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7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是什麼》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

12月21日,我參加了學校舉行的“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共創人民滿意學校”的活動。這個活動在我們學校是首次舉行,當校領導在眾多積極報名者中選定我後,我的心就開始忐忑不安。這次講課,不光要面對老師,更要面對我的家長朋友們,我深知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還不到火候,還急需提高更有待鍛鍊,想到將面對那麼多優秀的教師,將要面對那麼多熱情的家長,我壓力很大。又想到領導既然給了我鍛鍊的機會,我為什麼不好好把握住呢?想到這裏,我卸下壓力,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階段。我選定好課文《我是什麼》,開始認真鑽研教材,上網查看了優秀案例,之後靜下心來,認真地寫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與其他老師共同交流後又改動了兩次,並做了相關課件。開講前兩天,牛老師在百忙之中又抽出時間看了我的教學設計,牛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幫助,之後,我又對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動,做好了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説實話上課時我並不緊張,可能是課堂上學生求學、願學、愛學的熱情比平時高出了很多,所以也帶動了我的熱情,緩釋了我的緊張。但是我卻帶着遺憾結課,回顧整節課有得也所有失。

一得:課堂教學程序循序漸進,學生的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能力都有所鍛鍊和提高。課堂上我設計了猜謎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先讓學生複習生字詞語。通過個別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檢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並且讓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機會,儘可能地調動了每個孩子的表現欲。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低年級訓練的重點,也是為中高年級打基礎,所以,這節課我安排和學生共同學習“衝”。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之後來説説“怎樣寫就能又正確又漂亮”,學生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全班交流,指出了在佔格、筆畫、結構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之後我範寫主講兩點水的寫法,接着我讓學生自己練習,並展示了一部分學生的生字進行評議,學生從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又再度練習,提高了寫字質量。

課堂上的朗讀形式多樣,朗讀層層提高。在讀第一段“我會變。”時,剛開始學生讀得比較平常,之後當學生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雲之後,我啟發學生“孩子們,你會變嗎?”學生無奈地搖頭説“不會”,我又説“水寶寶就會變,那它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回答説“很驕傲、很了不起……”我又啟發“現在你就是水寶寶了,你能把它的那種心情讀出來嗎?”孩子們一下子活躍了,各個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傲氣十足。在第二段中體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找雨、雪、雹子下來的不同動作,讓學生練讀,之後採取“採訪”的形式去和學生對話。“雪寶寶,你是怎麼下來的?你為什麼不打下來呢?”被採訪的“雪孩子”説:“因為我比較輕,所以我就輕輕地飄下來了。”之後又採訪了好幾個學生,我聽出了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三個詞語的不同用法後,再次讓學生展示“既然三個寶寶下來的方式不同,那讀起來該不同了,該怎樣讀呢?”我從學生練習之後的展示讀中聽出了他們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也從中學會的正確使用詞語。

二得: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他就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我給足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在猜出謎語之後,我讓學生思考這四個謎底有什麼關係。學生經過思考能回答出“雲、雨、雪、雹子都是自然現象,都和水有關”,我覺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表現得真好。可見,孩子們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簡單,我們擔心孩子説不來,就積極地自己幫孩子們下了結論,剝奪了孩子們思考的空間,其實,只要給足孩子思考的空間,他們一樣會表現得很優秀。

三得:評價及時、多元化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在學生讀完詞語後,我及時評價“發音標準,聲音宏亮”。“普通話真標準,可以上新聞聯播了。”在展示學生書寫時,我利用展台將寫得好的學生的生字打出,對於寫的好的來説是值得驕傲的,對於沒有展示的學生更是一個促進,他們為了也能被展示寫得更好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字的熱情和質量。在學生講解完水是怎樣變成雲之後,我及時讚揚“你的講解真清晰,可以到博物館當講解員了。”當學生讀出雪花飄的語氣後,我近似陶醉地感慨“我感覺到了,你真是飄飄而下的小精靈。”評價及時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他的優秀所在,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成功,從而去創造更多的成功。

四得: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在這節課上我儘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於難度較小的問題,我先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給多數學生以發言的機會。所以,這節課上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都積極地表現自己。

課堂活動雖在順利中進行,可我還是拖延了時間,沒有完成預計的學習內容。仔細分析覺得自己有好多方面都存在問題:

失一、在教學設計上還存在問題——容量太大。一節課要認讀詞語、寫字,還要講讀課文,在讀詞語和寫字過程中花費的時間較多。在講讀第一段時應該直接進入課文,猜謎和看謎底思考講解花了一定時間,導致只學了課文的一、二段。我想我在設計教學環節上還必須好好下工夫,深鑽課本,認真學習整理重難點,再根據主次備課,安排好時間。

失二、沒有抓詞語訓練。在區別“漂浮”“飄浮”之後,我讓學生練習説話,因為看到時間有限,我沒有讓學生多説,只是一個學生口頭造句。低年級也應該讓學生學會積累並會正確運用詞語。本身低年級就是訓練説話的黃金階段,抓住詞語進行説話練習。而我做得很倉促,根本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口語訓練的好機會。

失三、個人語文基本功還有待好好提高。低年級寫字很重要,教師的範寫也起相當大的作用。而我的書寫卻不夠規範漂亮。對於這一點,我自知一定要好好練習,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失四、評價語言相對單調、機械。對於學生每次的發言或朗讀,我的評價相對而言比較單調,缺乏教學藝術。有些評價語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多學習。

失五、語文味道不太濃,朗讀相對較少。備課時我認識到這雖是科學類的課文,但還應把朗讀感受放在第一位。但真正在課堂上,講解的顯得還是較多,沒有引導學生通過多讀來感受水的變化,通過多讀來感悟語言,培養語感。這説明對語文課程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理念還沒有把握好,還需多學習。

一課下來,感覺真是不夠理想。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因為有遺憾,才會反思,才會發現,才會進步,才會一直追求完美。所以,我會一直努力!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2

要想教好孩子,必須自己先成為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麼語文課堂一定會是豐富的、生動的、有趣的。現將今天的課記錄幾點如下,作反思之。

一、通過教師的示範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看似平常的範讀,其實對於學生來講,至關重要,特別是面對低年級的孩子,範讀就更加重要。面對《我是什麼》這樣一篇富有科學性與文學性的課文,帶領學生讀好、背好,從而愛上語言文字與科學,是本課最佳的切入點。本節課,一開始便繪聲繪色地將課文讀給孩子們,他們很快就被課文內容深深的陶醉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課文當中,有的還情不自禁地跟讀起來。語文教學一定要有變化,千篇一律的教法誰能不乏味呢?孩子們聽到老師讀得如此開心,也很想讀一讀。於是,在教師讀完之後,馬上安排孩子們自由讀、男女生比賽讀,課堂馬上被點燃了。誰説低年級的語文課一定非得從單個的認字、讀詞開始呢?一篇好的課文,學生收穫的肯定是多元而豐富,而不是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識字的目的是為了讀文,讀文的目的是為了習得方法,感受語言之美,通過感受語言之美而感受生活之美,進而更積極、更豐富、更美好的生活。

二、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學習這一課時,出示了很多有關“雲”圖片。簡簡單單的圖片,在孩子們的眼裏卻是奇幻而五彩繽紛的。白雲好像棉花糖,烏雲好像黑地毯。有的好像是兩隻熊打架,有的又是虎在奔跑,還有的像獅子吐出紅寶石,瑰麗的童心將普通的作品披上了童話的色彩。

三、通過師生的動作背誦,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

動作背誦,是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使用的一種背誦方法。《我是什麼》一文看起來很長,但在本節課中運用的”動作記憶法“,很多學生當場便背誦了下來。這樣的方式,既適合於教師,也適合於學生,簡單而實用,可經常使用之。

一節好課,帶給學生必定的豐富的、有趣的、特殊的精神盛宴,與深刻的、富有情感的心靈感觸。常態課,亦有不一樣的精彩!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3

《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課文篇幅較長,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採取多種形式來指導朗讀。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由於是第二課時,複習詞語導入,上節課已經認識了自然界中的魔術師。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圍繞“變”字進行説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着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裏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

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接着問看後的感覺,讀出美感。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進行動作演示,學生能直觀地體會這三個動作的輕重從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在過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學生好奇,我還會變出什麼?藉助多媒體引起學生注意學下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我採取範讀的形式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通過表演形式理解朗讀,活躍課堂。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

通過對“温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温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温和的“我”,男生讀暴躁的“我”,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順勢積累反義詞。課文中反覆出現“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句式,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

朗讀課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課文內容。精心的課文設計,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整堂課下來沒有完全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堂不夠理想的彙報課,卻讓我從中受益很多: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表情與學生融合。

通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結束時也接受了組裏老師的意見,平時多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將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加強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4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本課我試圖通過指導觀看圖畫、動作演示朗讀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讓學生有感受地朗讀。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體會地去感悟朗讀的技巧,比如在指導朗讀“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這一句時,我先帶着學生欣賞美麗的雲圖,讓學生自己説説看到的三幅雲圖:白雲、烏雲、彩雲,學生自己感受到雲的變化,雲的美。我又把雲兒説成是愛漂亮的小姑娘,讓他們把雲兒想像成愛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不同顏色的衣服,那種美,那種快樂,讓他們感受到讀這一句時應有的感情。

本節課在理解課文時,我始終以“水這位魔術師”來引導學生讀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水的不同變化,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動作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並根據板書及時總結,梳理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讀懂了我是什麼。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温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温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温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來學生對文本理解更加透徹。

不足之處:寫字指導倉促,個別學生對生字掌握不是特別熟練。自習課上需要進一步指導,以便學生徹底掌握,不留教學死角。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5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在沒來xx小學之前,就聽説我們學校的課改是走在各個學校的前列,來到xx小學短短的兩個月,讓我見識到了真正的課改,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本週我也參與到我們xx小學與步路中心小學、雲健小學、西溪小學教學聯誼課堂展示活動中,本次活動的目的是通過調整課堂時間、嘗試一課多師等方式優化課堂結構,追求課堂效率最大化。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對我來説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週六晚上張老師電話告訴我,本週五的教學研討活動,我們想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由雲健小學的蘇老師和我合作演繹《我是什麼》,頓時感到壓力超大。雖然有點懵,不知道這課該怎樣接着上,但還是馬上行動起來,我想先把課文熟悉起來總是沒有錯的,週日我就在家忙得不亦樂乎,找教科書朗讀課文,看教參,備課。《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如何把這類的課文上出語文味,而不是上成常識課,是我這節課的主要目標。

週一教材解讀時,我才真正明白,本次課堂展示是由台州雲健小學的蘇老師和我共同演繹的二年級課文《我是什麼》。一節課蘇老師上前三十分鐘,我在蘇老師前三十分鐘課堂上去尋找生長點,接着上十分鐘對蘇老師的課進行補充,讓整節課更高效。拿到蘇老師的初稿教案,與龐老師、教研組長張老師及我們二年級的備課組成員們研究到五點多,發現蘇老師的這篇教案可以説是面面俱到,非常的完整。基本上不需要知識上的補充,但是要在三十分鐘完成這麼多的教學環節,那老師的每一個環節估計都是“粗枝大葉”的。

於是我就決定從老師忽略掉的細節上下點功夫。但老師的課堂上哪兒會出現問題,哪些細節會被忽略,光從這粗稿教案上是看不出來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拿着蘇老師的教案實際演練一遍,尋找突破口。晚上我在家把蘇老師的教案研究來研究去,教案背了又背,力求找到生長點。週二上午第二節課,我在209班拿着蘇老師的教案上課,我們研課團隊的所有成員都參與聽課,邊聽邊研究。最後在龐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確定為兩個點:通過學生的朗讀指導和板書的梳理讓學生更明白水的變化過程,同時用“有時候……有時候……”説水的變化,進行一個語言文字的訓練。有了目標,接下來的兩天我就拿了兩個不同的班級,進行預設試教。在一遍又一遍的試教過程中,我也發現這課堂上的不確定性太大了,只能到時根據蘇老師的課堂教學隨時調整自己的補充內容了。

週五的第一節課是8:05分開始的,課堂的前30分鐘,蘇盛老師以“孫悟空七十二變”為切入口,快速地將學生們帶入了有趣的語文學習中,在教學中,蘇老師緊緊抓住“落、打、飄”三個字,讓學生去體會語言文字運用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從課堂中也能發現蘇老師也是一名教學能力特別強的老師,學生們都很喜歡她,在後10分鐘,我在前面蘇老師的基礎上,通過師生合作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讓學生對前面學習的知識有更系統的瞭解,再通過板書的梳理讓學生們很清楚的知道,水不是直接就變成雨、雪、雹子的,他是通過一系列的變化得來的,水(被太陽一曬)→汽→雲(遇到冷空氣)→雨→雪→雹,幫助學生們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知識。還帶領學生們去發現:雨、雪、雹、霜、霧、露、霾這幾個字的結構,讓學生們知道這些都是與水有關的字,都是水變化而來的,“我是什麼,我就是水”。

整個一週自己忙着研究這堂課,有時感覺很累,但是從這堂課上也發現自己許多不足的地方,課堂教學的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的回答不能更快更準的反應,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再者,提問的有效性還有待提高,短短的十分還是有一次無效提問,學生認讀完雨、雪、雹、霜、霧、露、霾這幾個字後,我的提問是,你有什麼發現,學生都説他們是跟天氣有關的,跟雨有關的等等,沒有從結構上去觀察去發現。説明在平時的課堂上,我要對自己的每一次的提問都要斟酌再斟酌,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總的來説,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我們在各個方面得到鍛鍊和提升,過程中雖然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收穫了快樂,因為我們進步了。非常感謝陪我一起研課的龐老師和教研組長張老師及我們二年級的備課組成員們。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6

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七單元《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採用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小魔術來吸引大家。然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圍繞“變”字進行説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着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裏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

接着繼續引導“我還有什麼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麼不同?”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

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裏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裏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裏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温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温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温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繫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温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飼養小金魚,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三、收集信息,延伸課外。

講解課文第四段,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特別有個學生提到了“南水北調”工程。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培養了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引導學生下課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並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衞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