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合集七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3.36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合集七篇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50人,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踏進學校的大門,他們充滿好奇心,模仿能力很強,對於周圍的事物能用自己的觀點進行初步的認識。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對教師充滿崇拜。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在生活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方面可能會有一些缺陷。同時,本班大部分學生為外地生,生活環境的不同,使得每個學生都呈現截然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徵,在教學和生活中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打好人生最重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主要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同時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本教材主要以單元的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點:

1.從兒童的生活實踐出發,並關注兒童的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較淺,對於事物的進一步認識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貼近學生生活實踐的教材,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同時,生動且富有特色的教學內容也更能在學習中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 “以適應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為編寫宗旨,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義,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3.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促進三者的和諧統一

本教材貼近生活,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式靈活利用,使其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為教師、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

三、教學要求

本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因此,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 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2.以自主探索性學習,構築開放性教材系統

3. 以活動為載體,實現體悟式學習

四、教學措施

1、聯繫學生實際,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吸引兒童主動地學習,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淨化學生的生活環境,努力創造適合兒童品德發展的學習氛圍,並能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如交際能力,表達能力等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

3、注重教材的創造性利用,不照搬課本,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並能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1

8.31~9.6

始業教育

2

9.7~9.13

1、拉拉手 交朋友

3

9.14~9.20

2、我們的校園

4

9.21~9.27

3、我也想當升旗手

5

9.28~10.4

4、小學生活開始啦 國慶放假

6

10.5~10.11

國慶放假 4、小學生活開始啦

7

10.12~10.18

5、上學路上

8

10.19~10.25

6、盼盼遲到了

…………………………………………………………………………………………………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人教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有四個單元,根據小學二年級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從兒童經過一年級的過度,逐漸開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間裏嘗試獨立生活的需要出發,設計主題單元。在單元的編排和組織上,教科書不強求體系的結構性和完備性,而是遵循兒童生活自身的邏輯,從兒童生活出發,以時間推進過程中兒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邏輯”為線索,選擇知道的重心,設計主題單元。同時,本冊教科書還試圖以社會技能、探究過程和方法的指導作為編寫的暗線。

第一單元“難忘的假期”共4課,以學生假期生活的回顧為線索組織主題,一方面從假期生活中歸納總結,讓學生認識每一天的意義,體悟“快樂的每一天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有效地穩定學生開學初的情緒;另一方面從經驗教訓中歸納總結,為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提供豐富的引導與借鑑。同時,對學生專門的安全教育,與這一階段兒童獨立活動空間擴大、時間延長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單元“我是中國人”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我們的祖國,以中秋節、國慶節為中介,將學生融入祖國大家庭,融入這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文明過度之中。以兒童的眼睛去看待節日,通過各種途徑開展瞭解祖國的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的熱愛,並激發熱愛生活之情。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是繼一年級下冊“春天的歌”之後又一個反映季節變化的主題,引導學生感受、欣賞秋天的獨特魅力,初步領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培養學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單元“你·我·他”的教學肢體是羣體生活中人際關係和個人與集體關係的指導,單元圍繞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這兩條軸線組織素材,指導學生正確地看待自我、寬容地對待他人,瞭解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以及集體生活的基本原則。

這四個單元從兒童生活的學校、家庭、社區等主要空間出發並向祖國、世界延伸,在教學主題上分別側重重新課標所確立的生活的四個維度:健康安全(“難忘的假期”);愉快積極、負責人有愛心(“我是中國人”“你·我·他”);動腦筋有創意(“金色的秋天”),並同時進行其他射干貨主題教育。

三、學期教學目標

1、態度與情感

體會快樂可以由自己創造,並願意創造快樂。學會從不同的事件中認識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義。能積極地預防、應對外出時可能出現的麻煩。珍愛生命,名隊災害膽大心細。能從成果的展示中發現自己的收穫。能夠感受到過節的快樂和激動,增進親人間的感情。能積極加入到節日的活動中去,體會節日的色彩與樂趣。以積極的態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國,增進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並喜愛秋天的獨特魅力,願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珍惜人們的勞動成果。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並悦納自己,樂意向別人展現自我。能真誠地與人相處,尊重他人的獨特價值。

2、行為和習慣

會初步評價自己的生活。能發現並能自己設想外出活動是的麻煩,能處理常見的困難,並對處理方法進行評價。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災害的良好習慣。積極參加小組合作活動。養成從各種渠道收集資料的學習習慣,自覺遵守升國旗時的基本禮儀。積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選擇生活和學習物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能細心觀察生活,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虛心向別人學習。

3、過程和方法

在回顧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學習自我評點,學習發現生活的意義。在模擬外出、面對災害的過程中,學會應對麻煩的方法,學會一定的防災方法。學習小組中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類探究活動中學習提問題、探索問題及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方法,在與他人交流合作中學習表達自我的方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學習讚賞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識與技能

瞭解外出、面對災害時可能面對的麻煩。能發現並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災知識與能力。熟悉校園及居住環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種形式彙報自己的假期生活。瞭解我國傳統節日。從不同途徑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能描述秋天的特徵、瞭解種子與果實的關係和種子成長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識。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知道做人當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初步意識到他人的情感,能設身處地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知道集體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學會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重點:

1、珍愛生命,名隊災害膽大心細。能從成果的展示中發現自己的收穫。樂意向別人展現自我。

2、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學習小組中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類探究活動中學習提問題、探索問題及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方法,在與他人交流合作中學習表達自我的'方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學習讚賞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知道做人當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初步意識到他人的情感

難點:

1、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平時嬌生慣養,集體主義思想淡薄合作意識很差,法制觀念不強。另外,二年級的小學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二年級的小學生一種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提高四個意識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2、做到四個尊重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3)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老師們注意。

(4)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實現四個轉變

(1)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過去我們考慮比較多的是教什麼?給學生什麼?重在講道理。教師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考慮最多的是怎樣把要教的東西給學生講清楚。現在應從重在講變為重在引,教師要研究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積極的引導。

(2)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過去教師在引導學生研討問題時,更多地是充當主考官的角色,即“我問你答”。現在我們更強調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要能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對於自己的過失和錯誤不加掩飾,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各種問題。

(4)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對一個事物、一種道德行為不是由教師來評對與錯,而是輔導學生通過比較、研討學着自己判斷。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習慣。

4、體現四個互動

(1)師生信息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學生間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過程。這種交流不是單向的,即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傳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讓大家各抒己見,共同研討,相互啟發。當然,在這裏,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要善於通過生動而準確的語言表達,通過自己的眼神、手勢和表情向學生傳遞信息。同時,要善於發現和捕捉兒童在研討中的閃光點和生成的問題,並給予積極的引導。

(2)教材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現實的互動。教材是範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啟發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來進行研討,不能完全撇開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要善於開發教材外的、來自家長、學生、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只有開發教育資源,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生活。

(3)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低年級重在養成教育,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都不能離開反覆的實踐,要注意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要通過實踐強化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4)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要發揮每個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成就感;同時又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在學習中發揮羣體的智慧。對於低年級學生,到底能在多大範圍進行合作,怎樣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師們很好研究。

六、教學時間

規定時間進行教學。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上學真快樂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小學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祖國的生日

1.認識我國的國旗、國徽,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感受人們迎接國慶的喜悦心情。

3.用實際行動迎國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

4.學習收集有關資料。

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 1。 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秋天的美好。

3。 體驗、感受秋天的美好,在與秋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秋天、找到快樂。

第四單元:我愛我的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 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五單元:冬爺爺來了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 瞭解我們的學校

第三週 我們小學生要這樣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規則,安安全全上學去

第五週 祖國真美麗,建設成就大

第六週 國慶節放假

第七週 歡度國慶

第八週 我愛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週 中秋節

第十一週 期中考試

第十二週 我的家

第十三週 我是家裏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週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週 新年到了

第十七週 過新年

第十八週 送給新年的禮物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兒童。

二、課程目標:

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理論。進一步鑽研課程標準,把握精神實質,明確具體要求和方法,與課程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正確的把握本課程的性質、特點和目標要求。注意突出引導兒童形成良好品德和學會做人的核心價值導向。

三、課標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5個單元,一級主題5課(我上學啦、祖國媽媽、秋天來了、我的家真好、和東爺爺叫朋友)。二級主題14課(做好朋友吧、我們的校園、快快樂樂上學去、1.2.3.大家做、您好,祖國、歡度國慶、做個好孩子、一起找秋天、秋天的問號、秋天的樂趣、秋天的交流會、瞧,我們這一家、小手牽大手、今天我當家、冬爺爺來了、和冬爺爺一起玩、迎新年、快樂的寒假)等。

四、教材分析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一年級的重點是:喜歡、適應學校和集體生活,積極愉快,自信,合作友愛,形成基本得勝後習慣。

五、具體措施:

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精選學習內容,注重在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重視真實生活情景的創設,重視兒童生活不同與成人生活的需要,尊重兒童生活的自主權、選擇權和真實的體驗。以學會做人為核心,培養兒童積極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發展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想象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進度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在教學中,努力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活用教材,憑藉教材中的範例、話題,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引領學生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學習知識。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51人,男生23人,女生28人。通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對勞動行為有所瞭解,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的實踐活動中來,但個別學生需要加強鍛鍊和培養。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點

1、使教材成為與兒童進行對話、需要進行創造的文本。在本冊教材的扉頁上寫了“給小朋友的話”,一開始就與小朋友建立起一種 “我——你”之間的對話關係。教材中留有許多空白利於對話中的兒童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及創造活動。

2、教材編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教材就是根據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在生活事件的選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為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等都是基於兒童日常聲的普通事件加工編排的。而課文生日快樂、快樂的國慶節、紅領巾的節日等則是根據非日常生活事件編排的,然而這些節日在時間上和生活中的紀念日接近,意在將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注意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展。在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排上由一年級的兒童與自我、兒童與家庭擴展到二年級的兒童與集體、兒童與國家(快樂的國慶節)另外在教材中兒童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綜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強。

(3)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成長樂園” 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就是為了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為培養兒童成為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會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礎。

(4)教材營造的文化是兒童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二)教材各單元編排思路

第一單元“生日快樂”,4個主題活動以“生日”為線索,引導兒童通過分享同伴生日的快樂、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的喜悦、回憶新中國誕生的艱辛、慶祝少先隊的誕生日,激發兒童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第二單元“走進秋天”,4個主題活動帶着兒童一起走進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穫之樂。孩子們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嘗一嘗中,與秋天“零距離”地去認識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學的奧祕,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生活之情,是美麗的秋天留在兒童的手指間和心窩裏。

第三單元“成長樂園”,4個主題活動以兒童的日常生活為主線,針對低年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膽小、缺乏敢於嘗試的勇氣、任性、習慣不佳等方面問題,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有機整和,通過一系列活動,提升兒童對問題的認識,形成初步的價值判斷能力,引導兒童培養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為習慣,幫助兒童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第四單元“金點子行動”,4個主題活動帶着學生走進聰明屋,打開思維的天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指導學生親歷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去嘗試創造、美化生活。本單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幫助兒童享受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帶來的歡樂。

四、教學目標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激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品德課進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進和加強品德教育,要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標也以“培養品德良好的兒童”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目標。《品德與生活》課的品德教育不是有關道德的知識或道德方面的觀念,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7、提倡生活化的評價。

《品德與生活》課標明確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評價”。評價應是人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可以成為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評價本身也應具有教育意義,發揮教育功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評價的一部分,利用評價對學生的成就進行鼓勵,對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五、教學措施

1、加強活動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準確地把握教材,從認知和行為兩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加強師生信息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學生間信息交流和相互溝通的過程。

3、加強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結合班隊活動進行教學。低年級重在養成教育,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都不能離開反覆的實踐,要注意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要通過實踐強化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4、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幻燈片、錄音機等教學手段達到最佳效果。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儘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侷限,使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小學生活,為入小學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本着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為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小學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瞭解冬天裏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瞭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瞭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準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感受學校環境的美好、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並樂於與新同學、新老師交往。

2、瞭解並遵守交往和活動中的規則和紀律,初步形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3、瞭解學校的基本設施和環境,逐步熟悉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單元:

1、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2、初步養成按時作息,做事用心的習慣。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初步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知道上學不遲到,應該提前做好上學的準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遇到危險會自救。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為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的紀律。

第三單元:

1、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能體驗到長輩的關愛,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關心家庭中的每個成員,能主動為他們着想。能用自己的方式説出對長輩的愛,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愛。

3、瞭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員,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能從自己的成長與變化中感受到家人的愛。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初步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長輩,關心家人。

第四單元:

1、通過了解祖國各地和家鄉冬天的迷人景色,養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在創造性的觀察體驗活動中,產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喜愛並積極參加過新年這樣的慶祝活動,體會節日的熱烈氣氛和美好快樂的心情。

2、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在主動參與和親自動手活動中,增強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和安全防護的能力。瞭解有關冬天的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

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7

一、 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教材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級的學校生活,新升二年級學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關心集體,熱愛學校,能自覺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但是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差,堅持性短,部分學生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所以我們老師要多指導、多教育、多開展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討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我在集體中成長”是在經過一年的班集體生活基礎上,引導在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感受、體驗、感謝老師、同學對自己的幫助,在完成集體的共同任務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對大家決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養愛集體的感情和“主人翁”責任感。

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級第一學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這

一大好時機,把兒童帶進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觀光,觀察動、植物的變化,欣賞秋天多彩的葉、美麗的樹、豐碩的果實,享受大自然帶給人們的快樂,豐收帶給人們的喜悦,使兒童由衷的熱愛大自然,愛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第三單元“我們真棒”二年級兒童的心理髮展很快,他們的心理髮展是開發的。由於他們的經歷很有限,內心時間不太複雜,做事、想問題都顯得純真、直率。這時候,引導他們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師、同學和夥伴,是極為重要的。教材選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啟發兒童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對待同學,多發現同學的優點,學會讚美別人;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抓住機會發揚自己的長處;生活中遇到問題會自己解決。促使兒童心理活動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冊三個單元共12個主題,落實了課標四個方面內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氣涼了,要添加衣服;

(2)秋遊出發前準備什麼,出行安全,怎樣防止丟失和掉隊;

(3)學做小雛鷹,要勇敢,不嬌氣;

2、積極、愉快地生活.

(1)快樂的暑假生活,我的心願;

(2)團團圓圓過中秋;

(3)做個“快樂鳥”變煩惱為快樂;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1)當好值日生、我是個小小保結員、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

(2)“好書大家看”同學間的親情;

(3)“團團圓圓過中秋”家人間的親情;

4、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1) “找秋天”、“神祕的月亮”發揮觀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遊戲”發揮想象力;

(3)製作“感謝卡”、“我的成長包”、“樹葉標本”等發揮動手動腦的能力。

(一)目標的多維性

本課程為綜合課程,教材中每一課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標,要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培養的傾向,全面、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顯性目標,還要關注貫穿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隱性目標。

(二)活動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項活動都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是為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去經歷、體驗而設計的,不是為活動而活動,為了體現活動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要明確每個活動的目的,要讓全體學生真正走進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學生的主體性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教學中要真正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考慮其興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

(四)教師的指導性

只有在教師引導下,兒童才能不斷髮展和提高,教學中該導的不導,放任自流,不是課改的方向,教學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師應注意對兒童課上生存的問題進行篩選,對學習的反饋進行指導,引導兒童在多元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

(五)評價的發展性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理念。

五、教學重點:重難點:

1、教育學生注意坐、立、走姿勢正確。

2、養成愛清潔、講衞生的生活習慣。

3、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教會學生自覺的進行鍛鍊、堅持鍛鍊,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把身體練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提高四個意識

(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

(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 師轉的局面。

(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2.做到四個尊重

(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

(2)尊重學生的選擇。

(3)尊重學生的人格。

(4)尊重學生的個性。

3.實現四個轉變

(1)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

(2)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

(3)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

(4)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

4.體現四個互動

(1)師生信息互動。

(2)教材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現實的互動。

(3)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

(4)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開學教育。

第二週:我升入了二年級

第三週:我們班裏故事多

第四周:讓我們的教室更清潔

第五週:向學生介紹一些課外知識

第六週:開一次故事會

第七週:好書大家看

第八週:説話課

第九周:秋天的收穫

第十週:秋遊去

第十一週:畫畫課

第十二週:介紹課外知識

第十三週:中秋與重陽

第十四周:我棒你也棒

第十五週:學做“小雄鷹”

第十六週:做個“快樂鳥”

第十七週:猜謎語比賽

第十八週:畫一幅畫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