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5.27K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1

有專家説語文和思品是一家,思品上的好的老師語文也不在話下。我不知道這是充分條件還是充要條件,而今天數學教師的我卻大膽地反串嘗試上一上思品課,不管以前的我對思品課有多陌生,“結合生活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是我去上思品課的宗旨,上課不是去展示,而是去學習是我的由衷。

我執教《我長大了》一課時安排了三個板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關愛家人,幫助別人。讓學生知道長大了要掌握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懂事了要關心家人,長大的標誌還要看是否有愛心幫助別人。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一、讓品德教育於“無形”中

以往的思品課程設計往往從成人對兒童的需要出發,以成人化的方式設計課程,設計的課課與兒童的興趣和認知特點及生活實際相去甚遠,這種課程對兒童來説是沒有生氣的、僵硬的、呆板的課程,它不僅會消褪兒童的認知興趣,更會打擊兒童的學習情感,尤其會對思品教育產生相反的促退作用。

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的時候力圖讓品德教育於無形中。第二板塊“關愛家人”是讓學生知道要關心家人,並掌握一些生活自理及關心家人的方法。讓學生説説現在自己會做的事,一起聊聊自己會幫爸爸媽媽做的事情。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順勢提出打算給媽媽、奶奶、阿姨做什麼。在孩子們懂事的交談中,孩子們知道了要關心家人,並印象深刻。“品德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提倡的一個突出特點。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生活即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教育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併成為真正的教育。以品德而言,人的某種品德形成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所以我在第一板塊“自己的事自己做”讓孩子們整理書包,在最後結尾時讓學生離開多媒體教室前整理教室,讓德在無形中深入了孩子的內心。

二、讓品德課堂於“遊戲”中

心理學家認為遊戲是人類的本能和動機之一。兒童的活動和學習是從遊戲開始的,哪裏有兒童,哪裏就有遊戲,兒童的機體在遊戲中得到鍛鍊,情感在遊戲中得到滿足,品德在遊戲中得到發展。

在教學中我力圖創設遊戲活動,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有滋有味。我讓全班的孩子整理書包,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當然,在兒歌那塊教學中要是遊戲化,課堂氛圍將更將好好。

當然,教育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的課堂更是存在着許許多多的缺點:

⑴對學生的信任度還不高,不敢放手讓學生講。

⑵課堂上説話的語氣有待親切,對孩子的評價語言還欠個性,不夠豐富。

⑶對低段孩子積極性的調動缺乏經驗與方法。

⑷沒有很好的發揮多媒體的優越性,我如果在朗誦兒歌時配樂,在活動時有優美的音樂相伴,學生將會更將輕鬆快樂。

⑸遊戲教學的有效使用上還不夠完善,缺乏條理性。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2

在教學程序上採用環環相扣的組織活動的程序。

“我長大了”這個主題是很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的,對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有很大的好處。特別是這學期孩子們剛升入中班,且當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裏的長輩們都是圍繞着一個孩子在轉,祖父母輩的老人更是溺愛有加,無疑養成了大多數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而這個主題活動的展開,對於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裨益,讓幼兒在通過自己觀察、發現、講述、總結等一系列活動中來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許多事情了。

開學沒多久,孩子們暑假在家待了很長時間,剛剛來到學校的時候對各方面還不適應,上課也很沒有耐心,但是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提高,身體的變化,心智、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所以我用故事、表演等形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了力。

由於孩子們缺少應有自主鍛鍊,孩子們對家的眷戀、對家人的依依之情顯得尤為突出。這個”我長大了”的主題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因此我們希望在這個主題活動裏讓孩子們獨立起來。

在活動中,幼兒的表現都出色,很多幼兒很樂意告訴我們自己的好朋友是誰,自己喜歡什麼,由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交往能力大都不是很強,常常拘泥於自己的小世界,沒有和其他的孩子們打成一片,所以基於這一點,在整個主題中我們利用這個主題的資源為幼兒創設一個讓幼兒交流的機會和環境,讓孩子們可以多和其他人好好地玩,好好的溝通。

整個活動在老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地完成了。但在活動中也讓我頗有感觸的:

1、通過此次主題活動,增進了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幼兒之間吵鬧、打架的現象明顯減少了,班級氣氛也和諧多了。

2、班裏幼兒的各種能力主動與同伴交流,也願意與朋友合作,但也有個別幼兒不善於與人交往,即使明知道自己做了不應該做的事也不願意説對不起,需要好好的引導。

3、我感覺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遊戲中能基本完成目標,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心遊戲。在活動中幼兒為自己升中班而感到快樂和自豪。同時也展露出對自己升中班感到好奇、嚮往和關愛,在活動中盡情釋放感受到的快樂、自信、才才華和熱情。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小問題。我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的主題區域環境和遊戲的材料,在後面的活動中,我發現一有一部分的孩子積極性很高,他們很喜歡參與一些新的遊戲,在新的挑戰中收穫快樂,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同時也有不少的小朋友比較的'膽小和保守。但我相信,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也要給他們予以肯定。

主題活動的順利完成,證明了孩子們是真的長大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3

在教學程序上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活動程序,整個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操作表現來完成。

在導入部分開門見山,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主動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在自由探索這個環節里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小朋友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討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相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體現。

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引導幼兒觀看兒童生長的不同時期的圖片、照片,幫助幼兒認識自己是怎樣長大的?讓他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情感,目標三得到了體現。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第一次操作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第二次操作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或是在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

不足之處:在活動最後,應該增加一個分享快樂的環節,這也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目標二才能得以體現。

其次,原計劃有一個展示自己的環節,讓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時間關係就捨棄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在説課稿的設計指導思想中沒有及時更正,反映出説課稿和教案不符現象。

第三,在教案中有兩個失誤地方:導入部分,原計劃提問幼兒“請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改為後來開門見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請小朋友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兩個導入環節都出現在教案上,另一個在準備過程中的空間準備應該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針對以上兩處失誤將及時更正。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4

《我長大了》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一的活動內容,主要教學活動目標是:

1、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和同伴一年來各方面的成長與變化,從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2、學習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進步,發展積極的自我認識,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

3、懂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老師、家長、同學及他人的幫助,學會感恩。

為了把課上好,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組織學生蒐集有關的資料。課前的工作都是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的。如指導學生蒐集能説明自己長大了的作品、衣服、鞋子、玩具等。向家長了解自己一年來各方面的變化與進步,為展示自己做好準備。在家長的幫助下將成長記錄袋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變化,只靠老師講,學生的印象沒那麼深刻,因此,老師就挑選了有關視頻和圖片,課上播放給學生看,並將電子秤、身高尺等帶進了課堂。實踐證明,採用這些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率。低年級的學生,非常在意父母的評價,因此,教師課前請每位家長為孩子寫一封信,對孩子入學這一年的變化與進步進行肯定,並提出努力方向,並邀請一位家長代表到課堂現場。

整節課所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且層層推進,學生容易接受。先是創設情境,揭示課題;由猜他們是誰,引出學生分四大組進行實踐活動:畫手印,畫腳印,稱體重,量身高,感受身體上的變化;再感受學習上、習慣等其他方面的變化;最後再製作成長樹,結束。教師能創造性地處理和運用教材,特別是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充分體現課程資源的綜合性,達到本課程開設的目的,教育效果超過預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要保證學生自主實踐活動時間(《品德與生活》課不少於25分鐘,《品德與社會》不少於15分鐘),多種形式的活動圍繞目標,層層展開。從展示到交流,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個個都有話可説,有話要説,人人臉上都是一臉的燦爛笑容。整堂課都似乎處在遊戲當中,因此學生比較活躍,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

不用老師説教,看照片,稱體重,量身高,對比一年以來作業書寫與難易,學生欣然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聽着家長代表、老師的評價,很多孩子都哭了,他們的內心被觸動了。打開父母的來信的場面,最讓人難以忘懷,認字不多的孩子逐字逐句地認讀,是驚喜,是自豪,是邁向新生活的勇氣。正如李燕老師所説:“活動的效果不只在於結果,更在於學生思想和內心的真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