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1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説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説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後,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覆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以讀為本”的思想,確保讀書人人蔘與,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男、女生分組朗讀競賽,再次是師生品評。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調温和些,拖長一點,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温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鐵罐一次又一次傲慢無理,而陶罐雖然謙虛,但能據理力爭。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裏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後,依然惦記着曾經對自己並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教學本課,我感覺備課備得比較透徹,但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講述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教學重點為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由於在第七單元中類似課文已經學習過,再加上本文語言生動,貼近兒童實際,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閲讀。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藴涵的道理並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在學習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説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在精構環節,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我在教學中採用範學式,先指導學習第一次對話,然後總結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關鍵詞,體會人物説話的語氣和表情,並通過指導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瞭解。之後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學習。在小組充分學習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讓我欣喜的是學生不僅能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不同神態不同性格特點,有的小組甚至自告奮勇要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萬別小瞧孩子們,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看着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神情,我想這樣自主主動的學習,帶給孩子們的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吧。並請學生説説悟出了什麼道理,這樣讀寫結合,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使學生有話可説,樂於寫作。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如下:精講環節中,在總結學法的時候我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對細節之處沒有講得更清楚,導至小組合討論走形式,不知從何入手進行學習。有些小組長在組織小組學習時,人員分配不夠合理,沒有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這些方面的訓練在平常還需加強。通過國培學習我能認識到自己不足。要及時轉變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內容生動有趣,是篇童話故事。是小孩子最喜歡的話題,本文通過陶罐與鐵罐精彩的對話的`生動神態,展開了故事情節,推動了故事的發展,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要正確看待人和事物。

針對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大部分學生能讀懂課文,都能用自己的話總結文章中心。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有好些孩子完全能用自己的觀點總結文章中心。作為老師我,根本就沒作多的準備,就是讓學生自願組合角色讀,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種辦法比老師指定的角色配合,學生容易接受,有利於情感交流。不過我也沒閒着,巡視聽聽後指導學生讀出雙方角色的語氣。比如、鐵罐的語氣是: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的變化。語調上要以上揚為主,這裏我配合學生角色演讀了,並反覆領讀了,還有陶罐自始至終是謙和寬容,講道理,自然平穩的語氣,語氣要堅實有力,語調要不卑不亢。

接着我出示了一些詞語:驕傲、奚落、傲慢、謙虛、輕蔑、惱怒、興奮、懦弱。為了理解這些詞語,我將文中四個人物設計了出來,分別由學生扮演,甲:鐵罐。乙:陶罐。丙、丁:考古人員,具體操作程序(略)。通過這樣課本劇的表演,詞意自然會懂。這裏我作了過高的點拔,因為語文就得靠積累感悟,即使學生暫時不明白,感覺一下也好。如:我適當點撥了背景知識。寓言,文學的一種體裁樣式,它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説明了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這裏我講了《焰火北斗》的故事。(具體故事略)。本單元的作文訓練也是讓學生利用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特點自編童話。於是我將課前自己的下水習作“小狗減肥記”,因為是自己寫的,我就自編自演,學生可來勁兒了,還給我鼓掌,我又讓學生評價,我哪兒寫的好或者説的好?舉手的學生不少,有的説我抓住了“狗與貓”的對話,還有“狗與狗媽媽的對話”也有學生説我表情好……

我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也像我一樣,選自己的喜歡的動物編一個童話故事。我給了學生30分鐘,大多數學生寫好了。不過學生的與我的下水習作思維差不多,什麼“小鴨減肥記”“小兔減肥記”雖然學生習作雷同現象較多,可我還是高興,因為作為三年級學生,我們不能只看到“雷同現象”因為“雷同現象”隱含着深層價值。學生這樣“由不會寫到會寫”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如果沒我的範文引路,學生還真不一定寫的這麼快。所以我把學生習作的雷同現象歸納為“完全正常,是必然的”。

接下來,我拓寬了本課的知識面。比如、我突然用手指“噓”學生看見我手勢,教室裏安靜了,我神神祕祕地説:“聽,是誰在哭?好像是書包裏發出來的……?”教室裏活躍了,有個調皮的男孩説:“是我的鉛筆……”接下來説的可多了,題材也多了“教室裏的哭聲”“書包裏的哭聲”“廚房裏的哭聲”“月亮和太陽想成家”“月亮和星星”……這下學生對童話故事真是略知一二了,我將自己的教學回峯一轉,又回到教材,去感悟文中的角色神態的描寫。

這也是我要在本文中所滲透的重要寫作知識點。“閲讀感悟寫法”怎樣運用神態描寫,這是我要教學生的寫作技巧。本文生動刻畫了陶罐和鐵罐的神態。讓學生去具體勾畫文中語句。比如、“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住房嘴!”鐵罐惱怒了。這些生動神態描寫,生動地刻畫了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剋制。那麼怎樣進行神態描寫呢?

上完本課,我反思了,在我的語文教學中,必須以“閲讀與寫作”為教學中心和目的。這樣完全可以把教材的重點、難點始終貫穿在語文的實際意義中。比如、本課要突出的語文知識點。首先描寫人物神態要與動作,語言等描寫相結合。老師戴着一幅深度近視眼鏡,每當老師進教室,她總會用右手去推眼鏡,然後什麼也不説,把教室從四角到每個同學都得掃視一遍,然後又推推眼鏡,上課……“這些神態動作描寫表現出老師既親切又嚴肅,突出了個人的特點。然後,要注意描寫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表現人物心理。如、”我感到身後有人,轉身嚇了我一跳,一位又高又瘦的老婦人坐在石頭上,平靜地望着我。我的臉頓時熱乎乎的……”這段描寫將我內心的細微變化生動地展現出來了。

總之,上完本課,我悟出了一點寫作技巧的指導,描寫人物神態要考慮文章的情節和人物的處境,不能生搬硬扯。將閲讀與寫作相柔和,相互穿插,要注意觀察人物在各種場合的神態點滴做到心中有數,展現人物個性,看來語文真的是浩蕩而又沉靜,廣博而又精髓。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4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盧雲老師主要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一、真讀書,學語言

“讀”應該是閲讀教學永恆的主題,盧雲老師能抓住“以讀為本”是閲讀教學的基本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引導學生讀,尤其是重點段落,重點句子的反覆地讀,多種形式地讀,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盧雲老師做到了“讀讀悟悟”,真正做到“以讀為本”。

(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師:明知陶罐不敢碰,卻還説你敢碰我嗎?那鐵是什麼目的?

生:想把陶罐碰碎。

師:為了嘲笑它,抓住對方的弱點,嘲笑別人這就是,讓學生去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找詞:奚落。

緊貼語言,把多元理解與語言文字的品味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理解有根有據,引導學生在尋根問底的探究中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老師引導學生抓住了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

二、朗讀中拓展

課文中語言如此有涵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中理解,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在誦讀中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我們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驕傲的人下場可悲。教師要做到不僅僅侷限於學生把書讀好,也不是把拓展思維訓練放在朗讀理解課文之後,而是讓它穿插在朗讀之中,處處有朗讀,處處有延伸。教師還要運用精湛的語言,恰到好處的評價、激勵的話語融入學生的身心,學生在誦讀中感悟鐵罐的傲慢,陶罐的謙虛,油然而生對陶罐的同情、讚美,朗讀也水到渠成地達到聲情並茂的境界,在讀中感受讀的樂趣,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

三、感受語言,親近文本

教師在學生讀懂課文之後,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用簡短的句子表達出來,“創作”出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立意或語言獨特的句子,以表達自己對課文個性化的感悟。如:我設計了誇一誇陶罐,勸一勸鐵罐,這樣即提高了他們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又使他們得到了人文的薰陶,使學生身心受到身心的洗禮。

陶罐:“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看自己的優點,你還能看見別人的優點,我要向你學習。”

陶罐:“你真謙虛,對待朋友的態度那麼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面對鐵罐的傲慢,你還那麼心平氣和的説話,你可真有風度啊!”

鐵罐:“你不要太驕傲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

鐵罐:“陶罐對你那麼好,你還那麼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這樣積極創設情境,進一步讓學生練筆,使學生把課文的內容、語言化為自己的理解、感悟化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心理,使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的形象在心中不斷擴大、豐滿、立體化。

總之,盧雲這節課讓學生“真讀書”、“學語言”、“重情趣”的教學思想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思、悟的過程中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訓練了表達。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5

《陶罐和鐵罐》一課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七單元的一篇寓言,該科講述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章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閲讀,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説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在閲讀中繼續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藴涵的道理並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借用了著名特級教師靳家彥老師上這課的教學流程——“一讀二演三改四編”,不過靳老師用的是兩節課完成,我用了一節課完成的,我將朗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放到了學習生字的第一節課處理,所以基本上處理完了教學任務。

“一讀”即上課伊始讓學生們齊讀生字和課文。設計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將詞語讀正確,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朗朗的讀書聲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説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二演”即角色表演,在學生對文中的角色有一點的瞭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深入體會人物的情感,感悟寓言講述的道理。學生們表演積極,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來表演的第一組的同學表演出了陶罐鐵罐的語氣和神態,第二組的同學們還在第一組的基礎上加以動作,讓表演進入了一個高潮。孩子們意猶未盡呀,由於時間關係,我讓他們課後再表演。此環節如果讓學生脱離書本,將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進行表演就更好了。

“三改”這環節我是讓孩子們領悟寓言的寓意後讓學生表演的。設計這環節的目的是:學生們在表演的基礎上讓他們説説悟出了什麼道理(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會全面看事物,不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此時教學重點難點已經突破了,我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缺點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並集體改編故事來讚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此處有老師認為是敗筆,我認為就因為集體進行改編故事,才能克服學生寫寓言的畏難心理,有利於新寓言的創作。

“四編”這環節突出了讀寫結合,閲讀是讀懂文章,寫作是思想感情的表達。通過閲讀進行寫作,有利於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適用已學知識的重新創作。此處時間充裕的話應讓學生慢慢寫,然後老師當堂指導評改學生的語言。可惜時間太少,只能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也只有一個學生不流利地説,老師和同學加以補充才算説完整了。

學習名家上課只是鸚鵡學舌,模仿名家的框架固然可嘉,學習名家的語言思維教學也固然可嘉,要變成自我的教學風格我還需要好好加油。勉勵自己——“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採得百花成蜜後,為生辛苦為生甜”。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6

在上課前,我在班裏問了一下孩子們,你們覺得哪篇課文最有趣,孩子們都覺得《陶罐和鐵罐》最有趣。所以我選擇了這篇課文。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那麼,以什麼作為指導對話朗讀的突破口呢我在課前反覆研讀課文,找到了"奚落"這個關鍵性的詞語:陶罐和鐵罐所有的對話,不就是"怎樣奚落"和"怎樣對待奚落"嗎於是,整節課以初步掌握主要內容,理解"奚落"的意思開始後,就用"鐵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話諷刺陶罐的"這個問題直奔主題,導入新課。

接下來,讓孩子們通過讀課文,把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勾畫下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對話的朗讀指導,怎麼才能做到求真,求實,求趣呢這篇課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學會抓住鐵罐,陶罐的神態讀出他們的傲慢和謙虛。用填空的形式來讀出陶罐和鐵罐的表情,最後分角色朗讀課文。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昇華。

課文的10-17自然段,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我請孩子們先自讀課文,再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説一説,瞭解兩個罐子各自不同的結局。其餘的不再做更多的講解。

之後,用"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這個問題迴歸整體,引發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談見解,説感想,理解課文講的道理,學習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學習情緒很激昂,很踴躍。但我覺得從我自身的素養來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我的評價語不夠簡潔到位,不會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上的意外。上課時總有點慌,生怕時間不夠,心裏總想着這個環節快完,快點進行下一個環節,這也是我每次上完課後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多鍛鍊一定會有長進的。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7

這節課去年穀玲老師上過,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借鑑。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了適當的個性化修改。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落實到位:

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所以,我就嘗試讓學生將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場景,並找出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課文的重點內容即對話部分學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設計中,我自己心裏並沒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讀之後就能找出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又通過默讀課文找出了相應的自然段。這樣就理清了脈絡,有利於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的把握。

其次,通過多種形式品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從而瞭解人物神態和性格。緊緊抓住“奚落”這個詞語,讓學生從鐵罐對陶罐的明知故問中,悟出這就是鐵罐“奚落”陶罐,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並且通過品讀,學生還知道了鐵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不過,由於自身經驗及準備不足,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

首先,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是因為下午學生比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於自己也有些緊張,一直繃得比較緊,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其次,指導朗讀形式單一,流於形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部分,是指導朗讀的重點。理想的狀態是學生能夠表現出人物對話時的動作和神態,而且每次對話都有所區別。應該讓個別學生進行演練,從而有目的的進行指導,逐漸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讓學生齊讀,這樣看不出梯度的變化,只是泛泛而讀。

總之,每一次公開課都是自我歷練、不斷提升的過程,就像這篇課文的最後,我送給孩子們的幾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期待着自己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現。

部編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反思8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在本課中,“奚落”一詞貫穿全文,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奚落”一詞做文章,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讀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説“奚落”。最終達到讀,感,悟的有機結合。

一、讀中悟“奚落”

二、悟中感“奚落”

再好的課堂也難免有遺憾,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將陶罐和鐵罐的思想品質不偏不倚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課堂教學顯得過於繁雜。這是在今後對這篇課文的解讀中繼續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學是最大的“以人為本”,是最好的“人文關懷”語文課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師和學生必須面對的、無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實生活,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是師生生命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審美的場所,也是教師自身不斷髮展、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就讓我們為了自己,為了孩子來認真解讀文本,把握語文的命脈,尋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態和諧的語文課堂吧!