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讓學生走進文本──《雪》教學反思示例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6W

教學之後,在“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上有以下幾點思考:

讓學生走進文本──《雪》教學反思示例

1、個性解讀鋪基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用一句時髦的話説“一千個讀者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閲讀也應是老師的個性化行為。老師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是老師個性化教學的基礎,沒有老師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便沒有其個性化的教學。教師在走進課堂前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目的就是要確定“一千個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哈姆雷特”,以便在靈動的課堂中把守對話的底線、不斷校正對話的方向、適時推動對話的進程。

對於《野草》,一直有着許多不同的解讀,這本體現魯迅全部生命哲學的小冊子也因此被文學界公認為“世紀性的文學猜想”。《雪》雖然是其中色調相對明朗的一篇,但也有着諸多解讀:有學者提出了“愛情的宣言”一説;錢理羣將其上升到中華民族對宇宙基本物質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可是,對於八年級上的農村初中學生,在一堂沒有前後呼應的獨立的課上,如果對文本的開掘脱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可接受程度,是否真正有價值呢?再三考慮,我最終選擇了“魯迅的孤獨與戰鬥精神”這種解讀。

原因一:《野草》與《彷徨》作於同一時期,集中體現的是魯迅在“五四”退潮之後空前的孤獨與絕望以及對“絕望的抗戰”。一直以來,魯迅都有着一種強烈的孤獨意識,這是一種先驅者的孤獨、一種探索者的孤獨,這種孤獨帶有屈原式的憂憤深廣,表現為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和不與渾濁現實同流合污、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品格,在《彷徨》的扉頁上他便援引了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應該説,這樣的思想在《雪》這篇文章中也有着較為集中的體現。

原因二:目前大多數學生對魯迅的瞭解還是比較概念化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甚至還有學生認為是政治家。

基於這兩點,我決定把本堂課教學設計的立足點定位在幫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體驗魯迅的情感,感悟魯迅的戰鬥精神。

2、巧設問題走捷徑:

在語文教學中,不管採取什麼方法進行教學,總伴隨着一些問題。學生通過閲讀思考解答問題,從而完成對文本的學習,教師的問題成為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一條路徑。問題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着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學習興趣等等。教師如能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特點,創設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必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我提出了這些問題:

第一個環節中有兩個問題:

⑴ 江南的雪的特徵是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⑵ 朔方的雪的特徵是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這裏的每個問題都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尊重了語文閲讀教學的文本主體,尤其是後面的這個問題“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完全要求或指向我們的學生,要獲得認識必須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尋找去探究。“滋潤美豔”、“活潑”、“生機”、“熱鬧”、“乾燥”、“升騰”、“奮進”等等,諸如此類的詞語句子,在學生完全沉入文本後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在第二個環節,師生共同分析了兩種雪的特徵之後,用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追問了一句“魯迅筆下的雪僅僅是雪嗎?”再次促使我們的學生一頭扎進文本,從雪的表象裏思考抽象出內在的東西。這裏的雪不僅僅是雪,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它應該是一種情感的流露,一種內心的含蓄表白。江南:雪和蜜蜂、山茶、梅花、人──人、雪、物共融的美好畫面,而朔方:雪和曠野、天宇──孤獨,孤獨中紛飛。此時此地的雪,其實就是魯迅自己的.內心思想的寫照。雖然孤獨,但朔方的雪是否寂靜、停留?不,它仍然旋轉、升騰,旋轉、升騰。在這個旋轉升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雪的精魂,魯迅的精魂。

三個問題,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所以學生的走進雪走進魯迅,自然順利,並沒有很大的障礙。大多數學生能在教師的引領下,自由自覺地學習、體悟,真正體現了閲讀教學中的學生主體,真正實現了“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而不僅僅是教師的個性化行為。

3、適時點撥排障礙: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碰到“學生答非所問”、“學生遊離文本”、“學生死鑽牛角,不能自拔”以及“學生思維停滯,陷入僵局”的現象,這時需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使學生重讀課文,迴歸文本。那什麼是“點撥”呢?蔡澄清認為:所謂“點”,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它是運用啟發式引導學生自學的一種方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三處地方進行了較好的點撥:

⑴ 句子“有許多蜜蜂們忙碌的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的鬧着”中“鬧”字的理解;

⑵ 句子“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中“孤獨”的理解;

⑶ 在學生提及“雪的戰鬥精神”卻無法理解“雪的戰鬥精神就是魯迅精神的寫照”。

此時教師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雪戰鬥精神的詞語,並讓學生閲讀資料“魯迅的故事”,引導學生從“雪的寫作背景及魯迅生平”這一角度去理解。

就這樣,老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與心理障礙,用畫龍點睛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又重讀課文,迴歸到了文本,走進了雪,也走進了魯迅的精神世界。

不過,在課堂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

1、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例如在學習“朔方雪的特徵”時提到了雪的外形特徵──如粉,如沙和雪的內在氣質特徵──蓬勃奮飛,旋轉升騰,我並沒有就此點出“雪的內在氣質特徵即雪的精神特徵”,也沒有以此作為學習“雪的戰鬥精神和魯迅精神”的切入口,造成了教學環節的脱節現象。我想這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太依靠原先的教學設計,不能很好的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來適時調整。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絲毫激情與懸念的行程,而應該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這就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優秀的教學設計不是對課堂情況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要給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它不是一出已經定稿的劇本,而應該處於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發展之中;它展現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

2、深度的挖掘缺乏必要的語言浸潤和資料幫助解讀,顯得略微生硬。因為要從一篇文章中讀出魯迅的精神,對於八年級的學生有點難度,必須要援引一些資料加以引導,幫助理解和解讀。雖然,我也援引了背景資料、專家學者的解讀以及魯迅的故事,但由於在課堂上沒能安排時間讓學生在銜接上處理不當,導致多數學生一下子難以從雪的精魂到魯迅的精魂,最多隻能體悟到雪在灰暗的天宇下升騰奮飛,很難想象到魯迅在困境下孤獨的情境,以及魯迅在孤獨中不沉淪,依然奮鬥的精神。這也是教師在個性化教學中必須要加以克服的瓶頸。

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這次歷練對我的教育意義很深刻,很多老師善意的批評也為我指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在此也真誠地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克服弱點。我相信自己能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越走越穩健。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