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9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5篇)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留戀、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培養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閲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手段:

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

從巴金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過程:

一、談話。

1、什麼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書“鳥的天堂”鳥的天堂會是什麼樣子呢?

二、按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己讀了課文後感覺是什麼?在旁邊寫上批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己讀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及課文有關知識: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鳥的天堂”後寫下來的。

“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麼呢?

“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

五、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麼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麼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並説説表達了什麼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

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

3、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18、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

第二次鳥的天堂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從鳥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過程:

課前板書課題。

一、引入:同學們,你們緊張不緊張?

看到這麼多老師坐在這裏肯定緊張。老師今天讓大家一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一起來學習《鳥的天堂》(出示課件:羣鳥圖)這節課,現在,你們就是這一隻只小鳥,那你們還緊張嗎?

這節課我們就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麼?第二次看到了什麼?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鳥的天堂”)

二、首先我們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也就是你們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課件(12—13自然段的內容)

2、自由讀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寫出了“鳥的天堂”什麼特點?(活潑可愛、鳥多)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發言)

3、當學生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出示課件“羣鳥紛飛”圖幫助理解。

4、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麼特點來呢?(熱鬧)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隻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5、學生讀完後問:這一隻小鳥在興奮地叫着,它可能在説什麼呢?(可能在説,我在這裏真快活。)假如你就是這隻小鳥,你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己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出示課件,學習第一部分:(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部分,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小鳥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樹大、美)

A、當學生講到樹大、美的特點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B、當學生講到“不可計數”和“卧”字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C、你還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説出來討論討論。

D、假如你沒有,那老師想提出一個問題,出示課件:“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麼,作者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1)、學生討論;(聯繫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樹葉多,小鳥撲翅膀時動;②“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③有風吹過。)

2)、出示課件理解。

E、這麼美,這麼大的樹,我們怎麼才能讀出來呢?

指名讀7—8自然段。評價:讀得怎麼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讀得怎樣?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讀出它的靜態美)

齊讀。

四、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是一隻小鳥,看到這麼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麼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給你的同伴呢?

現在,老師想讓你以小鳥的身份,給大榕樹寫一句或幾句廣告詞,讓你的同伴知道這裏很美。

學生寫廣告詞。

互相交流。

七、同學們寫的廣告詞真美,讓老師有一種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們看,老師這節課黑板上忘記寫什麼了?

如果你們不想讓老師有一種缺陷的話,出示《桂林山水》一課的板書,根據這個請大家為老師設計板書。

學生設計,組織交流。

八、這麼美的地方,為什麼會有這麼美呢?

學生自由發言。聯繫環保意識談。

小結課文。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漿、耀”等14個生字,會寫“隙、暇”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應接不暇、不可計數”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描寫最美的或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激發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激發熱愛自然的情趣。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鳥、樹的詞語。

2、製作大榕樹,百鳥飛翔和畫眉的課件。

3、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出示“天堂”,提問:這個詞常常用來比喻什麼?(比喻羌好的生活環境,沒有煩惱,只有快樂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鳥的天堂”指什麼?

二、出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初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交流:你喜歡讀哪一節?

教師相機出示學生感到陌生或困難的詞語:

縫隙、顫動、應接不暇、靜寂。

三、精讀大椿樹部分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圖文對照:欣賞圖畫(課件——大榕樹),把能表示榕樹特點的詞寫到黑板上,可以從課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詞來概括。

3、我們來看同學們所寫的詞,有不合適的嗎?井把它劃去。

4、大榕樹的這些特點,都交叉地寫在課文第七、八自然段,現在老師只要求你們通過自古的朗讀,把這些特點表現出來,你先自己試試。

5、指名讀。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3c5L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1)你為什麼這樣讀?

(2)“垂”寫出榕樹最與眾不同的特點,獨木成林,盤根錯節。

(3)“枝上生根、不可計數”寫出榕樹很奇特、很壯觀的景象。

(4)就讓我們把奇特、壯觀、美麗的榕樹朗讀出來。

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5)讀了這句話,你最喜歡哪裏?為什麼?

(6)看着這一切,作者被榕樹的勃勃生機震撼了,產生了聯想,請你再讀這一段話,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聯想到的?

(7)這麼美的大樹,這麼美的語言,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8)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大榕樹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第二課時

四、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的奇特、美麗。其實在這棵樹上棲息着成千上萬只小鳥。第二天清早,我們又來到這裏,有幸目睹了百鳥歡騰,羣鳥紛飛的情景,你們想看嗎?點擊課件——百鳥紛飛圖。

五、精讀寫鳥部分

1、請大家靜靜地看,仔細地看,你感受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2、老師指圖,你看這隻鳥在幹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3、那麼巴金爺爺是怎樣把百鳥歡騰寫出來的呢?

出示課文,請你想一想怎樣讀才能表現這種場面?

(1)讀好的,老師馬上説:老師感覺到你剛才這裏的短句子讀得特別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嗎?

(2)讀不好的,老師説:老師覺得這句子寫得很特別,你看都是兩個字兩個字的短句組成,你想想怎麼讀才能讀出韻味來。

(3)師讀後,師點評:

對呀,大大小小,各種顏色,還用了四個短句子就寫出來了,讀起來多有節奏感啊,就像剛才同學説的像跳舞似的。好,現在你能讀好了嗎?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好的。

(4)13小節呢?你能讀出“應接不暇”嗎?好,試試看。

4、剛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讀出了小鳥的歡樂,小鳥的歡騰,那麼,小鳥們為什麼如此的快樂?如此的開心呢?

5、聯繫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談。

6、師接着説:是啊,你的意思老師明白,繁茂的大榕樹給了小鳥一個舒適美麗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樹懷抱裏的小鳥,它們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沒有敵人,沒有威脅,沒有爭吵,只有快樂,只有自在,只有歡樂,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鳥因樹而可愛,樹因小鳥而充滿生機,你感受到了嗎?(齊讀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樹離不開鳥,鳥離不開樹,所以,畫眉時常引歌高唱,站在樹枝上唱起了婉轉動聽的歌呢!看圖——點擊畫眉圖,你想想畫眉會唱些什麼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歎: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抄寫句子,積累語言

把描寫優美的語段抄寫在作業本上,並背誦。

六、拓展練習,讀寫結合

“鳥的天堂”現已成為一處瀏覽勝地,根據課文內容和蒐集到的資料,寫一篇導遊詞。

七、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領學生在語言訓練中感受“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蘇州和杭州適宜人們的生活,生活在這裏的人不僅多,而且幸福快樂)

2、廣東省新會市有一處旅遊勝地──鳥的天堂,猜一猜:為什麼叫鳥的天堂?(這裏適宜鳥的生活,生活在這裏的鳥不僅多,而且幸福快樂)

二、讀通課文

1、初讀全文,談談讀課文後有什麼感受?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學習:不可計數──數的第三聲調、應接不暇──暇的日字旁)

2、再讀全文,指名練讀重點句子。(印象深的句子,喜歡讀的句子)

三、研讀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文句

1、“鳥的天堂”,盛名遠揚,每年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蜂擁而至,一睹“天堂”中的鳥。可是,大作家巴金和友人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不見一隻鳥的影兒,他們看到了什麼?

2、自由快速讀課文,用“──”劃找寫大榕樹的句段,思考:你感受到什麼?

3、體會榕樹的大。

(1)句子1: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

a。理解:不可計數(不計其數、無以數計、無數、數不清)

b。重點指導讀:真是一株大樹。(通過校園12畝大感知18畝榕樹的大,讀出恍然大悟、驚奇、讚歎的感受)

c。指導讀整個句子,感受樹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2)句子2: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朗讀感受樹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4、體會榕樹的茂盛。

“鳥的天堂”其實是一株枝幹不可計數的大榕樹,一株樹根不可計數的大榕樹,一株彷彿卧在水面上面積有18畝的大榕樹。看着看着,巴金爺爺發出了深深地感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句子1: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

a、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感受?

b、你注意到了那些詞,使你體會到了綠葉的多?(一點兒,區別:一簇和一片,堆和疊)

(2)句子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a、讀着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指導朗讀(帶着這種感受讀讀句子,同時體會體會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指導讀。

5、作者沒有看到鳥,為什麼把大而茂盛的榕樹寫的那麼有生命力,那麼美!(體會榕樹適合鳥的生活,再次感知“天堂”之意。)

6。過渡:巴金爺爺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雖然有些遺憾,沒有看到一隻鳥,但是他看到了枝繁葉茂的適合鳥兒生活的大榕樹,他知道了當地人特別珍愛這裏的環境,特別珍愛“天堂”裏的各種各樣的鳥。鳥兒生活的情況怎樣呢?

四、研讀寫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文句

1。學生讀文,用“()”劃找:那些文句讓你感受到天堂中鳥特別多,生活特別快樂,特別幸福。

2、指導讀句子,感受鳥的多。

(1)句子1: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

a、區別“熱鬧和吵鬧”體會鳥多,生活自由、快樂和幸福。

b、指導朗讀,感受鳥的多。

(2)句子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a、體會“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快速讀,感受鳥的多。

b、體會“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舒緩、優雅讀,感受鳥的多。(給人想象的空間,體會大作家沉醉其間的感受)

3、指導寫句子,感受鳥的多。

句子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隻,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了那隻,另一隻又飛起來了。

這看似樸素的句子,精妙地寫出了鳥的多,雲的變化快,千島湖魚的多,足球比賽傳球得快,煙花的美麗等等都可以套用着寫。(如:湖中的魚真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條,又錯過了那條,看見了那條,另一條又遊起來了。)

4、指導説句子,感受鳥的樂。

句子4: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那歌聲真好聽。

如果你是畫眉鳥,你想對其它鳥、遊客、當地的人們和巴金爺爺説些什麼?

五、研學最後一節。

1、教師範讀。

2、“我”留戀什麼?(我留戀那鬱鬱葱葱的、不斷釋放生命力的大榕樹,我留戀天堂中自由、快樂、幸福生活的.各種各樣的鳥兒,我留戀真真切切的“鳥的天堂”。)

3、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4、寫廣告詞。

“鳥的天堂”享譽國內,要想譽滿全球,必須打造品牌。我們班小才子、小才女很多,我們一起來寫寫廣告詞。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時,努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讀中感悟和發。激發情感體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力求體現“充分研讀,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

設計特色:

教學1—9自然段,多以讀中感悟榕樹的大、美為突破口,本課時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力求突破。

1、圍繞作者是“怎樣表現榕樹的大的特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悟中發現。

2、在領悟表達方法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

設計流程及設計意圖

課前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跟樹有關,課前讓大家蒐集一些有關樹的資料,能向大家介紹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樹嗎?生介紹

〔請學生自由介紹課前蒐集的資料,把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與課文所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知識面,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同學們,我國著名作家巴金爺爺寫的一篇文章《鳥的天堂》中,也介紹到一棵奇特的樹,讓我們一起來見識見識把。(出示課件)齊讀課題。

2、天堂是非常美麗的地方,在你們心目中,鳥的天堂是個怎樣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麗的鳥的天堂的畫面,給學生視覺上的衝擊。

(2)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初步開啟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激發閲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課前大家已預習了課文,誰來説一説,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貼:第一次榕樹大

第二次鳥多

〔通過預習,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檢驗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學習1—9自然段作鋪墊,板書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一目瞭然。〕

三、學習怎樣表現榕樹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看見了一棵榕樹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樣表現榕樹大的特點的?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讀,好嗎?

(板貼)怎樣表現榕樹的大的特點

(2)打開課文,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榕樹大,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生讀、找。

(3)從學生的回答中生疑:這兩節究竟是不是寫榕樹大呢?

〔結實本課學習目標,從讀找中生髮疑問。沒有根據的教案的預設一成不變的實施,而是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現場生成教學,從質疑處鼓勵學生探究。〕

A、學習5、6,讀中探究

(1)指名生讀§5、§6,想想這節主要寫了什麼?生交流

(2)我們把這個爭論的情景演示一下,我來當作者,我想邀請兩個同學當我的朋友,誰願意?(出示大榕樹)

其他同學仔細聽,從我們的爭論中表現出什麼。

師生表演爭論,?生交流

(3)這是一株大榕樹,那麼作者為什麼會認為有許多株?

請同學們看圖,再好好讀讀5、6兩小節,説説理由。

生讀、説。相機板書:遠

師:巴金爺爺用筆多麼精妙,值得我們好好研讀,現在你們能不能説説5、6兩節是怎樣表現榕樹的大的嗎?生概括小結

〔5、6兩節,通常在教學中被“略處理”。這一環節,巧妙地設置了兩個鋪墊:(1)演示爭論的情景。(2)從爭論中生髮關鍵的問題:為什麼誤認為有許多株榕樹?引導學生從直觀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現榕樹大的用筆精妙。從問題的細究處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好好研讀,得到作者表達方法上的啟示。〕

B、學習7,讀中發現

(1)我們再來讀讀第7自然段,請大家自由讀讀第7自然段。(多種形式促讀)

(2)讀了這麼多遍,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發現嗎?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枝幹繁多

b、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1)榕樹奇特之處僅僅是因為枝上又生根嗎?

(2)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又長成什麼?

c、相機點撥第1句,第4句,聯繫上下文悟發現相機板書:近

齊讀7

(3)讀到這裏,你能來説説這一節表現榕樹大和5、6兩節有什麼不同?生交流

〔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有所發現。接着讓學生充分地説,教師有意識地引導。捕捉住探究點:榕樹的枝幹有什麼奇特之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想象、描述。不僅讓學生讀中發現,還要悟表達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節表現榕樹大與5、6兩節有什麼不同是在學生充分讀、悟後可得的。〕

C、學習8,美讀昇華

(1)5、6兩節從整體表現榕樹大,第7自然段從枝葉繁多的現象來表現榕樹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們一齊來看一看、聽一聽把!(放錄象範讀)

(2)你們覺得畫面中的這段話美嗎?想不想也來讀一讀?(打開課文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

(3)引導學生讀好讀美,以評促讀

(4)同學們一定對大榕樹產生許多感受,有什麼話想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導學生從葉子茂盛、充滿生機勃勃的生命力來談。相機板書:葉子茂盛

(5)能通過讀把你的感受帶給大家嗎?引導學生誦讀。

[(1)創造情境,錄象及範讀。創設讀的氛圍,激發讀的渴望。創造了教學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價值。

(2)充分地讀第8節,學生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傾吐交流,盡情表達。學生髮言在美讀的感染下亮點不斷。教師引領學生讀、説再有機會地融合,昇華對大榕樹的讚美之情。]

四、總結全文

師:學到這裏,我們再回過來看看課文,作者是怎樣表現大榕樹大的特點。能不能歸納説一説。

生交流

〔既是學完課文後的總結,又檢驗了學生學習的成果,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完整性。〕

五、作業

“鳥的天堂”已成為一處旅遊勝地,大榕樹也聲名遠揚。請你根據課文內容,並收集有關材料,為導遊寫一篇解説詞。

〔這個環節是課內學習的延伸,拓寬了學習語文的渠道,培養學生多方面適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板書:

怎樣表現榕樹的大的特點

第一次、榕樹大、遠、近

許多株?一株兩株、枝幹繁多、葉子茂盛

鳥的天堂

第二次、鳥多

〔板書設計直觀、清晰,體現了教學的流程、教學的整個思路,使學生藉助板書激發思維〕。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梢、暇、戀”新詞“留戀、不禁、展示、顫動、南國、應接不暇”。

2.訓練學生按作者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回答文中設計的問題,勾劃重點詞句。

2.同位討論、小組交流、理解重點句。

3.觀察投影片上的圖,發揮想象,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4.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色?

(三)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①讀準字音:

“顫”chàn“應接不暇”中“應”讀yìng“一簇”中“簇”讀cù“隙”讀xì

②理解詞語:

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南國:指我國的南部。

顫動:本課指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應接不暇:本課指由於鳥兒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過來。

(2)用“______”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詞句來讀一讀、細體會。

(3)自由讀課文,質疑問難。

2.揭題,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

“天堂”指什麼?在文中怎樣理解?

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

(2)默讀全文思考:

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棲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正是鳥兒最活躍的時刻,所以着重寫了“天堂”裏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3.小組討論:

我們把作者兩次遊覽“鳥的天堂”各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幾段?各段的大意是什麼?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寫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大榕樹。

第三段(10~13自然):寫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

鳥的天堂”裏的居民──鳥兒的活動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讚美和留戀。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初步瞭解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第一段。

讀一讀、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1)(作者吃過晚飯,黃昏時,在河邊與朋友乘船出遊。從“吃過晚飯”、“我們陸續跳上一隻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體會到,當時環境十分幽靜。從“沒有波浪”、“平靜地移動”、“聽見了水聲”體會到的。)

(2)練習朗讀,體會作者遊玩時愉悦的心情。

2.學習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圖)。

看圖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説説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樹。

(獨木成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與活力,鬱鬱葱葱……)

(2)默讀思考:

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榕樹的?

主要寫了榕樹的什麼特點?用____________線劃出來。

(3)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這一段描寫了榕樹“大”“美”的特點。描寫“大”的語句:①“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②“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幹在什麼地方。”③“當我説許多株榕樹的時候……”④“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⑤“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描寫“美”的語句:①“一簇簇樹葉……真綠得可愛”。②“有許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麼多的綠葉……新的生命在顫動。”)

(4)圖文對照“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理解重點句:

出示投影片1:

(這兩句話寫出了這株大榕樹的真面目。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之後就成了樹幹,這就是這株大榕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的原因。

(5)指導朗讀,培養學生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

(6)小結:

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幹、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這一段主要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2)再讀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再讀思考:

作者是怎樣描寫眾鳥紛飛的活動情景的?標出有關語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寫出了鳥形、鳥色及鳥的姿態。用這樣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來寫,讀起來節奏感強,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擬人句“樹上就變得熱鬧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着,那歌聲真好聽。”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裏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讀,體會這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小結:

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鳥的活動──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動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百鳥圖”。是對事物變化活動的描述,這是動態描寫。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第四段。

説説你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什麼。

(由“回頭看”、“我感到一點兒留戀”、“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戀。)

(3)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要讀出留戀、讚美之情。)

(三)課後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二)目標完成過程

1.過渡: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這篇課文按遊覽路線寫了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兩天的記遊,重點不同,方法也有別。那麼作者是怎樣來寫所見所聞的,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2.投影出示自學提綱:默讀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時間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沒有看到鳥,因為天晚了,鳥兒們已經在樹上棲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鳥兒,因為早晨,鳥兒開始活動了。

(2)因為這棵榕樹很大,而且枝繁葉茂、土地濕潤、環境安寧,正適合鳥兒做巢生活、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了保護,便於鳥類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鳥兒生活的“天堂”。

3.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靜態描寫?哪些地方是動態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①大榕樹是靜止不動的,文中作者從根、幹、枝、葉等部位逐項來寫,這就是對榕樹的靜態描寫。如“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②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寫了鳥的活動,是動態描寫。如:“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③寫文章時,注意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就能把內容寫得更具體、更準確,動靜結合,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三)總結擴展:

1.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説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及被稱作“鳥的天堂”是名不虛傳的。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發?(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或熱愛鳥類,保護環境等某一方面來談。如: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觀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位置等,而且還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時間裏靜態、動態的變化。)

(四)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