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

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1

【設計意圖】

《過秦論》是一篇內容非常豐富,語言極有特色的史論。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是理解秦之過及借鑑意義,明確對比論證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詞句。本設計突破傳統的“讀文章——講字詞——譯文句”的教學程式,抓住中心,精選語段、詞句,設計若干討論題,激發興趣,訓練思維,教學生學會自讀文言文。

【設計提要】

本設計在學生對照註釋預讀課文的基礎上分三步設疑討論:1.由標題引入第5段,討論對比方法及結論的產生;2.從秦攻守之勢的不同,討論秦興亡史的演變,理清文章思路;3.討論“仁義不施”的表現及作者的寫作旨意。在討論中,強調教師點撥,精簡知識講授;強化誦讀自學,重視語言知識,將理解文意與理解語言緊密結合,突出教學重點,突出思維訓練。

【設計實施】

1.層層對比揭秦過。

[設疑討論]“過秦”,即言秦之過。作者以秦的興亡史實為基本依據,採用對比方法,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過失,這充分體現在第5段議論中。朗讀第5段:(1)將段中涉及到的秦國、秦朝、九國(山東之國)、陳涉四種力量用數學符號“〈”連結排列起來;(2)按例句“‘秦人開關延敵……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這是秦國的實力與九國之師相比”,從本段中找出包含(1)其餘三項對比的句子;(3)説明作者是如何在對比分析中歸納出結論的。

[明確](1)四種力量的對比可以表示為:陳涉〈九國〈秦國〈秦朝。(2)“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不可同年而語矣。”這是山東九國之師與陳涉相比;“秦以區區之地……而朝同列。”這是秦國與統一天下的秦朝相比;“然後以六合為家……何也?”這是最強大的秦與最弱小的陳涉相比。(3)從對比中可以看到,最弱小的陳涉起義時,面對的是最強大的秦朝。一個“何也”,水到渠成,把焦點逼示出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點撥]作者議論秦的過失,首先肯定地理條件沒有變,接着採用多項對比的論證方法,層層推進。最詳細的是陳涉與九國的對比,從各個角度對比,極言陳涉弱小;其次是秦國與統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強調秦朝的強大。九國與秦的對比包含在上面第二個對比中,不夠明顯,但例句從課文第2段找來明顯的句子,已經明確。不能忘記陳涉與秦朝的對比。對比得出的結論是自然而然的,既告訴我們秦亡的原因,也點明瞭課題“秦之過”。當然,“秦之過”主要是“仁義不施”而非“攻守之勢異也”。充分利用課文註釋理解詞句,注意連用“也”字的語氣及其強調作用。

[説明]這一段議論是全文的重點,需要反覆朗讀與全面理解。抓住對比即抓住了重點綱目;用數學公式來表示課文內容,激起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緊扣原句,促使學生細讀課文,理解文句詞語,抓住重要句子、重點詞語。學生學習分析和理解文意、文句的過程,也是自學文言文能力提高的過程。

[板書]

2.攻守勢中看興亡。

[設疑討論]“攻守之勢異也”,是對文章1~4段秦興亡史實的概括議論,先從第5段中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攻”與“守”的史實;然後自讀1~4段,説説哪些段寫“攻勢”,哪些段寫“守勢”,並從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興”或“亡”的史實。

[明確](1)“秦以區區之地……而朝同列”議論的是“攻勢”;“以六合為家,餚函為宮”議論的是“守勢”。

(2)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層“及至始皇……威振四海”寫“攻勢”,第3段第二層寫“守勢”。

(3)興:“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亡:“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攻”是以雍州之地為本,採取一系列措施;“守”是以整個天下為本,採取了更為嚴密的措施:秦從諸侯變成了天子,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強大,結果卻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

[點撥]“攻”指依靠權謀武力,擴張土地,奪取天下,吞併六國;“守”指採取種.種措施鞏固政權,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第3段第一層的七字排偶句,寫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統一六國的巔峯。“興”指秦國強大起來,不能用表達措施的句子來表明,而要選擇能夠表現一個階段強大的句子。

[説明]該討論題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抓住中心句引發開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閲讀語段,篩選信息,學習歸納。另一方面由意而言,促使學生認真自讀課文,正確理解文言詞語和句子,掌握文言知識。

[板書]

3.秦過為鑑可治國。

[設疑討論]秦的過失主要是“仁義不施”,請從課文中挑出秦“仁義不施”的語句並加以解釋,説説秦的過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明確](1)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4)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5)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

(6)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秦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國慘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已經藴藏着導致失敗的尖鋭矛盾。秦統一天下,攻守之勢轉化以後,不但不施仁義,反而變本加厲,用嚴酷的刑罰奴役百姓,迅速導致大規模起義,致使帝王之業土崩瓦解。這一史實充分顯示出民心向背對治國的重要性。賈誼採用鋪張渲染的手法言秦之過,是借秦作鑑,猛敲警鐘,勸諫西漢統治者施仁政。

[點撥]“仁義不施”,換種説法是“施行暴政”,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現,在固守天下中表現得尤為厲害。主要體現在治國措施中。

[説明]將“仁義不施”這一抽象道理具體化,訓練了學生篩選信息、理解文意、理解文句等能力,思維深刻性訓練、鑑賞評價訓練、語言訓練都得到落實。

[板書]

[總評]文言文教學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減肥消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積極思維,學會自讀。本設計突破“字字落實,串講課文”的傳統教法,從標題入手,抓住全文中心句和重點語段,在論證方法、論據材料和寫作主旨三方面設置討論題,注意“意”“言”結合,創設啟發思考、指導讀書的情景,讓學生在讀書和思考中理解文意,掌握字詞,培養自讀能力,為本單元其他課文的講讀或自讀提供了一個教學思路。

高一語文《過秦論》原文

秦孝公據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衞、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秦王既沒,餘威震於殊俗。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衞、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之家,餚函為官;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感悟中心。

2、在快樂中學習,在合作中進步,並運用寫景狀物的方法,瞭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

3、感受作品真誠坦然的美麗,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優美字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揣摩紫藤蘿所藴含的深刻寓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一幅一瀉千里的瀑布,李白也曾説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如果花兒也能組成一條瀑布該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將紫藤蘿和瀑布進行對照,發現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難怪作者説是紫藤蘿瀑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由當代女作家宗璞寫的優美散文《紫藤蘿瀑布》。

(二)檢查預習

1、走近宗璞

讓學生自由發言,饒有興趣地説説自己預習查尋到的有關女作家的基本概況。

2、正音正字掃除障礙

檢查字詞是一個常規手段,它能督促學生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功,過字詞關,而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有效地節省時間。

(三)整體感知

1、擂台大挑戰

老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用“我認為——————讀得好,好在—————”和“我認為——————讀得不好,因為———————的形式“作出評價,並選取一段用你認為好的方式進行自讀。挑戰老師,爭當擂主。[説明]通過這個環節初步把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

2、全班齊讀、並思考以下問題

(1)作者為什麼要不由得停下腳步?

(2)面對藤蘿花作者的心情有變化嗎?怎麼變化的?

(3)由此,作者產生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利用三個問題的提出,理清“看花——憶花——悟花”的思路和情感的變化,並讓同學們自己對花的感受和作者對花的感受進行碰撞,初步瞭解本文主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四)合作探究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瞭解,紫藤蘿的勃勃生機不僅感染了作者,讓我們在閲讀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因此,我在以下環節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的方式探討下面兩個問題: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

(2)、作者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紫藤蘿瀑布?

先把全班分為八組,討論以上兩個問題,並做好記錄。

(1)、明確:繪色繪形,繪神

(2)、明確: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是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描寫的。

(五)體驗感悟

教育家曾説過,在教學過程中最可怕的就是低估了學生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立足文本,暢所欲言)

1、在我們的分析中,感受了紫藤蘿的繁盛,那麼,你認為這些句子寫得好不好?好在什麼地方?在文章中還有沒有其它地方也寫的不錯?(進入特寫:忍俊不禁的笑容頁面。為突破難點,課件設計特寫鏡頭,對其中描寫花苞的妙喻作最精彩的展示,突破重點。生動再現作者新穎生動比喻的藝術匠心)

2、作者説“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怎樣才能使自己生命長河無止境?結合自己的人生談談體會。

(六)拓展延伸

作者從紫藤蘿的由衰到盛的變遷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託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包含了許多這樣的事物,那麼,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大屏幕上的圖為對象,發揮想象,進行描繪。

(七)總結全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最後,我通過“這節課,學習這篇抒情散文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自我總結本次課的收穫和不足,瞭解本節課是否達到教學目的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小結全文,並佈置以下作業

(八)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題

2、摘抄文中優美詞句,並加以賞析。

結束語:

宗璞的這篇《紫藤蘿瀑布》筆觸生動而細膩,手法靈活而多變,它的意義真實而深遠。那盛開的紫藤蘿花生機勃發、輝煌燦爛,讓我們感受到了它頑強的生命力,更讓我們深刻體悟到了生命長河的永無止境。所有的苦難都無所畏懼,只要用一顆豁達樂觀的心去面對,相信我們會有一個輝煌燦爛的美好人生!

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3

教學目標:

1、品味作者平淡簡捷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

3、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並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話題:在生活中,你關注得最多的是什麼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師:明星是因為有着耀眼的光環我們關注他們;偉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們關注他們;因為血濃於水我們關注家人……而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卻是那些沒有親情關係不起眼的普通人他們雖然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卻有着金子般的心。

(意在營造親切平和的教學氣氛,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二、設問導讀。

(一)、畫説老王: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一個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請看畫像。他叫老王,(板題)從畫像上看,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何依據?

生:從他滿臉的皺紋看,他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

生:從他破舊的衣着看,他是一個貧窮的老人。

生:從他的表情看,他是一個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的能力,對他人關注的習慣。)

(二)、問詢老王:

師:這樣一個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關心他什麼?把你的關切向他表達出來。

生:老王,你是做什麼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麼樣?

老王,你為人怎樣?為什麼作家會如此關注你?

(意在喚起學生對他人的關心和同情,為後面學生閲讀課文蓄勢,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讀書。)

(三)、走近老王:

1、師:老王是一個普通人,寫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個普通人。簡介楊絳。楊絳——錢鍾書——《圍城》。

2、師:面對陌生的老王,你們有那麼多的揣測,和那麼多的關切,現在你們循着楊絳的筆墨,去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

3、生:讀課文。

三、點撥導思

(一)、評説老王:

師:剛才看了老王,現在又讀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老王?你對他的關切作者告訴你沒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老王是一個______的人,表現在_______。”的形式表達出來。

生:老王是一個社會地位卑微的人。表現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衚衕、破破落落的大院、塌敗的小屋裏。

生:老王是一個善良老實的人。表現在送冰時,願意給我們家帶送,車費減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

生: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表現在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

(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個性化理解。)

(二)、品味老王:

師:文章中最能打動你的是哪個片斷?在這個片斷中打動你的又是哪些細節?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老王臨死還要送雞蛋香油還人情這一情節。

師:有此同感的同學請舉手。既然大家都認為這一段感動人,那麼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一片斷。

1、精讀。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讀、小聲讀、放聲讀。可圈點,可旁批。

生:讀課文。

2、小組交流體會。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獨到體會説出來,與大家分享。

生:我覺得,課文中説老王“鑲嵌”在門框裏,“鑲嵌”一詞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消瘦與不靈活,

生:“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錢”中“攥”字也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拿錢時激動的心情。

②教師相機引導:

課文中老王的話語不多,卻十分有表現力。你能就這些隻言片語推測一下老王當時的心理和表情嗎?

老五勸説“我”收下香油和雞蛋的情節作者沒有描述,請你設想一下,老王當時是怎麼説服“我”收下的?

(意在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創新能力。)

3、質疑,合作探究。

師:就這一情節,你有沒有疑問?提出來請大家幫你。

生:文章中,當“我”要給老王錢,他不要,可後來還是收了錢。為什麼?

“我”拿錢給老王是為了幫助他,而作者為什麼説“我卻拿錢侮辱他”?

(以生——生、生——師合作的形式相互質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4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認識“討論”這種口頭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藉助情境理解“討論”這一語文活動中應培養的主要的語文能力。

3.通過討論演練體會“討論”中的角色任務,練習有效地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提升對生活的認識,促進德能共長。

教學重點

1.認識“討論”的意義在於交流、分享信息,達成共識,建構新意,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於傾聽,敏捷應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把握“討論”的基本要求,善於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地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教學思路

“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訓練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為主,以動態的語文活動為主,在討論中學會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這一語言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材“討論”專題短文

剪輯央視關於“讀書討論”的錄像片

設計討論話題:1)關於校園評比班花、班草的校園話題;2)關於語文教材大換血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環節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共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名家語錄導入課題: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論語》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蘭克林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

——蕭伯納

談談自己對“討論”的認識

1.引發對課題的興趣。

2.回顧對“討論”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認知。

二、“討論”的理性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共同話題——集中性;各自發表意見——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動性。

閲讀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為討論?其意義何在?

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討論的意義

2)討論的特點

三、“討論”的策略把握

2)“討論”的規則:遵守話題——明確目的——履行職責——體現素養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歸納:事先準備,善於傾聽,積極發言,文明得體

4)其中應具備的語文核心能力是什麼?

歸納:“傾聽能抓住對方發言的要點”,“發言要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論據充分”還要不離話題,有針對性,敏捷應對。

看央視錄像片段思考:

1)錄像中三人圍繞什麼討論?兩位嘉賓觀點、理由分別是什麼?

2)錄像中三人分擔怎樣不同的職責?共同表現出怎樣的素養?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瞭解——

3)討論的規則

4)討論應具備的素養

5)討論所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四、討論”的實戰演練(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演練一】

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明確答案。

討論演練:在一些人氣較高的中學生網絡論壇,評選“班花”、“校花”的帖子頗為熱鬧,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評選各自班級、學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學校園中的這種現象?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用心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者——用心傾聽,記錄梗概

彙報者——歸納要點,擇要陳述

1)任選一小組展開討論,其餘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各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練二】

組織討論活動,評價學生表現。

討論演練:以武俠取代經典,用現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對於高中語文教材這樣的“大換血”,輿論一片譁然,支持者有,擔憂者有。你的意見呢?

1)全班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陳述討論概況。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組討論時,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前面的發言者基本一致怎麼辦?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該怎麼辦?小組討論氣氛沉悶,組員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有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使別人沒有時間發表自己的見解,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遇到意見不統一時,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彙報者發現本組意思和另一組彙報意思大致相同,請問這組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的彙報者發現本組彙報的意思與前一組的彙報意思完全不同,請問該組彙報者該怎麼辦?

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討論話題。

各小組向全班彙報討論結果。

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六、“討論”的總結評價

組織評獎,

依據本堂討論課同學們的表現設立一個獎項,提出獲獎者並説明理由。

通過設立獎項的方式,實現學習的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中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5篇5

教學設計

本節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因為文章的寫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進行設疑自探。教師在設疑的同時,教師同時板書於黑板的右側,對於不完整的問題,教師隨機給予補充、歸納。本節解決的重難點是誦讀課文,正確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因為這篇短文是“誦讀欣賞課”,所以以誦讀為主,講授為主。抓住“文脈”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主旨。

講授本課,將採用“讀——議——悟”的教學模式。

在運用拓展環節中,學生自編習題後,教師出示“之”字在文中運用一題,以鞏固學生對文言虛詞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能流暢的誦讀課文。

2、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襯托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本專題中,我們學習了《詠荷詩五首》,誰能背誦一下你喜歡的一首?今天我們接着學習“讀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頤的《愛蓮説》。【板書課題】

二、解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何為“説”?【“説”是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説明道理。題意:説説愛好蓮花的道理。】

2、作者簡介:周敦頤,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

3、寫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職期間,曾親率屬下開闢一塊池塘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馨香撲鼻。作者閒暇漫步、觸景生情,寫下本文。

三、檢查預習、誦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學生個別讀。

3、學生齊讀。

四、設疑自探:

1、學生設疑。

2、教師對學生設疑進行歸納

出示:

1、理解課文內容。

2、作者為什麼喜愛蓮花?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的?歌頌了蓮花怎樣的品質?

3、讀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學習的寫作手法?

五、解疑合探:

六、質疑再探:

學習本文後,你還有哪些疑問?

七、運用拓展:

1、學生自編題。

2、教師出示運用拓展題:

指出文中的“之”學的意義和手法。

a、水陸草木之花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隱逸者也

d、菊之愛

背誦課文

八、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