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人教版初三數學教學計劃(通用5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25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三數學教學計劃(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教版初三數學教學計劃(通用5篇)

初三數學教學計劃1

本學期初三數學教學工作主要學習初三《代數》的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的部分內容、《幾何》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部分內容。

九義教材初三數學學科包括第三冊《代數》和第三冊《幾何》。

初三《代數》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數及其圖象和統計初步三章內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主要內容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根與係數的關係,以及與一元二次方程有關的分式方程的解法;重點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難點是配方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數及其圖象一章的主要內容是函數的概念、表示法、以及幾種簡單的函數的初步介紹;重點是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難點是對函數的意義和函數的表示法的理解;關鍵是處理好新舊知識聯繫,儘可能減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困難。統計初步一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是平均數、方差、眾數、中位數的概念及其計算,頻率分佈的概念和獲取方法,以及樣本與總體的關係。

初三《幾何》包括解直角三角形和圓兩章內容,其中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主要內容為鋭角三角函數和解直角三角形,也是本章重點;難點和關鍵是鋭角三角函數的概念。圓一章的主要內容為圓的概念、性質、圓與直線、圓與角、圓與圓、圓與正多邊形的位置、數量關係;重點是圓的有關性質、直線與圓、圓與圓相切的位置關係,以及和圓有關的計算問題;難點是運用本章及以前所學幾何或代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關鍵是對圓的有關性質的掌握。

初三《代數》和《幾何》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初三數學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餼黽虻氖導飾侍猓?嘌 ?氖?Т葱亂饈丁⒘己酶魴雲分室約俺醪降奈ㄎ鎦饕騫邸?/SPAN。

本學年我擔任初三年級31、33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其兩班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基本情況是:大多數學生對初二學年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太差,很多知識只限於表面瞭解,機械記憶,忽視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與區別,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靈活運用,特別是少數學生對某些章節(如四邊形、分式、二次根式等)或者是一問三不知,或者是張冠李戴。就班級整體而言,33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偏下,31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層次。

針對上述情況,我計劃在即將開始的學年教學工作中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 新課開始前,用一個周左右的時間簡要複習初二學年的所有內容,特別是幾何部分。

2、 教學過程中儘量採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的教育方法。

3、 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為主,儘量兼顧後進生,注重整體推進。

4、 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複習回顧。

5、 堅持以課本為主,要求學行完成課本中的練習、習題(A組)、複習題(A組)和自我測驗題,學生做完後教師講解,少做或不做繁、難、偏的數學題目。

6、 複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並能熟練運用。

7、 利用各種綜合試卷、模擬試卷和樣卷考試訓練,使學生逐步適應考試,最終適應並考出好成績。

8、 教學中在不放鬆36班的同時,狠抓35班的基礎部分。

內 容

複習初二內容

解直角三角形

一元二次方程

函數及其圖像

統計初步

綜合複習模擬訓練

除了以上計劃外,我還將預計開展轉化個別後進生工作,教學中注重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聯繫,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實際生活中藴藏的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實習作業,另外,以2012年研討會和相關信息為依據,帶領初三全體學生密切關注2012年動向,為迎接中考作好充分的準備。教學中 細節方面的內容還有待於在具體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補充和完善。

初三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初二上學期已經學習過開平方,知道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會利用開方求一個正數的兩個平方根,並且也學習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幾節課中,又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並經歷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過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義;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用計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過程,解決了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於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在學習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生自然會產生用簡單方法求其解的慾望;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分析

教科書基於學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本課的具體學習任務:用配方法解二次項係數為1且一次項係數為偶數的一元二次方程。但這僅僅是這堂課具體的教學目標,或者説是一個近期目標。而數學教學的遠期目標,應該與具體的課堂教學任務產生實質性聯繫。本課《配方法》內容從屬於“方程與不等式”這一數學學習領域,因而務必服務於方程教學的遠期目標:“讓學生經歷由具體問題抽象出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中數量關係的一個有效模型,並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中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同時也應力圖在學習中逐步達成學生的有關情感態度目標。為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用開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會用配方法解二次項係數為1,一次項係數為偶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2、經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中數量關係的一個有效模型,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3、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4、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的合理性。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複習回顧;第二環節:情境引入;第三環節:講授新課;第四環節:練習提高;第五環節:課堂小結;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第一環節:複習回顧

活動內容:1、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於4,則這個數是 ,若一個數的平方等於7,則這個數是 。一個正數有幾個平方根,它們具有怎樣的關係?

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歡這種方法嗎?為什麼?你能設法求出其精確解嗎?

活動目的: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過前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複習開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通過後一個問題的回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用估計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較麻煩,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生後面配方法的學習作好鋪墊。

實際效果:第1和第2問選兩三個學生口答,由於問題較簡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第3問由學生獨立練習,通過練習,學生既複習了估算法,同時又進一步體會到了估算法較麻煩,達到了激發學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第二環節: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1)工人師傅想在一塊足夠大的長方形鐵皮上裁出一個面積為100CM2正方形,請你幫他想一想,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應為 ;若它的面積為75CM2,則其邊長應為 。(選1個同學口答)

(2)如果一個正方形的邊長增加3cm後,它的面積變為64cm2,則原來的正方形的邊長為 。若變化後的面積為48cm2呢?(小組合作交流)

(3)你會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嗎?(獨立練習)

x2?5; (x?2)2?5; x2?12x?36?0。

(4)上節課,我們研究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x(m)滿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幾個方程的解題過程,求出x的精確解嗎?你認為用這種方法解這個方程的困難在哪裏?(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利用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開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應用,為後面學習配方法作好鋪墊;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分析、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實際效果:在複習了開方的基礎上,學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問,為解決第二問做好了準備。第2問讓學生合作解決,學生在交流如何求原來正方形的邊長時,產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學生直接開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邊,再減增加的邊長,求出原來的正方形的邊長;有的同學用了方程,設原正方形的邊長為xcm,根據題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後兩邊開方,根據實際情況求出了原來正方形的邊長,這樣,再一次經歷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並初步瞭解了開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簡單應用。在第2問的基礎上,學生很快解決了第3問。但學生在解決第4問時遇到了困難,他們發現等號的左端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 (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學認為這個方程不能用開方法解,那麼如何解決這樣的方程問題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來研究的問題(自然引出課題),為後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筆。

第三環節:講授新課

活動內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體會如何配方)

填上適當的數,使下列等式成立。(選4個學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問題:上面等式的左邊常數項和一次項係數有什麼關係?對於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配方法的關鍵是正確配方,而要正確配方就必須熟悉完全平方式的特徵,在此通過幾個填空題,使學生能夠用語言敍述並充分理解左邊填的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右邊填的是“一次項係數的一半”,進一步複習鞏固完全平方式中常數項與一次項係數的關係,為後面學習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準備。

實際效果:由於在複習回顧時已經複習過完全平方式,所以大部分學生很快解決四個小填空題。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生髮現要把形如x2?ax的式子a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即加上()2即可。而2

且講解中小組之間互相補充、互相競爭,氣氛熱烈,使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徹。事實上,通過對配方的感知的過程,學生都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出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這就為下一環節“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礎。由此也反映出學生善於觀察分析的良好品質,而這種品質是在學生自覺行為中得到培養的,體現了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活動內容2:解決例題

(1)解方程:x2+8x-9=0、(師生共同解決)

解:可以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得

x2+8x=9

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8的一半的平方),得

x2+8x+42=9+42、

(x+4)2=25

開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

所以 x1=1, x2=-9、

(2)解決梯子底部滑動問題:x2?12x?15?0(仿照例1,學生獨立解決) 解:移項得 x2+12x=15,

兩邊同時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兩邊開平方,得x+6=±51 所以:x1??6,x2??51?6,但因為x表示梯子底部滑動的距離所以x2??51?6 不合題意捨去。 答:梯子底部滑動了(51?6)米。

活動內容3:及時小結、整理思路

用這種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麼?其關鍵又是什麼?(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通過對例1和例2的講解,規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關鍵是將方程轉化成(x?m)2?n(n?0)形式,同時通過例2提醒學生注意:有的方程雖然有兩個不同的解,但在處理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意義檢驗結果的合理性,對結果進行取捨。由於此問題在情境引入時出現過,因此也達到前後呼應的目的。最後由問題“用這種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麼?”引出配方法的定義。

實際效果:學生經過前一環節對配方法的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兩個例題的處理,進一步完善對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對配方法的學習由探求邁向實際應用的第一步。最後利用兩個問題,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結論的得出來源於學生在實例分析中的親身感受,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活動內容4、應用提高

例3:如圖,在一塊長和寬分別是16米和12米的長方形耕地上挖兩條寬度相等的水渠,使剩餘的耕地面積等於原來長方形面積的一半,試求水渠的寬度。(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在前兩個例題的基礎上,通過例3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配方法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也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實際效果:大部分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結合圖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產生了分歧,有的同學認為,如果設水渠的寬為x米,則1?12?16;有的同學認為如果設水渠的寬為x21米,則方程應該是16?12?12x?16x?x2??12?16,並且給出了合理的解2方程應該是(16?x)(12?x)?

釋;有的同學則認為,如果剩餘的耕地面積等於原來的一半則意味着水渠的面積也等於原來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為:12x?16x?x2?1?12?16。面對這些問題,組織學生解他們2所列出的幾個方程,然後再讓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通過討論,學生髮現這三種方法都正確,並且指出第一種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較大的矩形(如下圖),然後再利用矩形的面積公式列出方程,此種方法在解決此類問題時最簡單。這樣通過學生之間的爭論、辯論提高了課堂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達到了資源共享。

第四環節:練習與提高

活動內容: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x?14)?0(4)x2?8x?9

活動目的:對本節知識進行鞏固練習。

實際效果:此處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獨立練習,通過練習,學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項係數為1、一次項係數為偶數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加深了學生對“用配方法解簡單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關鍵,以及在應用配方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目的:鼓勵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穫與感想(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給予鼓勵)。

實際效果: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實際收穫,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過程。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課本50頁習題2、3 1題、2題

四、教學反思

1、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最基本的教學素材,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學生在初一、初二已經學過完全平方公式和如何對一個正數進行開方運算,而且普遍掌握較好,所以本節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利用幾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學中將難點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點放在配方法的應用上。本節課老師安排了三個例題,通過前兩個例題規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時本節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個是設計方案問題改編成一個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體會到了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感受到了數學的實際價值。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相信學生併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課堂上要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獲得學習能力放在教學首位,通過運用各種啟發、激勵的語言,以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本節課多次組織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並且在此過程中教師發現了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出現的獨到見解,以及思維的誤區,這樣使得老師可以更好地指導今後的教學。

3、注意改進的方面

在小組討論之前,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要讓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教師應對小組討論給予適當的指導,包括知識的啟發引導、學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問題及對困難學生的幫助等,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

初三數學教學計劃3

初三《代數》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數及其圖象和統計初步三章內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主要內容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根與係數的關係,以及與一元二次方程有關的.分式方程的解法;重點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難點是配方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數及其圖象一章的主要內容是函數的概念、表示法、以及幾種簡單的函數的初步介紹;重點是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難點是對函數的意義和函數的表示法的理解;關鍵是處理好新舊知識聯繫,儘可能減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困難。統計初步一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是平均數、方差、眾數、中位數的概念及其計算,頻率分佈的概念和獲取方法,以及樣本與總體的關係。

初三《幾何》包括解直角三角形和圓兩章內容,其中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主要內容為鋭角三角函數和解直角三角形,也是本章重點;難點和關鍵是鋭角三角函數的概念。圓一章的主要內容為圓的概念、性質、圓與直線、圓與角、圓與圓、圓與正多邊形的位置、數量關係;重點是圓的有關性質、直線與圓、圓與圓相切的位置關係,以及和圓有關的計算問題;難點是運用本章及以前所學幾何或代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關鍵是對圓的有關性質的掌握。

初三《代數》和《幾何》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初三數學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餼黽虻氖導飾侍猓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唯物主義觀。

本學年我擔任初三年級31、33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其兩班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基本情況是:大多數學生對初二學年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太差,很多知識只限於表面瞭解,機械記憶,忽視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與區別,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靈活運用,特別是少數學生對某些章節(如四邊形、分式、二次根式等)或者是一問三不知,或者是張冠李戴。就班級整體而言,33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偏下,31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層次。本學期初三數學教學工作主要學習初三《代數》的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的部分內容、《幾何》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部分內容。

初三《代數》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數及其圖象和統計初步三章內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主要內容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根與係數的關係,以及與一元二次方程有關的分式方程的解法;重點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難點是配方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數及其圖象一章的主要內容是函數的概念、表示法、以及幾種簡單的函數的初步介紹;重點是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難點是對函數的意義和函數的表示法的理解;關鍵是處理好新舊知識聯繫,儘可能減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困難。統計初步一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是平均數、方差、眾數、中位數的概念及其計算,頻率分佈的概念和獲取方法,以及樣本與總體的關係。

初三《幾何》包括解直角三角形和圓兩章內容,其中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主要內容為鋭角三角函數和解直角三角形,也是本章重點;難點和關鍵是鋭角三角函數的概念。圓一章的主要內容為圓的概念、性質、圓與直線、圓與角、圓與圓、圓與正多邊形的位置、數量關係;重點是圓的有關性質、直線與圓、圓與圓相切的位置關係,以及和圓有關的計算問題;難點是運用本章及以前所學幾何或代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關鍵是對圓的有關性質的掌握。

初三《代數》和《幾何》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初三數學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餼黽虻氖導飾侍猓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唯物主義觀。

本學年我擔任初三年級31、33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其兩班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基本情況是:大多數學生對初二學年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太差,很多知識只限於表面瞭解,機械記憶,忽視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與區別,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靈活運用,特別是少數學生對某些章節(如四邊形、分式、二次根式等)或者是一問三不知,或者是張冠李戴。就班級整體而言,33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偏下,31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層次。

針對上述情況,我計劃在即將開始的學年教學工作中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新課開始前,用一個周左右的時間簡要複習初二學年的所有內容,特別是幾何部分。

2、教學過程中儘量採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的教育方法。

3、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為主,儘量兼顧後進生,注重整體推進。

4、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複習回顧。

5、堅持以課本為主,要求學行完成課本中的練習、習題(A組)、複習題(A組)和自我測驗題,學生做完後教師講解,少做或不做繁、難、偏的數學題目。

6、複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並能熟練運用。

7、利用各種綜合試卷、模擬試卷和樣卷考試訓練,使學生逐步適應考試,最終適應中考並考出好成績。

8、教學中在不放鬆36班的同時,狠抓35班的基礎部分。

除了以上計劃外,我還將預計開展轉化個別後進生工作,教學中注重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聯繫,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實際生活中藴藏的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實習作業,另外,以20xx年中考研討會和相關信息為依據,帶領初三全體學生密切關注20xx年中考動向,為迎接中考作好充分的準備。教學中細節方面的內容還有待於在具體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補充和完善。

初三數學教學計劃4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一)內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內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礎上 “次”的推廣,同時它是解決諸多實際問題的需要,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識提供運算工具,是二次函數的基礎、

針對一系列實際問題,建立方程,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方程的共同特點,從而歸納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歸納具體方程的共同特點,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體現了研究代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ax2+bx+c=0也是對具體方程從“元”(未知數的個數)、“次數”和“項數”等角度進行歸納的結果;a≠0的條件是確保滿足 “二次”的要求,從另一個側面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契機、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一)教學目標

1、體會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實際問題的重要數學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會將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二)目標解析

1、通過建立一元方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未知數相乘導致方程的次數升高,繼而產生一元二次方程、學生能舉例説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實際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數學模型,體會到學習的必要性;

2、將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統一為一般形式,學生從數學符號的角度,體會概括出數學模型的簡潔和必要,針對“二次”規定a≠0的條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學生能夠將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準確的説出方程的各項係數,並能確定簡單的字母系數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條件、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學生學習的第四個方程知識,首先在初一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擴展“元”得到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學習,初二分式的教學,使得對實際問題的刻畫從整式推廣到有理式,分式方程得以出現,到一元二次方程第一次實現 “次”的提升、學生必然存在着疑問,為什麼有些背景列得的方程是二次的呢?教學中要直面學生的疑問,顯化學生的疑問,啟發學生自己解釋疑問,才能避免“灌輸”,體現知識存在的必要性,增強學好的信念、

培養建模思想,進一步提升數學符號語言的應用能力, 讓學生自己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出一般形式,對初三學生是必須的,也是適可的、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過程上,不能草草給出方程的概念就反覆辨析練習,在概念的理解上要下功夫、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教師展示教科書本章的章前圖,請同學們閲讀章前問題,並回答:

問題1.這個方程屬於我們學過的某一類方程嗎?

師生活動:學生整理已經學過的方程類型,複習方程的概念,元與次的概念,觀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元與次,嘗試為新方程命名、

設計意圖

使學生認識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某些實際問題的模型,體會學習的必要性,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體系中合理的構建一元二次方程這一新知識、

問題2.這樣的方程在其他實際問題中是否還存在呢?你能再想出一個例子嗎?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二次項產生的原因,從熟悉的實際背景中,很有可能從矩形的面積出發,設計情境、

設計意圖

讓學生從“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走向對一元二次方程產生的根源的探求,在編制情境的過程中,他們將加深對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部分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自己編制情境並列出方程,部分學生可以根據同學給出的情境去列方程,或者閲讀課本上的實際問題、

(二)拓寬情境,概括概念

給出課本問題1、問題2的兩個實際問題,設未知數,建立方程、

問題1 如圖21、1-1,有一塊矩形鐵皮,長100 cm,寬50 cm、在它的四個角各切去一個同樣的正方形,然後將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製作一個無蓋方盒、如果要製作的無蓋方盒的底面積是3 600 cm2,那麼鐵皮各角應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個隊參賽,則每個隊要與其他____個隊各賽一場,全部比賽共有___ 場、

由此,我們可以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化簡得________________、

問題3. 這些方程是幾元幾次方程?

師生活動:學生將實際問題中的語言轉化成數學的符號語言,體會運算關係,尋找等量關係,學習建模、將列得的方程化簡整理,判斷出方程的次數、

設計意圖

在建模的過程中不僅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且對二次項產生的根源將更加明晰,加深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讓學生回答方程的元與次,一是讓他們體會統一成一般形式的必要性,為概念的形成做鋪墊,分解教學的難點;二是讓他們明確教學的主線,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

問題4.這些方程是什麼方程?

師生活動:觀察本課得出的一些方程,思考它們的共性,同學們嘗試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並且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號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是二次項,a是二次項係數;

開發學生認識的資源,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深入理解同一概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不同的收穫,實現分層教學分層指導的效果、

問題6. 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1、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

;

(3)

;

(5)

答案(2)(5)(6)、

師生活動:用概念指導辨析,方程(3)與(4)同學們可能會產生爭議,(3)幫助學生明確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方程,(4)體會化為一般形式的必要性,對a≠0條件加深認識、

設計意圖

補足學生所舉正反例的缺漏,追問:有二次項的一元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嗎?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概念,深化對一元、二次的認識、

問題7.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項、一次項和常數項及它們的係數、

例2、 將下列方程化為一般形式,並分別指出它們的二次項、一次項和常數項及它們的係數:

(1)

師生活動: (1)將方程

,移項,合併同類項得:

,二次項係數是3;一次項是

,常數項是

,過程略、

例3、關於x的方程

時此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

時此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

設計意圖

在形式比較複雜的方程面前,通過辨析方程的元、次、項看清方程的本質,深化理解,淡化對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記憶、

(四)鞏固概念,學以致用

教科書第4頁: 練習

設計意圖

鞏固性練習,同時檢驗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掌握情況、

(五)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請學生總結今天這節課所學內容,通過對比之前所學其它方程,談對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認識,反思學習過程中的典型錯誤、

(六)佈置作業:教科書習題21、1

複習鞏固:第1,2,3題、

五、目標檢測設計

1、下列方程哪些是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

(1)

;(3)

設計意圖

考查對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關於

是一元二次方程,則( )、

A、

C、

設計意圖

考查

的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數學教學計劃5

一、教學內容

本章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比例線段、相似圖形、相似三角形、中位線、位似圖形、圖形與座標等,探索並體驗相似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章是繼圖形的全等之後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是對圖形全等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和發展。整個設計力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現實和教學現實的相似現象,總結圖形相似的有關特徵並自覺應用到現實之中。同時,通過“相似圖形”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教學活動經驗,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認識教學豐富的人文價值,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實際認識物體和圖形的相似,知道相似與軸對稱、平移、旋轉一樣,也是圖形之間的一種變換。

2、探索並確認相似圖形的性質,知道相似多邊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以及面積比的關係。

3、瞭解線段的比、成比例線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以知線段是否成比例。

4、瞭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及其主要性質。

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瞭解圖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7、瞭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線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關應用。

8、能建立適當的座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9、在同一直角座標系中,感受圖形變換後點的座標的變化。

10、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等探索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成比例線段、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和判定,位似圖形的概念和作法。

2、教學難點:利用性質和判定分析和解決問題。

3、教學關鍵:成比例線段、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

四、教學策略

1、採用引導發現法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採用嘗試指導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2、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索每一個問題,而不是急於告訴學生結論。

3、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多開展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