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1W

《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參考。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1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生在生活經驗上的不足,可以藉助情景模擬,情景再現,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得到滿足,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與理解,也能運用自己所獲得的這種經驗感受,去理解作者當時的感受,情感。

在教學《觀潮》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藉助多媒體展現大潮,體味它的壯觀。

常言説,“百聞不如一見”,真實畫面會帶給學生真切的感受,學生的想象畢竟狹窄。語言文字能不能在頭腦中生成畫面,生活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學生來説,特別是農村的孩子,見識少,缺少那種生活的體驗,想象對他們來説就困難了。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錢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從文字中去感悟顯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學開始,我先播放多媒體讓學生隨我一起觀看大潮,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形成對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後在教學重點段落“潮來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錄像片段,然後再來用心朗讀課文,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景讀出來,這樣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章美的藴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

當然,上課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課文讀得不夠,有些地方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氣勢,教師範讀效果不佳。我想當時如果利用多媒體進行範讀,讓學生體會大潮的氣勢效果會好得多。

因此,語文教學要運用多媒體,用直觀的感受去體會作者文字的描述,與作者當時的情感產生共鳴,昇華自己的情感,這樣語文的學習就不難了。我們現在的學校正給我們創造了這樣有利的條件,各科教師們都應抓住機會,恰當運用多媒體,讓我們的課生動起來,活潑起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各門科目都想學,樂學。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2

《觀潮》一課寫了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作者觀察用心,敍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説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本照片、掛圖、影視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顯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掛圖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絕的,卻不多見。

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然後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範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裏。最後叫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於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

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

小組討論,再填表。由於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羣的驚奇。然後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

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節,能使學生賞竟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向我們移來”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並要求他們説説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裏?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説的話講給大家聽。這樣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3

《觀潮》一課是我接手四年級二班後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語言奠基,想象基奠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句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名句,體現了錢塘江奇特卓絕的江潮,也令無數中外遊客慕名而來。開課前我用此名句做為導語點名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錢塘江大潮的美留下一個想象。

其次,以讀貫穿,想象感悟

展開課題為了便於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我從“觀潮”二字出發,問:“觀與看一詞都包含有看的層面,作者為何取“觀”而不取“看呢”?舉手的學生很多,有的説看不好聽,很口語,有的説看可以是隨便的不細緻,還有的説觀比看多了一層欣賞,和時間長的意思。我覺的孩子們理解的都很不錯,我點明“既然是在觀,就要有所過程,學生們表示同意,那麼作者是按怎樣的步驟寫了自己觀潮的過程呢?”學生默讀全文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我們認讀了文本中的生詞。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後,我就讓孩子們去分步閲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

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寫特別感興趣,因為它那麼直觀,那麼生動。讓他們讀後,就讓他們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但是能結合詞句那麼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

最後,圖文結合,情感收場

在大量的讀、説,體味、想象後,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出示了文中的插圖,觀看錢塘潮水,加深對課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説:“站在觀潮台,面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説什麼?”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後,進行了交流。説的就是感受、感歎、神往……如果讓你給文章加一個結尾你會怎麼加呢?楊思怡同學用了寫作中常用的首尾呼應:“錢塘江大潮真是名不虛傳,不愧為天下奇觀”!

一堂課下來,課堂中的一下幾個地方處理不夠好和預想的差距比較大。

1、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段過度的時期。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

2、對學生的理解,還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線還是按老師的設想去落實,是否又有情感灌輸之嫌呢?我在課堂上並不夠大氣,有時候拘泥於小空間。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調控,教師的教學機智有待加強!

3、讀的方面,由於時間有限,學生的預習任務如果做的不好,課堂上很費時間。在生生互動、點評做的不夠好,為了時間稍有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