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測量》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37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測量》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測量》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測量》教學反思1

測量是三年級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是孩子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於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於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上完第一課我有如下感受。

這節課是測量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三冊的時候學生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釐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這節課是第二階段的學習,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課前複習讓學生回憶有關測量的知識,為學生根據1釐米的長度估計吸管的長度做一個鋪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到10釐米的長度。從教學的實際來看學生的估計能力還是比較好的,估計的結果都比較接近。然後通過動手進行實際的測量和觸摸體驗1分米的長度,感受1分米,在這個環節由於有的學生急於測量,沒有注意到我的提醒導致有的學生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致,我想如果這個地方先讓同桌互相檢查後再彙報效果就會更好些。

接下來設計的物體的環節就是讓學生根據所體驗、感受到的1分米在生活中的運用,把課本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從生活中更直接的體驗1分米,做到知識來源於生活還要還原於生活。從學習中看,學生找到生活中是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東西比較多,有的學生説得都停不了,為了滿足學生的願望我臨時想到讓學生把這個內容寫到數學日記裏。學習1毫米的時候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先測量學生鉛筆盒中較短的一支鉛筆的長度,從面引出對毫米這個單位的需要,很順利地引出毫米,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資源進行教學。

這節課我認為閃光點有兩個,這兩個閃光點都來自學生,一是當我讓學生在米尺上找1分米時,有的學生説出了一大籮後,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説:“老師我發現只要夠10釐米長都是1分米。”歸納得多好啊,把前面學生説的一大堆用一句話概括了;二是我讓學生討論米、分米、釐米三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時,有一個小組的成員討論出當分米長到1歲時,釐米就要長到10歲,多好的比喻啊!這樣形象生動地記憶了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從這兩個閃光點我無不佩服學生的思維,他們的腦裏經常會出現許多很有創意的想法,我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好。

三年級數學《測量》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測量第一課時

本節課的設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測量,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加深,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釐米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際生活又運用於實際生活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關於教材的處理:

在測量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在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釐米,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與方法。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本來我也試着想把毫米和分米這兩課時合併成一課時完成的,但考慮課堂上的時間問題,因為毫米的學習學生對於進率關係的遷移是比較有難度的,和米、釐米結合起來也要花許多時間,所以兩課時合併一課時可能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於是,我在修改了<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後,重新設計<毫米的認識>這節課,並且在這節課的鞏固練習中設計了涉及到各長度單位混合的.題型。

二、關於重難點的突破: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

1、緊密聯繫生活。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基礎,應該作為檢驗本單元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長度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如讓學生在1分硬幣上找1毫米、量電話卡銀行卡的厚度,教室內是否存在1毫米等等,通過用手比劃感知1毫米的實際大小。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貫穿估測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並逐步達到完善。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該建立在操作的基礎之上。如在引入毫米時,教材安排了學生用尺子測量課本厚度的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測量中發現課本的厚不能用整釐米表示,從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產生的意義,再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明白釐米與毫米的關係。緊接着,在下邊的動手操作小組內合作測量物品時,每一次準確測量之前都安排讓學生先估一估,再精確測量。這樣的編排設計給了學生嘗試、修正的機會,使學生的估測能力在這節課上有了一定的發展。

三、從課堂教學的反饋情況來看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教學的前端複習舊知時,時間過長,應該儘量縮短時間儘快進入主題。

2、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言表達不完整,因為事先自己在教學時沒有強調也沒有示範。此外自身在授課時語言表達也不是很完善,需要改進。每個段落也沒有很好地進行小結,在問問題時也有點累贅。

3、本節課在估測方面比較薄弱,應該也要仔細分析一下,還有在測量時用到的測量方法也得幫助學生複習一遍。

4、練習中從學生測量的錯誤情況來看:由於我沒有強調5毫米這根刻度線的緣故,學生容易把這刻度線當成釐米刻度線,以至於把6、7、8、9毫米看成1、2、3、4毫米,試想如果我在介紹直尺,在直尺上認識毫米時就強調一下5毫米這根刻度線的作用和一些特殊長度的讀法(倒着讀,用幾釐米減去幾毫米),學生的掌握情況就不一樣了,這些都是我課前沒有預料到的。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所以,應該設想着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但本節課我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很好得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時甚至搶了學生的話。作業的反饋情況使我明白要想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得還課堂於學生。

三年級數學《測量》教學反思3

從二年級的測量—認識釐米和米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感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並不是很好,因為這不同於簡單的加減計算,那時候我就深刻的反思過如何教好“測量”這個內容。也跟同組其他成員討論過,受益匪淺。明白這樣的課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操作,自己探究,自己總結。特別是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平時接觸得本來就少。

於是,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創造性地安排了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數學書、粉筆、水性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後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然後從教師直尺上讓學生觀察,以十釐米為一個單位觀察,然後拿出事先準備的十釐米的紙條,讓學生感受。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後,我讓學生小組內尋找或者回憶,看誰能説説你發現的東西有哪些。沒想到,孩子們的觀察力那麼強,孩子們津津樂道,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並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效果非常好!

通過這幾堂課,在教授“測量”知識方面,我又有更多的反思,一定要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概念,例如1毫米的認識,可以讓學生觀察5分硬幣的厚度,校園卡的厚度,爸爸媽媽身份證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長度。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記住這些長度,如張開手臂的長度大概是1米,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分米,手指甲的寬是1釐米,兩個手指微微張開一條縫是1毫米。這樣學生在沒有測量工具時,也能大概估計出身邊物體的長度,而且學生也會覺得這種方法非常新穎獨特。

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年輕老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把教學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