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8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3篇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及重點]

1.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3.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説過神醫扁鵲嗎?他名叫秦越人,因為醫術高明,所以人們用我國上古時代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有一次扁鵲行醫到虢(gu6)國,虢國的太子病死了,正準備下葬。扁鵲問明瞭太子的病情後,斷定並沒有死,還能救治。這使虢國的國君大為驚喜。扁鵲先用針刺療法,一會兒,太子就甦醒了。接着又用藥物炒熱,敷在太子的脅下,一會兒,太子就站了起來。最後他又配湯藥給太子喝,僅服了二十天,太子就完全康復了。這簡直是起死回生啊!但是對這位名醫的醫術也有不相信的,蔡國的國君蔡桓公就是這樣。他起初只有一點小毛病,但不信扁鵲的診斷,不肯就醫,結果病情逐漸加重導致最後死亡。我們課本中收了這則故事,現在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扁鵲見蔡桓公》。(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交流有關《韓非子》的知識

(學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本文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是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説的大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子》是韓非的重要著作。

三、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一遍課文,然後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後,放聲朗讀。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課文告訴給我們一個什麼故事?哪位同學給大家講一下?

(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適當點撥、點評)

明確:應區分掌握的文言詞疾:小病病:大病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復古義:再一次今義:重複益古義:更加今義:有好處

索古義:尋找今義:繩索

2.讓學生改編故事,並大聲背誦課文。然後,讓學生編排課本劇並進行表演。

3.你覺得扁鵲和蔡桓公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⑴扁鵲是一個醫術高超、對病人診斷細心、並能善意規勸病人的神醫。

⑵蔡桓公是一個固執己見、盲目自信、諱疾忌醫的人。

4.討論:蔡桓公最終因諱疾忌醫而死,從他身上你能吸取哪些教訓?

明確:學生可能回答:⑴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⑵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⑶切勿拒絕忠告,不可主觀猜忌。⑷對待禍患要敢於正視,要防微杜漸(言之成理即可,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的意見)

5.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諱疾忌醫的經歷,你是怎麼做的?(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評及肯定)

『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給你的啟發寫一篇讀後感,題目自擬,下節課集中展示交流。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2、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3、學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2

2、難點:目標3

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做到基本成誦。

2、查字典,看課文註釋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常規訓練

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同學們知道有個成語叫“諱疾忌醫”嗎?“諱”的意思是:有顧忌不敢説或不願説。“忌”:是嫉妒,猜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這則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齊來看看課文。

三、作者簡介:

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説的大成。

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大意。

1、朗讀課文。(可教師範讀、學生齊讀、輪讀或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

A、抽查幾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論

B、教師就關鍵處糾正,並示範朗讀。

五、串譯課文。

1、教師講解幾個難句。

2、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

3、抽幾對學生一人讀一人譯,其他同學評價。

4、教師做小結。

投影提示:幾個詞的古今義差別:

(1)同義有別

疾:小病病:大病

(2)古今異義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復古義:再一次今義:重複

益古義:更加今義:有好處

索古義:尋找今義:繩索

5、學生自由作評:蔡桓公為什麼會病死?

引導理解諱忌疾的害處。

六、佈置作業:

A、課後練習二三

B、默寫本文。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記敍事情的寫法。

3、練筆。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12。

2.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一、誦讀常規訓練

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請一學生複述課文內容,另一優生表演,以激起興趣。

三、學習新課。

1、學生朗讀課文。

2、提問:課文按什麼順序記敍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

學習方法: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抽查二位學生

歸納:按時間順序。

3、提問:扁鵲説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獨立思考,抽查回答:

(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將恐深。

(2)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3)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4)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4.提問:課文描寫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現他的諱疾忌醫?

討論並歸納:

(l)“寡人無疾”表現蔡桓公固執、自信。

(2)“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表現對醫生猜忌、反感。

(3)不應“又不悦”説明對醫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5、提問:蔡桓公諱疾忌醫的結果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桓侯遂死。

提問:這則故事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討論並歸納: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6、請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三、小結

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

四、練筆

根據課文的中心,自己寫一篇體會,談談如何對待缺點和錯誤

五、板書

見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無疾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肌膚不應,又不悦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腸胃不應,又不悦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今在骨髓故使人問之

居五日,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鵲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 瞭解韓非子及其著作;提高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學習本文對比的寫法。

3. 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4. 認識諱疾忌醫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

 二、學情/學習者特徵分析

初中九年級的學生相比較而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不太喜歡抽象知識的學習,因此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可以藉助於一些具體活動的安排,讓教學豐滿和生動起來。例如通過演示動畫情節的畫面,使視覺和聽覺達到和諧統一,營造高效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初步的預習,瞭解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學習這一節課的學生往往是對知識延伸、啟示哲理有較強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興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帶着問題來學習的。但由於不同的認知能力,不同的語文綜合素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課文的能力會有比較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前應瞭解學生的綜合能力,關注學生羣體的學習特點與個性發展需要等方面的差異。同時可以採用協作學習的教學組織,降低個體學習的難度,對於技術水平較高的同學,可以鼓勵其在分組內或分組之間充分發揮起技術應用特長,帶動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同學,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轉變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併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各有所得。

 三、學習內容分析

1.本節主要內容

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的內容。題目是後人加的。內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發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通過記敍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同時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於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2.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概括出文章所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和疏通本課的文言字詞;認識諱疾忌醫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劃分層次及綜合概括層意;在學生理解和分析課文後,過渡到主題思想的概括和延伸。

3.課時要求:1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任務驅動、協作學習等方式組織教學活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當我們受到病毒的侵襲而害病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找醫生看病)這是個婦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韓非筆下的蔡桓公卻有病不承認,不醫治,最終怎麼樣了呢?(病死了)今天我們學習《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就是寫蔡桓公諱疾忌醫,貽誤了治療時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的故事。

2、板書課題《扁鵲見蔡桓公》

3、解題

本課文書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是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國時重要的思想家。

“扁鵲”是什麼人?(秦越人)為什麼人們用上古名醫扁鵲來稱呼他?(醫術高明)蔡桓公是什麼人?(蔡國國君)“見”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會見”“拜見”的意思)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運用課件範讀課文,請學生注意預習中劃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確。

2.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給生字詞注音組詞,並辨別字形。學生朗讀生字。

3.學生結合註釋,朗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4.教師訂正並小結。

本文通過蔡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三)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找出不懂的文言字詞。

2. 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釋疑。

3. 對照課件的“譯文對照”頁面,出示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請學生翻譯。

①君有疾在腠理

②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③扁鵲望桓侯而旋走

④臣是以無請也

在參照課文註釋的基礎上,四人小組結合練習一展開討論。

(四)、觀看視頻,加深理解。

1. 教師出示故事情節的視頻;學生欣賞。

2. 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寫了蔡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

(五)、分析課文,擴展延伸。

1. 進入課件的“分析課文”頁面,請學生思考屏幕上的問題。

學生討論

第1題 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説了哪些話勸他應及時治療?對扁鵲的忠告,桓公是怎樣評價的?

(學生答後歸納)扁鵲,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教師小結,“立有間”,“立”動詞,站立,“有間”,時間副詞,有一會兒。“立有間”,説明扁鵲站着仔細地作了觀察(中醫稱為“望診”)之後,才下斷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的診斷是準確的,而並非信口開河,也為下文蔡桓公的自以為是、諱疾忌醫、病情惡化、扁鵲拒醫作了鋪墊。而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則形象地刻畫了諱疾忌醫的無知和偏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現代漢語中“疾病”是一個詞,而在古代漢語中“疾病’是兩個詞,其含義不同,小病為“疾”,大病為“病”。“以為功”是“以之為功”的省略。

第2題 扁鵲説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嚴重?這些話用現代漢語該怎麼説?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學生口譯。

訂正學生口譯,指出這是扁鵲第二、三次見蔡桓公。“居十日”——待了十天,經歷了十天。“復見”——再一次見。“益深”——更加嚴重,更加厲害。“不應”——不理睬。這兩次會見,在短短20天內,蔡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腠理”到“肌膚”到“腸胃”。

第3題 “還走”該怎樣解釋?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麼“還走”?(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還(xuán)走”,還,同“旋”,迴轉,掉轉,走,古代漢語為“跑”義,不同於現代漢語的“走”。“扁鵲”望桓而“還走”,“望”是從遠處看的意思,扁鵲從遠處看了桓侯一眼,並不説話就趕緊轉身跑了。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麼“還走”?這是情節中的一個轉折點,在情節的發展上給讀者造成了“懸念”,由此而引出桓公派人去問扁鵲,以及點出“還走”的原因。指出蔡桓公的病已在“骨髓”,“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對蔡桓公的病已無力無法挽救了。扁鵲的“還走”,既給上文作了補充,又給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鵲的逃,埋下伏筆。

2.劃分層次及綜合概括層意,複述課文訓練。

根據以上討論以及以下提示,默讀一遍課文,將文章劃分為三個層次,並概括層意。

提示

①桓公不聽扁鵲的忠告。

②扁鵲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藥。

③桓公病死。

學生回答

第一層,開頭……桓侯又不悦

第二層,居十日,扁鵲望桓候而還走……臣是以無請也

第三層,居五日……結尾

本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時間順序)

學生根據“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複述課文。注意,湯(同燙)、齊(同劑),複述提倡創造性,而不僅僅將古漢語翻譯為現代漢語。可以加上扁鵲、蔡桓公兩人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

3.複述後評論文章結尾,也是複述的昇華。

教師提問,自“居五日”到結尾是文章的第三層次。前面四次見蔡桓公,扁鵲都是“居十日”,為什麼這裏卻用“居五日”,日期驟然縮短意味着什麼?其中“索”——“逃”,各表明了蔡桓公與扁鵲什麼樣的心清?

鼓勵學生七嘴八舌評論、教師小結。日期驟然縮短,表明蔡桓公病情急劇惡化,扁鵲“望診”判斷準確,説明上文扁鵲而“還走”,實在是事出有因。而一“索”一“逃”,極簡練準確地揭示了蔡桓公病重心急如焚和扁鵲無奈恐懼的心情,最後的“桓侯遂死”,是故事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桓公諱疾忌醫的必然惡果。

4.學生試背課文,不要求全部能背誦,在於調動學生認真讀課文的興趣,並將以上分析融入練習背誦中,指導背誦課文。

(六)主題分析,總結哲理。

1、在學生以濃厚的興趣背誦課文後,過渡到主題思想的分析。

教師提問,蔡桓公的病開始並不重,為什麼短短30余天就出現無法醫治,以至“遂死”的結果?用一個成語概括應是哪個成語?

學生回答成語“諱疾忌醫”。

2、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作方法,本文按什麼順序,以什麼線索,層層深入地記敍?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本文在語言運用上有什麼特點?

教師訂正學生回答並總結。按時間的順序,以蔡桓公病情的發展為線索來組織安排材料。寫扁鵲四次拜見桓公,沒有一個具體日期,作者動用了三個“居十日”,又用了一個“居五日”,簡明清楚地交代了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大病到病重,由病重到死亡的發展過程,層層相連,逐層深入,條理十分清楚,同時使故事情節發展的內在邏輯更加密切,增強了説服力。敍事簡練、生動、準確,是本文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本文主要寫了扁鵲和桓公兩個人物,寫扁鵲用了“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膚”“君有病在腸胃”“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等一些結構基本相同的句式,來説明他對桓公病情的精確判斷和高明醫術。同時,也寫了扁鵲的動作,如“立有間”,説明他觀察快而準,“望桓侯而還走”、“説明他已看到桓公的病“今在骨髓”,已無法挽救。寫桓公的態度,用語也非常簡練準確,開始用“寡人無疾”“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來説明他盲目自信和對醫生的偏見;接着又以“不應”“不悦”的神情,進一步表現他的頑固不化。而扁鵲答桓公使者問,幾句話言簡意賅,哲理雋永,深刻地總結了醫治疾病必須“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的道理。

 六、表演一下,自我展示。

1、進入課件的“表演一下”的頁面。熟悉表演的要求。

要求:學生根據對《扁鵲見蔡桓公》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將整個故事情節表現出來,有對話,有肢體語言,得體大方,與文章內容相符合。

2、演員的安排。

請三位學生上台表演。

①號演員表演的角色----蔡桓公,

②號演員表演的角色----扁鵲,

③號演員表演的角色-----蔡桓公的大臣。

3、學生表演,老師點評!

 七、鞏固練習,自我提升。

請學生完成課件“能力培養”頁面中的10個練習題目。課件系統會自動辨別學生所做答案的正確性。(如果時間不夠,課後完成練習)

八、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扁鵲見蔡桓公》。

2、完成課後的“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