學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過程中途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最後還是有那麼一點照本宣科,填壓式教學的味道,不利於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第二種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並且親自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但是侷限性在於: 1、把問題探究得過於簡單化、片面化了,沒有給學生提供較多的思考空間,學生一般都能輕而易舉得出結論。2、實驗設計上存在不嚴密性,比如只給出硝酸銀,卻沒有給出對應的稀硝酸,這些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維的嚴謹性都不是很有幫助。第三種教法運用化學史實,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思考、假設、討論、設計、動手,由實驗中的現象直接驗證他們的猜想,發現問題,滿足學生對實驗探究的好奇心,培養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加深對氯的強氧化性的理解和記憶,開發學生的思維連貫性,並通過類比得出結論,充分利用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對比的能力。從而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間,而且還在實驗操作中強調了觀察能力和總結、分析能力,比較有利於學生在科學探究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比較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

四、教學反思

把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活動作比較:在傳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關心教學流程的程式化、細節化,有時為了進度,不惜犧牲學生領會、理解教學內容的時間,從而以教師對教材、教案的認知過程代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過程,使“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項傳遞”,喪失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和應有的情感性。新課程強調“把思考還給學生”,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的交往、互動,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結論,從而經過豐富、生動的思考探索過程中通過感受、領悟而獲得積極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師生雙方達到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共同發展的過程。

通過學生思考、體驗這些心理過程,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些衡量人的發展的最深層的指標,使教學過程從一種簡單的傳輸、傳遞和接受知識的過程,轉變成為一種伴隨着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思考和獲得的同時,也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全面發展的體驗過程。

為了儘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覺得教師要儘快轉變自己的“意識”,雖然要立足於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將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媒介之一,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做好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由被動聽轉化為主動學,主動去探究新知,獲取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悦,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實驗教學中,可將實驗“觀看”改為實驗“觀察”,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演示性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課內實驗改為課外實驗,封閉的實驗室治理改為開放式治理,變實驗知識為實踐能力等多種教學處理方法。

氯氣教學設計3

摘要:通過創設情境,可激發學生學習氯氣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引導,能使學生不斷髮現問題,繼而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來尋找答案。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鍛鍊了合作、實驗、探究等能力。

關鍵詞:教學設計 學習興趣 探究能力

如何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重點,因此,本文以氯氣教學設計為例進行了探討,為教改提供參考。

一、教材分析

學生前一節已經學習了認識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在這一基礎上,再讓學生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程序。本節通過對氯氣性質的研究,讓學生體驗如何運用研究物質性質的程序、怎樣處理程序中每個環節中的具體問題,為他們後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氯氣的物理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程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展示圖片,20xx年京滬高速氯氣泄露事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覺學有所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且由此引出氯氣的物理性質。

教師:看了此新聞,你能得出氯氣的哪些物理性質?

學生:黃綠色有毒氣體,能溶於水,密度大於空氣。

教師:(展示一瓶氯氣)通過觀察,你又能得出氯氣的哪些性質?

學生:(聞氣味)。

教師:注意聞氣味的方法:微啟玻璃片,用手輕輕煽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

(投影:氯氣的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看,密度大於空氣,能溶於水,沸點高,易液化。)

教師:通過觀察,我們認識了氯氣的物理性質,下面預測一下,氯氣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學生:(閲讀課本14頁,預測氯氣化學性質。)

教師:氯氣是一種非金屬單質,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通過哪些實驗來驗證?

學生:(討論得出:與氧氣類似,可與金屬和非金屬反應。)

學生分組實驗:鐵、銅與氯氣的反應。

教師:各組展示你們的實驗成果,並描述現象。

學生:鐵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紅棕色的煙,溶於水得黃色溶液;銅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棕黃色的煙,溶於水得藍綠色溶液

(投影:氯氣的化學性質;金屬的反應;氯氣與鐵的反應;氯氣與銅的反應。)

教師:氯氣與金屬反應,生成高價態的金屬氯化物

學生:(板演方程式。)

(視頻)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學生: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的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出現。

(投影:與非金屬的反應:氯氣與氫氣的反應)

圖片展示:南昌兒童游泳集體氯氣中毒

教師:氯氣有毒,為何還要用氯氣來消毒?

學生:(討論,氯氣與水能否反應。)

學生:(分組實驗。)

探究一:氯水中有無Cl—

方案:氯水與硝酸銀(硝酸酸化)溶液反應

現象:有白色沉澱生成

結論:氯水中有Cl—,假設二成立。

探究二:氯水中有無H+

信息:次氯酸是一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還弱,具有很強氧化性,能殺死水裏的病菌,具有殺菌消毒作用,且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機色素褪色,可用作棉、紙張等的漂白劑,次氯酸不穩定,且見光分解放出氧氣。

教師:推測氯氣能否與NaOH溶液反應?

學生:討論得出,氯氣能與鹼溶液反應。

投影:氯氣與鹼反應。

(練習)書寫氯氣的反應方程式

(投影:小結。)

物理性質:氯氣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化學性質:能與金屬反應;能與非金屬反應;能與水反應;能與鹼反應。

(練習)略。

四、教學反思

這節課從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着教師的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積極性高,參與性強。而且整節課過度自然,環環相扣,難度由淺入深,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接受,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不錯。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探究實驗中,學生討論出的方案有很多,但由於藥品的限制,有些方案不能實施;氯氣在生活中的應用,由於時間倉促,一帶而過,過於簡單。

五、小結

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斷髮現問題,繼而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尋找出答案;學習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實驗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Tags:教學 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