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69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通用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通用14篇)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尼、馱”等11個字。會寫“賣、售”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3、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麼送木雕給“我”。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

2、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麼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難點】

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麼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課前準備】

閲讀世界各國人民之間友好情誼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

賣木雕的少年。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板書部分重要問題。

二、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

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哪些詞語不理解?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部分詞語。

3、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想一想:這課講了一件什麼事?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

5、交流: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説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説。

6、自由交流:

通過昨天的預習,以及今天讀和聽,你還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自由談讀文後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感悟。)

三、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鞏固識記:

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

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3、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4、指導生字書寫。

5、小結寫字情況。

四、課後作業

1、聽寫本課詞語。

(見詞語表)

2、進一步讀熟課文,找一找描寫賣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詞語卡片,認讀。

2、聽寫部分詞語,訂正鞏固。

3、回憶:

這課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讀文感悟

1、提問:

我與賣木雕的少年是什麼關係?

引導分角色讀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質疑:

我是遊客,少年是賣木雕的,怎麼會是朋友呢?我們一起閲讀課文。

讀文,提出要求:邊讀邊用~~~~勾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3、與身邊的夥伴交流勾畫的句子,談談讀後的想法。

4、集體交流:

指導朗讀第一次對話部分(5~8自然段)

理解兩次出現的“遺憾”,想想我和少年為什麼感到遺憾。

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想想少年為什麼這樣説。

5、與學習夥伴讀課文,説説你的感受:

引導:課文體現了少年對中國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導朗讀,深化認識

過渡:賣木雕的少年多可愛呀,你能讀出他對中國人民友好的感情嗎?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讀這些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

3、分組交流。

4、指名朗讀。

四、總結積累

1、想對那位黑人少年説點什麼?(自由發言)

2、學完課文,你有什麼發現:

自由説,內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寫作特點等。

引導找出四個字的詞語,並摘抄。

3、選做題:

剛才同學們對黑人少年説了許多心裏話,願意寫一寫嗎?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3、積累一些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三、教學時數:第2課時

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有關非洲的幻燈片,學生一邊欣賞,教師一邊配合解説,讓學生對非洲有個美好的印象,並瞭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2、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查資料、學課文了解了非洲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裏有與我們膚色與生活習慣截然不同的淳樸、熱情的人民,有着美麗、壯觀、雄偉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有着中國人民幫助非洲人民修建的坦贊公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還見識了那些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木雕。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深入瞭解那位賣木雕的少年。

二、複習詞語: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積累了哪些四字詞語呢?

2、學生自由彙報。

3、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每個詞讀兩遍。(教師出示帶詞語的幻燈片)

名不虛傳構思新奇琳琅滿目五官端正栩栩如生愛不釋手語無倫次遊人如織各式各樣

4、學生齊讀詞語。

大瀑布真是( )。這裏( ),景色十分( )。攤點裏陳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德( ),我一看就( )。

三、感受賣木雕少年的美好品質:

1、他雕的木雕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學生自由朗讀後提問。

(1)課文裏是怎麼描寫這栩栩如生的象墩木雕呢?你能找出來讀一讀麼?

(2)齊讀句子。

師:找得真準,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吧!(出示幻燈片)

説是坐凳,其實是一個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馱着一塊寸把厚的樹樁。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生有感情朗讀。

(3)讀這這個句子,你彷彿看到什麼?

師小結:他雕的木雕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大象,這就是——

生:栩栩如生。

(4)你會用哪些語句來形容這個非洲少年的雕刻的木雕呢?

(5)是啊!這位非洲少年雕的工藝品可真是構思新穎、栩栩如生。他是一個雕刻技術高操的少年。

(6)這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的精美的工藝品,少年是怎樣向我推銷的呢?

(7)這樣精美的工藝品,他賣出去了沒有?

(8)理解“遺憾”。

(9)他會遺憾什麼呢?

師:看來,大家都讀懂了少年的心理。

(10)他又是怎樣彌補自己的遺憾呢?讀10到11自然段。

a、生自由朗讀這個部分。

b、少年是怎麼彌補自己的遺憾的呢?

(11)少年手上送給我的木雕是什麼樣的?

(12)少年説我們是朋友!你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説呢?

(13)在我們對這個賣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瞭解,現在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四、挖掘我的心情。

1、課文中的我在這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心情不斷地發生變化,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

(1)我捧着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2)正要掏錢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麼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3)“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4)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5)“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

(6)“我們是朋友!”我感動極了,連聲説:“我們是朋友!”

2、你能從這些句子中找出代表我心情變化的詞語麼?

愛不釋手——猶豫——語無倫次——遺憾——高興地喊起來——感動極了

3、選讀其中的語句,讀出我的心情變化。

4、探究我心情變化的語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我愛不釋手是因為

( )。

我猶豫是因為

( )。

我語無倫次是因為

( )。

我遺憾是因為

( )。

我高興地喊起來是因為

( )。

我感動極了是因為

( )。

五、總結全文

我愛不釋手、我猶豫、我語無倫次都是因為少年的雕刻技術的精湛,而我高興、感動是因為非洲少年有一顆真誠淳樸的心靈。

六、寫幾句話誇誇少年,讀。

七、讀一封信,深華主題

1、我已經帶着心愛的木雕回國了,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我對非洲少年的感激呢?

生:打電話、寫信、發電子郵件……

2、我寫了一封信給這位非洲少年。

親愛的朋友,我離開非洲,來到自己的故鄉——中國。在歸途中,我的眼前會經常閃現你那真誠的模樣。你送給我的禮物,我一直放在我的身邊。我每次摸到它,看到它,彷彿耳邊就響起了你用不太熟練的中國話説的:“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禮物雖然很小很小,但是他見證了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誼。你的禮物是這人民友誼的象徵,你的心靈猶如夜空中的繁星一樣閃亮、美麗!祝你愉快!

作業:

八、續寫,我第二次來到非洲會不會去找這個少年,又會發生什麼樣故事?

九、板書:

賣木雕的少年

i送

i木“我們是朋友”

i雕

“我”:愛不釋手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反思

第七單元的課文充滿愛,充滿真情,充滿温馨,一篇篇課文學習下來,總能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情感得到昇華。《賣木雕的少年》就是這樣一篇課文,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誼在文中讓人感動不矣,那少年是那樣淳樸,是那麼可愛。當“我”因為那象墩子太大而無法帶回中國而無限遺憾時,那賣木雕的少年靦腆地出現了,帶着對中國人民的無限情誼出現了,學生讀着課文,體驗着賣木雕的少年的一言一行,當學生與賣木雕的少年的情感產生共鳴時,學生的情感也就跨越了國界,相信在今後的生活中學生的情感也會更美好,從只會關注自己到關愛他人上定會有長足進展。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一是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本課篇幅較長,情節較複雜,在本課設計過程中,我先抓少年這條主線,體會他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再抓“我”這條副線,理解“我”心情的變化及探究變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線交融,互相照應、補充,就會“主幹分明”而又“枝繁葉茂”、“血肉豐滿”。

但在教學中,更加應該注意主副線之間的聯繫,少年的雕刻技術高操,讓我起先是愛不釋手,又因為帶不走木雕而感到遺憾。但又因為少年“內心的真誠熱情”而感到高興和感動!這樣處理文本,更能讓主副線交融,而不能割裂這二者之間的聯繫!另外在朗讀上,更要讀出人物的情感變化的過程!

對於為什麼少年會送我木雕,由於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瞭解背景資料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在上課初就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援助非洲修建坦贊鐵路的資料,這項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這樣為後面的課堂做了很好的鋪墊,為後面學生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打下基礎。在課堂上的評價語言應該是豐富而生動的,同時也必須具有引導作用。而我在這堂課中評價的語言則不夠豐富。本身語文課的教學就是在教學生學習語言,作為教師,課堂上的語言應成為一種典範,學生學習的榜樣。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感情;通過語言文字,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3、體會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1、瞭解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積累並學會正確使用四字詞語。

課前準備:

大瀑布的掛圖、有關木雕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那你返程之前都會買些什麼帶給親人後留作紀念?

學生暢所欲言。

師:你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共同跟隨作者到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暢遊,並結交那裏一位賣木雕的少年。(師相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生默讀課文,並概括主要內容。

3、過渡:從同學們交談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你們已經被這位賣木雕的少年所打動。下面我們來品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他的美好品質。

三、品讀課文,人物的內心活動

(一)學習1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文,説説你從文中知道了什麼?

2、自由交流。相機展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和木雕的圖片,並結合課題概括內容

3、師: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位於贊比亞境內,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而“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被稱之為“非洲式照片”。朋友的介紹很有分量,只有這樣我才會不虛此行。

(二)學習2—4自然段

1、指名讀文。

2、出示小黑板,填空:

大瀑布真是( ),這裏( ),景色十分( )。攤點裏陳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3、齊讀習題,説説你的感受。

4、帶感情朗讀這部分,體會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5、過渡:經過一番仔細挑選,我對象墩情有獨鍾,我是否買下它了呢?請同學們小聲讀文,並找出答案。

(三)學習5—9自然段

1、小聲讀文,並用四字概括內容。

2、出示學習要求,細讀課文。

(1)“我”為什麼選擇放棄買木雕?“我”的情緒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出有關語句並畫下來。

(2)賣木雕的少年什麼樣?他説了什麼,想象他會有什麼想法?

3、分小組學習討論。

4、彙報交流。

5、相機點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作者很遺憾?

(2)通過對男孩的語句描寫,你讀一讀,看看自己有什麼發現?

(3)同學們你們知道男孩對中國人為什麼有這樣的尊敬嗎?(因為20世紀60年代中國援建了坦贊鐵路,在工程過程中,中方有64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6、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感受作者與少年不同的內心變化。

(四)學習10—15自然段

1、朗讀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體會發生了什麼微妙的變化?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象墩?你從中體會出什麼?

(這個木雕象墩與白天的一模一樣,卻只有圈套大小,説明少年特意為作者雕刻的易於攜帶的同樣的小象墩,體會少年的質樸和他對中國人好感。)

3、“我”和少年説了什麼?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內心世界?

(“我要給他錢,他説:“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男孩除了“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帶遺憾回國,展現了非洲少年對中國人的情誼,從而也看出他的淳樸與善良。)

4、有感情地朗讀之一部分,從少年的語言和動作感受他的質樸。

四、總結全文,展開想象

1、學到這裏,我們才真正地體會到正是由於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的友誼,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內心深處感謝中國人民給予的無私的援助,才會發生課文中的故事。

2、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寫作特點。

3、你最想用什麼方式誇誇那個非洲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2、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讓學生蒐集中非友誼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木雕嗎?在哪兒見過?(出示木雕圖片,介紹木雕)

2、看了這些木雕作品,你喜歡嗎,你覺得它們怎麼樣?

3、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賣木雕的少年》,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誰來説説課文圍繞賣木雕的少年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二、圍繞“遺憾”精讀課文。

(一)瞭解木雕,感受“我”的遺憾

1、找出描寫遺憾的句子並出示。

2、引導學生明白我為什麼遺憾。讓學生明白因為木雕工藝精美和不能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1)感受木雕工藝精美

①師:課文哪些句子描寫了木雕工藝精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寫木雕的句子。

②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時指導朗讀。

(2)感受不能帶回國而遺憾。

(3)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我也為不能把……感到遺憾)

(二)、品讀課文,感受少年的遺憾

為什麼少年的眼睛裏也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呢?賣木雕的少年,他遺憾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9自然段,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語句。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關句子並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感受我和少年共同的遺憾。

師:我和少年都為不能把非洲名不虛傳的木雕帶回而感到遺憾,讓我們再來讀讀我和少年的對話,看看你們最後能不能流露出遺憾的神情?生朗讀5——9自然段中第二次對話。

(四)那麼,少年又是怎樣來儘自己的力量彌補遺憾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10——12自然段。

1、生找少年怎樣彌補遺憾的句子,指導讀。

少年的遺憾彌補了嗎?你怎麼知道的?指名讀11段。師:想想少年在説這句話時心情怎麼樣呢?

我的遺憾彌補了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讀12段。師:少年彌補了我的遺憾,我高興嗎?

(五)、少年為什麼要贈送我木雕,來彌補我們的遺憾呢?你從哪兒知道的?出示13—15自然段中我們的對話。

1、抓住兩個“我們”來理解中非友誼。

、少年説: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這裏的我們指的是什麼?

、我感動極了,連聲説:我們是朋友!這裏的我們又指什麼呢?誰能讀出我當時的感情?指名讀,齊讀。

2、交流中非友誼資料。

3、少年贈送的難道僅僅是一塊木雕嗎?

三、創設情境,深化主題

四、師總結:同學們,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愛的傳遞也是相互的,讓我們都來做中非友誼的使者,共同祝願中非人民的友誼地久天長!

附板書: 27賣木雕的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文中的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並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瞭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

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麼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回顧內容

1、談話: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賣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師找到了許多非洲木雕的圖片,讓我們伴隨着非洲擊鼓樂的節奏,我們一起看看吧!

【設計意圖:通過非洲擊鼓樂和木雕的圖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樸和智慧,在情境中走進文本,喚起學習願望。】

2、看到這些圖片,你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詞語?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個情景?

(看木雕)

琳琅滿目

各式各樣

構思新奇

栩栩如生

3、讀詞語,回顧課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組一組讀,一組一組體會。

4、根據“看木雕”“選木雕”“賣木雕”“送木雕”等畫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詞語是有生命的。通過看圖片,想詞語,看詞語,想情景,使學生在文字和畫面之間建立起聯繫,讓抽象的語言文字和生動的畫面聯繫起來,繼而複習了詞語,積累了詞語,又理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第一次見面,體會遺憾

1、自由讀全文:哪個自然段寫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遺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生讀。讀出遺憾的語氣。

3、默讀課文1—8自然段:作者為什麼感到遺憾?少年又為什麼感到遺憾呢?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設計意圖:通過抓住兩個遺憾,凸顯全文的主要矛盾。從而通過理解為什麼遺憾,如何彌補遺憾,輻射全篇。】

4、學生彙報:

(1)作者的遺憾:

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攤點裏陳列的木雕琳琅滿目,各式各樣,想到朋友的叮囑,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

a、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木雕琳琅滿目,各式各樣,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想到朋友的叮囑,__________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b、帶着喜悦讀一讀。

c、沒有買回來,真是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填寫句子的訓練,幫助學生讀懂這個自然段的三個意思,體會到三個意思的並列關係,以及和“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讀懂了這個自然段的結構,體會到了作者買不回去木雕的遺憾。】

②説是坐凳,其實是一個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馱着一塊寸把厚的樹樁。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

耳朵像( ),

身子像( ),

四條腿像( ),

象背上馱着( )。

B、所以説構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導讀。

D、沒有買回來,真是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真實的大象的樣子,訓練學生説比喻句,從而使眼前出現了大象的畫面,使學生懂得這樣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構思新奇”啊!在語境中理解了詞語,積累了詞語。】

③我捧着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A、從哪些詞語能夠看到作者對象墩子的喜愛?

B、還能説我怎麼着象墩?

預設:拿、提、抱、舉、端……

C、用哪個好呢?

生:“捧”好,更加體會出作者的喜愛。

D、指導朗讀。

E、不買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讀一讀,換一換,比一比等詞語教學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研讀重點詞語,讀懂了句子的意思。】

④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怎麼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較: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怎麼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不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導朗讀。

C、不買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訓練學生讀懂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不同,體會到作者遺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遺憾:

①出示:“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説:“夫人,您買一個吧!”

“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②體會少年的內心。

③師生讀對話。

④質疑:為什麼少年因為作者是中國人而感到遺憾呢?

【設計意圖:通過少年的前兩次對話,讀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夠賣出去的心情。通過作者的語無倫次,體會到作者的矛盾和遺憾。最後通過質疑,使學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遺憾,主要來自於作者是個中國人。】

(3)背景介紹。

A、周總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國;

中國派出了100多個醫療隊支援非洲;

幫助修建了全長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為建設這條鐵路,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共發運各種設備材料近100萬噸,先後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高峯時期多達16萬人。在這項工程中,中方有64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B、圖片:周恩來總理訪問非洲;

中國物資運到非洲;

中國醫療隊給非洲人民看病;

中國科學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種植蔬菜;

坦贊鐵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故事背景資料的補充,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的優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4)拓展練習,動筆書寫:

A、此時此刻,少年的內心無法平靜,

他忘不了作者( )時的喜悦,

忘不了作者( )時的猶豫,

更忘不了作者帶着( )離去的身影。

他想:一定要( ),因為( )。

於是,他( )。

【設計意圖:這段的練筆有三個目的。一是對作者、少年兩個人遺憾的回顧,二是對少年內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對小木雕由來的補白練筆。通過這樣一石三鳥的活動,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發展。】

B、彙報:

預設:

生1:於是,他飛奔回家,做了一個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木雕。

師:我現在你的媽媽。孩子,你不去賣木雕,在這裏做什麼呢?

生:一箇中國阿姨喜歡木雕,我給她做一個。

師:你從我們家的木雕裏給她選一個吧。

生:她是我們的朋友,不能隨便選的。阿姨喜歡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帶不回去,我做一個小的送給她。

師:媽媽支持你,我去賣木雕,你做吧。

生2:於是,他飛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愛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象墩。

師:我是你的媽媽。孩子,你不去賣木雕,回來取這個木雕做什麼?

生:媽媽,一箇中國阿姨喜歡這樣的木雕,我送給她。

師:這是你過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的禮物,你怎麼能隨便送給陌生人呢?

生:媽媽,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他們對我們非洲人那麼好,我應該把更好的東西送給她。

師:你做得對,真是我的好孩子。

生3:於是,他來到其他賣木雕的攤點,買了一個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象墩。

師:我現在是賣木雕的人。孩子,你家裏不是有很多木雕嗎?

生:是的。但是,我想買一個小小的象墩木雕。

師:為什麼偏偏買這樣的呢?

生:剛才,一箇中國阿姨到我這裏買象墩木雕,因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沒有買。我要買個小的送給她。

師:為什麼要送呢?你和她認識?

生:不認識,但是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我不應該要錢的。

師:對,他們對我們非洲人這麼好,你這樣做得對。給,拿去,你也不用給我錢。

生:謝謝您!

生4:……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轉換,創設口語交際情境,使教師和學生在自然的對話中,真實地體驗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學生在這一環節中的想象和體驗都是個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來歷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環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們的對話中,少年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樸、善良、知恩圖報的美好品質基礎上的。這一環節的教學,昇華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初步體會了對於朋友的理解。】

三、研讀第二次見面,體會朋友

1、研讀對話

(1)師生對讀少年和作者的對話。指導學生讀準確。

【設計意圖:初讀對話,藉助提示語讀準確,把握語調語氣的合理性。】

(2)去掉課文中的提示語,生生對讀。根據標點,讀出對話的語氣。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去掉提示語讀對話,更有人物之間交流的真實感。通過指導兩個人物之間的對話,初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3)第二次生生對讀,體會兩個人的想法。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預設:“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①這回您就不用遺憾了;②這就是您最喜歡的樣子了,小小的,多好看;③帶回中國,會有更多的人喜歡……)

“太好了!”……(①這回我不遺憾了!②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③這個孩子真熱情!……)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①中國援助非洲,給我們多少無私的幫助啊!②管朋友要錢,那就不是朋友了。③她從那麼遠的國家來,我作為朋友送個小禮物,也是應該的!……)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①是的,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②我們相互幫助,是最好的朋友。③對啊,我們雖然不相識,但是我們兩個國家的友誼卻是深厚的!……)

【設計意圖:在每一個人物語言描寫後邊,加上一個省略號,給學生提供補白的空間。通過給對話補充合理的內心獨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更加具體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善良熱情的少年,一個是激動驚喜的作者。】

(4)生生對讀,説出心底的話。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在上一次品讀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內心的基礎上,將省略號放進了引號裏邊,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人物心裏的話説出來,將揣摩到的人物內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了情感體驗和語言訓練的和諧發展。】

(5)師生對讀,迴歸文本。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這一次讀對話,雖然文字又迴歸到了文本中的簡簡單單,但是,由於前兩次補白的心靈體驗,學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的內心相通,通過朗讀,自然而然地將對人物的理解讀出來,豐滿了人物形象。】

2、透過少年的微笑,體會少年的內心

(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2)這是怎樣的笑容?

預設:幸福 善良 愉快 滿足 安慰……

【設計意圖:這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通過體會少年笑容的含義,促使學生學會閲讀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要讀出文字背後的意思。】

四、昇華文本

1、出示:我們是朋友!

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們和非洲人民永遠是朋友!

2、復沓讀

在作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少年熱情地伸出了雙手,

因為——我們是朋友!

當非洲人民遭受苦難的時候,中國人民熱情地伸出了雙手,

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願我們能夠永遠珍惜彼此關愛的點點滴滴,

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永遠是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三次復沓讀,總結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將情感表達推向高潮。】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售”“馱”“賣”等14個生字,積累“買賣”“出售”“栩栩如生”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重點: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合作討論法

課時安排:2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蒐集非洲小朋友、動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關圖片,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非洲兒童圖片)談話: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孩子都是什麼地方的嗎?(非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黑色的皮膚)你們想和他們做朋友嗎?今天樑老師就帶着大家走出亞洲,走進非洲,來認識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書揭題:《賣木雕的少年》區分“買”和“賣”,並指導書寫。

3、從課文的題目中,你有什麼問題想要問大家?

生:買木雕的少年是誰?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是怎樣的木雕?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世界地圖還有非洲小朋友的圖片,直觀形象的讓孩子們初步感知非洲的情況,之後板書課題,讓學生質疑,讓孩子們提出由課題想了解的問題,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認真聽課文範讀。

(1)注意讀準字音,把本課的詞語或是自己難以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

(1)提問: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組合作討論,

我到非洲旅行時,開始想要( ),但是因為( ),只好放棄了,最後( )。

(3)課文圍繞木雕寫了哪些事?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3、交流反饋

在班內交流,個別同學試説,教師相機評價

(設計意圖:初步朗讀課文,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參與討論,通過教師出示的總結提綱完成內容填寫,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三、再讀課文、識記字詞

1、幻燈片出示本課詞語:

買賣 出售 馱着 構思新奇 五官端正 掏出 飯館 一堆 一模一樣 付錢 標準 牙齒 莫西奧圖尼亞 名不虛傳 遊人如織 十分壯觀 琳琅滿目 各式各樣栩栩如生

2、開火車試讀詞語。

3、整體讀詞語。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本課生字並試着分析識記方法。 強調:“售”字書寫時要注意隹字右邊有四橫;“馱”字右邊是大;“館”食字旁右邊不要寫成宮;“辨”字的辨析;“齒”的筆順書寫。

4、考考你

大瀑布真是( ),那裏( ),景色( )。攤點上的木雕( )、( )坐凳( ),大象雕的( ),我一看就( )。

(設計意圖: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從字的讀音、詞語的認讀,個別生字的辨析書寫等方面讓學生認讀生字和詞語,以個別讀、開火車讀、整體讀方式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識記,加

強學生對生字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四、品讀課文、昇華情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朗讀。

2、指名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

3、通過朗讀,你覺得少年是一個這樣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學的地方?

(少年對中國人很友好,朋友之間很尊重對方,熱情、充滿關愛,少年把中國人當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師總結:本課我們瞭解了大瀑布的美麗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聽朋友介紹木雕、然後挑選木雕,接着放棄木雕,最後少年贈送了木雕。認識了一位把中國人當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麼,非洲少年為這麼説這樣做呢?我們下節課來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本課為第一課時,所以要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只有熟讀課文,才能正確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感悟少年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初步體會非洲少年與中國人之間的友誼,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作業佈置

認真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並把詞語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上。課後認真蒐集有關非洲的資料圖片,並把自己蒐集的信息和同學分享。

教學反思: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7

一、回顧舊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7課賣木雕的少年,熟讀了課文,認識了許多四字詞語。接下來老師想考考你,看誰能把這些四字詞語讀的又快又準確!

2、出示四字詞語

3、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中,你還能準確地讀出來嗎?

4、讀句子(指名讀)

5、大家對這些詞語掌握的非常紮實,我們注意了平時詞語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詞語運用到你的寫作當中。

6、通過複習(指着大屏幕),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兩名學生髮言?

7作者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木雕象墩的願望實現了嗎?是如何實現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學習5—15自然段

1、我的願望實現的過程中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的5—15自然段,圈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

2、指名説猶豫——遺憾——高興——感動

看來,作者實現願望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由買木雕時的猶豫到放棄木雕時的遺憾,得到木雕時的高興、感動。

3、我為什麼猶豫了呢?

出示句子: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麼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1)“沉甸甸”是什麼意思?

作者喜歡這個象墩木雕嗎?喜歡,請你讀一讀文章的5—9自然段找到我喜歡象墩木雕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

4、出示:我捧着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1)齊讀這句話中有一個四字詞語:愛不釋手

(2)查字典:請大家快速查出“釋”有幾種意思,在這個詞中是什麼意思?

(3)我們理解了“釋”的意思,那“愛不釋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4)誰能聯繫上下文,來説説“愛不釋手”在文中的意思。

(5)讓我們帶着這種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6)從“愛不釋手”這個詞我們體會到作者對這個象墩的喜愛之情,還有一個詞也能看出作者很喜歡象墩

(7)從“捧”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8)誰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指名齊讀

5、我們理解了猶豫的意思,為什麼我感到遺憾呢?

6、哪個句子是寫我遺憾的,誰能快速找到。

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1)只有我遺憾嗎?還有誰遺憾?

(2)少年為什麼遺憾呢?我們一起來讀讀我和黑人少年的對話吧!

7、出示對話

(1)齊讀

(2)指導讀體會每句話的語氣

(3)男女生分角色讀

8、通過我和少年的對話,誰來説説少年為什麼遺憾呢?僅僅是因為我沒有買他的木雕而遺憾嗎?“您是中國人嗎”少年的遺憾和我是不是中國人有什麼聯繫嗎?可下,同學們蒐集了資料,誰來説説:通過蒐集資料你知道了什麼?

9、資料交流:學生資料交流展示彩色圖片老師資料交流

10、請你再想一想,少年的遺憾還包含什麼?

11、體會“我”和“少年”遺憾的不同。

(1)出示句子:齊讀

(2)這兩個句子都有一個詞“遺憾”,所包含的意思一樣嗎?

(3)運用字典查一查“遺憾”的意思

(4)“遺憾”指的是美好的願望沒有實現感到惋惜,這個詞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第二個

總結:看來,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意思是不同的,要想理解一詞多義的詞語,我們必須結合上下文,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14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對話,體會我和少年的遺憾的心情。

三、自學10—15自然段

1、不能把我喜愛的木雕帶回國,我的心情是遺憾的,是誰的讓我的心情變得高興感動呢?

2、文中是怎麼樣描寫黑人少年為“我”做的一切呢?

3、自學10—15自然段

(1)出示要求

a、認真讀讀10—15自然段

b、用“﹏”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用心體會

c、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4、交流

(1)“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裏。

重點品悟“沉甸甸”,沉甸甸的只是象墩嗎?還指什麼?並再次出示: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麼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這兩個“沉甸甸”有什麼不同?

從“沉甸甸”這個詞我們又感受到同一個詞語在不同句子中所表達的含義不同。

(2)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説:“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朋友無價,友情不分國界。少年的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是怎麼説的?

(3)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這是怎樣的笑容啊!

5、三個層次的朗讀

在作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少年熱情的伸出了雙手,因為——

當非洲人民遭受苦難的時候,中國人名熱情的伸出了雙手,因為———

願我們能夠永遠珍惜彼此關愛的點點滴滴,因為——

小結:讓我們再次感受那動人的情景吧!齊讀11—15自然段

四、總結

1、這節課我們研讀了課文的5—15自然段,從我的心情變化中感受到黑人少年對中國人的美好情誼。通過結合上下文,理解了“遺憾”“沉甸甸”這兩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所包含的不同意思。

2、作業

那天晚上,“我”和賓館裏的各國遊客,以及許多當地人都對這個黑人少年讚不絕口。請你先想一想,人們會怎麼誇;然後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員,寫幾句話誇誇這個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售”和“馱”。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我”的心情變化。

教學重點:會認11個生字,會寫“售”和“馱”。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等20個詞語。

教學難點:瞭解“我”的心情變化。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想去嗎?那讓我們坐上飛機出發吧。飛機在藍藍的天空中飛翔,穿越過南海,飛過印度洋,我們來到了非洲南部。

2、非洲南部都有哪些有名的景物呢?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

(課件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木雕)

3、領略過了非洲南部的景物,説説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1)瀑布

a 為什麼這個瀑布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這個瀑布有一個很長的名字,誰能來叫叫它的名字?

c誰能用這句話來介紹一下瀑布?

課件出示:

a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兩個新朋友:名不虛傳、遊人如織

b你怎麼理解這兩個詞語?

c是啊,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那麼壯觀,確實吸引了一大批遊客。齊讀。

(2)木雕

a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非洲木雕給你留下的印象。

b老師這也有三個詞:琳琅滿目、各式各樣 、栩栩如生

c請你用上這兩個詞,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非洲木雕。

4、今天我們就要走進非洲,去看看發生在那的一件事。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請小朋友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並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並能把課文讀流利。

2、課文《賣木雕的少年》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研讀“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1、“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吳晴,帶着朋友的叮囑,想挑選一個木雕帶回國。請小朋友再來讀課文,找一找在課文中“我”的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2、“我”的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愛不釋手——猶豫——遺憾——高興——感動

3、請你第三次讀讀課文,你從哪裏看出了作者的心理變化?

(1)愛不釋手

a、出示句子:我捧着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b、為什麼這個象墩會讓“我”愛不釋手?

出示句子: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這裏有兩個四字詞語,我們來讀一讀。

這個木雕設計的與眾不同,雕得又是那麼逼真,難怪作者會那麼愛不釋手。

c、如果你是作者,當你看到這個象墩,你會怎樣來表現你此時的心情,誰願意來演一演?

看你的眼神,你在看象墩是,非常專注。

你的`表情告訴我,你非常喜歡這個象墩。

看木雕的時候可以把眼神集中在木雕上,讓人覺得你真的很喜歡。

d、誰能把作者此時的心情,通過你的朗讀來表現?

(2)猶豫

a、你從哪裏看出“我”很猶豫?

出示: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麼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作者此時的心裏是很矛盾的,行李已經超重了,可“我”又那麼喜歡象墩,是該買還是不該買呢?誰能把我當時矛盾的心理讀出來?

b、你還從哪裏看出我很矛盾?

出示:“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什麼是語無倫次?

是啊,想買又不能買,這讓我的內心非常複雜,加上少年那麼誠懇地讓我買一個,更讓我語無倫次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3)遺憾

a、哪句話能體現作者的遺憾?

出示: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b、“我”到底為了什麼而感到遺憾呢?

c、是啊,那麼美的工藝品,我多麼想把它帶回國,但我又不能,確實讓人挺遺憾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4、“我”高興什麼,感動什麼,從哪裏體現出來,我們留到下節課再講。

四、寫字指導

1、這節課我們要來寫“售”和“馱”。

2、看到這兩個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麼呢?

3、教師範寫,學生仿寫。

《賣木雕的少年》第二課時(簡)

一、複習四字詞語

二、從“我”的心理活動、少年的言行體會他的心理活動

1、我為什麼而感到遺憾?

2、少年此刻也感到遺憾,他又是為了什麼? 聯繫上下文少年言行的句子,體會。

3、我感到很高興,為什麼而高興?少年是怎麼做的?

4、少年為什麼要等候並送木雕?

5、我為什麼而感動?

6、少年為什麼説“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介紹補充資料。

三、感受少年形象

1、從中,你覺得少年是怎樣的一個人?

2、誇誇賣木雕的少年。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重點: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難點: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構思新奇,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但賣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可愛,更讓人感動。這是一位怎樣的少年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黑人少年的心靈,一起品味這份感動吧

1、 自由讀文,畫出描寫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聯繫上下文體會體會。

2、 生彙報

3、 抓遺憾這個詞讓學生找出含有這個詞的句子。(指名讀)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問)

1、我為什麼遺憾?2、少年為什麼遺憾?

4、 解決“我為什麼遺憾?默讀1-6段找原因同時完成填空練習。

5、 出示填空練習:(讀一讀,再試着填一填)

(一) 學習瀑布的壯觀。理解“名不虛傳”“遊人如織”。

(二) 木雕琳琅滿目,各式各樣。象墩構思新穎,栩栩如生。

指導朗讀,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6、 小結:就是這樣一位真誠的少年,他用心體會着顧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學們,我因為帶不走木雕而遺憾,可是這位少年為什麼也露出一絲遺憾呢?

7、 試着説一説。閲讀課文後一部分。

8、 彙報原因。

9、 引導出問題:少年為什麼在猜測並證實我是中國人後露出遺憾的神情呢?(世界遊客那麼多)他為什麼説中國人是朋友呢?

10、介紹中國援建鐵路資料

11、師總結,板書。

12、老師激情引讀:

正因為我們中國的無私援助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非洲人民,所以,少年把中國人當成朋友,因為朋友遺憾所以也跟着遺憾。多麼真誠可愛的少年啊!讓我們齊讀最後兩段,讀出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情誼。

身處異國他鄉的我,聽到少年説:我們是朋友,怎能不讓我感動,讓我們讀出這份感動吧!

一位普通的賣木雕的少年,都懂得珍惜我們中非兩國人民的友誼,這怎能不讓我們激動呢!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的讀出來吧!

小結:他笑了,笑得那麼可愛,這位非洲少年可愛的形象不僅深深的刻在作者的心裏,我想他也深深的刻在同學們的腦海裏,此時此刻你想對這位熱情誠懇,對中國人民有着友好情誼的黑人少年説點什麼?

總結:略。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理念: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以讀為本,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

設計特色:

創設情境,誘發參與;讀中悟情,合作學習;盤活課堂,落實主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3、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預習並查閲相關資料。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讀中體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世界地圖,介紹非洲,相機出示智力題:這裏的什麼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奧圖尼亞瀑布風光圖片,配樂介紹。引導學生讀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詞語。

3、導入故事: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

4、板書課題。

5、過渡:這篇課文敍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學生搶答,並根據課前預習介紹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2)欣賞莫西奧圖尼亞瀑布風光,感受美麗風景。學生看後找詞:"名不虛傳""十分壯觀"。

(3)學生齊讀課題。

創設情境,誘發參與。在課程開始我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圖片讓學生欣賞,渲染氣氛,揭開課題,把學生的情感自然地帶入到課文的學習情境中,設想在學生處於躍躍欲試的狀態時,我讓學生讀課文思考主要內容,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

1、學習字詞。

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詞句,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詞語,請學生認讀。

請學生交流讀懂的詞義。鼓勵學生課前預習瞭解詞義。

3、請學生敍述課文主要內容。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按要求自主學習。

學生自讀,當小老師帶讀。

4、學生交流讀懂的詞義,不懂的做好記號。4,學生齊讀詞語。 5,學生敍述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鼓勵學生自己查工具書去解決生字新詞,在閲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領學習"買木雕"。

(3—4自然段)

根據學生敍述,提出思考:"我"為什麼特別想買木雕。要求學生再讀課文(3—4自然段)。板書:買。

根據學生彙報,出示:"攤點裏陳列的木雕琳琅滿目,各式各樣""這些坐凳構思新穎,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兩個句子。

鼓勵學生找出木雕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的詞語。

突出顯示這些詞語,出示木雕的圖片。

指導朗讀。

出示填空。

1、學生再讀思考。

2、學生彙報。

3、學生找出木雕給"我"留下的印象,畫出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穎""栩栩如生"。

4、學生觀看木雕圖,理解這些詞語。

5、學生品讀句子,指名再讀。

6、學生填空:攤點裏陳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點促表達,積累一些四字詞語並學會恰當的運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琳琅滿目,栩栩如生等詞語時,我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並且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填空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

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是學習語言過程中的兩個不同層次,在學生領會的基礎上,要儘可能使學生通過練習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讀中悟情"棄木雕""贈木雕"。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尼、馱等11個生字,會寫賣、售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4、請學生蒐集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5、教師準備一段介紹非洲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及課文配樂錄音。

6、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第 一 課 時

資料共享

1、老師請同學們蒐集的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找到了嗎?誰來給大家進行展示或介紹?(請學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師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請大家一同觀賞。看過之後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生觀看錄像後自由表達。

4、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板書課題)

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學習。

a、小組長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帶領小組成員認讀生字,並想辦法快速記住字形。

b、認讀生詞卡片,討論詞語意思

c、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d、説一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朗讀展示:誰願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研讀感悟

1、自主閲讀思考:

想想賣木雕的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

畫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反覆讀讀,結合上下文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2、同桌交流,談談自己的探究結果,相互啟發,一起再來深入探究。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出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引導學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機指導朗讀。

4、説説賣木雕的少年是怎樣一個人。

第 二 課 時

品讀入情

1、激情導入:同學們已被賣木雕的少年那誠懇的態度、一心一意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那動人的情景。(播放配樂朗誦的課文錄音)

2、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什麼?請大家暢談自己的感受。

3、把你們深切的感受帶到朗讀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全文也行,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讀也行,與別人分角色讀也可以。

4、朗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學習發現

1、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看看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説一説。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新發現。

4、每位同學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下面請大家大膽公佈自己的新發現。教師啟發學生從文章的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探究、發現。如課文裏有許多四個字組成的詞語,請學生寫在黑板上。

總結收穫

1、想一想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穫。

2、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穫。

讀讀寫寫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快速認讀。

2、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樣把這些字寫美觀。

3、教師範寫個別生字,如掏、辨、齒等。

4、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互評。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提示課題

1、課前老師佈置你們蒐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請大家拿出來。

2、學生進行交流。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賣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課題。

二、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生字情況,把朗讀的句子讀通順。

3、朗讀提示:

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

4、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默讀課文,瞭解敍述順序

1、佈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以與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

理清課文的順序:

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四、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寫一橫;“馱”字右邊不要寫成“犬”;“構”“端”“辨”“堆”“模”可以讓學生先和以前學過的“溝”“喘”“辮”“推”“摸”字比較,注意不同之處。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1、各種形式朗讀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

二、個性閲讀,突出重點

1、學生分小組學習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⑴ 有感情地朗讀。

⑵ 説説從哪裏可看出少年的可愛?

2、全班交流。

3、想象:

找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並想想當時他是怎樣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把人物的對話語氣讀好。

四、誇誇那個黑人少年

五、學生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並運用。

六、板書設計

27、賣木雕的少年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 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生字,理解“象墩、愛不釋手、栩栩如生、語無倫次、遺憾”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我”和少年之間的對話以及少年在暮色中等“我”的片斷。

3、通過默讀,找到描寫賣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通過人特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把握課文情感

教學流程

一、小詩導入

小朋友們,在最近學的一些課文裏,徐老師總覺得被一種情感深深打動着,於是寫了幾句詩與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

朋友是什麼

朋友是有朋之遠方來的笑臉

朋友是天涯若比鄰的心境

朋友是患難見真情的感動

朋友

是阮恆顫抖舉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大地無情面對地震人人獻出的那份愛

朋友 他跳出個圈

跨越國界

邁向大洋彼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誼彩虹

於是

一個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詮釋禮輕情義重的友誼真諦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這節課我們就去結識這位賣木雕的少年,去看看他的那隻木雕,掂量那份情誼。

1、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2、學生自由讀文。要求生字讀正確,課文讀流利

3、檢查詞語

名不虛傳 遊人如織 十分壯觀 清晰可辨

琳琅滿目 構思新奇 栩栩如生 一模一樣

仔細觀賞 愛不釋手 五官端正 語無論次

(1)開火車讀

(2)模是多音字

三、看瀑布

1、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詞)

還有一個詞,不好念,得多讀幾遍。看誰讀得順溜。(學生練)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也稱維多利亞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蹟中排名第七。作者此行去非洲之前,朋友就叮囑她:一定要遊覽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2、要不我們也去欣賞一下。

(出示圖並解説)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全貌呈“之”字形,綿延97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達122米,寬達1800米。瀑布傾瀉而下,發出雷鳴般的巨響,激起陣陣水霧。每當日落或日出時,在太陽光的照耀下,一條絢麗多彩、經久不散的彩虹飛架在大瀑布和對面的懸崖之間。因此當地人也叫它 “彩虹之家”。

3、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這裏遊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

理解:名不虛傳什麼意思?(換詞:名副其實)從這段話的哪些詞,你還可以感受到這裏名不虛傳?體會遊人如織(這是一種比喻的説法,像織布機一樣穿梭往來,説明遊客特別的多。)

4、朗讀指導(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這裏非常有名,遊客非常多?評:聽出來了,這裏真是一個名揚中外的旅遊勝地)

四、識少年

1、就在這名不虛傳的瀑布附近,作者結識了一位賣木雕的少年,他們僅僅只有兩面之緣,卻讓作者永生難忘。這是為什麼?請默讀課文3到9段,劃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看看第一次相遇,少年給我留下了什麼印象?(出示:少年印象記)

2、第一次印象(3到9段)

找:孩子們,我和少年第一次相遇,你都找到了少年的哪些言行?

(1) “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2)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説:“夫人,您買一個吧!”

(3)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

(4)少年的眼晴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再讀:那你能再讀讀課文,揣摩一下,當時少年心裏可能在想些什麼呢?

(1)當_____________時,少年説:“買一個吧!”

(2)當_____________時,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説:“夫人,您買一個吧!”

(3)當_____________時,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您是中國人吧?”

(4)當_____________時,少年的眼晴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交流:

過渡:你能讀明白少年那一絲遺憾的神情嗎?(學生談)細細來品味一下課文10到15段,看看他們第二次相遇。

3、第二次印象記,自由讀,找找少年是如何彌補這一絲遺憾?還可以拿起筆在邊上寫寫你從中讀明白了什麼?

重點句:“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裏。啊!原來是一個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想象:從白天到晚上這段時間,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幹什麼去了?

(既然只有拳頭大小的小象墩作者為什麼用上“沉甸甸”一詞?)

理解:沉甸甸(專程、專雕、兩國友誼)

孩子們,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愛的傳遞是相互的。正是中國人民的付出,才贏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誼,才會專門為我雕刻,專程為我送來這象墩,讓我無憾地離開非洲。

4、這木雕還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木雕嗎?這裏面飽涵了什麼?

(這份情、這份誼,每刻一下都包含着少年對中國人民的那一份情誼。這樣的木雕小象墩,怎能不讓作者感到沉甸甸呢?)

5、這個可愛的非洲少年,話語不多,卻默默地用行動傳遞着他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少年行為真可以用一首小詩來表現

細微之處見真心

枝枝葉葉總關情

人生所貴友情見

天涯海角也若鄰

你也能寫幾句話來誇誇黑人少年嗎?

六、小結

作者的這趟非洲行,讓她永生難忘。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賣木雕少年美麗的心靈,這一切都震憾着作者,也震憾着我們,願中非人民的友好關係,也願各國人民的友好關係不斷延續下去

《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四字詞語。

2、通過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充分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瞭解非洲嗎?

非洲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裏生活着與我們膚色、生活習慣完全不同但卻同樣熱情、淳樸的人們,有景色壯觀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還有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非洲木雕(課件出示非洲的風土人情、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介紹木雕工藝,引起學生的興趣。)

師:這節課我們和作者一起去非洲旅行,去認識那裏的一位新朋友——板書課題:賣木雕的少年。

(二)、合作交流、檢查預習。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讀了課文你瞭解到什麼?

2、這些詞語你一定都會讀了。(課件出示生詞)

3、還有一些詞語藏在句子裏,你會讀嗎?(課件出示句子,並適當理解四字詞語,體會四字詞語的生動)

4、還有一個長句子誰來讀?(課件出示句子)這個句子比較難讀,我們一起把它讀一遍。

(三)、緊扣“遺憾”,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

1、讀3——6段,感悟 “遺憾”。

品讀“我”的遺憾。

⑴、你有過遺憾的經歷嗎?課文中的“我”為什麼感到遺憾?(“我”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板書:我、遺憾)

⑵、自由讀課文3——6段,找找看從哪些詞語句子能體會到作者的遺憾?邊讀邊畫一畫。

交流:

“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刻得栩栩如生。”

“攤上陳列的木雕琳琅滿目,各式各樣,想到朋友的叮囑,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我”是從這麼多各式各樣、精美的木雕中仔細挑選出的象墩,卻不能買,多麼遺憾呀?你再來讀這句話。

“我捧着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愛不釋手卻不得不放下,真是遺憾。我們一齊再讀這句話。

品讀少年的遺憾。

⑴、只有作者感到遺憾嗎?生:不是,還有誰?

課件出示: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説“夫人,您買一個吧!”

“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

我點點頭。賣木雕的少年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⑵、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少年為什麼感到遺憾?

交流:他需要錢;他看到我非常喜歡那個木雕,卻不能買;因為我是中國人,是他的朋友,不能帶走心愛的東西┄┄

讓我們再讀這幾段話,感受作者和少年的遺憾,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10——15段,彌補“遺憾”,品悟“沉甸甸”的友情。

師:讀到這裏,老師不禁要問,難道少年會遺憾地看着 “我”帶着遺憾離開非洲嗎?請同學們自由讀10——15段,看發生了什麼事?

課件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裏。啊!原來是一個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⑴、白天遺憾地分別,晚上少年送來了這個小象墩,請同學們大膽猜一猜少年送我的這個小象墩從何而來?

看來這小象墩來之不易呀,但他卻不收我的錢?他説——“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是呀,中國人是非洲人民的朋友(課件補充中非友誼資料)

⑵、“我們是朋友。”

這些真誠的、無償的、甚至以生命為代價的幫助只因為五個字——生:“我們是朋友”。

因為銘記着中國人的幫助,為了不讓我遺憾的離開,在夜幕中靜靜地等待着我的出現,也是因為這五個字——生:“我們是朋友”。

即使歷盡辛苦才找到這個小象墩,即使非常需要錢,但卻決不收錢,還是因為這五個字——生:“我們是朋友”。

⑶、品味“沉甸甸”的友情。

課件出示: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裏。

這時候你覺得這個“沉甸甸的東西”僅僅是一個木雕嗎?少年交到我手上的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友誼呀。齊讀。(板書:我們是朋友)

(四)、拓展延伸

1、寫話練習。

師:就這樣“我”帶着這個小象墩,帶着這份沉甸甸的友誼踏上了回國的航班,回國以後,我把這個小象墩放在書桌前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每當看到它,我就會想起那個非洲少年。今天,我又一次想起這位真誠的朋友,我想給他寫一封信。(課件出示)

2、四字詞填空。

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 ),這裏( ),景色( )。瀑布前攤點上陳列的木雕( )、( ),其中大象雕得( ),我捧着它( )。

(五)、總結全文。

師:很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見過這位少年,但是隻要一看到這個木雕小象墩,我就會想起他的話:中國人是我們都朋友。是呀,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非洲人都會銘記這五個字:我們是朋友。推薦閲讀:《羅紅叔叔在非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