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8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18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90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情感目標: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會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積累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求平均數的方法。根據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李明和王小飛兩位同學要進行籃球的定點投籃比賽。

(課件出示)比賽規則:每人各進行3次1分鐘的定點投籃,以每次投中個數為成績。

(課件出示)比賽成績統計圖:

觀察,你從統計圖中知道了什麼?

問題:誰贏了?為什麼?

2、 王小飛再投一次,(課件出示成績統計圖)

問題:現在誰贏了?為什麼?

發現問題:次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平均數

1、合作討論

討論問題:次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時,該怎樣比才公平?

2、 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為例)能計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績的平均數嗎?

教師適時板書:(7+3+8)÷3

=18÷3

=6(個)

問題:(1)、“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

(2)、我們是怎樣求出7、3、8這三個數的平均數的?

小結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1)、引導:不計算,有辦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績的平均數嗎?

小組討論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移動變化的過程和結果。

説一説:根據剛才以多補少找平均數的過程,説説你對平均數的理解。

想一想:“6”表示的是李明三次都投中6個球嗎?“6”表示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認識平均數的特徵。

3、 即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求王小飛平均每次投中球的數量。

組織彙報,交流方法

結論:通過比較平均數,誰贏了?

通過這次比賽的經歷,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

4、 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繫

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見過平均數嗎?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判斷下列説法正確嗎?為什麼?

(1)、不會游泳的小明身高140cm,他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河裏游泳不會有危險。

(2)、小明家去年4個季度的用水量分別是16噸、24噸、35噸、21噸。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16+24+35+21)÷4=24(噸)。

2、你能想辦法求出他的語文成績嗎?

(1)、先估測一下:語文成績可能是多少?

(2)、同桌合作討論。語文成績究竟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我校的舞蹈隊參加市舞蹈比賽,評委亮分96、91、95、96、84、99、97,算一算,我校舞蹈隊的最後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激發認知矛盾:平均分是94分,可評委卻宣佈最後得分是95分。這是為什麼?

師:請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下課後自己去尋找答案。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兩個偏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周圍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2、有一隻小動物也説“世界多美呀”,板書課題。

(1)讀準“世”的音,是翹舌不是平舌音。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4、你們問題答案就在書中,下面我們來讀課文。

5、播放多媒體課件,再加配音朗讀。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把生字詞用橫線畫出來。

要求: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生字詞)

(1)自己讀讀生字詞,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麼要提醒同學的?

(2)正音。

翹舌音:站、湛、澄。前鼻音:站、湛、茵

後鼻音:澄邊音:麗

(3)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師生共同評議。

三、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1、再指名朗讀課文,邊聽邊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隻小動物的説的?

2、它是什麼情況下説的?

3、你也能像剛才阿姨一樣,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好嗎?

老師也為你配上音樂。

4、自讀,指讀,賽讀。

5、全班齊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書讀得好,字也能寫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教學“美字頭”。

3、看課後筆順表,自學生字的筆順並書空。

4、反饋檢查“世、美”的筆順。

5、指導寫字。

在學生自己仔細觀察字形,並説出生字書寫時關鍵筆畫的基礎上,重點指導“乎、世、雞、美”

6、師範寫以上四個字,學生描紅,臨寫。

7、生寫剩餘的生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揭題示標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百寶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嗎?(想)但是老師暫時還不能告訴你們,不過看大家這麼可愛,老師可以向你們透露一點兒內幕,這裏面的所有寶貝都和今天學的新知識《毫米的認識》有關,(板書課題)那還等什麼,我們趕快一探究竟吧!請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知道毫米是長度單位,並知道1毫米有多長。

2、能正確使用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3、會説出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齊讀)(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們的學習目標,那就需要大家認真的自學,下面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自學指導。

一、 自主探究。

自學指導(1)

自學課本21面,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釐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厚,當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

3、 在什麼情況下,要用毫米作單位?

(時間3分鐘,比一比,看誰自學的又快又好!)

現在開始! 好,停!誰來回答第1個問題, 那麼誰能説一説用尺子量出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 當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會自學!學的這麼好,那讓我們乘勝追擊,請看自學指導(2)。

自學指導(2)

自學課本22面,再次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尺子,找到1釐米,數一數1釐米被平均分成了幾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

2、數一數,1釐米裏有多少毫米?你發現釐米和毫米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3、1毫米有多長?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説一説。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

(自學時間:4分鐘)

二、 合作提升

自學完了,自學效果怎麼樣呢?現在我們就來檢測一下。

拿出我們的尺子,結合認真的數一數。

0~1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1~2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2~3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你發現了什麼?

1釐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長度相等,即: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那麼1毫米有多長呢?首先,我們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後請一位同學到講台上也幫老師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們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嗎?

(兩個手指之間很小的縫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現在就讓1毫米的長度深深的留在我們的腦海裏,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睜開眼睛,再次用手勢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説一説。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物品呢?現在就到老師的百寶箱揭祕的時候了,

(展示銀行卡、小明星、身份證、五角硬幣、鑰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我們認識了毫米,那麼毫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我們先在尺子上數一數1釐米裏有多少個1毫米?

(1釐米裏有10個1毫米)

我們一塊對着再數一數。(1釐米裏有10個1毫米)

那麼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是:

1釐米=10毫米

三、 鞏固運用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並且知道了1釐米=10毫米,那你們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

1.讀出下面圖形的長度。(出示)

你們會用毫米讀出長度,那你們會用毫米測量長度嗎?我們來檢測一下。

下面的幾種測量方法正確嗎?為什麼?(出示)

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誰擁有一雙像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請你閲讀明明的一篇日記,找出日記中用錯了的單位,並比一比,説一説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釐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3釐米高的衞生間,拿起了12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我跑步到學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6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我們一塊用正確的單位把明明的日記讀一遍。

4、 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出示)

5、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話表示出圖的意思。(出示)

四、總結解惑

通過我們的交流學習,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還有什麼疑惑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説明】

《難忘的一天》主要寫了我為鄧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因為這類課文根據我的教學經驗看,學生非常地不喜歡,課文的意思又很淺顯,而有些詞語卻非常難理解,因此本課教學因以讀為主、以字詞為重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作者激動、緊張地心情和對鄧爺爺地崇敬之情。

3、在閲讀理解中積累詞語。

4、提高對計算機的興趣,能想想自己肩負的責任。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和詞語,通過反覆朗讀,讀懂寫鄧爺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詞句,(高興地、仔細地、親切地、緊緊地、順利地、興奮地、讚許地、沉着地)體會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蒐集有關鄧爺爺的圖片、資料和小故事,瞭解關於計算機的知識。

 【教學預設和主要教學環節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講述難忘,導入新課

1、師生問好。師:你們這麼活潑可愛,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的事,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你們想聽嗎?那麼小眼亮起來,小臉紅起來,小手翹起來。(師講述一個難忘的故事)。

2、那麼長的時間我都忘不了,用一個詞來説,那就是──難忘(板書)並指導難字的寫法,生書空。

3、老師有難忘的事,你們有嗎?(學生講述難忘的事)。

4、看來難忘的事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有給人啟迪的,有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位和你們差不多年齡的孩子也有一件難忘的事,我們一起去看看他那難忘的一天。(師板書課題)。

二、感知全文、識字

1、通讀全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互相讀文,大體瞭解文中講了一件什麼事?

3、學生自願彙報學習生字情況,提醒學生以下面的形式來彙報:我會讀**這個字(詞)請大家跟我讀。

4、交流識字方法。説説自己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減少學生的瑣碎記憶。如:算的最下面部分,可引導學生用開或升字去掉第一筆的方法來記憶。有些字,學生易記錯筆畫,還可以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如:算的中間是個目,而學生常少寫一橫,就可編順口溜睜大眼睛算仔細;步字學生常多寫一點,可編順口溜走了一步,路程就少了一點來幫助識記;組詞,造句展示。

 三、交流好詞,讀通課文

1、認識了生字,誰能把生字放在課文中讀通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字字清晰,要發揮文中的拼音的作用。)

2、用開火車的形式讓各種程度學生展示自己的讀書情況,做到全員參與。

提出聽的要求:仔細地聽,看誰讀得正確,待會兒大家都來評一評。把讀的目標落實到正確地讀之上。

3、剛才我們讀得時候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是句子太長了,再讀課文,把你認為難讀得句子找出來請教一下大家。

指導讀長句。如:①

我為鄧爺爺/做了/電了計算機表演。②

想到馬上就要/見到鄧爺爺,我又緊張/又激動,心怦怦地/跳個不停。③

我沉着地/操縱着計算機,順利地打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來。教師要範讀,畫/處要做自然停頓處理。

4、學生練讀長句。做到正確、流利。

5、幾個比較難讀的句子讀流利了再回到課文中去讀,一段一段地讀流利,全篇課文就能夠讀流利了。

6、你在讀課文的時候,有哪些詞你覺得很不錯,要推薦給大家的?(全班交流、劃出好詞。)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欣賞小説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説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2、學習課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寫出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

3、擴大閲讀視野,領會小説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學習重點】

以小説的人物形象為學習重點。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介紹作者及作品: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説。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閲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薰染。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他的作品還有《中秋節》、《蛾眉》、《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2、讀準字音:

煙囱 梆他 縴夫 醃臢 捯氣 唿哨 拗不過 隱匿 戲謔 榮膺

斷壁殘垣 蓬蒿 作揖 禮聘 嘬着嘴脣 剜肉 梢馬子

3、問題思考:

⑴ 何滿子這個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説説理由.

二、教學過程

1、完成預習導學3。

2、何滿子的奶奶,爺爺為什麼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暢所欲言)

3、文中寫了何滿子的奶奶,爺爺和何滿子的哪些事?從中體現出他們哪些美好的品質?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學問:

何滿子:

他們身上的共同點:

4、體會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寫了他們哪些不足,為什麼要寫他們各自的不足?

5、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的方法來表現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請舉例説説這些描寫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寫外,小説還運用了 ,通過縴夫無力招架的狼狽形態來反襯一丈青大娘的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學問:

這些描寫刻畫出了何大學問 , 的性格。

何滿子:

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何滿子的外貌特徵,突出了他頑皮好動的性格特徵。

6、小説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鑑中國古典小説和民間説唱藝術的表現手法,選讀有關文段,感受特色語言,舉兩例分析其表達作用。

三、關注現實,思考生活

小説中的人物讓我們非常喜愛,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大膽的假設,請同學們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們一家這樣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會,他們回生活得怎麼樣?並且説一説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推測?

四、遷移拓展

1、閲讀課文第二部分9~11節,回答問題:

⑴ 選段主要記敍了一件什麼事情?簡要概括.

⑵ 何滿子對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樣的態度?表現出怎樣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學問對孫子讀書的情形表現出的態度有何不同?

⑷ 聯繫實際對文中老秀才的教學方法作一點評價.(言之有理即可)

2、簡答:

結合背景説説,自從爺爺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後,他在學問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説明了什麼?

五、課外延伸

母親教我客家諺語

李月雲

很多年以來,就一直想寫寫我的母親。特別是每逢母親節的時候,許多媒體都設母親節專欄,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讓我深有感觸。別人的母親或是賢妻良母、或是深明大義或是甘於奉獻,默默無聞。我的母親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誘教給我的客家諺語。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小小年紀就要學會自理,學會幫母親做家務事,從學會刷牙洗臉起,母親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掃地掃壁角。”生火做飯,母親就教我:“大火煮粥, 細火煮肉。”“人要靈通,火要窿空。”那個時候雖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母親也不懂得作過多的解釋,但我還是照着去做了,慢慢地就養成了一種習慣,長大以後才知道其中的科學道理和處世哲理。而這些好的習慣現在我也教會了我四歲的孩子。

從我懂事起,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剛亮,她就開始挑水做飯,然後又去料理農活。等到我們起牀,飯菜都煮好了,母親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母親説的: “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 學懶三日,學好三年”;勤儉持家的女人要:“朝晨家頭窖尾,夜裏針頭線尾,日裏田頭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進一文。”

上學以後,母親又教我:“養子過學堂,養女過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學堂,只要你能讀出身,賣屎缸跡都會供你讀書。正是母親的開明,幸運的我才能在同齡人去務農務工的時候,還能自費就讀師範學校。

出來參加工作後,偶爾會與同事有不快,這個時候母親又勸我:退一步海闊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凡事要瞻前顧後,前思後想。”記得參加工作轉正那年,有位領導為了照顧親戚,故意為難我。後來知道情況的我一直耿耿於懷,一次遇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和她打招呼。回到家裏我跟母親一説,母親又勸我:“水打爛符勺,擊榷又擊榷,州里遇唔到,縣裏遇得着”;“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闊,冤家唔好結。”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心胸要寬廣。聽了母親的話我心裏幾年的疙瘩終於解開了,心裏也舒服了好多,是母親的話讓我學會了理解和寬容。

工作幾年後,由於政策的原因,無奈的我只能離開心愛的講壇。失意、痛苦、彷徨無助的我每天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又勸導我:“唔使急來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後頭,自有水清見石子,自有云開見日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正是因為聽了母親的話,我才有今天的事業,才有今天的我。

後來結婚成了家,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婆家與孃家之間,每有不快的事,我總是向母親訴苦。母親又教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時心甘情願,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婦)講家娘,總系唔賢良”;“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人們都説: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是母親的言傳身教,才讓我們更早明白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正是母親的循循善誘教給我們的客家諺語,才讓我們從小就接受了客家傳統文化的薰陶,吸吮客家文化的乳汁。也正是母親們的言傳身教,客家的傳統才得以更好地傳承。

1、綜觀全文,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3分)

答:

2、文中這位母親有多方面的優秀品質。請按照示例,再指出其中一點。(4分)

(示例)非常勤勞:母親從來都是晚睡早起,家務農活忙個不停。

答:

3、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是如何前後照應的?(4分)

答:

4、這篇文章有何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4分)

特色:

好處:

5、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客家諺語?抄下來並請説出理由。(3分)

諺語:

理由: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並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試着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願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裏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於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裏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着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後,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麼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説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裏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範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遊戲,複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後,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裏,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後面的生字,然後放到籃裏。(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後反過面貼於籃子裏。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麼?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後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後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6、憫農

辛苦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現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解詩題。

1、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鋤禾》這首古詩,誰能背誦。(學生背誦)教師出示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讀好?(指名朗讀評價引導:你可讀得真好。但老師想知道你為什麼要這樣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江上漁者》(板書課題)。

2、解詩題:同學們,你覺得題目是什麼意思?

學生:江上打魚的人。(教師引導: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理解:漁者以打魚為生的人。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魚為生的人。

3、讀詩題:

二、讀詩解意。

1、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誰會讀這首詩。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ò,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教師引導性的評價: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詩句讀正確。你也很了不起,讀得很有感情,但老師這裏還要提醒一下出沒這個詞語的讀音。請你再讀一遍好嗎?)

2、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把詩句中字的讀音讀正確。可以自己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學聽。

誰願意再來讀這首古詩,並能將詩讀正確。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幫助聽聽,如果同學有讀錯的地方,請幫助指出來,如果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就用掌聲來表揚他,好嗎!)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齊讀。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會讀,而且要知道詩句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再次仔細地讀讀詩句,根據下面的註釋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然後可以和同學商量,當然也可以找身邊的老師請教。

註釋: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學生自由讀,瞭解詩句意思。

(3)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隻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着,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麼驚險啊!

4、齊讀古詩。

三、展開想象,悟詩情。

1、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麼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容,那麼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呢?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裏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讚鱸魚肉嫩味鮮。於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湧,一隻魚船像一片樹葉,隨着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捲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2、現在誰來説説作者在酒樓裏聽到了什麼?又看到了什麼?學生交流:看見酒樓裏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讚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裏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如果你是酒樓裏的客人,當你吃了肉嫩味鮮的鱸魚時,你會怎麼説?學生交流: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感受當時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學生齊讀)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後,腦海中又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學生交流:打魚人那隻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裏飄蕩,時隱時現,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又彷彿聽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教師:這是一艘怎樣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樹葉一樣的小船。)

看到了洶湧的波濤。教師:波濤洶湧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麼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麼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麼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捲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教師: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來通過朗讀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學生朗讀三、四兩句。

B、看着這畫面,看着這滾滾波濤,你又想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看着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吃、住的艱難;看着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每次打魚到迴歸,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看着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着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

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江上漁者也很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魚,條條皆辛苦。呀!讓我們齊讀三、四兩句。

4、寫話: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嚐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那些在洶湧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説。請同學們把想説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寫,交流。

5、朗讀昇華情感。

教師:面對着這洶湧的波濤,面對着在波濤中捕魚的人,我們有很多話要説,那就讓我們把這些話化成背誦吧!一起來背誦古詩《江上漁者》。

學生:讀

《江上漁者》説課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宋朝詩人范仲淹。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嚐鱸魚的畫面和江裏漁者冒着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在這首古詩的閲讀教學中,為了能引導學生去感受古詩中所藴涵的美,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以誦讀古詩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欣賞古詩的美。具體來説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朗讀中理解詩意

在出示古詩以後,我通過三步的朗讀,第一步,將古詩讀正確,在此基礎上進行書寫練習;第二步,試着讀出古詩的味道;第三步,整體感知,讓學生説説讀了古詩以後眼前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古詩的內容,感知古詩的意思。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忽略了古詩教學中的解釋,不採用字字疏通,句句領會的教學方法,只要讓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通過説畫面大致瞭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因為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閲讀的目的不在於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於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學生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加,文學素養的提高而逐步領會。正如楊振寧博士談到的:在他上一年級時,父親教他背誦了幾十首唐詩宋詞,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來,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多種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後,才逐漸領悟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等名句的真義,也才認識到猶恐相逢是夢中等只有過來人才可能真懂的詩句。

二、啟發想象悟詩情

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説。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裏,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黑格爾)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點,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想象再現情境。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在學生理解往來的客人愛吃鱸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説説客人們會怎麼説,讓學生感受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為體會捕魚的艱辛奠定基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兩句詩的教學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然後讓學生通過給畫面上添畫小舟,讓學生直面詩句,與詩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第二步,讓學生想象江上漁者在風浪中捕魚可能遇到哪些情況?引導學生感受漁者捕魚的艱辛。

三、組合、寫話,提升

在學生感受漁者捕魚艱辛的基礎上,通過與《憫農》的組合閲讀,引導學生感受任何勞動成果都來之不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話,寫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的話其實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展現。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乖”“憑”“職”“癢”“淘”“闢”“勃”;會寫“性”“格”等13個生字;積累“無憂無慮、任憑、盡職、屏息凝視、温柔可親、抓癢、豐富多腔、變化多端、稿紙、踩印、梅花、跌倒、撞疼、開闢”等15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找出作者喜歡貓的文句與他人交流。

4、會用“任憑……也……”、“非……不可……”、“無論……也……”造句。

5、能結合課後的“閲讀鏈接”,培養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課文插頁的掛圖。

2、課前發動學生帶來自己家飼養的寵物或喜歡的小動物圖片、照片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展示,插圖揭題

1、課前讓學生將自己帶來的圖片或照片貼在班級的牆上,臨時佈置一個小小“動物角”。

2、同學們,從你們帶來的照片來看,大家都非常喜歡小動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想見識嗎?(師掛上課文插圖)這小傢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讓我們一起來呼喚它吧!

師板書課題:

3、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家貓,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裏的貓,它到底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知大意

1、請學生各自輕聲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請標註記號。

2、同桌互讀課文:

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互抽字卡,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3、出示填空題:

這是一隻_________的貓,我是從_________看出來的。

⑴ 學生默讀課文,獨立完成上述填空題。

⑵ 學習小組(4人一組)交流,爾後全班交流。

(預設:若學生回答既古怪又可愛的貓,師此時應進一步啟發:貓的古怪表現在哪裏?貓的可愛從哪裏可以看出來;若學生認為這是一隻有趣好玩的貓,師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勢利導,追問學生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讀“古怪”,體會情感

1、細讀第一自然段:

嘗試用“……既……又……,……既……又……”的句式來歸納貓的古怪表現。

2、出示兩個句子,深入理解,體會貓的古怪特點:

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⑴ 用自己的話説説“任憑”“屏息凝視”“非……不可”的意思。

(建議:“屏息凝視”用表演的方式來突破。)

⑵ 從這兩個句子中,你體會到貓的什麼特點?

⑶ 用“任憑……也……”“非……不可……”口頭造句。

3、用個別讀、師問生答式、賽讀、齊讀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4、自由讀第2、3自然段,説説這隻貓還有什麼古怪之處?

⑴ 生自由輕聲朗讀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豐富多腔”與“變化多端”。

(“豐富多腔”可採用全班協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説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① 讓學生把“無論……也……”與“任憑……也……”換詞,問:

能否把二者對調?為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異同。

② 用“無論……也……”練習口頭説話。

③ 體會第二自然段的寫法:

A、這一自然段寫什麼?段中的“:”號有什麼作用?“冒號“前後的內容有什麼關係?

B、仿照這一自然段的寫法,展開合理的想象,將“它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説具體。

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

A、師範讀,問:

同學們,你們感受到貓的古怪了嗎?

B、生齊讀,營造師生賽讀的氛圍。

四、小結課堂,鼓動背誦

1、師:這是一隻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又多麼目中無人,膽小時什麼都怕,膽大時又勇猛無比的古怪之貓,老舍先生的筆墨真是酣暢淋漓,讓我們一同來把這些文字“錄進”腦際吧。

2、説説該怎麼記誦比較快。

五、佈置作業

1、熟記並書寫田字格中的字。

2、背誦課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4、選做:

嘗試用簡筆畫把這隻貓的古怪樣畫下來,並用簡單的文句説明。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誦課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聽寫本課的部分詞語。

二、學習末段,體會“可愛”

1、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學生評議:

小貓的“可愛”,你感受到了嗎?

2、挑戰前面朗讀的這位學生,學生再評議,爾後全班齊讀。

3、比較並積累詞語:

⑴ 誰能説出與“生氣勃勃”相似的詞語呢?

(生機蓬勃、生機勃勃)

⑵ 這些詞語在用法上有什麼不同?

(建議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較。)

三、回讀課文,感悟“喜愛”

1、這哪裏是在寫貓,分明是在寫自己家裏那個淘氣的小孩。從文中,我們不難發現,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歡他描寫的那隻貓的,你能舉出例子來説一説嗎?

2、學生再讀全文,用筆描畫。

3、指名學生交流。

4、師生共同朗讀學生交流的文句。

四、閲讀鏈接,學習寫法

1、指名學生朗讀課後提供的“閲讀鏈接”。

2、與課文相聯繫,説説課後選編的兩隻貓與老舍筆下的這隻貓相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3、師小結:

要想寫好小動物,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⑴ 要對小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⑵ 要細緻觀察小動物,並能恰當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動物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進行細描。

五、拓展練筆

請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把這種小動物的特點記述下來,與同學們分享。

【評析】

這份教學設計重在凸顯以下特色:

1、親近文本,品詞析句:

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注重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抓住“古怪”與“可愛”,通過品重點的關聯詞、成語等,採用換詞比較等的方式,以詞推進到句與語段的學習上,環環緊扣,“步步為營”,在親近文本中,觸摸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2、注重遷移,“現買現賣”:

學了第二自然段的總分關係的寫法後,要求學生以此為藍本,將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進行擴充“補白”,既立足文本,又尋求有效的“讀寫結合點”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3、追求樸實,操作性強:

本份教學設計能有適當的預設,並提出相應的教學應對策略,同時還能設計一些填空類的題目,引領學生有效地深入學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讀10個詞語,能展開合理想像,學會模仿編詩,學會自編動作。

2、過程與方法:運用聽讀識記方法,採用以圖導義的手段,培養孩子們傾聽習慣,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促發孩子自主思考,自主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孩子從“小家”到“大家”的感悟、體認,聯繫生活經歷,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義和作用,滲透愛動物,愛自然,愛祖國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師出示幾個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圖片讓學生進行欣賞,師簡要説明。 師:你們覺得這些房子怎麼樣? 生:這些房子很漂亮。生:這些房子都不一樣。生:這些房子讓人看了忍不住想進去瞧一瞧。 (學生很少看到這麼美的房子,忍不住發出讚歎,教師有意創造一個藝術氛圍,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提高了審美能力、鑑賞能力,在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藝術美的雛形)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領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那你們知道嗎?不僅我們人有不同的家,白雲、小鳥、魚兒也分別有不同的家,你們知道他們的家在哪兒? 生:白雲的家在藍天上。生:小魚的家在河裏。生:小魚的家在大海里。生:小鳥的家在森林裏。生:小鳥的家在樹上。生:燕子的家在屋檐底下。

(二)多種形式,讀通課文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讓我們一起看看書本是怎麼寫的?首先,我們來聽聽錄音。 1、配樂聽朗讀 師:請同學們閉眼邊聽邊想像:你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或好像看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鳥兒在林間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魚在河裏游來游去。 生:我好像看到種子在發芽…… (通過配樂聽朗讀,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放飛思緒的自由空間,在輕柔、愉悦的曲調感染下,學生們真切地“聽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強烈傾訴的慾望。) 2、遊戲 師:這是什麼?(一個個出示圖片,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生(集體回答) 師(出示這四個詞語)引讀,強調輕聲讀法“魚兒”。 師:這些小傢伙很貪玩,太陽下山了,它們卻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們能幫幫它們嗎?(出示背景圖,讓學生貼畫) 師:誰能看着這張圖畫説説這(師分別指着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是誰的家? 生:藍天是白雲的家。生:樹林是小鳥的家。生:小河是魚兒的家。 生:泥土是種子的家。 師:説得真好,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還有一個大家庭叫“祖國”(出示“祖國”一詞卡片)所以説,祖國就是我們的家,而你們是祖國的花朵。 師:把你們説的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詩。你們看(貼出課文內容) (通過運用直觀、形象、趣味的貼圖遊戲,既激發了孩子的思維情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達到“圖文並茂”的教學效果) 3、朗讀學文 ①聽師範讀;②跟師習讀;③小老師帶讀;④同桌互讀;⑤齊讀;⑥找自己喜愛的詩句讀。 (朗讀的形式,層次化,多樣化,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差異,既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發孩子在活潑、自由的空間裏盡情舒展,在引導、激勵、喚醒中展示自我。在學生的正音校句中體驗“語感”,在教師的再創重讀機會中體驗成功的自信與快樂。

三、拓展延伸

師: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 (1)藍天除了是白雲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烏雲、太陽、月亮、星星、小鳥、衞星、飛機……) (2)樹林除了是小鳥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老虎、獅子、杜鵑、老鷹、樹、草、花……) (3)小河除了是魚兒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小蝦、鯉魚、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4)泥土除了是種子的家,還會是誰的家呢?(花生、地瓜、白菜、蚯蚓、小草、蘿蔔、小樹……) 師;説得真好,誰再來説説別的。 生:書包是書本的家。生:文具盒是鉛筆的家。生:學校是學生的家。生:衣櫃是衣服的家。生:大海是輪船的家…… (立足於“用教材”的課改理念上,大膽地拓展教材進行構思創新。充分體現從教師的創意中激發孩子的思維創新,讓知識從學習、積累到創新、運用。整個應答過程活躍而思緒萬千。)

四、放飛思緒

、表演 師:老師發現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是小小的舞蹈家,請你們為這首詩編一段舞蹈好嗎?(學生自編舞蹈動作,教師適時指導,然後請編得好的同學上台表演,並鼓勵他們) (既讓學生當舞蹈家,又讓學生當小詩人,完全把學生看成一個有思想有才能的主體。既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又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2、當小詩人 師:同學們想像力真豐富。你們有沒有興趣當一回小詩人?(有)那好,把你們所説的句子編成一首小詩。(小組討論交流,然後教師進行整理) 藍天是太陽的家。 書包是書本的家。 樹林是老虎的家。 文具盒是鉛筆的家。 小河是青蛙的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泥土是小草的家。 校園是師生的家。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我們是祖國的綠苗, 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五、佈置作業

1、現在你們已經知道了許多小動物和植物的家,你們回去把它畫出來,然後我們一起評出幾個小畫家,好嗎?

2、請大家回家以後,把這篇詩歌讀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