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可貴的沉默》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學習目標:

《可貴的沉默》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3、體會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導入課文

1、聽寫詞語。

2、小結,導入課文

大家生字掌握的好,相信你們理解課文的能力也很強。我們繼續學習17課 ( 板書:17可貴的沉默)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照插圖,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圖上內容,寫在圖下。

2、老師巡視,請學生把所寫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第一幅圖下學生可能寫:異口同聲、肯定、驕傲、神氣十足、興奮、快樂、熱鬧

第二幅圖下可能寫:沉默、安靜、寂然無聲

3、教師小節:同學們真會讀書,能用這麼多豐富的詞語表達圖意,讓我們知道了兩幅圖上同學們的情緒是截然不同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想同學們的情緒都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4、根據學生髮言,老師板書:

熱鬧——沉默——熱鬧

三、學習1-9段。

1、出示第一幅插圖:開始上課的時候,班裏為什麼那麼熱鬧呀?自己讀讀課文,想想讀明白了什麼?(感受到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

2、你是怎麼感受到的,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説説嗎?

板書:感受愛

學生自由談論,根據學生髮言重點指導朗讀:

(1)異口同聲

師:我們班同學能異口同聲回答老師這個問題嗎?我們試試。

師生合作朗讀:

我問同學們:“爸爸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嗎?”

“知道!”“知道!”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2)課文中這些同學的表現,哪裏引起了你的共鳴,你和文中同學的感受是一樣的,你就把這樣的句子反覆讀讀吧?可是用上恰當的動作和神態。

(3)指名讀,老師的評價要跟上。比如:啊,有爸爸媽媽愛着你,多幸福呀!老師感受到你的快樂了。

(這一部分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被人關愛着是多麼的幸福和快樂。)

四、學習10-15段

師:一想到爸爸媽媽那麼愛我們,課堂上就熱鬧起來了,可是為什麼熱鬧之後又沉默了呢?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讀讀課文10-15段,畫出同學們沉默的詞句,體會着讀讀。

彙報交流。

1、霎時,教室裏安靜下來。……幾位女學生沉靜地舉起了手。

2、教室裏寂然無聲……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着……

3、沉默了足足一分鐘

師:教室裏是令人窒息一般的沉默,這和前面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你就是剛才那個因為爸爸媽媽記着你的生日而興奮的孩子,此時,在這沉默裏你想了些什麼?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充滿情感的表達自己此時的難為情,讓學生意識到愛是相互的,愛需要給予和表達。)

4、出示:我想去尋找藴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

指名讀讀,師:現在你知道老師在找尋什麼珍貴的東西了嗎?

師:在尋找愛的時候,孩子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忽視了對爸爸媽媽的愛,而現在在老師的引導和教育下,孩子明白瞭如何去表達愛回報愛!那是怎樣的一份心情呀,讀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讀幾遍。

指名讀,請學生參與朗讀評價:你感覺他讀的怎麼樣?如果你來讀,你打算怎樣讀來表達你當時的心情?

主要讀好(出示):(1)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2)像獲得赦免一樣……

(3)結束這堂課時……

板書:回報愛

五、學習16-17段

師:孩子們怎樣表達他們的愛的'?讀讀課文。

師:爸爸媽媽們,孩子們在家裏表現怎麼樣呀?這位爸爸,您先講,那位媽媽,您説……

師生合作讀:學生當爸爸媽媽,老師旁白。

師:同學們,那一片沉默換來了孩子們對爸爸媽媽愛的回報,這是多麼的可貴呀!讓我們也來享受一次這可貴的沉默, 在沉默中再次回味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我們的愛,在心中默默地説出你最想説給父母聽的話。

(《懂你》的音樂響起)學生傾請訴説……

師:看到孩子們會表達他們的愛了,(出示句子)老師找到了藴藏在孩子們心靈深處的、而且已經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了,作為老師,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呀?哪位小老師來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啊,我真快活!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齊讀)

板書設計: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 沉默 熱鬧

↑ ↑ ↑

感受愛 思索 回報愛

教學反思】:

我又一次從失敗當中感受到許多的喜悦,像一顆樹苗吮吸到了春天滋潤的雨露那樣快樂。這節課內容安排的過多;生字詞時間花得過長(這樣教學沒有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學生的預習工作沒有得到體現);教學方法的運用沒有與教學過程緊密的聯繫起來(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精闢,但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急於解決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性,同時脱離文本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