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56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集合15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理解詞語大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出示相關地震危害的資料。

2、學生談感受。

3、揭示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

1、初讀課文,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讀懂課文大意,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品讀課文

1、體會父親在救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四、課後拓展,課堂練筆

1、想一想,阿曼達被埋在廢墟中時,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閲讀短文《回憶中的家》(節選),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五、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體現父愛或母愛的文章。

2、用心體會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又飽含父愛、母愛真情的事。選擇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寫一篇體現與父母間感情的記敍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描寫具體、情感真摯,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危險,抱着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閲讀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要緊緊扣住“父母之愛”這一專題來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現情境並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一)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的含義。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二)教師準備課件。(用PPT製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六單元的學習。這一單元,將讓我們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第17課(師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四)整體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兒呢?

(五)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板書: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語言

(一)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看看,文中的父親為什麼了不起。請大家默讀課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讓你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用波浪線把它們畫出來,在旁邊用一兩個詞簡單地寫下你的感受。

(二)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以下重點句段

1.第3自然段: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從哪看出痛苦?為什麼?痛苦到什麼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父親此時的心情。

(3)儘管痛苦,但他還是堅定地站了起來,透過“堅定”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

(4)朗讀,讀出父親的痛苦與堅定

2.第5—11自然段:

(1)誰阻擋過他?是怎樣阻擋的?

(2)為什麼父親反覆只説這一句?

(3)分角色讀課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為什麼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

(3)為什麼説沒人再來阻擋他?(引導學生學習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3)你覺得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父親?(師板書:堅強執著)

(4)聯繫生活,出示地震災害圖片。

(5)用一句或者幾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6)小結全課

(7)這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為什麼説他的兒子也同樣了不起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三、佈置作業:

(一)寫生字

(二)摘抄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的心中,讓我們深深感動。那麼,他的兒子又為什麼了不起呢?請大家自由讀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兒子的哪些畫面感動了你?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一)“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二)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展開聯想,即時練筆

(一)討論

大家設想一下,剛才有個同學談到,當時埋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也可能害怕,他害怕還是不害怕?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來證明。

(二)想象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隨記錄片,再親自看看1994年美國發生地震的一剎那。就在災難發生的這一刻,忽然樓房晃動起來,身體也跟隨着晃動,教學樓象山一樣向我們壓下來,把我們送進了漆黑的廢墟底下:

師:只聽見四周是────(生闡述想象)

只看見──(生闡述想象)

(三)練筆

1.阿曼達是那樣的了不起!他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啊!在這38小時裏他都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用你的心去寫,用你的想象去寫,把了不起的阿曼達用説手中的筆寫出來。

2.請幾位寫得有代表性的同學朗讀。

四、誦讀經典句段,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感情朗讀“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二)分角色朗讀父子對話

(三)小結全課,拓展延伸

推薦課外書《感悟父愛》

五、作業

(一)完成練筆

(二)課外閲讀《感悟父愛》

(三)複習生字

作者簡介:

高娃,女,1973年10月出生,現任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能手,全國優秀教師。論文《把握教學重點上好語文園地》獲全國語文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

《父與子》美國作家馬克。漢林

馬克。漢林:mark victor hansen(馬克·漢林)是一個專業演講者,他在近二十年中,在三十二個以上的國家二百萬人作了四千次演講,演講內容包括優秀銷售策略,個人能力與發展等。他一直鼓舞人們創造一個更加強大、更有自己的未來,他給各行各業的人帶來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原文

曾經發生在美國洛杉磯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裏,使30萬人受到傷害。

在混亂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衝向他7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跑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一層左後角處,他疾步走到那裏,開始動手。

在他清理挖掘時,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後,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説:“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來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着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但不利於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都搖頭歎息着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麼樣?有幾個孩子活着?”

“我們這裏有14個同學,都活着,我們都在教室的牆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着。”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裏有14個孩子,都活着!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鐘後,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闢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説:“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在經過巨大的磨難後,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課文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抓重點段,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1、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父親了不起的相關的語句。

2、全班交流。

3、抓重點段進行深入體會: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⑴ 想象畫面,豐富形象。

⑵ 聯繫上文,揣摩心理。

4、感受父親為什麼這樣了不起。

5、感情朗讀。

三、抓補白點,感受兒子的了不起

1、師生對讀。

2、想象説話。

3、感情朗讀。

四、迴歸整體,感悟寫法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反覆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挖 不論……總……

了不起 在一起

兒子:等 只要……就……

第二課時

一、鞏固生字詞

二、積累課文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佳句

三、拓展閲讀,感悟情感

閲讀《無字的明信片》《父親老了》。

四、説話寫話,抒發情感

1、引導學生回憶、交流生活中父親所做的令自己最難忘的事。

2、將自己最想對父親説的話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感受父親對兒子的無私而真誠的愛;感悟兒子對父親的信賴。

2、從讀中感悟,從對比中體會地震中父與子的偉大。

3、在創設的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恰當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

1、師述:

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裏,30萬人受到傷害。那是怎樣的災難哪?地震太可怕了!震後的廢墟更危險,因為那裏隨時可能發生****。課文講的就是發生在廢墟的事。讓我們來讀讀課文。

2、(引讀)在混亂中(讀第2節)。

3、讀議:

此刻,父親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父親的話嗎?(極度悲痛,撕心裂肺地喊叫聲)

4、讀中體會重點句:

(引讀)跪在地上大哭一陣後,他猛地想起……(點擊句子1)出示: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讀懂這句話了嗎?好!我來把前半句改一下,你們説後半句,誰來試一試?

⑴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

(父親和阿曼達在一起商量如何解決。)

⑵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

(父親帶着阿曼達去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⑶ 對!説得真好!大家説説,現在阿曼達被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父親想辦法找到他。)

5、小結:

對!如果他還活着,父親一定要馬上見到他,看他是否受了傷;萬一死了,也一定要見到他!這就叫──(再讀)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4~24自然段,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⑴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① 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多麼偉大。

② 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

③ 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④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⑵ 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們説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

① 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② 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於那句話──生説。

③ 指導讀:

這句樸實的話終於讓父子團圓,此時他們心中似有千言萬語,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這激動人心的場面吧。請大家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麼?驚喜,自信,激動。

⑶ 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源於那樸實而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説)。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三、口語交際,昇華感情

1、是的,大家都覺得這對父子了不起,周圍的人們包括那14個孩子的父母就更加覺得這對父子了不起了,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麼,或者對這位父親説些什麼。

2、自由選擇角色,同桌進行對話練習。

3、師:千言萬語化作我們真誠的祝福,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對了不起的父子,齊讀課題。

四、拓展閲讀,佈置作業

1、回憶孟郊的古詩《遊子吟》。

2、補充表現偉大母愛的文章《娘》。

3、佈置作業:

記下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的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深情、飽含母愛的事。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愛 信賴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託語言文字,通過有感情朗讀、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

教學重點:

1.展現“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準備:

教學

教學過程:

一、把握整體,創設情境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生引答:父與子)【板書課題】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樣。(出示影音)

旁白:你們看,在地震中樓房倒塌,成了瓦礫堆,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人羣從四面八方趕來,紛紛加入救援的隊伍。一雙雙手,一把把鐵鍬,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都加入了到這場與死神的競賽中。然而,救出每一個人都顯得那樣艱難。

二、直奔主題,整體感知

1、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位父親執着地挖了38個小時,他7歲的兒子竟頑強支撐了38個小時。課文中早已對他們給予高度的評價,説他們是一對――(生答:了不起)的父與子。【板書:了不起】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了不起?動筆劃出來,還可以用簡短的語句做些批註。(學生讀劃寫)

3、學生交流

過渡: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這位父親如此偉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出示文字)

三、品讀語句,以讀代講

1、現在你們會怎樣讀這些句子?你會抓住哪些字眼來讀出父親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組裏讀一讀。(分小組朗讀)

2、交流品讀

你來讀,你為什麼會這麼讀?【結合回答板書:挖 動作 外貌 細節】

★時間詞:文中為什麼不厭其煩的把這些時間詞寫出來?(看出時間長,父親支持了這麼久很疲勞,看出不容易困難很大……)36小時,這是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父親就這樣不停地挖啊挖啊。這是一個多麼堅韌不拔的父親。我們一起來朗誦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灰塵,血絲,衣服,血跡……

★孤軍奮戰的父親沒有任何工具,僅憑他的一雙手,一雙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這裏飽含着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我們一起來讀,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生齊讀)

3、挖了這麼久這麼艱難,父親為什麼沒有放棄?因為(生齊答)(出示文字)

【板書:無論…總…】

4、這是父親常對兒子説的話。這是一個約定,這是一個承諾,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這位慈愛的父親曾經在什麼情況下説過這句話?(學生簡答)

5、現在,在一片廢墟前,父親也是憑藉着這句話(指,生齊讀)執着地挖掘。在這片廢墟上,他曾經聽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讀);他曾經聽到好心人的勸慰(生接讀);曾經聽到消防隊長的告誡(生接讀);曾經聽到警察的規勸(生接讀)。面對這一切的不理解,面對身心的巨大傷痛,父親停止了嗎?(生:沒有)為了和兒子在一起,父親都克服了哪些困難?你能不能用“不論……總……”這個句式來説一説。

6、無論發生了什麼,父親只有一個念頭――(生自由答)

這個信念支撐起了父親了不起的形象。(配樂)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面對廢墟他曾經絕望過,但對你不離不棄的愛讓他變得堅強偉岸……(生齊讀)

7、也許正是這份深沉的父愛創造了奇蹟,挖到了第38小時……(師生同讀,學生只接兒子的語言部分)

8、父親挖了38小時,年僅7歲的阿曼達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時。【板書等】當父親找到他時,兒子的話讓我們由衷地欽佩,你會怎樣讚賞他?(出示投影填空)(學生髮言,解釋自己所填的內容)你還會怎麼表揚他?(學生髮言,解釋自己所填的內容)【相機板書 語言】

過渡:身處險境時的勇氣和鎮定,安全出口前的無私無畏都來自――來自“――”(出示投影)的堅定信念。(引答,簡單解釋)

9、引讀:當父親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快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讓他充滿力量……(出示投影);當兒子飽受煎熬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結: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個人的心。從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讓人看到的不僅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還有更令人感動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這的確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讓我們把父子幸福相擁的鏡頭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學生齊讀)

三、拓展閲讀,指導寫法

我們雖不曾有過這樣轟轟烈烈的經歷,但浸潤在平凡生活中的愛,依然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愛吧!學完了課文你會怎樣表達這種情感,你會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來表達呢?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動作

父親 挖 外貌

了不起 無論…總… 細節

兒子 等 語言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單元主題導入

1、老師引語:同學們,父母之愛,是黑夜裏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父母之愛,是冬日裏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温暖、希望。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入第六組課文,去感受濃濃的父子之愛。

2、播放地震視頻。

3、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麼地殘酷,無情。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每一次災難都顯現出人性的光輝。同樣,在美國洛杉磯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對父子也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走進這對父子,來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輔導。交流

三、細讀課文,品悟父親了不起

1、讀完全文,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對父子?了不起,讀這句話。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這句話,你會產生什麼疑問?預設: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學習提示:

1、畫一畫,畫出表現父親了不起的句子;

2、讀一讀,在句子旁邊寫上感受。

3、品一品,體會作者採用的描寫方法,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生讀文,師巡視。交流。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自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36小時是多長時間?為什麼不直接説他挖了36小時?動作描寫堅強執着

3沒人再來阻擋他,一個“再”字,你明白了什麼?曾經有人阻擋他。

哪些人曾經阻擋他?消防隊長,好心人,警察,引讀

為什麼現在沒人不來阻擋他呢?

這位父親失常了嗎?

老師: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為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帶着感動之情在讀這段話。生讀。

4這段話中還有對父親的什麼描寫?外貌描寫。

請同學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段話,想象一下,你彷彿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讀寫訓練

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廢墟里滿是 ,

父親的手 ,他滿臉 ,雙眼 ,

他的嘴裏不停的唸叨着 ,

他的腦子裏不斷浮現往日兒子 ,

他的心中只有 ,

他真是一位 的父親!

父親強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瘋了一樣用手瘋狂的挖着……8小時過去了,他的雙手 ,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塊磚石下面 ,他小心翼翼的挖着……12小時過去了,父親挖的太累了,他多想 ,他多想 ,但是他知道 ,他是多麼希望 多麼希望 他的雙手 24小時過去了,父親呆滯的雙眼 ,滿臉 他的嘴裏不停的唸叨着 ,他的眼前彷彿浮現出往日兒子 36小時過去了,他的心中只有 他 的挖着……

讀出堅強,讀出父愛

四、感悟兒子了不起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運用剛才學到的品味父親了不起的學習方法,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b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1、自讀,體會,讀出勇敢。

2、走進阿曼達,補白想象

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8小時,12小時,廢墟里 ,阿曼達想到 他對同學們説

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24小時,36小時,廢墟里 ,阿曼達堅信 他對同學們説

阿曼達,你真是一位 。

c“不! 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1、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一個“讓”子讓出了什麼?

無私,捨己為人。一個7歲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學,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讓我們懷着敬意在讀這段話。生讀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現在,讓我們分享劫後餘生的幸福。

d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的緊緊擁抱在一起。

圖片,配樂,請你幸福的讀一讀,讀出父子兩人劫後餘生的喜悦,激動。讀出父子之間互相信守諾言的信任,讀出父親為有這樣勇敢的兒子的自豪,讀出兒子為有這樣堅強執着有責任感的父親的驕傲。讓我們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時刻,讓我們把鏡頭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齊讀。

五、寫法指導,拓展延伸

1、同學們,課文中沒有一處直接寫父親偉大,但是卻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從哪體會出來?

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這正是本文的寫作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運用這些描寫。

2、高爾基説: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父愛,不僅僅表現在大災大難之中,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也體現着父愛的深沉。同學們,回想你與爸爸媽媽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鏡頭,濕潤着我們的心靈。老師也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帶來,與大家分享那親情的温暖。(根據時間,適當刪減)

考上大學的喜悦沖淡了我對母親的依戀和惆悵。離家那天早晨,母親站在一邊看着我收拾東西,什麼也沒説。等我快要出門時,母親突然説:“孩子,你過來。”我走過去,母親掏出一個鼓鼓囊囊的手絹包,塞到我手裏:“孩子,咱家錢不富裕,不能給你太多路費,這還有500塊錢,你多拿些,在外頭不比在家裏。”我想推辭,但我知道母親的脾氣,只好默默地接過來。母親笑了,趕緊幫我打開旅行箱,又從我手裏拿過那個鼓鼓囊囊的手絹包,慢慢地、仔細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費力地直起老邁的腰,很滿足地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走出家門了,回眸間,沒看到母親的身影。我知道,母親是躲在屋裏悄悄地抹眼淚了。儘管難過,可她不想讓遠行的女兒因為母親的傷感而傷感,她想讓女兒無牽無掛地離開這個儘管窮卻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車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個鼓鼓囊囊的手絹包,一層層地打開,一向不愛哭的我,竟禁不住熱淚盈眶了:那厚厚的一疊,除了一張50元的,其餘的都是10元、5元的,還有兩張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讓眼淚流出來。母親的身影不時地浮現在眼前:寒風中,母親正在集市上守着一籃子雞蛋等待着買主,眼裏含着期待;烈日下,母親正在農田裏鋤草,眼裏含着希望;微弱的燈光下,母親正摩挲着女兒的照片,微笑着,眼裏卻含着淚花;陰雨連綿的日子,母親佇依窗前,遙望南方:"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門別忘了帶傘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奪眶而出……

2、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要對爸爸媽媽説呢?(讓我們把心中對父親的感激化為幾句簡單的話語,寫下來。)

六、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這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深深的父愛,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把愛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2.閲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薦閲讀:《背影》《秋天的懷念》《沒有一種冰不被陽光融化》《媽媽,我找了你好久》《父愛》

七結束語

一次地震,書寫着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

一句承諾,譜寫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頌歌。

父母之愛,是一部我們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要用一生去翻閲,去感受……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7

教材簡介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國發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兒子,在一片地震中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救出兒子以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

是一種什麼力量支撐着父親在其他人感到絕望時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種什麼力量支撐着兒子在黑暗的地震中始終等待着父親的援救?是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是父親深沉、偉大的愛。

這單元緊緊圍繞“人間真情”這一主題,講述了素不相識的人之間的友愛(《炊煙》《賞花》);鄉鄰之間的關愛(《古井》),以及學生們深沉博大的父愛(本課以及《新年禮物》)。前兩課已經初步學習了體會句子的方法,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也是這一方法的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文本的內容,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力量。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作用。積累優美的詞句、語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從中引發開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愛,學會感謝父母。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自讀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最疼愛你的人是誰嗎?(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對我們無比博大的愛,所以父母成了我們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對你的關愛,哪次讓你感受最深?學生回憶與父母發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與子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對父子。

二、自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邊讀邊思考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2、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在1994年美國華盛頓發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出自己的兒子,在一片地震中堅持不懈的挖掘了3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救出兒子以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

三、小組合作、品讀課文、交流評析。

1、自讀課文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並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外貌等語句來品讀。

2、如果你有了感動就與你的小組同學説一説,把感動傳遞給別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感動)〕

3、誰願意把感動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1) 第3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的説。父親的意志堅定。

(2) 第5段“……他便埋頭接着挖——父親不肯放棄。

(3) 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個小時——父親堅持不懈,疼愛兒子。

(4) 第9段“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兒子的先人後己,與父親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讀,昇華理解。

1、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朗讀給同學聽。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父親的堅決,兒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父親和兒子各有什麼樣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剛剛獲救的阿曼達,你想對父親説些什麼?展開想像扮演阿曼達寫一寫自己最想説的話。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讀,明確學習重點。

二、交流對地震的瞭解,拓展閲讀有關資料。

三、導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初讀,掃清文字障礙。

(二)品讀,找出感動的句子,好好體會。

(三)着重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誰對誰説的?用什麼語氣讀?文中共出現幾次?另外兩次誰説的?説明什麼?)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什麼要這樣寫?直接寫36小時不行嗎?36小時是多久?從他的外貌描寫中,你想到什麼?)

3.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最重要的詞語是什麼?把了不起的感覺讀出來。)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簡潔概括課文內容?

(五)精讀,快速閲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麼,有什麼疑問。

四、提出質疑,梳理疑問

根據學生疑問,梳理出一至兩個待探究問題,教師也提出問題:為什麼説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課時

一、立體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選擇“兒子了不起”、“父親了不起”進行探究,找出關鍵句子,細心體會。

(二)探究“兒子了不起”(抓住勇敢、無私、對父親的信任來理解,放手讓學生暢言。)

(三小結、過渡:從兒子的表現我們可以説:真是個了不起的兒子。而兒子的了不起來自於父親,來自於對父親的信賴,來自於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裏呢?(提示:交流的時候,表達要清晰,要抓住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説明。)

重點探究“父親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覆朗讀感悟:

1.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着挖。(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2.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佔據父親整個心靈的是兒子,一定要救出兒子是父親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36個小時,兩天一夜啊,在這段時間,父親不吃不喝不睡,是多麼了不起啊!讀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險,然而,父親承受的僅僅是肉體上的辛苦嗎?(還有精神上的雙層壓力:擔心家裏的妻子,擔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體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壓力,這一切也沒有使父親停下來?你們説他了不起嗎?讀

(3)想象挖掘過程中有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父親會怎麼想呢?(不管發生了什麼,看見了什麼,絲毫沒有動搖父親的意志,多麼了不起啊!)讀

總結學法:抓住什麼來分析?(神態、動作、語言)

討論。最終,兒子救出來了。故事的結局皆大歡喜。可是,如果挖出來的是兒子的屍體,或者在挖的過程中發生了爆炸,還能説父親是了不起的嗎?(父親因為擔憂孩子的生命安全,過於悲痛,以致於精神和行為異於常人,這都是緣於他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結局是否圓滿,他都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偉大的父親,了不起的父親。)

二、精略結合閲讀,感受不同形式的愛

(一)導語:父母的愛有很多種,有的象阿曼達的父親一樣,是一種強烈的外顯的愛,有的可能是我們平時覺察不到的無微不至的愛。閲讀《慈母情深》,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母親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們不僅被《地震中的父與子》中偉大的父愛感動着,也被慈母的濃濃深情感動着,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時,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業:

1. 填寫表格

2.回憶生活中,父母親關愛你的一個畫面,寫一個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寫具體。

慈母情深(略)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學生能利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方法,從字裏行間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思想品質。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從課文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表達方法。

2、難點:

在心靈深處受到深厚父子之情的震撼。

【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奠定情感基調

1、齊讀課題。

2、認讀詞語:

大屏幕出示: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堅定、挖掘、絕望、xxxx、瓦礫、顫抖、擁抱。

3、指名讀課文。

4、請學生能從大屏幕上的這些詞語中,選擇一、兩個詞來複述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整體感悟,叩響情感和絃

師:地震中的父與子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就記錄在文章每一個細節裏,所以我們讀這篇文章必須要關注文章的細節,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都包含着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我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注意從字裏行間去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字或許能讓人感慨萬千,一個詞語或許能打動你的內心,一句話或許能震撼你的心靈,所以我們讀這篇文章必須用自己的心去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學生自讀、批註,教師巡視。

學生交流感受。

三、細讀品味,掀起情感波瀾

1、感悟父親的偉大:

⑴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這位偉大的父親,課文的1~12自然段,通過對父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透示着父親的內心世界,自己認真地讀一讀。

⑵讀了這部分內容,(手指板書)我們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感受着這人間最偉大的父愛,此時此刻,你也一定會被父親對兒子的這種摯愛深深地感動,那麼是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或是文中的哪個字、哪個詞、哪句話打動了你呢?

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⑶引讀:

(出示:誰願意幫助我?)

當所有孩子的父母都絕望地離開,當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的時候,他的回答是……

當消防xxxx處於安全地考慮請這位父親離開的時候,他的回答是……

當警察走過來,勸他回家時,他的回答是……

⑷透過父親這近乎於精神失常的幾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父親此時最需要的是幫助、救子心切。)

⑸父親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兒子在等着我!)(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跟你在一起!)

師:只有父親才有可能給兒子以生的希望,這是一位多麼有責任感的父親呀!一位多麼信守諾言的父親,一位多麼偉大的父親呀!

2、感悟兒子了不起:

⑴在歷經了飢餓、疲倦、危險,在歷經了38小時不懈努力後,奇蹟終於出現了,課文接下來用了大量的語言描寫,老師把這對父與子的對話打到了大屏幕上,請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讀這部分內容,讓我們繼續在關注細節和感受語言中去體會。

⑵請兩名學生讀。

⑶請其他的學生透過人物的內心世界,來評一評他們讀得怎樣。

⑷再次指名讀。

⑸男女生合作讀。

3、最後一段:

⑴齊讀(出示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⑵(指屏幕)在讀這段話時,哪個詞語一下子就跳到了你的眼前呢?

重點理解:了不起、無比幸福。

四、迴文引讀,引發情感昇華

1、教師引讀。

出示句子: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當地震瞬間來臨,讓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的時候,一位父親便開始了艱難救助兒子的歷程,因為他要信守自己的諾言,那就是──

當所有人都在絕望中勸説這位父親離開的時候,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

當年僅7歲的兒子面對黑暗、飢餓、恐懼和危險時,是父親的話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那就是──

當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開的時候,兒子選擇最後一個離開,因為父親的話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教師總結: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用他們深厚的父子之情,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演繹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融注了人間真情的故事,等着我們去讀,等着我們去寫,課下,我們將開展一次以愛為主題的語文活動。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想着遇難的孩子,這種無私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利用課餘時間收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願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2、師出示課件。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新詞

(3)想一想,試一試: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試着用一句長句子講清楚。

2、檢查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三、品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把你認為父親了不起的地方,用你們喜歡的學習方式體會體會

2、彙報:

(1)第二自然段的“衝”,體會作者為什麼要用“衝”字讀一讀這句話引讀該段

(2)與其他父母比,這位父親了不起之處?

(3)父親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交流

(4)投示12節,讀,説説這位父親的哪些舉動感動了你們?

(5)引讀父子見面時的對話,分角色讀

(6)這段對話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句?投示兒子的話,體會齊讀12~19自然段

(7)齊讀兒子讓同學先出去的話

3、總結。

四、啟發擴散:學習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板書設計: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愛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品質的方法。

2、通過課文的具體描寫,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父親從兒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佳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探究重點

1、導語: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裏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有一對父子卻創造了神話般的契機,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對了不起的父子。

2、指名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你有什麼疑問?(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3、明確探究重點:你的問題正是這節課我們探究的重點,通過深入的學習,我們會有更大的收穫。

(二)抓細節描寫品讀,體會情感

1、出示學習要求。

(1)默讀第2至23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符號畫出描寫父親和兒子的語句,想一想他們了不起在什麼地方。

(2)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你認為誰了不起,説出理由。

(3)有感情的朗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2、學生靜心學習。

3、集體交流,彙報。

(1)父親了不起。

(出示句子。)

“他堅定地站起身,想那片廢墟走去。”

①聯繫上下文,讀句子,談感受。

(聯繫上文,我們知道父親找不到兒子很悲傷,但想起自己對兒子説的話,使他堅定信念要與兒子在一起,不管是死是活,他也要見到兒子,因為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

②有感情的朗讀句子,體會父親此時的決心。

(出示句子)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説:‘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着挖。”

①讀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父親在挖掘時,有的父母在這片廢墟上痛苦,然後絕望地走開,也沒有動搖這位父親。當有人勸阻他時,他仍然堅定信念,埋頭接着挖,很令人感動。)

②聯繫實際,談談當這位父親向他人求助時,為什麼沒人迴應他。

(地震後學校變成了廢墟,建築物已經坍塌,當時的狀況使人們認為孩子一定不會有生還的可能,因此大家認為父親的行為是徒勞的。)

③教師點撥:當他人認為不可能、沒希望的時候,父親仍然堅定信念、不顧別人的勸阻,令我們敬佩。

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體會父親的心情。

(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①讀句子,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②句子中對父親的外貌描寫,你有什麼感受?

③語言訓練。

多麼_____的父親;多麼_____的父親;多麼_____的父親!

④教師點撥:當這位父親聽到從瓦礫堆底下傳出聲音,他終於成功了。你們認為它之所以掘開了厚厚廢墟的原因是什麼呢?

(2)兒子了不起。

(出示句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①讀兒子的話,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的體會。

②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出示句子)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幹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讀兒子的話,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的體會。

4、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什麼使他們創造出了奇蹟呢?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父親曾經對兒子説的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想一想課文中幾次出現類似的話?為什麼多次出現呢?

(2)教師點撥:類似的話反覆出現,多處呼應,表現了父親的責任感和父愛的偉大,兒子對父親承諾的深信不疑,説明兒子對父親非常信賴,父子情深。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次父親回想起這句話,要讀出非常堅定的語氣。第二次出現是兒子説的,要讀出興奮的語氣。第三次還是兒子説的,要讀出兒子對父親信賴的語氣。

5、課文中沒有一處寫出父愛的偉大,卻讓我們體會得很深刻,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呢?

6、教師點撥: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細緻刻畫,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品質,這正是作者的表達方法。希望我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習作中也能掌握這種方法。

(三)昇華情感,合理想象

1、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此時此刻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不僅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周圍的人,想象一下週圍的人會説些什麼。

2、語言訓練。

(1)其他孩子的父母____地説“___________!”

(2)消防隊長____地説“__________!”

(3)警察____地説“__________!”

(4)勸他放棄努力的那位父親____地説“__________!”

3、小結。

同學們,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他們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契機,只就是愛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體會父子的了不起。

【教學重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用具】

錄像,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上課前請大家觀看一段錄像。看完後,談談感受。

2、引出課題,齊讀課題。

二、新授

1、快速默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解決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了不起”進入課文。

3、四人小組交流,彙報:

父親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到處都是血跡。” (奮不顧身,堅持38小時挖掘廢墟尋找兒子。)

⑴ 指導看動畫,學生談感受,確立感情基調。

⑵ 學生朗讀,評價。

⑶ 教師示範讀。

兒子的了不起:

“不!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⑴ 學生朗讀,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把逃生機會先讓給同學 堅定父親會來救他。)

⑵ 如果你是阿曼達,你會怎樣做 滲透思想教育。

⑶ 教師指導朗讀。

三、拓展

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的父親説點什麼

四、總結

父愛是偉大的,希望大家回去後跟爸爸説聲:“爸爸,你辛苦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台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後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麼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當地震災害突然降臨時,父愛又會爆發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七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並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⑴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⑵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穫。

3、全班交流:

⑴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⑵初步彙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⑴用比較簡潔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讀了課文有什麼感受;

⑶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着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

⑴用簡潔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麼感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細讀課文,與文本對話

1、學習第2、3自然段:

⑴自讀。

⑵議一議:

此刻,父親的心情怎樣變化?

出示句子: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⑶説話訓練: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父親會……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父親會……

⑷師小結。

2、學習4~23自然段:

⑴自讀課文4到2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上記號,也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⑵彙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動的句子。

⑶學生分角色讀一讀。

⑷小結:

對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師:是啊。在我眼裏,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而是一首飽含父愛的詩,輕你們各自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出示: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②指名讀。

③比較句子,你更欣賞哪一種表達方法?為什麼?

出示: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時。

④出示:

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了什麼?

⑤小結。

⑥讀一讀這首詩。

對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師生合作讀13到23自然段。

②“不!爸爸。……”從這句話大家體會到了什麼?

師:父親不顧一切地挖,兒子堅韌不拔地等。因為他們都有一個信念: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在一起。憑着這樣的信念,他們不僅一家團聚還救活了其他13個孩子,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3、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

三、拓展,體會父母之愛

推薦讀《背影》、《遊子吟》。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託語言文字,通過聯繫上下文、展開想象與聯想、感情朗讀、小練筆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展現“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現“阿曼達在廢墟下堅持信念,鼓勵同學”這一情景的相關段落。

3、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1、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災難,體驗地震帶給人心靈的巨大沖擊。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教學課件。(素材包括:展現地震場景的視頻,震後廢墟圖片,課文中的插圖(進行技術處理),白玫瑰花背景圖片,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音樂,音樂《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第一,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第二,再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三,學生藉助看書、上網查詢等學習渠道,瞭解地震災害的相關知識,並通過口語交際形式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師:這節課繼續學習第17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大地震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來看看曾發生的幾次大地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廢墟”“混亂”“爆炸”“瓦礫”等詞語,在練習説話中加深理解。

2.運用之前學習的方法,把握敍事性文章的主要內容。

3.學習重點語段,感悟父愛的偉大。

4.學習通過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教師製作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初識父愛

1、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

(課件出示“混亂”“廢墟”“爆炸”“瓦礫”,然後抽生讀,學習多音字“混”的另一種讀音)

3、練習説話,加深理解(學生交流,適時點撥)

4、播放圖片,創設情境

【此環節從檢查生字詞入手,一方面讓學生讀準字音,另一方面在練習説話中既加深對詞意的理解,又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創設情境,一舉多得】

5、感知全文,瞭解故事梗概

(抽生概括,隨機點評,滲透學法)

【把握敍事性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高段閲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滲透學法,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品讀細節,感悟父愛

1、提領全文,明晰主線

①引導學生交流讀完全文的總體感受——愛,並由此找出父親常對兒子説的那句話。

(抽生讀,課件出示父親説的那句話,齊讀)

②提出整堂課的主問題——父親不僅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你從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感受到?

【類似的話三次出現,貫通全文,它是支撐父親和兒子創造生命奇蹟的力量源泉,以這句話為整堂課的主問題恰到好處地把握了課文的這一特點,使整個教學有了靈魂】

2、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批註,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

【超越理解就應該關注表達,憑藉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重要。以下三個語段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通過動作、語言和外貌的描寫來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

(1)語段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①引導學生髮現兩個截然相反的表示動作的詞語,並體會父親當時的內心。

②啟發學生:是什麼力量支撐着父親站起身來的?(父親常説的那句話)

③指導朗讀,讀出剛才的體會。

④以點帶面,輻射課文第2和第4自然段中描寫父親動作的詞語,體會父愛(“衝向”“疾步”)。

⑤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文就是這樣抓住父親的動作來表現他對兒子的愛!

(2)語段二: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説:“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着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學生交流之後,PPT出示語段5—9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髮現父親三次回答的話有什麼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父親的三次回答意思相近。

②教師設疑:為什麼三次回答父親都重複相似的話呢?

(引導學生領悟:父親的三次回答之所以重複相似的話,是因為他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救出自己的兒子,他根本沒有心思去想別的!)

③啟發學生:父親的三次回答不變的是信念,變化的是什麼呢?

(讓學生先讀,再交流體會,感受父親的心情越來越急切)

④指導朗讀,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

(先師生合作讀,;再分角色朗讀)

⑤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這幾段話,作者就是通過描寫父親樸素的語言來表現他對兒子的愛!

【閲讀教學必須重視朗讀,以上環節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就能真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3)語段三: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學生交流後出示語段)

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質疑,相機滲透提問的方法。

預設:

A.為什麼沒有人再來阻擋他?或者為什麼衣服破爛不堪?或者為什麼到處是血跡?或者為什麼雙眼佈滿血絲?(抓住重點詞語提問)

B.為什麼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的中間用的是逗號,而不用頓號?(抓住標點提問)

C.為什麼這裏要這樣寫父親的外貌?(根據表達方法提問)

【閲讀教學要實現美麗的轉身,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此環節讓學生質疑,既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也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預設A

(聯繫第10自然段解答為什麼沒有人再來阻擋他,後面的幾個問題可以結合第三個問題解答)

預設B

(PPT出示加逗號和加頓號的兩段話)

a讓學生對比着讀一讀,看看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用逗號,讓人感覺時間更漫長,時間越漫長,父親的挖掘就越艱難)

b指導朗讀,讀出時間的漫長和父親挖掘的艱難。

(抽生讀,隨機點評)

預設C

a啟發學生思考:哪個描寫外貌的詞語特別讓你驚訝或者感動?

(引導學生抓住“佈滿血絲”“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感受挖掘時的艱辛,感受父親對兒子偉大的愛)

b.抓住“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四次回扣讀父親説的那句話。

c.教師配樂朗誦這段話

d.全班齊讀

e.滲透表達方法:課文就是這樣通過細緻的外貌描寫來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

【此環節通過重點詞語的體悟,豐滿父親的偉大形象,也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通過外貌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法,通過朗讀,進一步感受父愛,培養語感】

三、吟誦愛

(PPT出示部分歌詞,播放背景音樂)誦讀《生死不離》的部分歌詞,進一步感受這種偉大的愛

四、延伸愛

父親的那句話又給了兒子阿曼達怎樣的力量,從而最終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後半部分的內容!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動作 語言 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