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的人》教學設計(通用7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的人》教學設計(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的人》教學設計(通用7篇)

《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學生評價)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説:“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檢查,評價)

2、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你讀懂了什麼?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後兩個“有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繫?

三、聽錄音,朗讀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麼樣?

詩歌重朗讀,俗話説: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自由朗讀。

3、我們齊讀這首詩。

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麼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

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為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B比人生觀,比價值觀:學習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

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寫下了《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其中有這樣一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誦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着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五、拓展

詩歌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為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為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着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互相交流

讓我們看看集體的智慧能產生怎樣的結晶。先請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説一句,不可以重複。(同學或老師評點)

【評:以讀代講,結合大量課程資源,結合本組所學課文,邊讀邊悟,體會詩歌內容的同時更加了解了魯迅為人。】

《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課前準備

魯迅的詩《自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導入:人都有生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態度。有的人活得崇高、偉大;有的人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問題上,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哪個同學能舉出這兩方面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評析、小結。

2、根據本課內容,介紹魯迅的《自嘲》和散文詩集《野草》。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3、聽錄音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學生自讀詩歌。把握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分清詩歌的結構層次。(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第五、六、七節分別與上面三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結局)

小組合作,閲讀研討

1、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每節詩的後兩行)

2、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每節詩歌中感情。

指名朗讀詩歌,讀出各節的真情實感。(對學生把握不準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或者變化語氣、語調使學生真正把握住詩歌的內在感情)

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衝突。這首詩每一小節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細讀詩歌,體會詩歌對比的寫法。

《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學習對比寫法。

3.瞭解詩中的議論,認識詩歌哲理性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難點】

對比寫法,詩中議論的作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摘錄臧克家《關於短詩〈右肘人〉》:

在舊社會裏,我們看慣了這樣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鄉紳,殘害壓迫人民,壞事做 絕,罪孽深重,卻妄想“流芳百世”,到處豎起“澤被鄉梓”“德高望重”一類的“功 德”碑,把自己升為萬古不朽的“偉人”。

《有的人》寫於……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

2.看“學習重點”“預習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及內容。

3.讀課文(定條件的由男女生結合,兩人一組,每節詩由男讀1—2行,女讀3—4行,用 磁帶錄上音待評)

(二)課堂教學(以讀帶講)

1.導入 新課(可借鑑吳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為《革命烈士詩抄》題詞“言炳丹青,德配天 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書課題,配樂,範讀全文(放錄音磁帶或教師朗讀。要求學生標出詩中對比句)

3.抽讀課文並正音:臧(zāng)摔(shuāi) (老師對朗讀速度、節奏、語調的諷刺與讚頌,情感的愛與憎予以指導)

4.預習檢測

(1)放兩組錄音作業,第一盤放1—4節,第二盤放—一7節,同學評。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後,為____,懷着的情感而寫的。(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對魯迅先生崇敬)

b.題目不直接寫作“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課題更含蓄,便於對比突出主題,將魯迅精神加以提煉、引伸,讓讀者獲得深刻的教 益。)

C.用詩句填空。“有的人”在詩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歡一種人。魯迅 屬於____一種人。(最佳選擇是第二節中的2、4行。)

d.“紀念魯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詩中表達感慨用的表達 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議論)

e.通篇採用手法,褒貶鮮明,但重在____。作者從魯迅生前____,故後____這兩點來表現 他的偉大。(對比,讚頌,為人民奮鬥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人民熱烈紀念他)

5.閲讀研討

(1)限時默讀。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讀每節詩的後兩行)

(2)同桌互相聽讀。(針對以上問題互議,互談)

(3)表情朗讀。一人領全班合,齊讀上面板書的有關內容。(注意激發頌揚情感) 問:

①為什麼説有的人死了還活着?

②誰以“野草”自比?有何含義?“地火”又指什麼?“等着地下的火燒”表現出一種 什麼精神?

③怎樣理解“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經寫出了對魯迅的紀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嗎?

(4)個別讀。(帶着下列問題)讀每一節詩的前兩行。

問;①詩中給我們刻畫了另一類鮮明的形象,與前一種人有強烈的反差,這叫什麼寫 法?其作用是什麼?

②這首詩從哪幾方面把兩種人進行了對比?詩的2—4節同5—7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 的? (學生搶答,教師歸納)

(5)讓男生(或女生)帶着譏諷、詛咒的語調朗讀以上 有關詩行。

(6)精讀2—4節,再次體會對比的作用。

問:1.你怎樣理解活着的人已經死了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現實生活中的哪些 人?

2.為什麼説“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3.(展開聯想)請聯繫中國近(現)代史,舉一例説明“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下 場如何? 再舉一例説明“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樣的擁戴和回報?

(7)背誦全詩。參看板書。

6.揣摩運用

(1)處理課堂練習第五題。

(2)第七題在課前或課後閲讀體會。不作講解。

《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4

設計意圖:

《有的人》是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練、句句閃光的詩,全詩語言質樸,採用強烈的對比與嚴密的照應相結合的手法,以魯迅為鏡,揭示“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略讀課文要求,把閲讀的核心、質疑的主人、積累的主體迴歸為學生,高年級的學生有能力自讀自悟,在感悟到“雖死猶生”和“雖生猶死” 的開篇對比後,引導孩子從“對人民的態度”,“人民對兩種人的態度”來對照研讀,滲透魯迅的相關資料,豐富人物形象,拓寬感受的空間,也培養學生的蒐集、整理、表達、積累能力。同時在一“騎”、一“俯”,一“上”、一“下”間,反覆朗讀,讀出魯迅的高尚情操,讀出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讀出所有像魯迅這樣的人都值得“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的道理。

2、反覆朗讀,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3、蒐集材料,走進魯迅,走進那個時代。

教學重點:

瞭解本文的對比手法,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

教學難點:

從特寫強對比中,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蒐集魯迅的相關資料。

2、圖片、課件(魯迅的名言等)。

課前談話:用一句話説説你心中的魯迅。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入課

1、魯迅走了,但他留給後人的很多很多,十三年過去了,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臧克家仍心潮起伏(板書作者),寫下了這首《有的人》(板書課題)。

2、讀題,質疑

梳理質疑:“有的人”指誰?

二、自主初讀,吟詩解疑

1、略讀課文怎麼學?生交流學法。

出示閲讀要求:(1)讀準確,讀流暢。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讀詩:讀準字音。

(1)分節讀詩,正音。

強調預設:朽,理解:不朽。

3、吟詩:讀順詩歌。

迴歸整體,讀詩。

4、比較發現,現代詩的特點。

齊讀詩歌。

三、合作賞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種人嗎?

(1)(隨即出示)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2)輕聲讀讀,發現什麼?

兩個“死”,兩個“活”一樣嗎?

(3)朗讀指導“有的人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現在你心裏應該非常明白,兩個“有的人”一樣嗎?

板書:雖生猶死

雖死猶生

(4)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對比。(板書)

2、合作學習,細讀《有的人》。

(1)找找兩種人的不同,在旁邊寫上批註。

(2)交流心得。

3、重構課文,對照感受

(1)第2到6節中找出第一類人。組內讀讀。

①(出示)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麼偉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②這些“有的人”是怎樣的人?他們的結果呢?(出示)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話説説這樣的人。

偉大,實則渺小,讓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①(出示)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

《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難點]

理解兩種人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輕叩魯迅,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深情地呼喚他!(幻燈出示魯迅圖片)

師:魯迅,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它勾起了同學們怎樣的記憶?

師:接下來讓我們看一段影像資料。(課件播放《魯迅》電影片尾葬禮部分)

師:為什麼你的眼裏飽含淚水?心裏在想些什麼?

師導或接:(來給魯迅送葬的人這麼多,魯迅這株野草燒盡了,迎來的卻是到處青青的野草!)是呀!“魯迅死了,他還活在我們的心中!”(課件出示)

師導:1949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週年,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地紀念魯迅,著名詩人臧克家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了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寫下了《有的人》這首短詩。

生:讀題

二、讀準詩歌,理順思路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走進詩歌——自由的誦讀。

師:哪位同學來讀一讀,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讀一讀?(以評促讀)

師:你還想展示哪裏?

師:看一看、聽一聽朗讀家是如何誦讀的?(課件播放2009年新詩會沙桐誦誦的《有的人》)

師:同學們,你似乎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師問:臧克家記錄了哪兩類人?

三、撥反為正,積蓄情感

師:哪些詩句刻畫了反動派的醜陋面目?

生:找出來讀一讀。

師:指導讀好

師:用你的詞語或句子説一説這些人是什麼樣的人?

師:你喜歡這樣的人嗎?能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嗎?

師引讀:

a、騎在人民頭上的——

(生讀完“人民把他摔垮”後,接臧克家在《三談“有的人”》中説到曾在這裏進行了一次小小的修改,原句是:人民把他摔倒)(課件出示)

生品詞:

師引讀:

b、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c、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師:你看到了他們怎樣的下場?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僅是不喜歡,那簡直就是恨呀!是呀!這些人就是行屍走肉,他們沒有了人道,沒有人親情,沒有了民族……(課件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生:齊讀

四、走進魯迅,對比烘托

師:同學們,僅僅就是你恨嗎?還有誰恨?

生:(人民、魯迅)

師:毛主席也曾經這樣評價魯迅: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課件出示)

師:這身硬骨頭對敵人是橫眉冷對,這位空前的民族英雄對人民是怎樣的呢?

生:

a、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b、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c、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d、有的人,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預設環節一: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師:哪個字最震憾你的心靈?

師:你想起了魯迅的哪一句話? (課件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生:齊讀

師:詩人臧克家活用了魯迅的語言,或許這也是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先生的一種方式吧!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之前認識過的魯迅,想一想他哪裏“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了?

生:

a、送書給周曄,關心兒童,把少年兒童當作朋友。

b、自己病的吭吭地咳,還時時關心女傭阿三。

c、救助黃包車伕,為一個普通勞動人民半跪着。

d、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

e、……

師:俯首甘為孺子牛——多麼偉大的魯迅呀!可是,1936年10月19日,魯迅永遠閉上了眼睛,一位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作馬的人民公僕就這樣走了,永遠地走了!

師導:小小的周燁忍心讓自己的伯父就這樣走了嗎?生接讀——

(課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課件哀樂響起)

師:同學們,你忍心就這樣讓魯迅走了嗎?(反覆問幾個同學)

師:(課件出示: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生:深情地誦讀

預設環節二: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師:你喜歡野草嗎?

師:你想起了誰的`詩歌?白居易的《草》

師:魯迅一直以野草自比,在《野草——題辭》裏面他這樣記敍:“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課件出示)

師:你讀懂了什麼?

師:為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師:(再次出示課件:《野草——題辭》,加上“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面對自己的死亡,為何魯迅如此坦然,如此欣然,如此大笑,如此歌唱?

生:魯迅的死換來了更多的像他一樣的頑強的戰士!

生: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課件出示)

生:現次齊讀——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回扣主題)

師:魯迅這是這樣一個人,他活着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這樣的人,在人民心中地位怎樣?

生讀: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生齊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課件出示)

師:魯迅死了,但他的精神必將傳遍大江南北,他的精神必將永垂不朽!面對着可親可敬的魯迅,面對着這些醜陋卑鄙的反動派,一邊是濃濃的愛,一邊是深深的恨,哪兩位同學分工帶上這分明的愛憎讀一讀詩歌。

生讀: a、讀恨,b、讀愛 (課件配樂)

師:魯迅活着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所以今天,魯迅逝世七十多年的今天,我們又説起了魯迅;所以《亞洲》週刊把魯迅先生的作品評為亞洲所有作品第一名;所以《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人》一書中,他佔據了重要的席位。隨着歷史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多的所以,因為他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留給我們這些中華少年的太多太多。

五、謳歌魯迅,體悟生命

師:《有的人》——詩人臧克家就用這樣的語言深切懷念着魯迅!同學們,你知道嗎?大後天——10月19日就是魯迅逝世週年紀念日,把你想説的話寫下來,深切緬懷魯迅先生吧!

生:練筆展示

師:在同學們的筆下,魯迅更加真切了,魯迅更加偉岸了。在同學們的筆下,生命的意義在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在不斷體現。

師:(課件出示):

1、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奧斯特洛夫斯基

2、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潛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毛澤東

3、對於我來説,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4、讓別人過得舒服些,自己沒有幸福不要緊,看到別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魯迅

六、作業設計

1、課外有時間讀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全集》、《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後十年》……

2、大後天——10月19日就是魯迅逝世週年紀念日,請同學們為魯迅寫一段銘文。

《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設想】:

這首詩歌是臧克家為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作,不僅僅是單純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有的人的對比闡揚了一種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學習時,我指導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並進行創作寫自己的《有的人》。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學生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的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3、學生通過學習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從而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品味出詩味。

【教學難點】:

深入文本,從細微處體會。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走進詩歌

1、談話導入

“再會”魯迅:同學們,我國近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他是中國文化的一面旗幟,曾被堪稱為民族“英雄”。這位文學家就是——(魯迅)。

2、出示魯迅圖片

這就是魯迅,對於魯迅你還有什麼瞭解的?(生暢談)

3、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理念:激情的導入,直奔“主題”。)

二、品讀詩歌

1、請認認真真地讀這首短詩,要讀正確、讀通順。

2、正音。

課件出示詩歌第二節,這裏有一個字特別容易讀錯,瞧!它就在這一小節當中,猜猜是哪個字?(呵)告訴大家這個字同“啊”字是一樣的讀音,那麼,它應該讀第幾聲呢?

自由讀——指名讀,並追問理由——齊讀

3、齊讀這首短詩

(設計理念:詩的語言是凝練、含蓄而又飽含感情的,以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嘗試將詩人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感悟詩歌

1、研讀品悟:詩中寫了幾類人?

2、生彙報、師適時引導。

師:真不錯,大家説的這麼多,我們的詩人臧克家把這些歸納為兩類人——課件出示第一小節內容,歸納兩類人:(1)雖生猶死,(2)雖死猶生

3、師質疑: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為什麼還有“活着卻死了,死了卻活着”呢?

4、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學生交流、並學會傾聽,適時指導朗讀,要求讀出語氣,感情等。初步體會詩人的愛與憎,頌揚與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詩歌

1、這首詩是紀念魯迅的,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全詩沒有一個地方有魯迅的名字)

這首詩除了歌頌魯迅先生外,作者還歌頌了哪些人呢?請舉例説明。

2、尋找魯迅的影子。

雖然詩中沒有魯迅的名字,但我相信詩人肯定不是忘記了,詩中肯定有魯迅的影子,你從哪些詩句中看到了魯迅的影子?想起了他的哪件事?

(生彙報,師相機引導,適時聯繫前面課文、課外資料,拓展對魯迅的認識。)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迴歸文本,深入文本,在尋找魯迅影子中,進一步探究人生的價值,學生體會到作者對魯迅的熱愛、敬佩之情,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也感受到詩歌語言的含蓄與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學們,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時候,數以萬計的人來追悼他,為他送行。人們把他的靈柩扛在肩頭,把他的照片舉過頭頂,沉痛地哀悼這位偉人,這個不屈的戰士!很多人都寫文章來追悼他,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這樣説——(課件出示,生齊讀):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偉大,他堅強!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説——(課件出示,生齊讀):他有顆純潔的心,能接近青年。偉大領袖毛主席這樣評價——(課件出示,生齊讀):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4、配樂讀

同學們,讓我們捧起書,再讀這首詩,把我們深深地敬仰送給那些讓我們敬佩的人。

(設計理念:課外拓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魯迅的熱愛與頌揚之情,通過配樂朗讀,進一步感受詩的魅力。)

五、學寫詩歌

1、讀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經感受詩歌的魅力,但詩歌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語言、節奏、情感,還表現在它的寫作特點上。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看看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是什麼?體會對比手法運用的好處。

2、模仿本詩的格式寫作:

(1)導語激情,仿寫詩歌。

巴爾扎克説過:詩句是一些種子,應當在別人的心底開花。這首詩已經紮根在同學們的心底,那麼,我們讓它慢慢開出美麗的花吧,這朵花就是寫出我們自己的《有的人》。

(課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邊的大人或同學們有什麼優點和缺點,而且這兩個優缺點是一組反義詞,在一個人身上可以同時俱備。

b、想想是什麼樣的行為讓他有這樣的優點和缺點。

c、不同的行為會帶來什麼不同的結果?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找夥伴合作創作,看看哪一個小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開始寫。

(2)學生練寫

(3)指名展示

(設計理念:訓練學生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總結詩歌寫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詩的方法,在回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方法,並進行創作。)

3、激情總結。

同學們寫的真好!你們的詩讓我感到震撼!這節課我們開始叩響了詩歌的大門。下一單元,我們班的老師會帶領大家去輕叩詩歌的大門,走進詩歌,會洗滌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希望大家會愛上詩歌!老師更期望在我們同學當中能夠誕生出傑出的詩人!謝謝大家。

(設計理念:銜接下一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繼續完成個人詩稿。

板書設計:

有的人

雖生猶死

做像魯迅一樣的人

雖死猶生

《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學生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3、學習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合作學習。

教學難點:

理解兩種人的含義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

1949年10月,在北京一座普通的民居里,一位質樸的詩人寫下了

這樣一首樸素的詩: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這位詩人就是

這首詩就是

(出示:《有的人》)一起讀。

2、課前同學們收集了一些魯迅的資料,做成了演示文稿和電子報,每個小組都做得不錯,老師放到了班級網站上,請同學們瀏覽一下,看完後請同學們説説:你對魯迅又有了什麼新的瞭解?

學生邊演示邊回答。(教師機調為監控轉播)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1、引入初讀

師: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了,臧克家用短短的一句話兩個詞,死了活着,來評價魯迅。

2、為什麼説魯迅先生死了他還活着?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帶着這個問題讀全詩,從詩中找答案。

三、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法,根據學習建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1、明確學習目標:(齊讀一遍)

2、師:今天我們利用電腦進行詩歌的學習,你們能不能先談談你準備怎樣學習這一課?

生答:

3、師:老師給一些學習建議

學習方法:1、合作學習

2、對比朗讀

學習建議:第一步:組長和組員討論決定選感興趣的一、二節學習

第二步:組員們分頭獨自學習,學習時請參考網頁上的“課文學習”和“學習資源”

重點學習:(1)理解詩中含義深刻的字詞。

(2)發揮想象:詩中寫了兩類人,你可以説説你在朗讀詩句時由此的聯想:我由此想到了 什麼人?

(3)談談你的感受或啟示。

第三步:組員們合作討論感興趣的話題,準備彙報。

建議彙報時多用這樣的句式:

我們組學習的是詩歌的第 小節

我覺得……

我發現……

我是這樣理解的……

讀這句詩,我想到了……

四、研讀品悟,昇華情感

1、在彙報學習成果之前,説説全詩總寫的是哪一節?

(1)學生彙報第一小節(板書:生命毫無價值、思想精神永駐)

師:每節的前一句的“有的人”指人?(反動統治者)

後一句的“有的人”指人?(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

師:該怎麼讀這兩句?

(2)老師讀一讀,你們聽聽,老師對這兩種人是懷着怎樣的感情來朗讀的?

老師範讀第一小節。

學生回答:

第一句:輕蔑地、鄙夷地讀……厭惡地、痛恨地讀……

第二句:莊重地、惋惜地讀……肯定地、讚頌地讀……

師:你能試着讀一讀嗎?

全班對比朗讀第一節:左邊的同學讀每一小節的前一句

右邊的同學讀每一小節的後一句

(3)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

教師總結: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第一節都是先反後正。板書:對比

2、學生繼續彙報其他小節。

(如第5節:

師:你們的朗讀想告訴同學們什麼呢?

(想告訴同學們對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痛恨;對那些一生為民,給人民作……讚美)

3、師:同學們的彙報非常精彩,由於時間的關係,其他小組在課外再交流。

我們六(2)班的同學,每人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全詩七個小節,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些小節之間在內容上有一定的關聯?

生答:

師:我們以二、五小節為例,一起來讀讀這兩個小節,我們要讀出人民的愛和人民的恨,讀出愛之深、恨之切。

對比朗讀:男同學:2 女同學:

4、師:讓我們再想想,有沒有發現二、五小節的幾句話還有怎樣的聯繫?

(答案:第五節的第一句是回答第二節的第一句,第五節的第二句是回答第二節的第二句的)

師:那就讓我們再次來告訴所有的人,告訴他們人民對待敵人和朋友的態度。

(再次對比朗讀,兩節詩歌一句一句的對比讀,師生一起)

師:同學們,人民的情感是真實的、真誠的,就讓我們通過真情的流露來懷念那些為人民做牛馬、為人民服務的人吧。

男女對比朗讀二七小節詩歌

5、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留下了這樣的話:“趕快收殮,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魯迅最後的遺言。“忘記我”,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魯迅先生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活在全中國人民的心裏。

讓我們一起來深情地回憶他:齊聲朗誦這首詩。

五、總結全文,拓展思維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司馬遷告訴我們的。 你還知道哪些“生”與“死”的名言。

2、師:魯迅先生説: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他一生“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的價值觀。你們有沒有思考過:你活着是為了什麼目標?

Tags:通用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