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華】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教材分析: 修訂後的六年制第九冊教科書的主要內容有: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簡易方程。這些內容的編排既保持了原教科書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時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和調查研究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

 1。計算內容的調整。

2.應用題內容的調整。

《大綱(試用修訂版)》規定:整數、小數應用題最多不超過三步。因此,本冊教科書把原來的“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中的歸一、歸總加條件的應用題和選學內容“四步計算的應用題”刪去。

3.增加“數學實踐活動

在實踐活動方面,本冊同前幾冊一樣,一方面在教學新知識時,安排大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數學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單元的最後,專門安排了實踐活動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際背景,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比較緊密又藴含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1) 節約能源。

“節約能源”是在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等知識的基礎上編排的,這個實踐活動包括三部分:① 課前由家長協助學生填寫上個月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② 小組交流、比較所收集的數據。 ③全班同學交流節約用水、用電的經驗。讓學生用所學的量與計量、小數等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滲透了統計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實踐能力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2) 綠化校園。

“綠化校園”是在前面所學的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這個實踐活動是讓學生測量校園中花壇、草地、樹陰等的面積,再把所測數據填入表中,並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瞭解校園綠化情況。學生所學的多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般都是比較規則的多邊形,而在生活中需要計算的有些是不規則的多邊形,一般要把這些不規則的多邊形近似看成學過的多邊形或者分割成學過的多邊形,這樣便可以完成面積的計算。學生在測量時首先要判斷所測圖形要歸為什麼圖形合適,再進行測量和計算。實際測量時往往有誤差,一般要多測量幾次取其平均值為好。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通過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體驗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初步形成提出建設性意見與建議的意識。中國教育

教學安排:

第一單元 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意義和法則

時間安排:25課時,第一週至第五週完成

教學目標:

(一)熟練地掌握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進一步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

(二)通過歸納整理,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熟練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

第二單元 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時間安排:16課時,第六週至第九周完成

教學要求

(一)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使用中括號,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二)通過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總結、歸納,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自覺進行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面向”和新課改理念為指針,以唯物辯證法為基本指導思想,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兼顧提高教學質量與減輕學生負擔,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

二、學情分析

同學們經過四年實驗教材的使用,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但隨着年級的提高,內容的加深,孩子們已呈現出了兩級分化的趨勢。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六個單元。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倍數與因數”。

本單元是學生對整數有一定的認識、會計算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自然數的認識,倍數與因數,2,5,3倍數的特徵,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後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等知識的重要基矗本單元具體安排了6個情境:在“數的世界”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倍數與因數,並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在“探索活動(一)中,學生將經歷探索2,5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瞭解2,5的倍數的特徵,瞭解奇數、偶數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二)中,學生將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瞭解3的倍數的特徵;在“找因數”活動中,利用直觀的拼圖遊戲,學生將學習找因數的方法;在“找質數”活動中,理解質數和合數的含義;在“數的奇偶性”活動中,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解決問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徵的活動2,5,3的倍數的特徵的探索過程,知道2,5,3的倍數特徵,瞭解奇數和偶數。在探索非零自然數的特徵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2、第三單元“分數”。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對分數進行再認識,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因數、約分、公倍數、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這些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運算、運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矗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中部分與整體的或簡單的生活現象;認識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能在1—100的自然數內,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以及實際應用、分數的混合運算、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能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的認識及相應面積的計算。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本單元具體分為6個情境:在“比較圖形的面積”中,主要是一方格紙為載體,讓學生自主地比較各種不同形狀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有多種方法;在“地毯上的圖形面積”中,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會畫圖形的高;在“探索活動(一)”“探索活動(二)”“探索活動三”中,教材首先由一個實際問題引入相應圖形的面積計算問題,學生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來探索所求圖形的面積。在利用不同方法進行轉化後,教材引導學生比較轉化前後的圖形有什麼關係,以啟發學生得出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面積的方法,並用語言和符號加以表達。最後,利用探索到的面積計算公式來解決前面提到的以及一些新的實際問題。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體會比較面積大小的多種方法;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運用面積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數學探索的經驗。

2、第五單元“圖形的面積(二)”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及一些有趣的簡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在第二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

本單元安排了2個情境:在“組合圖形面積”中,重點讓學生探索如何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基本圖形;在“探索活動”中,主要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算。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在探索活動中認識組合圖形,並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估計一些簡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大校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校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運用所學知識設計方案。在四年級時,教材安排了遊戲公平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運用分數來描述可能性的大校本單元安排了兩個情境:在“摸球遊戲”中,通過摸球的遊戲活動,使學生會用分數表述摸球活動中某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設計活動方案”中,主要是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指定的條件設計合理的遊戲活動。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知道能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條件,設計相關的方案。

(四)綜合應用:

本冊教材安排的綜合應用內容將進一步整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

通過本冊教材的綜合應用活動,學生應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應驗和策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主要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探索和構建自己的數學意義,讓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彼此的想法,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加強估算(測)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注重學生課堂傾聽能力和獨立作業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6、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提供可以促進不同學生共同進步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7、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學理念和改進教學方法,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三)班共有學生43人,女生22人,男生21人,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都很端正,上課時基本上能積極思考,舉手發言,合作意識較強。但總體上從四年級成績情況看,學生的成績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尤其要加強學困生的輔導方面有不同的收穫。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教材還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筆算和簡便運算。

2、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方程的含義,會解簡易方程。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4、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小衞士,向周邊的居民宣傳有關禁毒知識,做禁毒宣傳的小能手。

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理解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給特殊羣體更多的關心與愛心,因材施教,分層次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這兩個班大部分學生喜歡數學,學習態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都能積極思考,能夠主動創造性地進行學習,上進心很強。學生能夠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題方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上能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積極表現自我的慾望和努力提高數學成績的願望。但也有少數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能力較差,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估算方面的能力較弱。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的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後進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等;優等生的指導。力求使他們樂學,願學,整體學習成績有一個新的提高。

二、本冊教材分析

1、數與代數領域(第1、3、4、5、7、9單元)

本冊教材在一至四年級主要教學整數的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整數的四則計算,並能應用有關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冊教科書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意義、性質、和運算,這些內容涉及學生認識數範圍的擴展。有利於鞏固和加深學過的整數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並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能為系統地學習分數只是做好準備。

此外,安排探索和應用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對於培養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思維水平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空間與圖形領域(第2、8單元)

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面積概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又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奠定了基礎。通過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能進一步深化對面積概念的理解,促進對幾種基本圖形特徵的認識。以前教學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只能計量相對較小的平面圖形和物體表面的面積,用來計量土地面積就顯得很不方便。為此,本冊教材安排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瞭解面積單位,也有利於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3、統計與概率領域(第10單元)

本冊教科書安排教學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圖相比,複式統計表、圖的容量大,能同時呈現更多的數據信息。教學複式統計表、圖以後,學生就能對一些稍複雜的實際生活現象與問題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這對於學生統計能力的提高以及統計意識的增強是極有益處的。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面積是多少??校園的綠化面積??瞭解周圍的家庭)

(1)更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應用。

《面積是多少》裏的“分一分?數一數”與“移一移?數一數”滲透了初步的等積變形思想,為進一步探究多變性面積的計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校園的綠化面積》中的“想想算算”重點安排了“割補”的方法把稍複雜的平面圖形轉化成常見的基本圖形的內容。

(2)更加重視實際應用。

《面積是多少》裏估計樹葉、手掌等物體表面的面積;《校園的綠化面積》中測量、計算草坪的面積、設計花圃;《瞭解周圍的家庭》分別為城鎮學生和農村學生設計的便於操作的調查活動等,都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於引導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開數學活動。

本冊教材還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十幾則“你知道嗎”和8道思考題,目的在於增加數學內容的彈性,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多的發展。

三、重點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多邊形的面積是重點,小數乘法和除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數的概念的擴展,逐步形成對有關概念的理解;經歷探索小數四則計算法則方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計算及混合運算;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規律的活動,提高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和數量關係的能力,增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通過對平面圖形的觀察和簡單變換等活動,經歷探索麪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掌握有關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並初步形成相應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體會用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描述數據信息,並能進行相應的比較、分析。通過開展實際調查活動,進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增強統計觀念。

2、數學思考:

(1)結合認數進一步發展數感。

(2)結合面積的測量和計算髮展空間觀念。

(3)結合面積公式和簡單週期現象中規律的教學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4)結合統計表(圖)的認識發展統計觀念。

(5)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發展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

(1)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面積計算的問題、簡單統計的問題、小數四則運算的問題以及簡單週期現象的問題。

(2)能在現實情境中主動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3)能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4)進一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有正確的合作態度。

(5)能回顧反思學習過程,解釋或評價學習的結果。

4、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經歷探索數學知識與規律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價值。

(3)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努力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4)聯繫現實素材學數學,聯繫現實生活用數學,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5)通過閲讀“你知道嗎”等內容,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斷拓展視野、增強創新意識。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2、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掌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以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

3、重視練習的設計,每節課的練習都要進行整合和篩選,儘量避免書本上題目完全照搬照用,機械重複的現象,特別避免做一題講一題低效率的做法。

4、每節課的練習都儘量設計一道思維含量略高的練習,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拓展學生的解題策略,增強開放意識和創新意識。

5、 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準備好一本自主學習本,專門用於紀錄自主學習的提綱,或可用於記錄學生自己學習的情況,可以寫我自己學會了什麼,我有什麼經驗,也可以寫我還有什麼地方不懂的,也可以嘗試做一些練習等等。

6、自主學習提綱的設計遵循靈活性原則、靠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原則、分層性原則、方法指導性原則。

7、加強學生作業的批改,尤其注意學生好的學習習慣的訓練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