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品】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四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2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四篇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這個班有60名學生,包括31名男生和29名女生。近兩年來,教師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採用新課程理念,致力於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經過七年級和八年級新課程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態度,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許多學生在以前的考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語文成績不夠理想,需要到九年級的時候補上,才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在內容、體系、結構上有所突破和創新,體現了新的理念和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利於學生的綜合學習,從而達到更高的綜合教學效果。

教材分為三大塊;單元整合優化,專題,名著推薦閲讀。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綜合學科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不斷實踐中培養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學的一般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創造必要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努力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績。

教育改革措施:

第一,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認真解讀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材的編輯意圖,明確教材的文化內涵,理順形成性學習與終結性學習的關係,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減輕學生負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二,教師要認真做好教學五項,實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顧全大局。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間,適當把握教材的數量和程度,面向全民,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意彌補差距,爭取教學大豐收。

第三,搞好聽説讀寫訓練、自主設計的合作與口語交流、口語交流訓練,結合教材中名著的鑑賞、閲讀與鑑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特別注重語言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第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後勁,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樹立語文教學新理念。

第五,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靈活安排和選擇專題,引導學生閲讀更多的文學名著,閲讀更多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

1、能夠區分現實作品和虛構作品,理解詩歌、散文、小説和戲劇的文學風格。

2、欣賞文學作品,體驗和評價文學作品的情感和形象,品味作品中的表現性語言。

3、閲讀科技著作,瞭解其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

4、閲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和材料,找到觀點和材料的聯繫。

5、瞭解基本的語法知識有助於理解文中的語言難點:瞭解常用的修辭方法,瞭解它們在文中的表達效果,瞭解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識。

6、至少讀一部著名的文學作品。

二、學生情況分析

109班63人,是由思想品德良好的學生組成的寄宿班,基本形成了學習習慣,成績良好,成績優於其他三個班。比如最後一期期末統考通過率100%,優秀率80%左右。有些學生學習方法好,對語文不夠重視,但也有少數學生對語文缺乏理解,基礎薄弱。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冊在整個新課程教材體系中屬於第五階段,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準確地説,它肩負着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重任。這本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文學作品、詩詞小説,安排了一個單元的議論文繼續重點學習文言文。

該教材仍然按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新課程理念選擇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人文性、多樣性、探究性和開放性,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文學鑑賞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知識整合能力。全書共分六節,分別是閲讀和寫作。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

我在本期主要擔任20xx級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本班共有學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從八年級期末檢測成績來看,學生的成績也很不理想。本班大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良好的語文習慣尚未養成,而且只有幾個同學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較強。因此,如何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成了轉變學風的關鍵。

二、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冊在整個新課程教材體系中屬於第五階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準確地説,是肩負着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重任。本冊教材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詩歌、小説為主,安排了一個單元的議論文,繼續集中學習文言文。

本冊教材仍按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新課程理念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人文性、多樣性、探究性、開放性,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特別是文學欣賞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精神、合作意識與知識的整合能力。

全冊內容分為六個版塊,即: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有的課文後還有補白。全冊共編排了25篇課文,其中教讀課文13篇,自讀課文12篇,共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

三、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等活動,鍛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2、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分析並予以矯正,對學生成功的學習方法、獨特的見解,及時加以肯定並予以推廣。

四、教學內容及課時、進度安排:

全期共20教學周,每週5課時。

周次

具體安排(括號內為課時每課課時安排)

1——3

(15課時)

課文:《沁園春·雪》(2課時) 《雨説》(2)

《星星變奏曲》(1) 《外國詩兩首》(2)

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説(2) 寫作及講評:3

第一單元綜合複習及檢測:2 名著導讀:1

4——5

(10課時)

課文:《敬業與樂業》(2)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説》(2) 《傅雷家書兩則》(2) 《致女兒的信》(1)

綜合性學習:微笑着面對生活(1) 寫作及講評:2

6

國慶長假

7——9

(15課時)

第二單元綜合複習:2

課文:《故鄉》(3)《孤獨之旅》(1)《我的叔叔于勒》(3) 《心聲》(1) 綜合性學習:青春隨想:1

寫作及講評:2 複習:2

10——12

(15課時)

階段測試:2 試卷講解:2

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2)《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

《短文兩篇》(2)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3)

綜合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1 寫作及講評:2

13——15

(15課時)

課文:《智取生辰綱》(3)《楊修之死》(2)《范進中舉》(3)

《香菱學詩》(1) 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2

寫作及講評:3 名著閲讀初步交流:1

16——18

(15課時)

課文:《陳涉世家》(2)《唐睢不辱使命》(2)《隆中對》(2) 《出師表》(2) 《詞五首》(2)

綜合性學習:話説千古風流人物:1 寫作及講評:2

單元綜合複習:2

19——20

(10課時)

課內外詩詞背誦活動:1 名著閲讀實踐活動交流:2

以上計劃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一定的調整,估計會提前兩週左右完成教學進度,多留一些時間來進行期末總複習,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3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又相約踏上了語文學習之旅。為了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打造高效課堂,真正將合學教育的理念貫穿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新學期伊始特制訂語文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特點,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通過倡導和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情感、高效的語文課堂,有效落實素質教育,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二、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在籍學生 人,其中 人,女生 人。兩年來,教師認真執行新課程標準,採用新課程理念,潛心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業績。經過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新課程學習,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不少同學在歷次考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有部分學生,語文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有待九年級進行彌補,爭取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在內容、體系、結構上都有所突破和創新,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利於學生綜合學習,因而達到較高的綜合教學效應。

教材分為三大塊;整合優化單元、專題、名著推薦和閲讀。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教學的總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爭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五、教改措施:

1、 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認真解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的編輯意圖,理清教材的文化內涵,擺正形成性學習與終結性學習的關係,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 教師要做到教學五認真,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教師在備課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間,恰當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 認真抓好聽説 讀寫訓練,自行設計協作和口語交際,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 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靈活安排和選擇專題決內容,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進度表

時間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3周一單元 閲讀課九課時,綜合學習與探究四課時,作文兩課時。合計13課時理解人和自然的關係,認識自然是人來的朋友,人類裝點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瞭解一般散文的寫作思路,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掌握文章吟哦諷誦的要領,進一步學會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含義,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有所感悟。學會從多種渠道蒐集、整理篩選和整合材料並運用到寫作中去。能用流暢的口語介紹本地的風土人情、風景名勝。
4—6周 二單元閲讀9課時,探究學習與練習4課時,作文2課時。 理解小説的主題和人物多樣的精神境界,認識小説折射出的社會人生圖景。 瞭解作者在小説人物塑造中的態度和小説表達的情感。 欣賞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語言特色。 學習品味、感悟、欣賞作品的方法。 根據交際的目的,通過書信恰當的表達思想感情。
7—9周三單元閲讀8課時,探究學習及寫作4課時,誦讀1課時。計13課時。 瞭解前輩讀書治學的經驗,瞭解他們的人才觀和學習思想,從中得到啟發。 瞭解作者的觀點和思想內涵,發展創造性思維,理解重點句子在文章的含義。 學習不同的論證方法,模仿句子的結構寫出有一定哲理的句子 在人際交往中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10周期中考試
11—13 周四單元閲讀8課時,綜合學習與探究4課時,修改文章1課時。 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聯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 學會評價作品,進行文學評論,能用書面語和口頭語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 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在常見的事務中發現獨特的美。 掌握結構調整的一些方法,學會調整文章結構修改自己的文章
14—16周五單元閲讀16課時,誦讀欣賞1課時,綜合學習探究2課時,寫作指導作文評講2課時 學習古人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瞭解課文的線索和順序,學習記敍、説明、描寫、議論相結合寫法。學習個性化的語言描寫。 欣賞古代散文的優美語言,瞭解文言文中文言實詞、虛詞、和簡單的文言句式 掌握以人物行蹤為線索參觀遊記的文章寫作特點。 正確流暢的背誦課文。
17—18周六單元閲讀12課時,綜合學習和探究2課時,誦讀欣賞2課時,寫作3課時。 理解“綠”為主題課文的不同特點,所表達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品味不同文章的語言風格,朗讀中注意感情的表達。 掌握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養成讀書用筆的習慣。 背誦古詩。
19—20周
複習考試專題練習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7人。從八年級期末檢測及入學考試成績來看,本班學生語文成績是四個班中最差的。主要原因是男生偏多,偏科現象較嚴重,全班最低分僅34分。從開學初幾天語文課堂上的觀察以及平時談話、調查瞭解到:本班大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良好的語文習慣(課外閲讀、利用工具書、主動積累素材、寫日記等)尚未養成,只有幾個成績好的女同學在充當主力軍。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冊在整個新課程教材體系中屬於第五階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肩負着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重任。本冊教材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詩歌、小説為主,安排了一個單元的議論文,繼續集中學習文言文。

本冊教材仍按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新課程理念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人文性、多樣性、探究性、開放性,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特別是文學欣賞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精神、合作意識與知識的整合能力。

全冊內容分為六個版塊,即: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有的課文後還有補白。全冊共編排了25篇課文,其中教讀課文13篇,自讀課文12篇,共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下面,分單元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單元:“詩海徜佯”。本單元編選的五首詩歌內容豐富,手法多樣,語言精美,是詩人用心靈彈奏出的自然的樂音。教學詩歌,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和聯想,感受知詩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詩歌。要讓學生熟讀詩歌,最好能背誦。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韻律美。

第二單元:“思想風采”。本單元所選課文哲理性較強,注重從多方面給學生以人生的啟示,並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思辯的能力;注意文體特點:演講的口語性較強,書信書面色彩較濃厚。

第三單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説的體裁特點,瞭解人物、情節、環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説的主題;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的創造能力,閲讀小説,既是接受的過程,也是再創造的過程,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見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獨創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説的語言,從中得到啟發,並不斷積累,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第四單元:“求知與讀書”。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議論文單元,要重視。要讓學生了解一些議論文的知識(論點、論據、論證等),在實踐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閲讀文章,形成具有個性的、自己的認識;注意讀寫結合,充分利用閲讀的資源,指導學生的寫作。

第五單元:古代白話小説。應注意人物性格、情節。中國古代白話小説一般通過豐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節表現人物性格,體現了中國小説的特點。注意與歷史結合起來,可以進行跨學科的學習;瞭解古人的生活,對古人要實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頗,不要以現成的框架,求全責備;注意古代白話小説的語言。

第六單元:文言。瞭解一點歷史,理解歷史人物;但主要是以學習文言基礎知識為主,以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閲讀能力為主,積累詞語,理解句式,重視誦讀。

課外古詩詞背誦:共有10首,穿插在每週早讀時間完成。

名著導讀:學期初即佈置閲讀任務,鼓勵並指導學生認真閲讀,並做好讀書筆記等,學期末進行交流。

四、教學目標:

(一)、閲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閲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閲讀範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6、瞭解詩歌、散文、小説等文學樣式。

7、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8、閲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9、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10、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10篇。

11、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2、閲讀三至四部名著。本冊要求閲讀《水滸》、《傅雷家書》及培根隨筆,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