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範文8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05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範文8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班共有學生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在領域教學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在領域教學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領域教學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來教學,還安排了的教學內容,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聯繫上述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3次實踐活動,教學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編排了一些,介紹數學背景知識。編排一些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

教材編寫時,考慮了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知識量比中年級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比中年級強。教材適當調整了編寫體例,設置了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等欄目與版塊。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基礎知識:

①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⑦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⑧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2)基本技能:

①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②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③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並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④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藉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閲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8)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0)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創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於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材41頁42頁。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見多邊形的特徵,並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一次飛躍。對常見平面圖形特徵及其周長、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既為進一步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這樣的立體圖形的特徵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也積累了探索的經驗,準備了研究的方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以數學的眼光觀察、瞭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也能為進一步學習其它立體圖形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掛圖,若干個1立方厘米小正方塊

學具準備: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6塊

前置作業:

1、 面積是24平方釐米的長方形有幾種?都是哪幾種?並畫一畫。

2、 什麼是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

3、 準備若干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可以擺成什麼形狀?體積是多少?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實物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來説説什麼是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呢?

昨天的知識你掌握的很好,相信你,前置作業完成的也很認真吧?你準備了幾個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啊?都擺成什麼形狀了?體積是多少呢?

根據學生回答,其他學生也動手擺。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因為這個長方體由 4個 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所以它的體積是 4立方厘米。

圖下板書:4立方厘米

師: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又是多少呢?

學生操作。

生: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這個長方體就含有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5立方厘米。

2、揭示課題

師:可見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師: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擺出一個長方體,並計算它的體積?

出示表格。學生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張表格。

長 寬 高 正方體個數 體積

長方體1

長方體2

長方體3

長方體4

師:請同學們一小組為單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活動,師巡視。

師:同學們擺出了許多不同的長方體,並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組來彙報?

學生黑板前展示表格,並做詳細彙報。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師: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從中你能發現什麼呢?師:通過觀察比較,同學們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它的長、寬、高的乘積。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驗證猜想

課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先想一想,再擺一擺。

1、長4釐米,寬1釐米,高1釐米。

2、長4釐米、寬3釐米、高1釐米。

3、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

師:這是三個不同的長方體,根據剛才的發現你能猜出它們的體積嗎?根據回答,課件出示:4×1×1=4立方厘米 4×3×1=12立方厘米 4×3×2=24立方厘米

師:那究竟對不對呢?讓我們再來擺一擺。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師巡視。

組織交流,課件出示拼擺後的圖形。

師:你是怎麼擺的?體積是多少?

師:和我們之前的猜想一樣嗎?

師:那如果再給你一個長7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呢?出示例1

課件出示:

師: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體積就是84立方厘米。

3、概括公式

師:根據剛才的驗證,得出之前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你能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嗎?

V=abh

師: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是什麼圖形?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裏説一説。

學生彙報:

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長、寬、高都叫稜長,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變換後,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課件出示正方體,出示公式。

師: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書上對此作了詳細的説明。請大家打開課本看一看。學生閲讀課本。課件出示

正方體的體積:V=a3

師:寫的時候,3要寫在a的右上角,並且要寫的小一些。

小訓練:完成例2,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

計算下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9釐米、寬6釐米、高5釐米

2、長0.5米、寬2.5米、高0.8米

3、稜長6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生活中運用的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體收納凳

尺寸:30×30×30

材質:滌綸+PP不織布+纖維板

顏色:黑白

師:你能看懂這個説明書嗎?

師:如果要往這裏放一個長40cm寬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納凳裏嗎?

師:看來不能光比較體積的大小,還要聯繫實際情況,看看長寬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你都有哪些收穫?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五年級第二學期是小學階段最後一個學期,使用五年級(下冊)教科書。這冊教科書裏把教學內容編排成七個單元,前六個單元教學新知識,完成《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內容和任務。第七單元是總複習,目的是通過系統整理小學學過的數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進一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進一步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可以説將青島版小學數學的特色發揮並展示得淋漓盡致,主要有以下特點: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數學情境。

由“情境串”帶動“問題串”,是該套教材的一大亮點。在情境串的呈現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及知識特點,隨着年級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漸簡約。本冊教材突出表現為:一是創設有利於抽象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如圓、圓柱與圓錐單元,呈現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圓形、圓柱、圓錐形狀的物品作為情境;二是突出數學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數單元,在假日旅遊的背景下,更多呈現的是文字、圖形、表格等形式的數學信息,便於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創設純數學情境。如百分數單元的相關鏈結,小數、百分數、分數互化的知識以及第三個信息窗中綠點標示的問題,沒有在信息窗中呈現,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給出。

2.突出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探索新知”。

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進行重墨體現。例如,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教材從現實問題“怎樣求冰淇淋盒的容積?”入手,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怎樣求圓柱體的體積?”,學生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圓面積的推導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最後通過操作、驗證,總結推導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然後利用計算公式求出圓柱體的體積,解決冰淇淋盒容積的問題。

教材的這一基本模式,有利於學生從知識經驗和客觀現實出發,在研究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應用數學。改變了以往單純教師講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既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又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良好的數學素養。

3.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繫。

這一特點體現在對知識的結構編排上,與傳統教材相比,立足於新舊知識的聯繫進行了大膽地改革。例如,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編寫,傳統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本冊教材編排順序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樣編排,可以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特徵、體積計算方法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加深對圓柱、圓錐的理解。又如,傳統教材是先學習比例尺,再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而本冊教材是先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後再學習比例尺,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促進知識的遷移。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編寫本冊教材時,特別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探索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教材通過圓的面積與圓內接正方形和圓外切正方形面積的比較,既估計了圓面積的大小範圍,又滲透了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體現了極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圓周率和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時,教材滲透了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內在聯繫,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5.總複習的編寫思路清晰,形式新穎。

總複習的編排可以説是青島版教材的又一大亮點。在教材送審的過程中,我們也瞭解到前幾套教材在送審的'過程中均因總複習平淡而未獲通過。本套教材在總複習方面進行了獨特的編排,充分體現了青島版教材的思路與特色,將系統整理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等進行了充分地展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結構編排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形成系統的網絡體系。總複習根據內容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版塊,引領學生按知識體系有條理的回顧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網、組成塊,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重視數學學習策略與方法的總結和提升。傳統的總複習內容只包含知識與技能方面,而本教材既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回顧整理,同時還注重學習策略與方法的回顧整理。教材設計了“知識與技能”和“策略與方法”兩大版塊。一方面,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回顧整理;另一方面,對整個小學階段教材中滲透的轉化、數形結合、模型化等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和提升,突出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數學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採用新型的複習方式,注重教師引領與自我反思相結合。教材在知識與技能中設置了“討論與交流”、“應用與反思”兩個版塊。“討論與交流”版塊是提示學生去體會學習知識的價值以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繫。如:“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這一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啟發教師要引領學生對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的關係及三個性質的內在聯繫進行回顧整理;“應用與反思”版塊則通過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目,使學生在具體的應用中自我檢測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查漏補缺,進一步豐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4)練習題少而精。傳統教材總複習部分的練習題量比較大,機械重複的內容較多。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本教材減少了練習題的數量,並精心設計每道練習題,使每道練習題都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突出複習重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6)班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較好,學生計算能力也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解決問題的思路還不夠開闊和靈活。全班學生總體智力水平較好,但是一個班級裏學生智力差異明顯,班級學困生有幾個。學生總體學習習慣較好,但是,有少部分學生習慣較差,常常不完成家庭作業,課堂作業也很是馬虎潦草,課堂經常不專心聽講,除此之外,個別學生還要做小動作,自由講話。種種現象,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所以,提高五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任重道遠。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 點)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 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公倍數和公因數” 這一單元的要求大綱的要求比做了調整。第四單元和第六單元是有關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這兩個單元將揭示分數的意義,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倍數和公因數的知識是對分數進行通分和約分的基礎,因此教材在第三單元先教學“公倍數和公因數”。數的運算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分母小於10 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本冊教材在揭示分數的意義後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學生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過程中,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計算的過程又是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教學,能及時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法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加法中,發展遷移能力。“找規律”教學簡單圖形平移後覆蓋次數的規律。

由於學生對圖形平移已有初步體驗,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規律的能力,因此安排這一內容是恰當的,能逐步提高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推(還原)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是有價值的。同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策略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 個單元,一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 ”;一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錶示數據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數據的能力。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四次。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

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五(3)班本學期共有學生47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 25人。從去年的學習成績和平時實際觀察看,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自控能力較差。多數學生平時學習態度較好,上課能認真聽講,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但有個別學生數學基礎較差,上課不認真聽講,加上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導致不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和家長輔導,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在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採取以優帶差、促中等趕優等的辦法,同時不忽視優生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討能力。

二、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觀察物體、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圖形的運動、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等。

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和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在圖形與幾何方面,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形的運動三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而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在前面學習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看到的形狀圖通過操作還原該物體,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讓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到當數據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多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在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結合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圖形的運動、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等知識,讓學生體會、理解和掌握歸納法、符號思想、分類思想、演繹推理思想、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模型思想等思想方法外,還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優化、推理、模型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一)基礎知識: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小數之間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和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認識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描述數據。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基本技能:

①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多利用多媒體小平台,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的教學情境。

(2) 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

(3)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組織好一對一幫教學習。

(4)加強課堂練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5)加強單元檢測,及時讓學生及教師自己反饋教學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6)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7)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8)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五、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

一、觀察物體(三)3課時

二、因數與倍數

1、因數和倍數 2課時

2、2、5、3的倍數的特3課時

3、質數和合數 3課時

三、長方體和正方體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課時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課時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8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1、分數的意義 4課時

2、真分數和假分數 3課時

3、分數的基本性質 2課時

4、約分 5課時

5、通分 6課時

6、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2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圖形的運動(三) 5課時

六、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課時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課時

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6課時

七、折線統計圖6課時

八、數學廣角4課時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主題

折線統計圖

二、基本問題

折線統計圖在日常生活有哪些應用?它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三、單元問題

1、你瞭解什麼是折線統計圖嗎?它有哪些特徵

2、如何分析統計圖中的數據?

3、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嗎?

4、你瞭解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應用嗎?它有哪些作用?"

四、內容問題

1、什麼是折線統計圖?

2、折線統計圖有哪些特徵?

3、如何繪製折線統計圖?

4、你會分析折線統計圖嗎?"

五、單元概述

在學習折線統計圖前,學生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掌握了其特徵。由於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比較相似,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因此教材中選用了數據富於變化的條形統計圖,從而引出另一種表達方式,自然地過渡到折線統計圖。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到折線統計圖的特徵,掌握它的繪製方法,同時能夠通過統計圖分析數據的變化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六、對我啟發最大的活動

1、課前導入(中國奧運代表團獲得金牌的發展歷程)

2、自主分析數據,探究事物發展的增減變化規律。

七、我的困惑

1、如何有效地將課程標準量化的要求具體實施到課堂教學中?

2、如何提高學生對實際生活中事物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7

本冊教科書一共安排了8個單元,其中數與代數領域有4個單元,主要內容有分數的加減法、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用方程解決問題;圖形與幾何領域有3個單元,主要有長方體一、長方體二和確定位置;統計與概率有1個單元,主要內容為數據的表示和分析;除此之外還有數學好玩、整理與複習和總複習。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五單元“分數除法”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確定位置”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參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數據的表示和分析”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實例,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置了“象徵性”長跑、有趣的摺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數據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加、減、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加、減、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5.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通過實例,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6.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

1.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 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3. 能正確進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4. 瞭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幾何結構。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5. 理解整數與分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6. 理解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7. 在方格紙上會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8. 掌握解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解題方法

9. 提高複式條形、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與讀圖能力;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四、教學難點

1. 學會異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2. 靈活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3. 學懂整數與分數的乘法的兩種意義之間的聯繫;

4.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能形象地描述這些體積單位實際有多大;

5. 學會除數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6. 準確理解“南偏東30度”和“東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體情境中,能根據不同的觀察點來判斷方向;

7. 能夠快速地分析、找到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8. 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和作出簡單的判斷與推測;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 “熱”、 “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三個班中,四(3)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四(2)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四(1)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